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科幻末世>龙骑战机【完结】>第450章

  “剩下的还有十四人,你们中间会有四人在最后一轮淘汰中被出局,航天中心只需要十个人,最棒的那十个!”

  “我需要你们在最后一轮训练中全力以赴,发挥出最好的表现,不要有任何留手,这里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一定要竭尽全力,机会没有第二次,绝不要轻易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在这里,我还要提醒一下大家,考核分数不一定是绝对的,淘汰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筛选,有人为,也有天意,运气也实力的一种。”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的是,即使是被出局,能够走到这一步,你们都是好样的!都是英雄!”

  十四个候选者目光炯炯带着激动看向孙少将,他们都能感同身受体会到孙少将对他们寄托的巨大期望。

  ※※※※

  “蓬莱号,现在开始进入30分钟准备!”

  十四名候选者分成了两个组,每组七个人,他们所面对的最后一轮培训就是进行模拟太空飞行训练。

  操作用的模拟器完全按照真实的来,不过考虑到未来升级,只是采用组合式钢架进行拼装,整体看上去有点像未完工的太空梭。

  候选者们身上穿的模拟用的宇航服却是和真的一样,不过衣服表面埋藏了无数个电磁体,为使模拟过程一切力求真实,既可以与外部磁场形成异性相吸,模拟过载压力,也可以形成同性相斥模拟低重力环境。

  不过缺点也不是没有,两人之间的磁场反应如果切换不好的话,呃,就糟了,不是搞基就是流氓。

  七名候选者开始进入驾驶舱,这个真正的驾驶舱几乎一模一样,连任何一个小按键的反馈都和真的没什么区别。

  “准备填充燃料!”

  “燃料二十分钟后充填完毕!氧气补充开始。”

  通过无线电,耳边传来模拟发射中心的一道道命令,按照真实情况,一般会在两小时前就开始补充燃料和充电,并且进行一道又一道的仔细检查。

  只有在发射前30分钟,航天员才会进入岗位,因此作为第一组的林默他们也是严格按照真实流程进行操作。

  模拟太空梭的驾驶舱内是竖的,换做平时,完全可以很轻松的攀爬进去,不过现在由于穿着臃肿的太空服,又没有开启磁点,想要钻进自己的座位,非得花上不少力气不可。

  当最后一个候选者钻入后,外面的密封舱门被正式的关闭,并从内部锁住。

  林默有点怀念自己的“龙将”陆空两用单兵战术铠甲,虽然灵活是灵活了,还能提供行动力加成,可却不太适合长期在太空生存。

  第一组里有林默、2号王学军、15号赖耀武、18号孟学军、35号祁平、39号赵跃和53号黄柏城,七个人互相拉着在太空梭的舱体内爬动,还好在内部结构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花了五分多钟时间,总算把自己按到了特制的抗荷载座椅上。

  机长是林默,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和王学军是驾驶员。

  15号负责导航系统,18号负责通信系统、35号和53号负责载荷控制,39号负责监督任务监督。

  整体训练需耗时四天,他们将在这个全封闭的模拟太空梭内吃喝拉撒、洗澡睡觉整整四天,当中涉及到的工作除了起飞、着陆和控制机体状态外,还有有涉及模拟太空实验等工作。

  林默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握了一下操纵杆,基本上和战斗机大同小异,不过辅助功能更加复杂,并不像战斗机在稳定的对流层和平流层飞行,太空梭需要完全跨越整个大气圈,严寒到零下近100度和高温至1200度的多种大气圈环境,对适应性要求格外的高。

  “18号,确认导航系统是否正常。”

  “已完成自检,完成卫星与地面定位连线。”

  “报告1号,通信系统连接正常,‘蓬莱号’与17个通信结点实现四通道并联。”

  这个“蓬莱号”正是他们这驾驶的模拟太空梭,模拟器实体其实是一个纺锥形,而计算机上显示出来“蓬莱号”实体则是一个大三角形,机身机翼一体化设计,由于只追求速度和稳定性,不考虑作战,这样的设计在直线飞行和起降时,拥有非常出色的性能,特别是从外太空返回时经过大气圈时,可以依靠气动力布局获得足够缓冲速度。

  进入各个座椅的候选者将自己开始绑定,这是非常接近于真实的飞行训练,模拟航天服最大可以模拟出10个G的过载力,可以完美模拟出现有神舟飞船的过载力(升空过载4-5G,返航3.24G)。

  现在技术进步,可以控制过载力,不像以前没有上升动力装置的返回航可以达到12G的最大过载。

  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第435节 一步登天

  待轮到他们这一届选拔出来的航天员的真正航天器仍然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完工,这十年时间足够让他们积累全部的经验。

  庞大而复杂的航天器不可能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一样制造出,注定了只能靠水磨功夫一点一滴慢慢地精雕细琢,甚至需要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即便这样,配件的报废率依旧高的惊人。

  “2号,检查驾驶系统,进行参数比对,我需要随时都能联接上手动。”

  “比对已经完成,1号,你真得要手动?上课时陈工程师不是说起飞过程都是程序自动预设的吗?”

  “以防万一!”

  与其把自己的性命交待到别人的手上,还不如更相信自己,林默坚信这一原则。

  “好吧!大家开始各就各位,准备好,一分钟呼吸调整,呼!……吸……呼!……吸……”

  起飞前的心态格外重要,检查检查再检查,仔细仔细更仔细,在进入外太空之前多一分准备就多一份把握,作为即将成为预备航天员,这个时候心态冷静下来,就越加能找到问题。

  哪怕是一点点风险,都有可能造成航天员的牺牲,在点火前,航天员拥有一票否决权,中止点火流程。

  没有人能拿人命来开玩笑。

  这个呼吸法是林默传授给其他人的一个小技巧,恐怕没有谁能比一个战士更能掌握放松和冷静的诀窍。

  完成心态冷静后,所有人再次开始检查所有的系统和功能模块,直到起飞前10分钟才停止检查工作,等待发射。

  随着一声点火,模拟器发出巨大的噪声和震动,上百个各种功率的音效单元模拟出完全真实的音效,强烈的震动就和真的一样。

  舱内前方可以看到舱外的大型液晶显示屏阵列上的画面,随着一阵猛列地颤抖,发射架迅速消失在屏幕上,充斥着整个屏幕的,只有大片的蓝天。

  反馈回后的尾部摄像机拍到的模拟画面,则是看到运载火箭和捆绑式辅助火箭喷射出的火焰和浓烟带来的强劲推动力,将太空俊送上天后,地面越离越远,地上的物体也越来越小。

  地球的引力总是不甘心于让任何物体轻易脱离自己的引力圈,战斗机可以轻易的升入天空,自由的飞翔,但并不代表它可以脱离出大气圈外,这并不是无限往上飞就可以办到的,这需要强大无力的力量才可以。

  林默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太空服上传递过来的过载,这跟战斗机飞行员遇到的过载完全是两样的体验,强大而狂暴的压力几乎覆盖到自己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哪怕头发丝也不放过,更别提动动手指。

  驾驶舱内的座椅完全将航天员嵌入进去,非常舒适柔软,能够进一步抵消过载力,让航天员拥有足够的体力进入外太空。

  在过载训练时的G量是超过实际情况的,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过载耐受性,冗余度对于神秘莫测的外太空环境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