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37章 朝贡还是抢劫?

早知道荆襄之地的诸王们献地时,他们就憋住不笑,忍住心疼。

也乖乖的跟着主动投诚。

现在就可以加入皇家船队,跟着期盼分红,欢欢乐乐数银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紧张兮兮,生怕那‘仁君’的大刀就砍到他们脖子上。

朝夕恐惧之间,越来越多大小宗室主动上供。

把名下土地一亩不少地献上。

还严格约束自己与家人,生怕有哪处不妥当就被抓到了把柄。

景泰三年末,宗室们就全部完成了主动与被动的献地计划。也终于等来了皇家船队扩大规模,根据他们各自的贡献大小在船队里拥有了相应份额。

咳咳。

当然这个时候,占股多少、分红多寡对他们来说已经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上了皇爷的船,好歹成了他的自己人。

日后只要规规矩矩,不作凭恃身份罔顾国法事,就不用担心被发挫骨扬灰套餐。

命是基本保住了呀!

只用海贸一块香饵,加上藩王无诏不能离开封地、不能经商等制约,再加上大棒加甜枣等手段。朱祁钰就调了宗室皇亲们的赐地与各种手段占地等。

将他们都拴在了皇家船队上。

成了天下间最大的地主。

一应穷苦的少地、无地农人开始期盼。

盼着皇爷英明,也能像给荆襄流民分地似的,也给他们分地。

哪怕没有所有权,只有耕种权也是极好的呀。

毕竟分到手的田地除了不准买卖外,也跟寻常田亩一样交税,一样打粮食。能让他们养活一家老小,赶上风调雨顺时还能有些个盈余。

那迫切的心情,就跟疯狂操练,只等着朱祁钰一声令下便往日本而去取太祖爷给子孙们遗泽的水军们似的。

等啊等,从景泰三年冬等到了景泰四年春。

期间水军大船建了又建。

重赏之下,火器研发方面的进展也一日千里,频频传出佳绩,甚至弄出了船载火炮。

加上瞄准镜的那种。

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杀伤力自然也更强。

水兵们也从开了海禁后,就一直被派着剿灭沿途海盗,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也格外强。

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做好了取太祖遗泽的准备。

只等着皇爷什么时候能从谏如流,跟那些个屡犯天威的混账们算算旧账了。

算旧账哪抵得上抓住新理由呢?

朱祁钰可是有梦境示警的人。

且知道景泰四年,那帮糟心玩意儿又要造什么孽呢!

趁着来朝贡的机会劫掠沿途商船,殴打大明官员,差点把人打死什么的。足够让他这个天子一怒,愤而发兵,好好算算这些年的账了。

于是,任凭相关人等如何建议,朱祁钰也依然淡定无比。

“朕知卿等为国为民之急切,但太祖爷圣训在,日本乃不征国之列,本就不可轻启战端。更何况眼看着十年一期的朝贡时间近在眼前呢?”

官方说法好歹等着人来了,看看具体态度、相关表现。

实际上……

帝王垂眸,压住自己满眼的期待。

就等着理由自己送上门来呢!

相关臣子哪知道自家皇爷还有这般神异啊?只道陛下仁善,那样的禽兽之国也要给点改邪归正之机。

可惜,牛牵到京城还是牛。

禽兽也永远都是禽兽。

畏威而不怀德。

礼遇只会让对方觉得大明软弱可欺罢了。只有重拳出击,才能打得他们叫爹爹。

皇爷啊,还是年轻。

又双叒叕被怀疑过度仁善,且收到了好几本劝谏折子的朱祁钰笑:这误会是越来越深了啊!当然他并不想解释。

只在静静等待之余,也命人仔细核查。

兑现先前承诺。

将苦主们被占的地、勇敢揭发所该得的奖励都如数发下去。剩下的则准备用来转移部分瓦剌旧地也就是现在蒙古省的百姓。

在朱祁钰看来,千百年来难解的中原与游牧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生存问题。

北地严寒,降雨少。

无法耕地,只能牧羊。牧民们为了生存只能与天斗与人争,为了活下去一次次南侵。

打赢了,获得能继续生存的资本。

打输了,则大幅度减员,也能凑合着生存下去。

往来反复,数千年不休。

一直到数百年后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个问题才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现在红薯虽然已经初步繁育,但规模和产量都很有限,土豆和玉米至今还没等到佳音。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个暂时做不到,但他前头为草原减了二十多万负。

自然腾出了更多的草场,能养更多的牛羊,再迁部分人往各地种地……

几相结合,慢慢探索,早晚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明白。

只是此事想着都不简单,做起来自然更难。

这不,他才刚刚露出点试探的意思来,有不少文武大臣跪在当地:“皇爷不可,万万不可啊!臣知您良善,但不可这般良善。”

“要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瓦剌虽然现在成了咱们大明的蒙古省,可就在几年前他们还灭了大明几十万精锐,剑指京师,差点给大明带来了灭国之危!”

就是就是。

当年若不是皇爷临危受命,打赢了京城保卫战。咱们大明会不会叫南明,能不能叫得成南明还未可知呢!

连景泰铁杆王文都说兹事体大,请皇爷三思,于谦则直接建议将所有余地都直接纳入军屯。

从二月到三月,这事儿也没议出个来。

倒是日本十年一次的朝贡之期眼看就到,既想抓他们个现行,又不想自家百姓与官员受到太严重侵害的朱祁钰赶紧下令沿途海军往来注意着些。

免得那小国贪婪,劫掠我朝百姓。

群臣:???

虽然那国家很有几分上部的台面,但也不至于那么上不了台面吧!

而且在大明土地上,往大明朝贡的路途中欺压大明子民,他们真的不是来宣战的吗?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皇爷高瞻远瞩,料事如神。

竟然还就一语成谶。

把那起子小人的做派给猜了个十成十,好家伙,一到临清就化身土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