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其它小说>他看不见我们的耳朵了>第7章 采珠人

  我翻着书。

  老张跟我说:“这个手抄本上只有记档,没有花里胡哨的故事。其实我老家有很多这种传说,我小时候就听过,但那时候没放在心上。”

  然后,他给我讲了其中一个传说。

  这回不是外国传说,也不是平铺直叙的记档,而是他老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故事。

  说是很久以前,这个沿海的县下面有个村子,村里最有钱的一家人办喜事,大少爷成了亲,娶了个外来媳妇。

  媳妇以前没见过大海,嫁过来之后,只要有机会她就想去看海。她娘家和夫家都条件不错,家里有人伺候,不需要她干太多活儿,所以她每天能去看大海的时间还挺多。这个家庭不务农,主要经商,思想再当时环境下算是比较放得开的,所以也没人拦着这个媳妇。

  有一天,媳妇早早出去看了大海日出,然后很快回到家了。

  回来之后她显得很害怕,精神都有点恍惚了。她丈夫看出不对劲,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丈夫怕她是出去的时候让人欺负了,就找来媳妇陪嫁过来的丫鬟,让丫鬟汇报她们出去都干了什么。

  丫鬟告诉他,她们看完日出之后,还看到了一些渔民和采珠人。由于劳作需要,这些人通常衣不蔽体,对于外来的大家闺秀来说,即使是远远看到,也有点太震撼心灵了。

  但再怎么受惊,也不至于吓得这么严重呀?少爷让丫鬟继续说。

  丫鬟说,看到那些人的时候她们确实很吃惊,但也没怎么吓到。这时候,有个人从水里出来了,而且竟然是一个女人。

  女人用手臂夹着一个小娃娃,娃娃身体是灰青色,就像鱼的颜色一样,身体有一只小猫那么大,相比之下四肢和头部都显得特别细长,看着不怎么可爱。

  女人并没有走得太近,丫鬟估计她是采珠女,也没太惊讶。女人一直看着那个小媳妇,逐渐露出惊讶的神色,连连说了好几句“不对不对”。

  说完之后,女人摇摇头,转身就走。丫鬟觉得这女人是疯子,也想拉主子快离开,小媳妇却愣愣地朝着女人追了几步,拉住了她湿漉漉的胳膊。

  看着这一幕,丫鬟有点吓到了,没敢去拦。

  只见小媳妇拉着女人,激动地喊道:那是我的孩子,我认得她,我天天能见到她,这是我的孩子,昨天她还在我怀里喊娘呢!

  女人一把推开了小媳妇,又怒斥了几句“不对不对”。

  丫鬟这才鼓起勇气,上去护住小媳妇,小媳妇恍恍惚惚的,好像如梦初醒,没有再去追那个古怪女人。

  丫鬟说,她亲眼看见女人夹着那个娃娃,从有礁石的海滩直接跳进了海里。

  听了丫鬟的一番描述,大少爷也百思不得其解。他让丫鬟回忆那女人长什么样,穿的什么,丫鬟也很迷茫,她说想不起来。

  只知道当时确实是看到了一个女人,女人头发很长,浑身湿漉漉的,但要说她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现在却完全描述不出来。

  就像是梦里的画面一样,只知道自己见过了,却没有确切的细节。

  大少爷又去看自己的媳妇,和媳妇聊了好久。媳妇比刚回来的时候冷静一些了,能好好说话了,也说了一遍看到古怪女人的事,不过关于那个娃娃,她说的就和丫鬟不太一样了。

  在媳妇的描述中,当她看到娃娃时,看到的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婴孩,而且她心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这婴孩就是她的孩子。

  现在想起来,她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她根本没看清娃娃,只是强烈地认为那就是她自己的孩子。

  丈夫也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去和家里老人商量。老人请医生来看,发现这媳妇已经有了身孕。

  最后医生和老人都认为:小媳妇是因为有了身孕,母体虚弱,所以情绪不稳。她看到的女人可能就是附近什么人,抱着的就是陶土娃娃之类。媳妇觉得娃娃是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腹中胎儿与她母子连心,她还不知道自己有了孩子,却能感应到孩子,于是看着娃娃就有了幻觉。

  这么一分析,大家就都开心了起来,没想到这次经历不但并非凶兆,还是一件喜事。

  虽然仍然没人知道那采珠女究竟是谁,拿的是什么,说的话又是什么意思。

  十月怀胎之后,媳妇顺利生下了一个闺女。过了些日子,闺女刚会爬的时候,一天家里仆妇抱着她晒太阳,晒着晒着,仆妇有点犯困,再清醒过来的时候,闺女就不见了。

  仆妇哭着回报了主人家,媳妇急得要命。家里其他亲戚虽然也帮忙找,但找得就不是特别上心了,旧社会封建思想作祟,大家都觉得反正只是个闺女,家里愿意养那就好好养,但如果真的丢了,也不是什么塌天大事。

  媳妇哭得眼睛都坏了,天天亲自出去找。找了好几天之后,她无意间又走到曾看见采珠女的那个地方,看到一个采珠女走上来,手里抱了个娃娃。

  媳妇赶紧冲过去,把娃娃抢了过来,还是喊着这就是我的孩子。这次,采珠女什么也没说,平静地把婴孩交给了媳妇。

  闺女失而复得。家里亲戚对这个小闺女虽不怎么上心,但既然能找回来就也是好事,说明家里人命好,她们母女缘分深厚。

  就这样日子一年年过去,这个媳妇又生过几个孩子,有男有女。

  多年以后,当年的大闺女已经十六岁了,也到了找婆家的年纪,她从小就聪慧漂亮,有不少人家盼着求娶。

  最后她嫁给了一户同样经商的人家。在没有便利交通的年代,婆家和娘家的距离算是有点远,但按照现代的眼光来看就并不远了,差不多就是在A市那一带。

  大闺女出嫁后回门的那天,她的母亲,也就是之前那位媳妇,给她讲了她小时候差点失踪的故事。大闺女听了也没说什么。

  等到要回婆家的时候,大闺女路过一块礁石嶙峋的海岬。

  她看着海岬,说要走近点去看看,结果她一不小心就走得太近,掉进了波涛汹涌的海里。

  礁石海和那种有细沙滩的海不一样,人直接从石头上掉下去,下面不知道有多深,还可能被卡在石头里,多半是救不回来了。

  随行的丫鬟都吓死了,赶紧找人下去救。一番折腾之后,终究是没有把人救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刚成为亲家的两户人都十分悲伤,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又过了些年,大闺女的弟弟也成亲了,娶的是附近县里的一个女子。

  这个女子怀孕后,她的婆婆,也就是前文那位媳妇,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就让这女子千万不要靠近大海,女子也答应了。

  后来女子生了个儿子,婆婆有了孙儿。全家还没高兴多久,在一个雷雨天,婴儿在电闪雷鸣和暴雨的嘈杂声中消失了。

  其他人迷茫的时候,唯有那位婆婆似乎明白了什么。

  她立刻动身去了海边,沿着村子附近的海岸不停搜寻,只要是人走得上去的地方,都要寻找一遍。

  最后,她在一个海滩上停下脚步,看见海里似乎有人影在晃动。

  她孤身走过去,脚蹚在水里,只见波浪里逐渐走出一个人,慢慢朝着她走过来。

  婆婆定睛一看,心中大骇。

  那个从波浪里走上来的人与她差不多高,浑身青灰色,躯干臃肿,手脚细小,头部比人的头颅要尖和长很多,脑后还披散着长长的毛发。

  在她看到这个“人”的瞬间,她的情绪回到了几十年前,回到了她还是个小媳妇的时候。

  那时,她看着采珠女手里的娃娃,心里觉得这娃娃就是我的孩子……

  现在,她的心里又响起了同样的声音:这人是我的闺女,我认得她,我从前天天能见到她,这是我的闺女,以前她还在我怀里喊娘呢……

  眼前这个青灰色的“人”,正是她掉入海里的闺女。

  但她还没完全失去理性,她也觉得奇怪,这怎么可能呢?这东西的样子根本不是人呀,我为什么会认出她?

  这时,青灰色的人抬起胳膊,只见它手中拿着一个小婴儿。婴儿戴着银项圈,裹着缎面小被子,正是这位婆婆失踪的孙子。

  婆婆傻愣愣地把婴儿接了过来。

  青灰色的人转过身,一步步走回了大海之中。

  在婆婆回过神来之前,她的家人也赶到了,正好看到婆婆跌坐在沙滩上,怀里抱着小婴儿。

  这孩子被海里的怪人抱过,浑身上下却是干燥的,连小被子也没打湿,十分不可思议。

  回到家里,婴儿一切无恙,倒是婆婆说不出话,就像当年她是年轻媳妇时一样,精神恍惚,一直发抖。家人请医生来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过了些天,婆婆稍微缓过来了一点,终于开始说话了。

  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错了,我错了,这娃娃不是我的女儿,这娃娃不是我的孙儿。

  无论谁来劝,无论怎么劝,婆婆就是一心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她的孙儿。可要问她那么他是谁,她也答不上来。

  从此以后,她天天跑到海边,呼唤她大闺女的乳名。

  家人认为她是思女心切,又在孙儿失踪时受了惊吓,最终得了疯病。

  老张把这个故事讲完了。

  说完之后,他看着我,好像是想看我有什么反应。

  他讲前半段的时候,我已经停下了翻书的动作,越听越浑身发冷。

  我缓了一会儿才说:“这故事真的假的?你不是故意吓我的?”

  我这样不相信他,他也不急,只是苦笑。其实我也知道自己是在刻意“不相信他”。我预设了不相信的立场。

  我当然不信。这要我怎么去相信?

  老张说:“我们这个地方,从前的行政区划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老家村子和县城是一回事,A市稍微远一点,但和我们来往也很多。但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同一批人的后代。”

  我不太明白他想说什么。我试着问:“嗯,所以……你是想说遗传病之类的吗?”

  老张没有回答我,而是继续说他自己想说的内容:“古时候但凡是靠海吃海的地区,渔民也好,采珠人也好,每年都会有人死在大海里。但和其他沿海地区不同的是,我们这里人的死伤方式很诡异,一部分人是在劳动中遭遇意外,还有一部分人是主动走向大海的。如果要分析原因,人们一般会说他们是因为生活艰难而投海自尽了,但我研究了很多资料,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在‘自尽’的本地人中,很多人都和那个有关……”

  说到“那个”,他指了指我捧着的手抄本。就是那个记载了许多儿童失踪案件手抄本里。

  老张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走向大海。但在那些确实走向了大海的人之中,只要是我能查得到、追溯得到的,都和书上面提到的家庭有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