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34章 韩信大破董卓

在大皇子与赵武互相对峙之时,董卓率先发起了进攻,由于后方不稳,韩信竟然一时间被迫撤退。

毕竟是孤军深入,补给不稳。

一旦后方有变,极有可能给战局带来极大的变化。

所以韩信索性选择战略性撤退,只是他没想到董卓这么上头。

见韩信撤退了,以为是韩信怕了他。

也不顾什么阵型了,直接挥兵一拥而上。

这把韩信给看笑了。

韩信表示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狂妄的对手。

当年哪怕强如项羽,也不敢如此小觑于他。

韩信遂将几座城池全部还给了董卓,让董卓的骄傲之心达到顶峰。

董卓虽然带兵打仗有几把刷子,但是韩信毕竟没什么名气,所以他就以为是来镀金的人。

通过交战他更是发现,韩信连指挥都不会。

他的军队一触即溃。

通过这几日行军,他发现韩信部队的锅灶越来越少。

看来是将士们对韩信也没有信心,纷纷逃跑了,所以他的部队现在恐怕已经十不存一了。

董卓这么一想,发现这正是他建功立的大好时机,如果他能趁机夺下大宁帝国几座城池,那么他不仅将收获在军中极大的名望,而且还能拓展势力,进一步压缩大皇子的生存空间。

为将来夺取大皇子的位置做准备,也为了他心中那个深藏多年的野心做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韩信一路上减少锅灶,全都是故意的,只为了给他营造大宁军队兵力不足的假象。

而董卓没有深思,只是单纯以为韩信御下之道非常拉垮,连自己手下的士兵都管不住。

同时他也十分理解这种镀金的少爷们的心思,明明想干出一番事业,结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威望,德不配位。

做事往往弄巧成拙,当然这是董卓非常乐于见到的事情。

没有什么事情比对方的统兵将领是个草包更让人兴奋了,他已经遇见到他歼灭大宁帝国这二十万大军的场景了。

十多万大军终究是过于拖累行军速度,董卓索性就带着五万骑兵追赶。

他觉得以韩信的能力以及日益减少的行军灶来看,这时候大宁帝国的军队大约也就在八到十万左右。

他带着五万骑兵风卷残云一般横扫,别说区区十万,就是再来五万也不在话下。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有韩信这样的懦弱无能的将领担任他们的统帅,他们的军心士气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董卓有信心靠着这五万铁骑打破韩信十五万大军,更何况从行军造的数量上来看,韩信的部队也就在八万到十万人左右。

用五万铁骑来消灭他们,简直就是抬举他们。

董卓这么多年打仗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信过。

而韩信坐在前方给他准备了一个口袋阵,正在以逸待劳。

根据韩信的分析,董卓交了心理达到顶峰之后,必定认为韩信的军队不堪一击,肯定会舍弃大部分步兵,而只带少量骑兵追击,以求建立最大的功绩。

但这恰恰落入韩信的陷阱之中,九渊帝国的骑兵作战一向凶狠,如果正面作战二十万打十五万,韩信的胜算虽然很大,但是伤亡却会很大,不利于继续作战。

而如果先把九渊帝国的骑兵给打掉,再把这消息传回去,一定会引起他们军心动荡。

然后韩信在率领着得胜之兵,一鼓作气击破九渊帝国的军队,进而夺回先前故意让给董卓的城池,并且还能进一步扩张领土。

韩信早就提前命人调集国内民夫在前方设置了大量拒马桩,绊马索,而且全部用枯草、树叶隐藏起来。

只等着董卓的骄纵之兵入瓮,然后四面绞杀。

董卓兴高采烈,因为他的骑兵部队马上便要追上韩信的后军了。

果然选择用骑兵来追击是他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如果继续跟着步兵前行的话,韩信说不定早就率主力逃跑很远了。

他现在如果追上韩信,韩信肯定猝不及防的应战,进而会损失大量兵马。

而且他追的这么快,韩信的部队一定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军心士气大跌,根本不可能是他骑兵的对手。

想到这儿,董卓停了下来,对着身后的士卒大喊道:“全军冲杀,随我生擒韩信的小儿。有生擒韩信者,我一定为你们禀明大皇子,赏万金,封万户侯。有诛杀韩信者,赐钱百万,官升三级。”

听到这儿,董卓军中的将士们顿时沸腾起来。

当兵吃粮,谁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呀?而且这一路仗打的这么顺利,韩信只是纸上谈兵之辈罢了,只能成为他们的晋身之资。

九渊帝国的将士们嗷嗷怪叫,狂奔策马,直奔韩信后军,全然忽略了地下那些枯草杂叶。

突然,一根根绊马锁被拉了起来。

数百匹马匹被绊倒以后,董卓才看清楚前面的形势,韩信竟然设置了许多拒马桩阻挠他们骑兵前进。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韩信心虚的表现,已经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阻挠他们追击了。

想到这儿董卓更加开心了,忽视了被绊倒的几百名骑兵,下令数千骑兵下马将拒马桩移开。

结果韩信的后军突然掉头。数万弓弩手,张弓搭箭,顿时万箭齐发,场面异常壮观。那些箭羽如同天女散花般落入到董卓的军队里。

董卓骑兵一时伤亡惨重,被射的人仰马翻。

接着左右两边突出十多万大军,围着董卓骑兵一顿厮杀。

韩信部弓箭手进一步压缩董卓骑兵的生存空间,不断射击。

两边的军队也疯狂砍杀董卓的部下,董卓的骑兵完全被打蒙了,而且本就是以少占多,不占优势。现在更是被打的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士气大跌。

董卓本人也懵了,他没想到局势转换这么快,他们瞬间就成为落入下乘的一方,孤军深入,深陷韩信包围圈之中,被将近二十万大军厮杀。

结果显而易见,董卓五万骑兵瞬间被消灭大半,他本人带着五百多轻骑突围而去。

可笑,这五万大军投降者过万,被杀者更是超过三万多人。

韩信的军队吃掉了董卓这股精锐之后,士气大增。

韩信也趁势指挥的军队追逐着董卓而去,紧紧咬住这五百多轻骑,但又不立刻追上,毕竟要兼顾后方步兵主力。

韩信可不是董卓,赢了一场就沾沾自喜,完全放弃自己的优势。

董卓狂奔三个时辰,终于见到自己姗姗来迟的步兵主力。

然而在他狂奔的时候,身后已经有十多万韩信的军队在追亡逐北。

董卓的主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董卓狼狈的样子,他们仿佛又知道了什么,一时间人心惶惶,士气大跌。

韩信见状,连忙命令弓箭手张弓搭箭,再一次射击,狠狠压制董卓的气焰。

接着骑兵冲锋,步兵左右冲杀。

战场上残阳如雪,尸横边野,刀光剑影,长矛与利剑挥舞,生命伴随着清风离去。

将近三个时辰的厮杀,董卓大败。

董卓也不是愚蠢之辈,见势不妙,连忙率领残部后撤。

放弃了刚刚收复的城池,并且一路向北方逃去。

韩信也不客气,趁势攻占了北江省两府之地。

董卓狂奔不止,清点部队,更是心凉一半。

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下区区五万人了,拿什么抵挡韩信的兵锋啊!

只希望大皇子那边进展顺利吧,董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盼望着大皇子那边能打胜仗,他败的实在是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