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205章 豫省大旱

大宁帝国,京都。

一个极其沉重的消息传回了京都——豫省大旱。

百万子民流离失所,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徐天华的脸色极其阴沉……

天灾固然可怕,可是豫省官员在这大旱里面扮演什么角色,还犹未可知。

在大多数官员眼中,这些灾民就是洪水猛兽。

这些灾民的出现,就代表着某个地方出现了重大灾难。

要是放在以往的朝代出现重大灾难,也就出现重大灾难,这些灾民也不过只是一堆普通的数字。

可是,在徐天华的治下。

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灾民,那就不是天灾所能解释的了。

人祸方面肯定是要被调查的。

毫无征兆的出现了百万灾民,朝廷事先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讯息,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许多问题吗?

明显是当地官府隐瞒灾情,致使灾情逐步扩大,直至蔓延到了整个省份。

徐天华这段时间也是事务繁多,毕竟大宁帝国体量如此庞大,每天要处理的任务更是堆积如山。

全指望那个小女帝处理,那根本是不切实际的。

如今大宁帝国各地繁荣昌盛,还真就离不开朝廷衮衮诸公的努力。

虽然他们贪了点,但是他们把整个基本面和大盘做的非常完美。

大旱明显不只会光顾一个省份,但是到现在为止,徐天华并没有收到其他省份的受灾情况。

可能是这些年的高压政策,让这些官员们对流民,灾民之类的词十分的敏感。

但是我的高压政策不是让你们隐瞒灾情用的,也不是你们隐瞒灾情的借口。

徐天华在大宁帝国朝会上,一把把奏折摔倒了地上。

大臣们见着徐天华发怒的模样,纷纷全部都跪倒在地,生怕徐天华一怒之下拿他们开刀。

“好啊!好啊!平日里你们一个一个都人五人六的,满口锦绣文章,张嘴江山社稷。现在豫省的灾情你们也看到了,怎么没有一个吱声的?怎么没有人向我禀告?户部在干什么?吏部又在干什么?”

“非要让整个豫省的人全部都死绝了,在向我禀告吗?”

看着怒发冲冠的相国大人,沈括的腿不争气的抖了起来。

他是真的没想到两河总督这么抽象,花了上百万两银子来打通渠道。

愣是让户部把他这个主官瞒的死死的,沈括心里骂死了那个巡抚。

自从前几次相国大人训斥之后,他对户部的掌控力急剧下降,现在被瞒的死死的,更是没有一点意外。

看着眼神冷得跟尖刀一样的相国大人,沈括就知道要遭。

但此刻作为户部主官的他确是不得不站出来承担罪责。

几个下属看着跪在地上的沈括,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愉悦感。

看着几个幸灾乐祸的下属,沈括脸色一黑……

等着……等本官过了这一关,看本官怎么炮制你们!

户部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跑不了!

只见姜天明突然出列道:“启禀相国大人,豫省一事,刑部一直在跟进,只是没想到后来遇到了诸多阻力,被迫终止了调查。”

徐天华瞪了一眼沈括,沈括顿时跪地道:“相国大人明鉴,微臣是万万不敢阻挠刑部查案的啊!”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冷笑,除了你沈大人,谁还能和姜天明势力集团碰一碰?

李春芳如沐春风的笑着,这样的朝堂氛围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看着现在大家多么和谐的去对付一个人,多么美妙。

李春芳这些日子里一直韬光养晦,收敛锋芒,就是为了避免落的跟沈括一个下场。

当年就是因为他有些过于招摇了,才招致几位尚书联手针对于他,对他布下了一次又一次杀局。

现在李春芳学聪明了,何必自己去当那个出头鸟呢?有相国大人在,这天下始终轮不到他们几个人说了算。

既然如此,还不如好好的发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踏踏实实的做事。把该拿的位置拿到,把该分的利益分到,如此这样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后路。

看看沈括今日的下场,明显是之前做的事有些过于绝了。

这得是得罪了多少人啊?今日才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出言求情。

相国大人直接把奏折甩到了沈括面前,对着他面色不善的说道:“好啊,沈大人啊,沈大人啊,你好好看一看这上面的伤亡数字和受灾情况。”

沈括面色决然道:“微臣深知自身罪孽深重,已经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程度,但念在微臣执掌国库多年的情分上,请相国大人给微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臣自愿担任豫省巡抚,豫省的灾情一日不平,微臣一日不回京都!”

五位尚书顿时都把目光看向了沈括,好家伙,这玩儿的可有些大了。

同时整个朝堂,又再次暗潮汹涌起来。

户部尚书的肥缺,可是足以让许多人疯狂的。

姜天羽更是两眼发红,虽然他知道自己上位的可能性不大,但凡事总是要争上一争才知道行不行。

不管怎么说,这次朝会上能斗倒一位尚书,便是这次朝会的最大收获了。

要知道,这位可不是一般人呐。

执掌天下财权多年,地方更是心腹无数。

徐天华看着一脸决然的沈括,便知道了这件事并不是他一时冲动,想必是权衡再三之后而做出的决定。

于是,徐天华便顺水推舟道:“这件事毕竟是你户部出了问题,一个巡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来人,拟旨!”

一个小太监顿时拿出一张圣旨,等候着徐天华发号施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户部尚书沈括玩忽职守,致使豫省灾情似火。本应罢官夺职以平民愤,但念其执掌户部多年,将整个大宁帝国的财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姑贬为豫省巡抚,兼任豫省锦衣卫指挥使,豫省都指挥使,负责平息豫省灾情,查明事件因果。”

小太监写字写的飞快,不一会儿便把相国大人口述的诏书书写完毕。

旁边一个手捧玉玺的小太监立马给他盖上了大印,那效率简直比女帝三令五申要快的多。

女帝在龙椅上已经昏昏欲睡,她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朝会可以开这么久?

还不如早点儿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睡各觉来的安逸些。

见徐天华在那边发号施令的发布圣旨,女帝的内心毫无波澜。

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以后便觉得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寡淡无味,再也没有当初的愤恨与不平了。

当年她处在智力巅峰,与徐天华斗志斗勇尚且战败,更何况现在自己如同一只金丝雀一样被囚禁在笼中呢?

“罪臣领旨谢恩!”沈括郑重的接过圣旨。

其实吧,朝堂上有许多大臣想问问相国大人,沈括走了,户部尚书这个职务该给谁呢?

但是一想到相国大人此刻的心情,顿时又没有人敢触这个霉头。

相国大人已经怒火冲天的想要杀人了,这个时候再去向他讨要权位,那不是纯纯取死之道吗?

徐天华见沈括领完圣旨后,便宣布退朝了,心情极度的不佳。

他没想到当年倾注心力培养的人才,如今竟然混到了这个地步。

可能是这些年自己给他带来的威福太多,以至于让他忘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

遥想当年,他也是个人才呀。

可如今却一步步在党争中迷失自我,现在更是连玩儿都玩儿不过人家了。

做官做到这份上,说实话,徐天华是有些责任的。

当年的沈括也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报国的,其后一系列耀眼的政绩更是在践行他的诺言。

可随着徐天华登顶之后,泼天的富贵便砸到了沈括的头顶上。

京都奢靡的生活逐渐迷了他的眼,而随着徐天华权势的逐步扩展,沈括的权势也是水涨船高一样的膨胀式进步。

豫省大旱,是坏事也是好事。

通过这个事情让沈括清醒清醒也是十分值得的。

同时,徐天华开始看向远方。

那个方向是安王所在的方向。

论搞事能力,这个心腹大患该除掉了。

豫省大旱,这安王要是没伸手的话,他说什么也不信。

既然安王不珍惜现在的生活,那么徐天华就要帮他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