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您也别太悲观,这才一上午时间,下午估计还有人过来报名。”

韩飞挤出一个笑容,这句话是在宽慰陈百旺,又何尝不是在宽慰自己呢。

其实谁都知道,上午都没有多少,下午就更不会有太多人过来了。

果然,下午带孩子报名的不过六七个社员,带的还都是男孩,女孩一个也没有。

最终,报名上学的人数,停留在四十九个,其中一共有七个女生。

说来也奇怪,七个女生中,居然就有二丫姐妹俩。

要知道,二丫的奶奶最是重年轻女,小宝生病的时候,丫头差点被她奶奶打死,还关到门外不让吃饭。

为此陈大雷和李翠莲还有些纳闷,老太太平时最是节俭,抠门抠到了骨头里。

过几年等小宝到了年龄,老太太疼孙子,咬咬牙让孙子上学还有可能,可是她怎么这么大方的让两个孙女上学了呢?

“这学校是杨大夫牵头办起来的,杨大夫是有大本事的人,听他的准没错。

杨大夫这种人只能交好,不能得罪,跟他走的近一些没坏处的。

再说了,我只是更疼孙子而已,孙女也是咱们家的孩子,认几个字也好,以后找婆家也好找,不至于被婆家人小看。

在婆家能得到重视,能写会算的也更容易当上家,说不定以后还能帮衬娘家。

咱们家就小宝一根独苗,就当给小宝铺路了。”

陈大雷和李翠莲对视一眼,都说人老尖马老滑,形容到自己老娘身上还真合适。

晚上,有很多没报名的孩子都在家里哭闹,但是能让家里大人改变主意的很少。

思想开明,目光长远的社员,白天都已经给孩子们报了名了。

那些没报名的,都是打心底觉得读书没用的,怎么可能因为孩子的哭闹,一年多花两块冤枉钱呢。

闹的轻的不理你,闹的严重了,说不定还要抓过来打一顿。

那个年代,还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哪有不挨揍的小孩啊。

“韩校长,明天就要开学了,咱们还分两个班吗?”

知青大院里,何莹莹他们三个得到教书名额的知青,来到韩飞的屋里。

原本他们都定好了,李媛和何莹莹教一个班,何庆魁和李雪教一个班。

可是现在一共只招到四十九个学生,弄得他们心里一下子没了底,生怕大队长再把他们的名额给取消掉。

“还分两个班,从明天开始,我挨家挨户的给大家做工作,看看能不能让社员们把孩子们送来上学。”

韩飞目光坚定,既然选了自己做了这个校长,那么自己就要对得起这个职务。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就是韩飞的第一个目标。

杨白衣家里,小丫头激动的完全睡不着,一遍一遍的检查着哥哥给她准备的学习用品。

“哥哥,宛如姐姐,明天我就是一个小学生了呢!”

这已经是小丫头今天说的第八百遍了。

“是啊!所以今天你是不是应该早点睡啊?养足了精神,明天才能好好学习啊!”

林宛如无奈的和杨白衣对视了一眼。

“可是我现在睡不着啊!一想到明天就要跟二丫姐姐她们一起上学,我就可高兴可高兴了。”

二丫姐妹俩可以去上学,对她们姐妹俩还有其他的小伙伴来说,都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原本二丫对上学都没抱什么希望,她们姐妹俩还要做饭带弟弟呢。

谁知道今天上午,奶奶居然拿出了四块钱,直接给她姐妹俩都报了名。

“二丫姐妹俩能上学,还真是让人预想不到。”

去年小宝生病的时候,二丫的遭遇现在林宛如还历历在目,还是她把二丫带回了知青大院,给她上了药。

“是啊!虽然他们家有些重男轻女,但是这件事上他们做的还真不含糊。”

今天带妹妹报名的时候,杨白衣也知道报名情况并不理想,二丫的家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社员。

两个人哄了好半天,小丫头才勉强愿意跟着林宛如去睡觉。

第二天,韩飞带着其他四个老师,在学校门口迎接了第一天上学的小学生们。

学校就在屯子西头,学生们三三两两的去了学校。

小丫头还在家里吃着早饭,她的小伙伴们已经找上了门。

杨白衣家住在屯子的最东头,这群孩子们也不嫌绕路。

这群孩子们很有礼貌,知道杨小小还在吃早饭,不管林宛如怎么叫都不进屋,就在院子里等着。

等小丫头吃完饭,挎上小书包,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去了学校。

等学生们到齐了以后,韩飞安排他们分好班,给孩子们发了书,让李雪他们给孩子们上课,韩飞开始了他的劝学之路。

韩飞已经下乡插队六年时间,对每一户都很熟悉。

陈家屯七到十二岁的适龄儿童一共一百零三个,除了已经报名上学的四十九个,还有五十四个孩子没有上学。

这五十四个孩子,来自二十二个家庭,有些家庭是只让孙子上学,不让孙女上学,有些家庭是不论男女,一律没有上学。

韩飞挨家挨户的家访,有些家庭都去上工了,韩飞就拿出小本子记录下来,准备晚上再来。

有些家庭里老人年龄大了,已经不再上工了,韩飞就会敲门进去,陪老人聊几句。

“韩校长,我也知道让孩子们认几个字没什么坏处,可是我年龄大了,现在在家里就是吃闲饭的。

儿子们大了,现在我们也管不了了,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们去上学,我也没什么办法啊!”

“韩校长,我们家的小孙子小孙女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我也想让他们去学校读几年书。

可是大孙子大孙女早已过了读书的年龄了,现在我大孙子都长成大小伙子了,都能挣满工分了。

眼瞅着今年都该起房子说媳妇了,大孙女出嫁我们也要准备一份嫁妆。

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们总不能用大孙子大孙女挣得工分,来供小孙子小孙女上学吧?

他们年龄还小,供他们吃喝是应该的,没道理再供他们浪费啊!”

“韩校长,去年我们家刚给大孙子娶了媳妇,老头子又病了一场,这些你应该也都听说了。

现在家里的饥荒还没还完呢,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钱给他们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