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第813章 另一个故事(二)

君王找到这篇文章之后大喜,立刻命人对沿海的港口开始探查,终于在一个小港口查到了太子的行踪——有太子护卫在他们那里买了一条大船,和数百人一起出海扬帆,一直向东行去。

这个消息立刻举国振奋,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堂立刻爆发出无限的活力,全国亿万百姓全都有了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征集海船,出海寻找天下人的希望,即便国库空虚,百姓也愿意节衣缩食,缴纳重税支持朝廷,无数商人更是直接贡献出自己的船只,只求朝廷能够尽快派人去找回太子。

听到这里,王直和仪铭也都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在他们看来,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万众一心,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位太子也会被很快找回来。

但是,这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太子出行已经一年,而且一路向东,如今已经不知道行到了何处,如果还是用现在的这些船只,那可能永远都追不上太子,必须要有更快的船只,速度至少要是现在船只的十倍。

只是之前的朝廷并不重视这种事情,工匠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也没有多少能工巧匠,要想打造比现在的船快十倍的船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好在这时候朝廷并不缺钱,于是下重金研究这种船只,浪费的钱不计其数,最终又耗费了整整两年时间,花费了十年的岁入,才打造出十条这种十倍于前的船只。

起航那天,皇帝带来文武百官和朝中勋贵,亲自到了海边,给这些即将出发的将士送行,期盼他们能早日回来,并且许下重诺,只要他们回来,不管之前品级如何,一律升三品,想参政的安排位置,想回家荣养的一律以三公致仕。

这一等就是半年,出征的人里面有人回来了,不过太子并没有回来,带回来的只是太子的另一封手书。

“另一封信?”仪铭忍不住问道:“那太子呢?”

朱祁钰笑笑,继续说了下去。

太子的第二封手书是这样写的。

父王,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再次出发了。

经过整整一年半的航行,我终于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我的猜测真的没错,大海的另一边真的有陆地,而且这块陆地是如此的广阔,连绵的海岸线与我朝相比也不逞多让,陆地上森林茂密,但是看不到什么人烟。

也许这里有和我朝一样肥沃的土地,有媲美我朝的秀美江山,当然,也可能有一个和我朝一样强盛的国度,但是这一切都是我的猜测。

我的护卫在来的路上已经损失了一半,他们陪着我跨过无尽的大海,经历如山高的风浪,甚至有人杀死过比海船还大的鱼,我想那可能就是古籍中记载过的鲲鹏吧,他们是朝廷的英雄,是忠诚的勇士,如果您能看到这封信的话,还请您照顾好他们的家眷,因为在登上海船出发之前,他们是不知道我的想法的,所以,如果朝廷上有人迁怒于他们,还请父王回护一二。

我已经下船了,并且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经过简单的休整之后,我留下一部分行动不便的伤员,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向内陆前进,去看看这块我梦想中的大陆到底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在这里,他们说什么样的语言,过什么样的日子。

希望这块土地真的能像我想象的那样,富饶,丰润,美丽吧!

等我成功探索了这块土地,我就会回去,带领更多的人来开拓这片土地,将其打造成另一个未来国。

最后,我要恭敬的向您道歉,请原谅我小小的任性,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王直和仪铭都有些激动,站在一旁的王成更是泪流满面。

他们都对这位太子的心胸充满了敬佩之情,一国太子,敢于以身犯险,为国朝寻找新的疆土,不论成败,他都将成为那个国朝的圣人。

只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朱祁钰继续说着。

君王看着太子的书信,也是泪流满面,立刻对着回来的人问,有没有人继续去追寻太子?

回来的人禀告,已经派人去追寻太子的行迹了,一定会将太子找回来的。

君王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立刻将太子的书信明发天下,告诉天下百姓,他们的太子还活着,他们的希望还活着,而且他们的太子这次出海,是为了他们的未来而去的,并且很有可能已经找到了一块新的土地,找到了他们的未来。

天下人立刻欢喜无比。

直到一年以后,太子的第三封信被人送回来。

“什么?还有第三封信?”仪铭的心中隐隐有了些不好的感觉,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封信很有可能就是那位太子的绝笔。

果然,朱祁钰继续说道。

太子的第三封信写道。

父王,很抱歉我已经回不去了。

我在来到这块土地之前就已经生了病,原以为来到这里之后可以找到救治的药物,但是随行的大夫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我只能命他隐瞒我的病情,避免搅乱了军心。

其实在写第二封信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会死在这里,死在这块我梦寐以求的土地上。

这对于我来说是幸运的,并不是不幸,因为我知道,我已经为未来国找到了真正的未来。

我从海边出发,翻过了一条长长的山脉,然后就进入了一块平原,一块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气候湿润的大平原,这块平原是如此之大,我带人走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有看到劲头。

而且这块平原上河流众多,如果能开垦出来种上粮食,那我相信,国朝的粮食至少可以翻两倍,粮食多了,人口自然就会多起来,到时候不论是北面的野蛮人,还是南面的丛林人,面对国朝都不会有任何胜算。

想想看吧,我离开的时候国朝就有近百万大军,如果粮食翻了两倍,那么人口也可以翻两倍,到时候国朝就会拥有三百万以上的大军,有了这样的军力,野蛮人和丛林人还有什么能力抵抗我朝的进攻,单以威势就可以征服他们,他们只能投降。

最后说一下我的愿望吧!

我希望父王今后可以提高工匠的地位,让他们制造出更快的船只,能够更方便地往来于两块土地。

我希望父王可以将国朝中的流民全都用船运过来,这里的田地几乎无穷无尽,可以一夜之间将一个无片瓦遮身的贫民打造成一个拥有数百亩土地的地主,如果家里人多,上千亩土地都是可以的。

我希望父王能够多开科举,多录用官吏,然后将他们派遣过来,一定要将这块土地打造成另一个国朝。

我已经不行了,这一切我都看不到了,但是我希望我可以埋在这块土地,永远守护在这块土地上,庇佑着这块我发现的土地。

父王,再次请您原谅我的任性,不孝孩儿敬上。

好吧,王直和仪铭的眼中也开始出现泪水,一旁的王成更是哭得不成人形了。

没想到朱祁钰的故事还没说完,只听他继续说道。

君王知道自己的太子已经死了,这封信就是他的绝笔,内心悲痛万分,但还是和上一封信一样,以旨意的形式明发天下。

天下百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全都震惊无比,接着便是极度的悲痛,要求朝廷做些什么来纪念这位太子。

君王自然秉承民意,宣布太子为圣人,太子去世的那日为悼圣节,每年的这一天,天下万民都要披麻戴孝,禁止一切婚丧嫁娶,所有的寺庙都要从凌晨开始鸣钟,每个时辰敲响二十八下,因为太子去世的时候便是二十八岁。

然后举行盛大的葬礼,全国戴孝三日,纪念这位圣人太子。

在太子的葬礼上,君王亲自下旨,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等他百年之后继承君王之位。

皇太孙只有四岁,不明白自己爹爹的葬礼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也是纯孝之人,在太子的葬礼上没有耍一点小孩子的脾气,只是在葬礼的最后,怯生生地对自己的爷爷问道,我的父王去哪里了?

君王指着遥远的东方说道:你的父王在大海的另一面。

那里很远吧?

会越来越近的!

朱祁钰讲完了故事,长叹了一口气,问道:“诸位爱卿,都理解朕的意思了吧?”

众人点点头。

王直为首说道:“陛下,您的意思是,在海的对面有无情无尽的财富,只要我们肯付出代价去探索,总有一天可以收获我们想要的。”

朱祁钰摇摇头道:“不,朕想说的不是大海,而是未知,未知的对面不知道有什么,也许是危险,也许是收获,也许是咱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不去探索,你永远也不知道未知的远方有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所以,大海的对面有什么朕不知道,但是朕知道的是,那里或许就有咱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