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权宦为我点朱砂>第29章 大抵是因为,长大了就能……

  慕卿的指尖微微颤动了下, 他无声地念着扶欢的那句话:天下到底只有一个慕卿。他想,既然只有一个慕卿,既然慕卿那么好, 那她便永远不能离开慕卿。他如此想着,深以为然。

  扶欢准备的东西在一个小箱子中, 紫檀木的,边缘缀着细碎的玉石, 一看就是供贵人赏玩。它放在另一个大箱笼中,慕卿当时看到就已了然,那是扶欢特意放进去的。

  扶欢弯下身, 将那小箱子打开, 那小箱子中装了一把牛角弓。牛角弓样式小巧, 专为女子设计, 弓身触手滑润, 可见是常常被人抚摸触碰。

  “那是爹爹赏我的,在正德十年的中秋节,说来年围猎, 要见我射中一只猎物才不负特地给我这把弓。”扶欢轻轻叹气, “后来这把弓就一直留到了现在。”

  想起正德帝,扶欢总是惋惜的,印象中的父皇高大, 是用来高高仰望的天,可谁能知晓, 连天也会塌陷。扶欢的神情略微黯淡了些,可瞧到那牛角弓,又强令自己将不愉快的情绪埋下。

  “这弓埋没到现在,终于可以重见天日。”扶欢眉眼盈盈, “我带它去春猎,爹爹一定会开心。”

  慕卿道:“臣便守着殿下,助殿下猎到第一只猎物。”

  扶欢笑着摇头,那只是爹爹哄她的话,她知道自己,只怕到了猎场上,见到一只兔子也不会挽弓。这把牛角弓,到底只是纪念罢了。她将牛角弓放下,但却见慕卿的目光流连在此上,便问道:“厂臣可是想看一看?”

  说完,扶欢就将牛角弓往前一递,递到慕卿眼前。

  慕卿颔首,谢过扶欢:“臣观此弓精致,难掩好奇,多看了一眼。”

  扶欢笑着:“厂臣不必好奇,因为我会给你看。”

  扶欢性格柔善,柔德的封号十分贴合她,她对所有人都很好,即便是洒扫的宫人。因为都好,所以对他的好,也就显得不那么特殊。

  内殿幽深,即便有着月窗,光色也需经过长长的檐廊,再透到里面来,因此里面的光线比外头的更显得幽暗。慕卿的面目就掩在那幽暗的光线下,朦胧的,不是凛冽出尘,而是温软落入红尘。

  扶欢忽然道:“我记得初初见到厂臣,是在爹爹的勤政殿,爹爹当时说得了一个能干的人,要将他赐予我做毓秀宫的掌事太监。”她用手比了比,“好似也像这样,你低着头走过来,这里正好有一簇光。”

  慕卿闻言抬眼,随着扶欢的话也温言说道:“臣还记得殿下那时坐在屏风后,拿了一把穿花蝴蝶的团扇,见到臣后说,怎么来了一位小哥哥。”

  扶欢笑起来,抬手掩住了半边脸,玉色的罗袖垂下,将神情掩得虚虚实实。扶欢年幼时叫人没有忌讳,对于相熟的宫人有时高兴了,便会叫做哥哥姐姐。尚还小的孩子对于尊卑的概念还不够深刻,便常常随着心意来。

  那时正德帝听到,严厉地看了扶欢一眼。正德帝对于扶欢来说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他是慈父,也是威严不可侵犯的帝王。看到爹爹那一眼后,扶欢将团扇完全挡在自己面前,细声细气地道:“女儿错了。”

  说罢,她悄悄从团扇后移出一只眼,悄悄看爹爹到底有没有真的生气了。

  正德帝看到她小心翼翼的动作,还是没有绷住一刻严肃的面容,到底柔和了棱角。

  扶欢想起那时的场景,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却仍是起了一点玩心,她将玉袖当做团扇:“怎么这位小哥哥,一晃神的时间就长得这般大了。”

  慕卿顿首:“大抵是因为,长大了就能护着殿下了。”

  扶欢怔了怔,而后将袖子往上提了一层,她的袖摆宽阔,很轻易地便能将她的另外半张脸也遮盖住。有了这样一点薄弱的遮挡,她才能安心地想,慕卿一定不会发现她的脸很烫。

  扶欢再一遍向自己强调,慕卿低着头,一定一定不会发现。

  还有,她真的很开心。

  她有多好哄,慕卿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使她开心至此。

  晴晚已将慕卿吩咐的物品拿来,此时跪在殿外,双手高举托盘。扶欢唤她进来,翻看了两眼托盘上的物件,而后回头看慕卿道:“我觉得很好。”

  扶欢的心情愉快,笑意盈于眉睫,未曾消下去过。

  慕卿语意恭顺:“殿下觉得好,那便好。”

  扶欢回过头,稍稍弯下腰对晴晚道:“厂臣也觉得你做得好,快把这些装进箱笼罢。”

  她虚扶起晴晚,笑意灿然,那个宫女看着她,渐渐地也有笑容舒展。

  那本是一幅美好的画卷,慕卿将眼中的晦涩按下,连同阴郁暴戾的心情。他不会怨恨扶欢的,只怪他身边有叵测心思的人太多了。那么,只要这些人从扶欢身边消失就好了,一切就会变得很好。

  慕卿笑意轻柔,那双漂亮的丹凤眼微微挑起,就像挑起了一道春光。

  他替扶欢放好了弓。

  扶欢身边,只能有他一人,不是吗?

  -

  春猎出游的队伍很是浩大,扶欢独坐一顶鸾轿,最前头的皇帝的圣驾,她同后宫唯一陪同皇帝出游的宋妃同在女眷的队伍中。虽然同在,但是车马长远,便是歇息下来也鲜少能见面。

  扶欢曾撩起车帘,去看那紫禁城外的风景的,外面的天空更广阔,屋舍不比宫内的雕梁画栋,但也红墙绿瓦,鲜亮有趣,只是扶欢觉得比之她上回偷溜出宫外所见的,还是差了一点。

  到底是差可什么,扶欢见到一排排护卫的御林军,终于想到,原来是缺了人。她所见到的外间景色,都少了人烟。

  皇帝出游,又怎么会不清道,扶欢能见到的人,除了御林军,也就是伺候她的宫人了。

  不过即使如此,能出紫禁城,也是一件极高兴的事。晚间休憩时,扶欢从鸾轿上走下,小宫女已经拿来了膳食。扶欢并没有急着进驿站的屋舍用膳,而是仰头。

  今日的夜空着实美丽,夜色是一袭厚重的黑锦缎,上头点缀着许多的繁星,星星点点,四处散落着,虽然无月,这一片星河实在璀璨,恰好能弥补月色皎洁。她觉得奇怪,在宫中就未能见到如此好的夜景,多是一轮残月和寥落的星光,若不仔细寻找,还会认为夜空本就只有一片沉重的夜色。

  扶欢对着晴晚道:“这里的夜空真漂亮。”

  她有一瞬觉得可惜,慕卿不在,没能见到如此漂亮的夜空,若世间有什么事物,能将这一幕永远记载下来,那该多好。可是扶欢转瞬又想到,或许慕卿侍奉皇兄时,偶尔一抬头,也会见到这夜空。

  可能就在此刻。

  如此一想,倒也不觉得可惜了。

  驿站中的用膳规矩并不如宫中那般严苛,出行在外,总有诸多不便,若事事比照着宫中来,那到底也太费神。

  取膳回来的小宫女同扶欢说道,她见到宋妃往御辇处去了,今日提膳也未见到宋妃处的人,想是今日宋妃同圣上一道用膳了。后宫的动静,只要不涉及窥探圣踪,扶欢也不多限制她宫中的人打听,若是日日闭目塞听,不知晓宫中要事,旁的不说,日子也太无趣了些。

  扶欢夹了一枚龙眼枣糕,听小宫女如此说道,便说:“宋妃随王伴架,本就是来服侍皇兄的,如果皇兄放着宋妃不许服侍,才叫奇怪。”

  小宫女却道:“只是第一日圣上就叫了宋妃娘娘,可见宫中传言的恩宠之盛,到底是有来由的。”

  这次随驾的妃嫔不只是宋妃,还有几位扶欢连名字都未曾听闻的美人才人,宋妃是品阶最高的妃嫔。

  扶欢笑了笑,低头咬下了那口龙眼枣糕。在宋清韵还未成宋妃之前,皇兄已经喜欢到敢冒天下之不韪与其私会,到她真正成为他的妃嫔,那必定是更加宠爱。

  小宫女已经不说宋妃了,说到若春猎的时间再长一点,天气倘若再热起来,说不准皇上就会在淮德的行宫避暑,不必那么着急回宫去。还有春猎,不知这次会猎到多少猎物,扶欢道她求了慕卿,会为她猎一只小狐狸。

  晴晚此时也不免说了一句:“若是能再有一只兔子便好了,奴婢觉得兔子更可爱些。”

  扶欢想了想,道:“幼时我曾见母妃养了一只小狐狸,火红的皮毛,在光下仿佛是一团火。你们也许没见过,这狐狸是真的可爱漂亮。”

  “可惜后来不知为何,那狐狸就再没有了。”

  晴晚暗道自己多嘴,勾起殿下的伤心事,此时也只能弥补。

  “掌印为公主猎的,一定同娘娘那的一样好。”

  慕卿在还未走进皇帝的屋舍时就听到哀戚的哭泣声,但这声音也短,没过多久就歇了下去。后来他就见到被侍卫托走的青衣太监,嘴被死死地捂住,因为皇帝听不得哭声,再让他哭下去,被托下去的恐怕不止他一人了。

  路总管小跑着过来接他,一见到慕卿的面,那腰就深深地弯下去。

  “大人,可算见到您了。”

  慕卿抬手,路总管当即噤了声。室内的灯火将人影影绰绰地映到窗纱上,全都是一个个跪伏在地的模样,还能隐约听到皇帝的声音,怒意未消。

  皇帝越来越暴躁了,慕卿想着,抬脚进到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