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第161章 陈百顺的格局

“杨大夫,这次真是太感谢你了。”

回去了路上,孙振华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一遍又一遍的表达着心中的感激。

虽然他知道杨白衣医术高明,对于这一次的军区之行,孙振华对杨白衣也满含期待,但是他也没想到杨白衣能这么轻易的就解决了问题。

在昨天之前,大家还都感觉老首长得了不治之症,就连301总医院都束手无策的病情,不出意外的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首长走到生命的终点。

在杨白衣治好了孙振华多年的胃病以后,孙振华就动了让杨白衣给老首长治疗的想法。

当时老首长还在301总医院保养,孙振华就开始一边等待,一边绞尽脑汁的照顾萧青阳一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振华成功的得到了杨白衣的友谊,杨白衣也不负众望,成功的治好了老首长的陈年旧疾。

“孙场长,感谢的话就不要说了,你没说烦够我都听够了。

种善因得善果,你这么照顾我姥爷一家,我这也不过是投桃报李而已。”

这次给老首长治好了病,比当时给孙振华治好了胃病还要激动,杨白衣不由得哑然失笑。

“杨大夫,是直接给你送回去,还是再去农场看看?”

吉普车到了青山镇,开车的姚雪峰转头问道。

“直接去农场吧。”

虽然姥爷姥姥都被安排了工作,以后不用再干力气活了,但是农场总归没有在自己家里时那么悠闲惬意,杨白衣还是想去看看姥姥姥爷的情况。

回到农场的时候,正好赶在了中午的饭点,杨白衣直接去了食堂。

一进食堂,杨白衣就看到姥姥在窗口给大家打饭。

从她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姥姥对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杨白衣没有打扰姥姥工作,看了一会就去了小食堂,孙振华还在小食堂等着他一起吃饭呢。

“白衣,刚才看你姥姥去了?她这两天高兴的很,你不用担心。”

杨白衣来到小食堂唯一的包间,看到萧青阳居然在包间里等着自己。

“姥爷,您怎么在这里?我还说找孙场长打听你在哪里呢!”

杨白衣一脸惊喜的说道。

“萧同志现在主抓下放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独立办公室,在小食堂吃饭。”

萧青阳还没有说话,孙振华就在一旁说道。

“孙场长,你有心了。”

杨白衣深深地看了孙振华一眼,以前一直觉得孙振华是个没有城府的大老粗,没想到小看了他。

也是,能在国营农场当上一把手,又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手段呢。

以前他不讨苟主任喜欢,只是他不屑于玩这一套而已,再加上有老首长在,孙振华有所倚仗,就不想去讨好贪得无厌的苟主任了。

在农场里和萧青阳吃了一顿午饭,知道现在姥爷一家过得都很好,杨白衣也就放心的回了陈家屯。

第二天,杨白衣正在医务室里喝茶发呆,陈百旺突然找了过来。

“杨大夫,不忙的话去隔壁开个会吧。”

陈百旺风风火火的,一脸喜意。

“大队长,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杨白衣跟着陈百旺出了医务室,朝着隔壁大队部走去。

“好事,这不是开春了嘛!咱们陈家屯小学也该动工了,今天召集大家开个会。”

陈百旺笑呵呵的说道。

前两天到公社开会,徐镇长还专门过问了这个事情,当着所有大队长的面,点名表扬了他。

夸他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看着其他大队长羡慕的目光,可是让陈百旺好好的扬眉吐气了一次。

“你们大队干部找韩飞校长商量一下就行了,我就没必要参加了吧。”

杨白衣向来是最讨厌开会的,一开会就想打瞌睡。

“建学校的资金,全靠你年前打的那几头野猪,你是陈家屯小学最大的金主,是学校的奠基者。

谁不参加你都要参加,最起码要让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陈百旺一本正经的说道。

对于陈家屯来说,建学校,绝对是一个大项目,陈家屯上下必须要认真对待。

来到隔壁大队部,杨白衣发现所有大队干部都在。

“杨大夫过来了?”

“杨大夫,坐我旁边吧。”

包括陈大河在内,所有的大队干部都热情的和杨白衣打着招呼。

很快,韩飞和陈百顺也接到通知赶了过来。

为了表示重视,韩飞今天没有穿干活的粗布衣裳,而是穿上了压箱底的中山装,上衣口袋还别着一支钢笔。

韩飞和陈百顺朝着杨白衣点头示意了一下,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好了,都来齐了,那咱们就开始吧,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商量建学校的事情。

年前杨大夫打的七头野猪,一共杀了一千两百斤的肉,卖了六百块钱。

咱们生产队的劳力多的是,脱土坯,砍房梁都难不住咱们。

等到盖学校的时候,这六百块钱也足够开工钱和做课桌了。

所以我就想着让大家过来,商量个好日子就准备动工了。”

作为大队长,主持会议的事情陈百旺是当仁不让的。

“大哥,盖学校是好事,我们都商量过了,一分钱工钱也不要,到时候就给我们开工分就行了。”

作为盖房队伍的工头,陈百顺率先站起来表态。

“百顺,你们可要想好了,盖学校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盖好的。

今天所有大队干部都在,你说的话可要算数,以后可不准反悔了!”

陈百旺看着自己的二弟,一脸认真的说道。

“大哥,小看我们了不是,年前我们都商量好了,人家杨大夫六百块钱,说捐就捐了。

人家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吗?

人家一个远道而来的知青,都有这个格局和觉悟,我们也不能落后太多啊!

我们盖房的队伍全票通过,要为孩子们出义务工,钱留下来,以后给孩子们买书买笔用吧。”

去年杨白衣的房子建成以后,陈百顺的队伍在整个公社里都出了名,找他们盖房子的人络绎不绝。

后半年陈百顺他们没少盖房子,也没少挣钱,家里过得去了,说话都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