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夏侯弃子>第350章 时代的落幕3

“好,记住你今日的话语,若是有朝一日成了,那你就带着酒,到我的坟前和我好好说说。”

曹操似乎是看到了什么,对于夏侯信又充满了期待。

人,就是这么复杂,既对夏侯信有所提防,可又对夏侯信的那种想法抱以期待。

“一定。”

夏侯信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实现,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来,将孤扶起来,孤的枕头下面,有一个小盒子,帮我拿出来。”

曹操示意夏侯信过来,将自己枕头下的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小盒子拿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五彩斑斓的几颗药丸。

“这,五石散?”

夏侯信有些惊诧的看向了曹操,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起居然开始服用这东西了。

“有什么好吃惊的?近三个月来,孤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得已用了这个东西来提神,如今,却要依靠着他,做完孤最后一件想要做的事情。”

曹操颤颤巍巍的拿起了一颗药丸,然后又让夏侯信倒了一杯酒,混合着吞下。不过片刻,曹操的脸上就泛起了红晕,整个人都精神奕奕。

“去将他们都叫进来吧,孤要完成这最后一件事情。”

曹操示意夏侯信将自己扶起来坐好,又让他去将外面的人叫进来。

当一行人鱼贯而入的时候,曹操已经端端正正的坐好了,丝毫不见任何的疲态。

“诸位,孤自黄巾之乱起兵,纵横天下三十六载,奉天子以讨不臣,平天下而安黎民,披坚执锐,奋战不惜,诸如河北袁绍,汝南袁术、徐州陶谦,荆州刘表,西凉马腾韩遂之辈,皆败于孤之手,而今北方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孤之功劳,更是诸位的功劳,万千将士的功劳。”

“只可惜天不于我,如今天下依旧三分,未能见天下一统,孤之憾也。孤之嫡长孙叡,聪敏仁贤,孤死之后,由其承继王位,还望诸位能够尽心辅佐,若是天下一统,还望告祭。”

这也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再一次重申了曹叡的继承人的位置了。

“吾等敢不尽心竭力!”

“哈哈哈哈,孤死之后,墓碑之上刻汉丞相曹侯之墓。”

看着众人点头应下,又提起了另一件事。

“夏侯氏子弟信,舞勺之年随我从军,至今二十六载,雪夜突袭濮阳,一战而逐吕布;建言收民屯田,蓄军资而安百姓;其后更是鏖战官渡赤壁,用兵陇西汉中,兴办学校,均田安民,此乃其功绩。”

见曹操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夏侯信就已经愣住了,一时之间想不明白曹操他到底是要干什么,但是依照规矩,还是出猎之后,老老实实的跪在了最中间。

两侧是文武大臣,对面是曹操。

来到这个时代时间长了,夏侯信已经和这个时代逐渐的融为一体,对于这些礼仪也能自然做出来,完全不是刚来时候的那般“硬骨头”。

“可也难掩其罪,杀孔融,擅自均田,蔑视天子,藐视皇权,此皆是他的过错,今日,就请诸位来议一议,孤,是该赏他?还是该伐他?”

“若是赏,该如何赏;若是罚,该如何罚。”

无论是夏侯信,还是在场的文武官员,都没有料到,曹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居然是让大家议论夏侯信的功与过。

不,应该是功与罪。

“呵呵,怎么?都不说么?今日,你们在场的诸位,都要议论一番他的功与罪。”

曹操见众人不肯先出言,便开始在人群中点名。

“子廉,你先来吧。”

曹洪此刻没想到,曹操居然还会玩这手,被点到了之后,有些手足无措。今日这一幕是毫无准备的,自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这,这大王都已经将子义所做的事情都已经说了一遍了,他有军功,又能安民,虽然也做了错事,可毕竟那个,那个瑕什么来着?”

“瑕不掩瑜。”

夏侯惇在边上有些看不下去了,在边上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哦,对,瑕不掩瑜,而且如今天下未定,江东孙权和益州刘备的余孽还在,还是要珍惜人才难得,人才难得,用其才。”

曹洪磕磕绊绊的说完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但要将先前的罪过全部抹去,还要用起来,不管如何,这小子也姓夏侯,又对那些士族豪门不爽,怎么说都不会是自己的敌人。

曹操听着曹洪说完,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又点了王朗。

王朗已经一把年纪,早就参透了人情世故,这曹操在这时候提夏侯信,心中就存了用夏侯信的意思,自己自然不会违背曹操的意愿,可该说的话,却还是得说。

“擅杀圣人后裔,坏文风而毁名节,可却能潜心办学,也算是迷途知返,如今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际,在下以为还是留下他将功折罪比较好。”

王朗这话的意思,夏侯信算是听出来了,可能原本按照他们的想法,就算不弄死自己,恐怕也要将自己彻底的废掉,让自己不得为官,就更不用说步入朝堂,进入中枢了。

“而今朝堂之上,皆是家学渊源,礼仪端方,治国大才,夏侯信跟随大王作战多年,这战阵经验丰富,如今蜀中刘逆残部仍在,而江东孙权依旧未能归附,不如让夏侯信去前线,正合戴罪立功之意。”

听完这话,曹操的眼睛不由得眯了眯,看来自己想要将夏侯信放到中枢来,作为后面大魏朝堂中枢的人才梯次更换才有更大的空间,而且眼下夏侯信在陇西汉中的策略已经开始出现了效果,百姓得到了土地之后,无论是从军的人数,还是粮食的耕种,都比其他地方要高出一些。

“其他人呢?”

“在下以为,王少卿所言甚是。”

“我等附议。”

说着附议的人,都是士族文官居多,曹操甚至于看到了自己宗室内部的几个年轻人似乎也有些蠢蠢欲动,想要附和,只不过看夏侯惇还没有出来说话,有些不敢而已。

这么早就开始了提前布局,打压自己的对手了么?

曹操此刻心下有些黯然。

“元常,你的意思呢?”

最终,曹操还是看向了钟繇,在荀彧死后,士族文官集团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整合,已经以钟繇为首了,此刻钟繇的意见至关重要,只要他稍微松松口,那接下来就还有搏一把的希望。

“大王,在下以为,夏侯信这些年来,还是潜心向学的,”

这话出口,曹操不由得心里一阵欣喜。

“这些年来,走到哪里,这学校就办到哪里,更是奉行圣人的有教无类,对寒门士子和普通百姓大开方便之门,选拔其中佼佼者,免费入学,此乃大功。”

确实是大功,不过是拿着我们的钱去养那些泥腿子。

这些话到了其他人的耳中,就变成了这个意思。

“然则,早年失教,虽然拜入叔慈公门下,却依旧偏狭顽劣,不能体味圣人的微言大义,行事作风多有乖张,虽然能力不凡,可这性情,还是需要多多磨砺才是,眼下天下未平,不如还是让其在军中多多磨砺,这军队之中,号令为先,更能让其知敬畏、晓规矩。”

钟繇的一番话,算是彻底的堵死了曹操将夏侯信留在中枢的想法,哪怕是先在禁军中做个军官都不行了。

“元常公,人才难得,再说了,少年人,谁没有犯过错,这些时日以来,他也在大牢之中,潜心学习,多有改变。”

夏侯惇想着是不是再扳一扳。

“前将军岂不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迁都大典之时,他所说的那些悖逆之言,便是百死莫赎?”

钟繇立刻就出言反对,这夏侯信将天下这大舞台的幕布全部都扯了下来,让台后的那些杂乱无序,甚至是肮脏不堪的东西全部都暴露了出来,他扯去了帝王天子的神圣性。

夏侯信就这么静静的听着,他早就已经过了热血上头的年纪了。今日曹操突然之间拿出自己来让他们讨论,固然有想要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的想法,可自己这事估计私下里早就不知道被他们讨论了多少次了,而自己的结局,也已经被他们商定。

“夏侯信虽屡有功勋,然则桀骜不驯,不够稳重,着去荆州车骑将军曹仁麾下效力。”

曹操看着两边的样子,立刻就下了决断,让夏侯信直接去荆州曹仁麾下效力。

“子义,你这些年来,多立战功,又心系百姓,所作所为,我都看在眼里,可是你这性子,确实得好好磨一磨,老夫这么做,既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局着想,也是为了你着想。唉,都这么大年纪了,却始终不能为人父,这性子确实难免欠稳重一些。”

商议完了所有的事情,在曹操让众人退下的时候,钟繇带头走在前面,路过夏侯信的位置时,还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教育和提携晚辈的语气和夏侯信诚恳的说着,那姿态怎么看都像是为夏侯信着想,可这话里话外,却都是讽刺夏侯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