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33章 试图从根本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这么有心的宗室,身为帝王的能怎么着?

当然是狠狠夸奖啊!

朱祁钰当场飙泪,满眼真诚地握住了周王朱有爝的手:“国有叔祖与各位叔叔,实在是朕之幸,大明之幸。相信太祖爷在天有灵见到诸位长辈如此,也会深感欣慰的。”

“到底他老人家当年分封诸王,就是为了此等团结和睦景象……”

语言嘉奖之外,自然也少不了物质奖励。

比如破格晋爵。

按着大明规矩,亲王除了世子外的诸子只能封为郡王。但周王等功劳实在不小,若朱祁钰有心,就可以在他的其余诸子里选一个封为亲王。

可他不但不愿,还有心改变宗室这世袭罔替的坑国、坑民、坑君的制度。

自然不会再开这口子。

所以他选择开私库,把那三尺高的深海红珊瑚、外邦进贡的牙丝凉席等赏下去。还亲自撰写诗文刊登在大明报与邸报上。

还在自己的盈利里,每家王府给了万两白银的赏赐。

全方位表现跟他一条藤才有光明钱途。

到底舍不得地,也不信海贸能次次挣下许多银钱的观望者们:!!!

想了又想,到底没干哭着喊着奉上全部身家,只为得到一张船票的蠢事。然后没多久,他们就悔到哭天抢地。

没办法。

太坏了,新皇任命的这个宗人府宗令朱瞻墡实在太坏了。

生怕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般,每次船队归来,他都会派人往各地藩王处送盈利账单。

狠狠撩拨后,又道破例这种事可一不可再。

上回都是陛下往外开恩,这回可不能再因为任何人而是轻易破坏原则了。毕竟饼子再大,十个人分跟百个、千个甚至万个人分,其结果也是天差地别的。

被绝大利益馋到不行却还不得其门而入的前坚守派们:……

真·欲哭无泪。

只能一封接一封折子呈到御前,跟朱祁钰各种控诉襄王。当然中心思想还是盼着他做个和事佬,按着襄王那个刺头再给他们开一次方便之门。

朱祁钰将折子都留中不发,只等着襄王叔再接再厉。

真用这香饵将宗室所有赐地都弄回来。

为他在全国范围之内丈量土地,重新分配,甚至一步步禁止土地买卖打下坚实基础。

遍看史书,再加上梦里飘飘荡荡数百年。

朱祁钰发现土地兼并问题历朝历代皆有,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不行,雍正的摊丁入亩也不行。

而这个问题一旦愈演愈烈,只要遇上天灾就会有大量的百姓为求生存而成为流民。

流民汇聚,地方不安。

朝廷一旦安抚不力,就很容易激起民变。

然后时势造英雄,说不定哪个豪杰就趁势而起成功改朝换代。

比如刘邦,比如本朝太祖。

想大明长治久安,不落得像梦中那般下场,这个土地兼并这道难题必须得到彻底解决。

而从正统十四年秋一直琢磨到景泰二年夏。

反复思量许久,朱祁钰越来越觉得土地可以随意买卖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根结所在。那么是不是……

废除土地可以随意买卖,将所有田亩收归国有。

农人按人丁分地,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从根子上杜绝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情况的发生。再将其写入律法,从重处理相关事件。

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就……

古往今来没有相似成功案例,只有王莽那反面典型的样子。

让朱祁钰几经纠结。

相关注意事项都写了一个小本本,可行性计划更是超过十万字。却至今提都没敢提一句,就怕没有万全准备就触怒绝大部分人利益让他们挺而走险,也送他们一家子‘易溶于水’。

他这儿反复沉吟,秦纮可就大刀阔斧多了。

从区区六品到四邻知府,他这都连升了不止三级。压力之外,更满满斗志。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把差事办好,不负皇爷提拔重用之恩系列。

接着圣旨后,这位年轻的郇阳府知府大人就开始奋战在了第一线。

冬去秋来,双脚踏遍了郇阳府每一寸土地。

亲自主持着给流民们讲解皇爷政令与恩惠,给大家伙附籍,分地、分种子和耕牛与农具。

有诸王倾情奉献,再加上新开放的荆襄之地与武当山。

秦纮手里有地心不慌。

可巧。

他家皇爷刚刚有两次海贸汇聚的大笔金银,也很阔绰。买起种子、耕牛与农具来半点不含糊。

更吸引人的是,朱祁钰这个皇爷特命流民若无做奸犯科者,都以民籍附籍。

且不用实行垛籍制。

何谓垛籍?

都知道大明户籍分军、匠、民等,其中军户除了在蒙元时就是军户的之外,就是犯罪被充军与垛籍了。

在入籍的百姓里头,每几户选出个军户来。

而在大明,军户不但世世代代从军,本人死亡还要从兄弟子侄里勾捕。还得冒着生命危险,受上级压迫。

战时自己买武器去前线拼命,非战还辛辛苦苦种地。

所得还多半被剥削等等。

苦的哟!

就跟那黄连汁水似的。

谁愿意受那个罪,又谁愿意自家孩子去受那个罪呢?因为这个,许多人都宁可继续当流民!

但这个巨大的危险被清除了,流民们可就抵挡不住分地、分粮种跟耕牛,还免流民复业税的巨大诱惑了。

尤其这位年轻的府台大人还安排人四处清查、不断强调。

当今皇爷宅心仁厚,不忍百姓因为种种原因流落山野。只能在山中开荒,住在简陋的棚子里。所以才花费无数,行此德政。

若仍负隅顽抗,视这般优良条件而不见,继续一意孤行就要依法论处的。

毕竟如此德政之下,百姓大多欢喜雀跃,甚至恨不得给皇爷立生祠。

尔等如此抗拒不但不合常理,还颇有曾违法犯罪之嫌。总归要锁拿去郇阳府,仔细审问一番确定无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再行放归的。

至于说分发下来的土地仍归国有,百姓只能耕种,不能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