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第808章 缅甸有什么好东西

朱文奎叹了口气道:“当年的父皇果真比不得燕王一脉啊!”

“当年若不是他错用了削藩之策,他也不会落得那个下场,活活病死在南方。”

“那倒不是。”朱祁钰摇摇头,说道:“他削藩是对的,即便是太宗皇帝登基之后,也是实行了削藩之策。”

“他的问题是错信了齐泰、黄子澄等文人,胡乱削藩,没有直接针对兵权最大威胁最大的藩王,反而是对周王、湘王、代王、岷王等人先下手,这其实就是在威逼太宗皇帝起兵靖难。”

“而且当初太宗皇帝本不愿起兵靖难的,他是跟随颍川侯傅友德北征过蒙元的,知道天下急需的是休养生息,无奈你的父皇听了黄子澄的昏招,先是废了周王代王和岷王,又逼得湘王自焚,太宗皇帝才不得不起兵的。”

“当初太祖皇帝其实也是在扶持晋王和太宗皇帝对抗,平衡藩王之间的实力,结果你父皇的所作所为却逼得晋王一脉袖手旁观,任由太宗起兵靖难。”

“最关键的是,你父皇太过于倚重文臣,不信任武臣,所以即便当时的朝廷能数次击败太宗皇帝,却已经失去了军心,而太宗皇帝参加过北征,屡立功勋,深得军心,所以太宗皇帝才能靖难成功,最终夺了天下。”

“总结一下就是,你父皇的下场,就是文臣害的,尤其是黄子澄,他忘记了一句话,这个天下是从枪尖和刀刃里打出来的,不是文臣说出来的。”

一番话说得一旁的徐承宗和沐璘连连点头。

其实靖难之后他们的家里也有过分析,大致和朱祁钰的分析差不多,武臣平时虽然没什么用处,但却是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毕竟那群文臣是什么德行、有多无耻,他们也是看到过的。

朱文奎笑笑,恭维道:“陛下果真是圣君,看事情就是透彻,天下是从枪尖和刀刃里打出来的,这句话直指根本。”

接着话题一转,问道:“但是陛下如今却将文政全部托付给文臣,您这么做,和我父皇又有什么区别呢?”

朱允炆虽然害他没了男根,但怎么说都是他的父皇,朱祁钰一个后辈这么评价他,朱文奎听起来实在不舒服,便拿出了朱祁钰设立政务院的事情反驳他。

朱祁钰倒是没有生气,而是立刻反问道:“文政托付给文臣,是因为他们文臣本就擅长此事,不过朕可从未允许他们干涉武事,大都督府归朕管,不归政务院管,政务院只可以决定打与不打,但是怎么打,那就是武人的事儿了,文臣们又不懂。”

“而且朕还取消了文臣监军,只命一些人去约束军法,确保军队能够遵守大明法度。”

“朕这么做相信你已经看到了效果,安南已经被朕收回来了,未来如果机会合适,朕更会派兵平定缅甸、攻占天竺,正在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那这可不太好做到啊。”朱文奎笑呵呵地说道。

他的确被朱祁钰描述的这一切吸引到了,毕竟他在云南住了那么久,知道缅甸那地方有多温暖,土地有多肥沃,如果大明真的能控制住那里,相信粮食再增加两成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一旁的徐承宗和沐璘则是听得眼中神光连连。

徐承宗已经感受到了朱祁钰这么设置的好处,不禁最南面的安南彻底平定了下来,就连倭寇都因为大明海军的建立而收敛了许多,而沐璘则是因为他们沐家就在云南,边境对面就是缅甸,大明如果想要攻打缅甸的话,肯定是需要用到他们的,沐璘这个麒麟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朱祁钰笑道:“事在人为嘛,朕相信大明的武人们是不会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的。”

说完摆摆手,道:“好了,今日难得见到你,就不说这些个没用的事情了。”

“朕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就在后殿,你要不要见见?”

“陛下的安排,草民不敢不见。”朱文奎识趣地躬身说道。

“小堂叔,出来见见大堂叔了。”朱祁钰高声叫道。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殿后兴安带出来一个人,衣着还算华贵,不过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笨。

朱文奎仔细观察,只感觉有些熟悉,不过却不认识,正疑惑间,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颤声问道:“可......可是皇弟?”

那人也是看了过来,叫了一声:“大哥。”

“皇弟。”朱文奎的眼泪瞬间便涌了出来,也顾不得朱祁钰在场,起身一把抱住那人,埋头痛哭起来。

此人正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朱文圭。

和他不同,朱文圭因为时间太紧,朱允炆并没有来得及带走他,所以朱文圭被俘的时候只有两岁。

从两岁起,朱文圭便成为了俘虏,就住在中都凤阳的广安宫之中,一直被囚禁到了今天,号建庶人,到今年已经被关了整整五十三年了。

一个人被关了五十三年,朱文圭没有疯,也算是个奇迹,不过因为他是建文皇帝的幼子,朱棣自然不会给他请什么老师,只是简单关着,所以朱文圭看起来有点笨,估计只是识几个字,并没有什么见识。

不过血脉的力量却和见识无关,朱文圭在殿后听说自己的大哥还活着,早已按捺不住,要不是兴安约束着,他早就跑出来和朱文奎相认了。

朱祁钰看着他们兄弟二人抱在一起痛哭,轻轻挥了挥手,将整间武英殿留给他们,自己则是带着徐承宗和沐璘出了大殿,向着奉天殿走去——他打算亲自和这两位顶级勋贵拉拉关系,毕竟徐承宗和沐璘常年在南方待着,轻易不得进京,他登基之后也只是听说过他们,还没正式和他们聊过呢。

来到奉天殿,徐承宗和沐璘坐在大殿之中摆着的椅子上,屁股像是坐在了针板上一样动个不停,他们两个对于这种坐着和皇帝说话的方式有些不习惯,还不如刚才在武英殿站着看热闹舒服呢。

一直到兴安带着小宦官给他们上茶之后,徐承宗和沐璘这才轻松了一些。

朱祁钰笑着问了他们府上的一些事情之后,徐承宗这才大着胆子问道:“陛下,您方才提到的,打算攻下缅甸和天竺,说的可是真的?”

朱祁钰甩甩手,说道:“朕骗你们干嘛?”

“那臣请旨,攻打缅甸的时候请陛下准许臣带兵去打。”徐承宗立刻起身请旨道。

朱祁钰顿时笑了,看了看沐璘说道:“魏国公,你这也太冒失了吧,先不提大都督府的一众悍将都是闲的要闹出病来,就是你身旁的这位沐家人就不能同意吧。”

沐璘也是立刻摆出一副愤怒状,盯着魏国公徐承宗看,看得徐承宗背后直冒冷汗,心说自己怎么把这位给忘了,黔国公可不比自己差多少。

不过魏国公一脉,特点就是脸皮厚,即便朱祁钰这么说,沐璘这么看,徐承宗也没打算放弃,仍旧坚持道:“陛下,臣也是自幼学武,武艺也算是高强,寻常人五六个都不是对手,之前朝廷攻打安南,臣就没有请战,如今再有机会,臣再不请战,那也对不起臣习武练武的这几十年时间啊!”

沐璘见状,在旁边忍不住撇了撇嘴。

朱祁钰也看到了,指着沐璘说道:“沐家的麒麟子也是习武多年,而且他不止是习武,还熟读兵书,你只是习武而已,又不懂带兵,朕为何要用你呢?”

“这个......”徐承宗顿时被朱祁钰问住了。

朱祁钰笑笑,没有再搭理他,而是转向沐璘,问道:“沐璘,你在云南的时候没少和缅甸王对峙吧?”

沐璘点点头。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就先说说你对缅甸的认识吧。”朱祁钰吩咐道。

“臣遵旨。”沐璘答应了下来,沉默了一下,这才说道:“缅甸又名大古剌,曾经在太宗时候入朝进贡,被太宗皇帝封为大古剌宣慰司,并且一直进贡,连绵不断。”

“先帝的时候缅甸曾经出兵,协助我大明平定麓川,但却是不怀好意,而是对麓川的财物极有兴趣,出兵平定麓川也是为了当地的财物和朝廷的犒赏,后来见朝廷的犒赏不多的时候,便又支持思氏父子反抗朝廷,用思氏父子交换我朝城池,彻底表明了其心怀不轨的意图。”

“如今的缅甸国王名为温多王,为人比较狡诈,也比较善战,曾多次平定内部叛乱,又击败过强敌木掸,国力比较强盛,陛下若是要攻打缅甸,至少也要准备二十万大军才行。”

朱祁钰点点头,说道:“二十万大军倒用不了那么多,朕估计五万大军足矣。”

“估计你也听说过,朝廷十团营之中已经装备了震天雷,有了那玩意,相信攻打缅甸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朕现在希望你能多和朕说说,当地的气候如何,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吸引十团营的那些士卒过去抢的,例如......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