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第810章 臣不建议打

第二天的早朝是朱祁钰登基以来最热闹、气氛最高的一次,即便是当年的大同大捷都比不上。

大同大捷是武臣取得的功劳,和文臣没什么关系,而这一次,刘吉作为主使,是妥妥的文臣,这就相当于是他们文臣取得的功劳,能够在这种时候压武臣一头,文臣们当然是极为高兴的。

大同大捷是打仗,虽然大明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没得到多少利益,只是安稳了边境,和文臣没什么关系,但是这次刘吉带回来的数百万两金银,可就和他们有直接关系了,毕竟自从政务院开征商税以来,朝廷的俸禄就没有拖欠过,而且那些废纸一样的大明宝钞也没发过,发的都是米粮和银子,大明宝钞只是在犒赏官员功劳的时候发过几次,这次刘吉带回来的金银入了国库,说不准以后皇帝犒赏都是直接发金银了,那可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啊。

所以,早朝之上的气氛很热烈。

轮值太监在宣读完嘉奖的圣旨之后便退了下去,一名文官出来说道:“臣吏部员外郎萧彝有奏。”

“讲。”王成站在御陛上大声说道。

萧彝朗声道:“臣以为朝廷对刘吉刘大人的嘉奖太过鄙薄,请陛下考虑再升刘大人一级。”

“萧大人请说出你的理由。”朱祁钰示意了一下,王成会意,朗声问道。

萧彝朗声答道:“刘大人出使番邦,扬我大明国威,理当升一级以示嘉奖,又为国敛财数百万两金银,于国于民皆有大功,如今却只升了刘大人一级,嘉奖太薄,于国无益,还请陛下考虑。”

朱祁钰皱了皱眉,转头看向吏部尚书何文渊,用眼神示意着他:“这是什么回事?这个萧彝到底是几个意思?居然当朝为刘吉喊冤!你这个吏部尚书怎么管的人?赶紧给我处理了。”

何文渊会意,立刻出班道:“臣吏部尚书何文渊有奏。”

“讲。”王成站在御陛上再次大声喊道。

何文渊恭敬道:“陛下,臣以为刘大人出使之前便已因为出使而提拔为鸿胪寺少卿,已是超擢,如今因功再升一级,正是恰当,况且陛下已经因他而嘉赏了其父刘辅,已是超赏,故而臣以为萧员外郎所言夸张,还请允臣喝退他。”

“准。”朱祁钰点点头说道。

何文渊转过身看向萧彝,大声呵斥道:“萧员外郎,还不退下。”

吏部尚书亲口呵斥了,萧彝不敢不听,连忙退下。

他以后还要在吏部混呢,真惹怒了何文渊,那可不是什么好事,自己替刘吉说话,只是希望向这位未来几十年必将官远亨通的未来之星示好,和没有和何文渊对着干的意思。

早朝发生了这么一个插曲,朱祁钰也没有心情继续上朝了,随即挥挥手宣布散朝,接着便转回了奉天殿。

他还要在这里接见召集政务院和大都督府的大佬商议事情呢。

严启盛也是以功臣的身份参加的早朝,如今下朝了,他刚要离开,却被一个小宦官叫住,说道:“严大人,请留步,陛下招您入奉天殿议事。”

严启盛做官也做了两年了,没有提问,点点头跟着小宦官进去了。

反正不管朱祁钰要议什么事情,都和他没关系,叫他过去估计也是咨询一些问题罢了。

果然,一进大殿,严启盛便看到了这一幕,朱祁钰还没出来,朝中的大佬们基本上都在,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严启盛悄无声息地在角落里找了一把椅子坐下,低下头不吱声,全当自己是小透明,哪想到英国公府的张輗发现了他,偷偷靠了过来。

严启盛连忙小声见礼:“张都督。”

张輗点点头算是还礼,小声说道:“严镇抚今天怎么来了?也是陛下召见的?”

严启盛点点头,说道:“对,陛下召见,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

张輗笑道:“严镇抚不必如此紧张,你如今手握上百战船,数万海军,也是朝中的重要人物,陛下招你过来,说不定就是准备对倭寇动手,报之前的仇怨,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打算请旨出海剿灭倭寇,到时候还请严镇抚替我说说好话啊!”

“都督有令,末将不敢不从。”严启盛连忙回答道。

张輗满意地点点头,小声与严启盛攀谈起来。

他出身英国公府,父亲是河间王张玉,兄长是英国公张辅,原本还有个弟弟张軏和他差不多,结果张軏也因为打下了安南,被朝廷封为定南伯,甚至自己那个侄女都因为战功而拿了个宜人的诰命,整个英国公府只有他身上没有任何封号,搞得他虽然是如今英国公府中最年长之人,却管不了其他人,见了谁都得客客气气的,憋屈极了,睡觉都想弄一个爵位。

今天看到严启盛偷偷溜进来,不由便上了心,猜测朱祁钰招这家伙过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大概率是涉及到倭寇的,便偷偷靠了过来,打算从严启盛的手中把这个任务抢过来,反正严启盛是海贼出身,没胆量拒绝自己的。

现在和严启盛攀谈,也是为了了解一下海军和海战,免得一会儿自己抢任务的时候一问三不知。

正攀谈间,朱祁钰从殿后转了出来,张輗立刻闭嘴,和一众大佬一起起身见礼道:“臣等恭迎陛下。”

“都坐吧,都坐下吧。”朱祁钰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说道:“今天朕召集诸位,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件事儿,前阵子云南那面有人用一座城换了思机发过来,朕感觉亏得慌,便想夺回城池,打下缅甸,让缅甸温多王来京师陪伴黎宜民。”

“沐璘,你先说说缅甸的情况吧,让大家都听听。”

这次朱祁钰召见众臣,也把沐璘和徐承宗叫了过来,沐璘起身行了个礼,便开口缓缓将缅甸的情况说了一遍。

等沐璘说完,朱祁钰出声问道:“诸位爱卿,都说说吧,缅甸那面谁愿意带兵去打?打算怎么打?”

“臣愿往。”朱祁钰话音刚落,平江伯陈豫便站起身来说道。

“平江伯,你又没独当一面过,还是老老实实在京师待着吧。”宁远伯任礼出声说道:“还是让老臣去吧,老臣是当年跟着太宗打过天下的,带起兵来肯定比平江伯老道。”

“宁远伯,你太老了,缅甸那地方热得要命,蛮荒烟瘴病患又多,别到了那面生了病,到时候朝廷还得换人,不如让臣去,臣自幼便跟着父亲熟读兵法,早已手痒不堪了。”武康伯徐勇立刻出声反驳道。

宁远伯任礼立刻横眉冷视,杀气四溢,好像是手里有把刀的话,他敢直接砍了武康伯徐勇这个后辈。

魏国公徐承宗则是淡淡地道:“武康伯,要我说你也不能去,自古以来无后为大,你到现在都没个儿子,万一战死在缅甸,你们武康伯府岂不就没了,还是让我去吧。”

“你去什么?”武康伯徐勇听他揭自己的短处,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你们魏国公世代镇守东南,西南的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

四人瞬间吵成一团,谁都不对谁客气。

张軏的例子刚过去没多久,大家都知道灭国之功是可以封爵的,有了爵位的可以升爵,当然不会客气。

而且现在带兵打仗没了监军搅和,朝廷又有钱,军备都换了一茬,大家都有信心可以击败缅甸温多王,有了机会自然要抢了。

“够了,都先闭嘴吧。”宁远侯陈懋平日里负责操持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务,最有威信,立刻开口训斥道:“陛下已经说过了,打与不打听政务院的,政务院的诸位大人还没开口,你们兴奋个什么劲!”

众人只得老实闭嘴,看向政务院首理王直,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王直起身对着朱祁钰恭敬行了一礼,问道:“陛下,能否不打缅甸?”

“缅甸占我大明的城池,朕为何不打?”朱祁钰立刻反问道。

王直缓缓说道:“陛下,故国虽大,好战必亡,缅甸温多王虽然占了我大明的城池,但也是交出了我大明的心腹之患思机发,银戛那处又不是什么重要之地,占了就占了吧,臣不建议打。”

之前王直从来没有明确拒绝过朱祁钰,这次表态顿时让殿内鸦雀无声。

这是王直第一次拒绝朱祁钰的想法,也可以看作是政务院第一次拒绝朱祁钰这个圣君,算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第一次斗争。

难道说,大明即将陷入君权和相权的内斗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