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科幻末世>龙骑战机【完结】>第451章

  若是换成普通平民,恐怕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下来。

  想吃上太空饭,并不容易,入选航天员后的人还要继续接受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真正适应航天飞行。

  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每秒钟7.9公里(相当于23倍音速)的最大环绕速度,又称为第一宇宙速度。

  如此强大的推进力才能使航天器逐渐接近这样的第一宇宙速度,真正的脱离地球引力范围,进入外太空。

  航天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通过多级点火,逐步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不过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除了考虑到航天员和设备的承受能力外,因为在包括电离层在内的近地大气层内,由于“热障”效应,超过6倍音速时,飞行器顶端积聚的温度就会突破1480摄氏度,甚至可超过电离层的温度。

  若是在电离层以下强行达到10倍音速以上的速度,恐怕第一时间就会化做飞灰,无论什么样的耐高温材料都不行,这个速度所产生的温度甚至都能够让流星燃烧殆尽,更何况人类的航天器。

  而携带航天器的运载火箭真正进入高速阶段的距离是在距离地球表面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散逸层。

  常规地空导弹和空对空导弹什么的,跟太空梭发射比起来,那简直是弱爆了,根本没法儿比,也就是战略级洲际导弹还能得的一拼,其他的根本连追都追不上。

  这种强大的速度和峰值过载压力,对于航天员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由于空气极度稀薄,地心吸引鞭长莫及,因此航天器更容易达到惊人的高速。

  至于在失重环境的外太空环境下,没有引力,没有阻力,更没有摩擦力,连放个屁都是超音速的,随手丢个什么东西出去,射程绝对比导弹还远,甚至一个平民都可以徒手摧毁现今人类任何一个外太空造物。

  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战斗机神马的,统统一砖头撂倒。

  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速度成为了第一致命要素。

  10分钟仿佛要解体一般的强烈震荡,紧接着猛地一轻,屏幕上显现出来的天空颜色由浅蓝变成天蓝,天蓝变成墨蓝,极远尽处隐隐呈现出黑色的无尽星空。

  “现在开始准备进入同步轨道!主引擎点火完毕!”林默耳边一直传来副机长王学军的声音。

  1号与2号的组合,也是训练中心想看看两个最优秀的飞行员搭档,会是个什么样的表现。

  负责导航的15号赖耀武和负责通信18号孟艺南的声音,与地面模拟通信结点保持着联络,相互间的对话声不断。

  所有的助推主火箭和捆绑式辅助火箭都依次脱离在了大层成内,这个时候“蓬莱号”已经开始最后的冲刺,下方应该是美国的领土。

  呵呵,如果是真实飞行的话,估计早就被N多陆基超大功率激光炮给锁定了,美国人的航天器飞过中国领土也是一样。

  这几年美国人发射的军事卫星没少被中国人照瞎过,这种小手段连俄罗斯人都干过,谁让你看见不该看的东西。

  若是太空军事侦察卫星能够保打天下的话,那老美的“欧若拉”也不必出来打酱油,七倍音速,我容易嘛?

  “唔,一切正常,切换手动操作。”林默的精细操作很得训练中心的好评,他的驾驶技术是当之无愧的No.1,无人可敌,这一点,即便是王学军也不得不承认,这个1号的飞行技术,确实是比自己高那么“一丁点儿”。

  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甚至比程序操作还要可靠,毕竟在应付突发情况的时候,人类的大脑比起死板的计算机程序要强多了。

  四天的时间内,除了第一步进入轨道,然后靠近空间站进行对接,以及返航,主要时间都花费在了太空研究和实验之中。

  国家花费巨资和这么大的力气把他们送上太空,不是来旅游观光的,而是为了太空科学研究,在失重和真空环境,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许多生物物种和物质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一些种子会发生变异,更加强壮,也更加优良。

  没有了引力的作用,金属冶练就会发生非常奇妙的变化,例如在地球上无法熔炼的钨铝合金,在地球上不是铝已经提前汽化了,就是冷却后变成一层层的铝和钨,根本无法融合在一起。

  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钨和铝都不会再有重量,钨在铝熔液里均匀溶解,可以得到带有孔隙的海绵状钨铝合金,这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超导体。

  像这种称之为空间冶炼更可以做到零接触污染的无坩埚悬浮冶炼,通过电磁线圈制造电磁感应形成涡流加热,将融合物质均匀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在地球上根本做不到的高纯度融合物,例如高性能半导体砷化镓材料、钇钡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以及高透磁性光学玻璃、高纯光导纤维、巨型单晶、高圆度滚珠轴承等特殊合金。

  难怪太空中会出现另一个世界会引发强者大战的斯普利特矿石等稀有的天外金属,以及让这个世界人类疯狂的朗斯代尔石,无一不在证明,外太空绝对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宝藏。

  在复杂未知的环境下诞生出来的巧合,也许能够创造出神迹。

  伴随着人类踏上太空,由此还产生一门新兴的学科—太空冶炼学。

  龙神啊,若是林默的那头金系巨龙知道了这些,还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巅狂。

  这还仅仅是合金冶炼技术,还有其他的生物、天文等方面的国家战略层面的研究。

  一步登天,或许这个词形容航天事业再恰当不过,掌握了先进了太空技术,不仅仅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一步登天,甚至也能够让百姓的民生也同样一步登天。

  第436节 没有失败者

  如此巨大的诱惑,能够明显带动产业提升,因此各国对太空技术的热衷程度几乎达到了狂热,甚至不亚于军事竞赛的程度,即便是朝鲜,尽管经济不宽裕,也要勒紧了裤腰带,也要开展太空开发计划。

  若是不能收加成本,获得必要的收益,哪个国家敢这么烧钱砸着玩。

  没有战争情况下,军备竞赛就是徒耗国力,而航天工业却是实打实的在提升国家科技、工业和民生基础。

  每一个航天员在太空中每分每秒都在消耗巨大的资源,不仅仅是食物、水、电力和燃料,更有氧气。

  外太空得不到任何补给,消耗一分就少一分,因此一旦在太空环境下稳定下来,航天员就开始忙碌起来,和真正的航天员一样,每一个候选者每天的任务用11号字打印的A4纸拼接起来,至少也有2米长,他们的工作虽然是虚拟的,却是和真的没什么区别。

  虽然这四天里的模拟测试里除了起飞、着陆和太空实验任务,其实他们面对的还有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考核,“鲁宾逊的孤岛”。

  每一个人几乎都不是空闲的,都要身兼数职,航天发射代价巨大,也充满了风险,国家不可能把真正的科研专家给送上太空,更不可能送上一支科研团队,也不是每一个学者都能够拥有体质和心理素质符合航天标准的。

  因此在进入外太空后,许多重要的工作都落到了每一个航天员身上,分布于不同的岗位。

  在外太空,没有空气,声音不会传播,航天器周围无比安静,航天员只能听到太空舱内电子设备单调的运转杂音,几乎每一个人心底都会莫名浮出寂寞感。

  学会一个人独立生存,能够控制自己,不怕寂寞,能够适应独自一人的长期工作,心理素质的训练成效就会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

  太空中除了生理上必然受到失重环境影响外,心理也同样会遇到种种意料不到的突发情况。

  除了沉着冷静这一必要资质外,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必需能够相合,在太空中吵架是致命的,失去理智的危险不亚于自杀。

  一个疯子出现在太空舱里,外面是无垠的真空,想想都可怕。

  就算对林默一直颇不服气的王学军也必需学会像个孙子似听着林默的调遣,让他往东就不敢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