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204章 奸臣的作用

贾似道缓缓放下了茶杯,对着张谈语重心长的说道:“张谈啊,本相把你扶持到现在的位置不容易,你可千万不能辜负了本相的一片苦心啊!”

张谈心里想着:这奸相对自己确实不错,但是奈何他是个间谍啊!

要是让这奸相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恐怕早就把自己千刀万剐了吧。

但是张谈嘴上却实一点都不含糊,直接回应道:“相爷,别人不知道我,你还不知道嘛?连我这条命都是您给的,别看我现在身居高位。以后但凡有事,您直接招呼一声。您让我往东,我绝对不往西……”

听着张谈滔滔不绝的表忠心,贾似道也是有些腻歪了。

不过心中更多的是感到有一些好笑,张谈永远也不会明白,站在他面前的人,其实是他的双重领导。

不仅仅是一手扶持他发迹的九渊帝国权臣之首,更是整个九渊帝国暗卫的最高领导人。

而负责和张谈接触的,不过是暗卫系统的外围人员,就算是被抓了,贾似道也不会心疼。

当然,如果有必要,可以随时牺牲掉这些外围人员,来保证张谈的安全。

张谈的存在不是为了祸乱九渊帝国而存在,反而是为了作为一个定时炸弹而存在的。

皇子夺嫡,皇帝昏聩……

多好的一个可乘之机啊!

早就听说九渊大帝疑心病极重,特别是几个皇子的背叛,更加让九渊大帝对剩下的几个儿子充满了防备。

除了徐天华扶持的十四皇子外,九皇子最近的呼声极高。

但是十四皇子背靠大宁帝国,这个优势时好时坏。

比如现在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毕竟现在是大宁帝国的强势时期,九渊大帝虽然嘴上不说,但是肯定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势力庞大的大宁帝国。

虽然他一直非常讨厌仇视大宁帝国,但是作为皇帝的理智告诉他,现在这个敌人很强大,不是他们这时期的国力所能对抗的。

虽然现在那些文人墨客都在说他对内昏庸残暴,对外软弱无能,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他是一个聪明人。

非常清楚以帝国现在这样的国力,去对抗大宁帝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多么不理智的一件事情。

所以他虽然无所作为,任用小人,但那都是为了打压国内的各种反对势力,收回世家的权利,增强自己手中的权柄。

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贾似道是个奸臣吗?

但是架不住人家有才呀,人家懂得替他分忧啊。

这就比某些老古董只会说教有用的多,光说不练,能顶什么用啊?

有些时候任用奸臣,天下的读书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但是又有谁想过皇帝为什么要任用奸臣呢?

奸臣之所以能被提拔起来,首先就是自身要有一定的能力。

不然就是皇帝再想扶持他,也不可能把奸臣捧到这么高的地位。

说白了,九渊大帝是想通过奸臣来夺回和增强自己的权柄。

就整体诉求来说,他是没错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还是弊大于利。

虽然短期效果非常的好,让九渊大帝的皇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但是在培养和扶植奸臣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将奸臣的势力培养的异常壮大。

虽然只是文官队伍上的壮大,并没有涉及到军权问题。

但是人的野心是会不断增长的,随着自己在文官体系地位的日渐尊崇,又怎么会仅仅局限于文官体系呢?

而且军方的便也需要文官体系的支持,他们的后勤,军饷全都是靠着文官体系供养。

所以军方也会有意无意的去交好贾似道,毕竟武将的儿子肯定不全都想继续再做武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

利益驱动是这些人纷争的主要因素,但是真正的核心还是人本身啊。

人性当中的贪婪和欲望使他们一步步开始堕落沦陷,开始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但话又说回来,为国征战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好的未来吗?

只不过有的将领想要的未来可能比普通人的想法要高一些,所以利益的交换就开始产生。

九渊大帝并不是神明,可以阻拦世间的人性贪婪。

他也不能知道自己手下的全部想法,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推理和臆测,去分析他的手下进而掌控国家。

在他看来,贾似道不过是贪恋权位罢了。

为了制衡贾似道的存在,他特意扶植了赵高,让宦官势力无限膨胀起来。

两股势力明争暗斗,而他则稳坐钓鱼台,当那个裁判官。

而且他还时不时的会给第三方势力一点支持,让世家势力别死的那么快。

乐在制衡之道的九渊大帝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

甚至于他连许多优秀的将领也死在这样的党争之下,而他却还被蒙在鼓里。

不过众人他知道了这是党争的结果,也只会认为局势还在他的掌握之中。

毕竟宦官是可以随时生杀予夺的,贾似道也只有文官而去无军队,无论怎么看,他们的小命都是随时捏在他手里的。

所以,九渊大帝丝毫不担忧奸臣做大。

只要军队还在他的手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变成一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