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33章 进退两难的大皇子

不同于慕容云海的春风得意,九渊帝国这边可谓是愁云惨淡。

离大宁最近的大皇子,直接被大宁帝国威胁的放弃了北伐西征的策略,开始重兵防御大宁帝国。

大皇子本来策反了四十万边军,在各路势力里如日中天。

结果先是董卓阳奉阴违,图谋不轨。

然后就是赵武叛乱,带走了足足十五万精锐大军啊!

还丢了得手没多久的北河省,导致他单单靠一个北江省养活着将近三十万大军。

所以,大皇子选择攻打北川省和北河省,一方面缓解粮草问题,另一方面便是想要拓展生存空间。

但是这行动刚刚进行了不到一半,便被大宁帝国的二十万大军给拖了后腿。

他刚刚拿下北川省两个府,大宁帝国的二十万大军便夺下他将近半个府的地盘。

要不是大宁帝国内部再次出现了问题,现在北江省的局势并不会有多么妙。

北江省并不富饶,而且大宁帝国和九渊帝国的关系并不和睦,所以并没有进行通商。

北江省更是由于地处边疆的原因,它的农业也不是很发达。

九渊帝国边军的补给更是大多数都是来自北原省、北川省以及北河省三个省份。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大皇子迫切攻占北河省的原因,北原省由于被八皇子的势力霸占,大皇子一时间难以攻破,所以把目光放在了北河省上。

毕竟从面积来看,北河省幅员辽阔,足有两个北川省那么大。

而且北河省靠近北疆省,北疆省盛产战马牛羊,如果夺下那里,大皇子的骑兵部队就有了稳定的来源。

可惜事与愿违,由于北河省过于重要的原因,他对那里的驻守将领很难产生足够的信任。

再加上他本人生性多疑,很担心他手下的将领也像他一样背叛。

所以赵武那事发生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赵武是否叛国。

贾似道充分利用了这一心理成功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北河省,还策反了足足十五万精锐大军。

大皇子还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损兵折将,还被其他势力所耻笑。

由于大皇子的这一举动,也使得他麾下的将领对他貌合神离起来,已经面和心不和。

处于多方面压力下的大皇子,迫于无奈发动了对北川省和北河省的征伐。

可惜天意弄人,大宁帝国此时的偷袭,让他所有的努力化作泡影。

他恨透了徐天华的不讲信用,但又无能为力。

外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内不能平息诸将心中怒火。

董卓反而趁机拉拢了不少将领,已经隐隐有取代他的趋势。

可能董卓还在顾及他的皇室血脉,以及目前内忧外患的情形,所以并没有立刻发动兵变。

大皇子由此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而以他的智慧,所想到的破局之策,无非带兵征战。

他一方面派遣董卓领兵十五万抵挡大宁帝国来犯,另一方面,自己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北河省。

一方面,北河省的不少守军都是原来从他这里哗变过去的,打他们双方或许能有所留手。

另一方面,大宁帝国那边的压力要大一些,再加上如果双方战事都比较顺利的话,他不仅可以收复北河省重塑威望,还能极大的消磨掉董卓的实力。

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那是最理想的状态。

前提是董卓能对付的了那二十万大宁帝国的精锐士兵,听说统兵将领是一个叫韩信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将。

想来以董卓的能力,击败他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重心又回到了北河省,赵武这个人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却只擅长防守。

一旦能激怒他,让他率领大军在野外进行决战,大皇子则胜券在握。

但是现在赵武庄缩头乌龟,就是坚守不出,让他十分恼火。

他已经派人屡次挑衅城门,甚至辱骂了赵武的祖宗十八代。而就算这样,赵武还是坚守不出,让他十分气愤,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

董卓那边战事进展的比较顺利,已经收复了两座城池。

看来韩信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平平无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将,徐天华完全是为了染指镇北军的军权才把他捧上来的。

大皇子,现在已经有些后悔了,早知道他就统兵去与那个叫韩信的小将对战了。

说不定现在已经歼灭他二十万大军了春风得意了,还能趁势再夺下大宁帝国北方几座城池。

借机勒索一波大宁帝国获得支援,进而扫荡九渊帝国,气吞天下。

可惜了,路是他自己选的,哪怕是跪着也要走完。

既然赵武想当缩头乌龟,那么他将用最猛烈的进攻来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大皇子这样想着,结果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赵武似乎忍受不了大皇子对他的日夜辱骂,竟然主动率兵八万出城作战。

大皇子惊喜过望,连忙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他要给赵武一个沉重的教训,来告诉他谁才是野战王者。

不得不说大皇子虽然御下不怎么样,但是野战着实有一套。

他先令中军佯装败退,吸引赵武的主力,接着用左右两军像钳子一样紧紧的将赵武的八万人像抱孩子一样抱进怀里。

赵武主力被左右两军紧紧钳住之后,中军在回头反打。

接着骑兵纵横肆虐,左冲右撞,杀赵武一个人仰马翻。

赵武大败,八万大军,折损过半,连忙败退。

大皇子又怎么能如他所愿,亲自率领主在后面紧追不舍。

一直追到一个峡谷,大皇子才发现事情不对。

赵武竟然舍弃了城池,这本不令大皇子生疑,毕竟赵武是狼狈而逃,守也守不住。

但是他往峡谷逃的方向,似乎在告诉他皇子那里有埋伏一样。

大皇子生平谨慎多疑,见着赵武进入极易伏击的地段,一时间手足无措,他不知道该不该追击。

如果不追击,放任赵武做大,很快便会卷土重来。但是如果追击一旦中伏,他这十多万大军就要像刚刚赵武一样惨败。

他决定谨慎一些,派一些小股部队追击赵武。

一方面试探赵武是真败,还是诈败。

另一方面也试探一下谷里是否有埋伏。

果不其然,赵武回头反打,将小股部队很快歼灭。

但看着如此被轻松便被识破的计谋,大皇子心里再次犯起了嘀咕,这不会是赵武给的诱饵吧?

但是赵武一共就那么点儿兵力,刚刚交战还折损了一半,哪里来的多余兵力来设伏呢?

想到这儿大皇子抛下怀疑,决定率兵击溃赵武。

毕竟赵武不死,他心难安。

会给其他有二心的将领一个莫大的支持,所以赵武必须死。

大皇子率领部队浩浩荡荡杀了过去,赵武也知道第一次诱敌之计失败了,但是他丝毫不恼怒,继续大皇子的部队作战。

很快,大皇子的部队全部被赵武的部队引诱到山谷之内。

大皇子越杀越回味过来,此处必定有诈。

当他刚刚想要下令撤退的时候,山谷两侧突然涌现出大量士兵。

他们张弓搭箭纷纷瞄准了大皇子的部队,一波又一波的箭雨,让大皇子的部队伤亡惨重。

接着两侧的士兵杀了下来,与赵武的军队会合,一起绞杀大皇子的部队。

大皇子连忙鸣金收兵,突围而出。

等他一路狂奔到太安城的时候,身边的士兵已经不足八万。

短短峡谷一战,他竟然折损了将近一半的兵力。

他没想到他用兵一生,竟然会被赵武这样的小人物算计。

看来以前真的是小看赵武了,以为他没有能力,才让他去统帅北河省十五万大军。

当时看中的是他没有能力驾驭得住十多万大军,这样也就失去了造反的机会。

没想到,赵武竟然藏拙了,他竟然如此有实力。

不过大皇子也占据了北河省的重镇太安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接下来只要他从后方抽调士兵就能稳扎稳打,毕竟以赵武的兵力是打不破太安城的。

而且他在这场战斗中也干掉了赵武五万士卒,双方现在实力差距都不大。

九渊帝国对赵武的支援有限,毕竟还要分出部分兵力来对付八皇子,再加上之前讨伐黄天教损兵折将,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来支援赵武了。

但是,大皇子只要董卓那边击退了韩信部队,他就能马上获得十多万大军的支援。

结果意外横生了,董卓竟然被韩信打得抱头鼠窜,乱丢两府之地!

这一时间就让大皇子进退两难。

大皇子进不能灭掉赵武势力,退又会失去刚刚吃下的太安城。

大皇子卡在中间,十分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