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一队人留在了殿外,低着头整齐地候着。

  司马安看着那抹身影消失在眼前,下意识想追,但往前走了几步才兀然发现,自己没有追她的理由,也没有和她说话的机会。

  天空响过一阵闷雷,司马安寻了一个屋檐躲避,等待李令月从殿内出来。

  “崔湜,皇上召见。”大殿门被人拉开,里面的一个人往外看了一眼道。

  “是。”司马安诧异,女皇怎么知道自己在外头,她在这个关头召见自己又有什么事情?

  一边想着,人也一边踏进了紫宸殿。

  两边的烛台灯火摇曳,照的宫内一片亮堂。龙脑熏香的味道四处蔓延,舒缓了人的神经。雕刻着凤凰图腾的精美器具随处可见,地面是黑色的光洁壁面,可以清晰地照出自己的影子。穿着明黄色袍子的人端坐在上,司马安感觉到她正看着自己。

  凭空而来的气压压迫着神经,即使看见李令月在前头跪着,司马安也不敢轻举妄动。

  撩开前摆,跪在地上行礼道:“微臣崔湜,参见陛下。”

  “免礼。”武则天看着她起身,凤目微眯,“崔湜,朕听婉儿提过你多次,此番婉儿又恰巧在殿外遇见了你,因此由她提议让你替朕办一件事情。”

  司马安抬眼,却只能勉强看见婉儿的下巴。

  “皇上请讲。”

  武则天睨了一眼身边站着的婉儿,再一瞧跪在地上的女儿,最后才将目光定在崔湜身上,“朕就将薛绍一案交由你审理,三日之后,给朕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某木的指头被门夹了,所以,各种不利索....

  、心成灰

  司马安听罢,如当头挨了一记闷棍。

  婉儿明明知道是自己筹划了这一切陷害薛绍入狱,明明知道自己不便出面处理薛绍的事情,却偏偏向女皇提议让自己审理此案。

  “下官遵旨。”司马安俯身低头,看着地面上倒映着的自己的脸,有些扭曲难看。

  若是直接将薛绍问罪处斩,会破坏自己好不容易和李令月修复的关系,等于在两个人之间又挖了一道鸿沟。若是放过了薛绍,不但要冒着徇私枉法之罪,还会使得之前所有的布局白费。

  婉儿这一招,已经不动声色地将自己推入两难境地。

  司马安缓缓站起身,抬头看向婉儿。

  上官婉儿对她妩而一笑,不动声色地走到了前头专门安置的桌案边,抚平了裙角,坐在蒲团之上,右手拿起毛笔,在旁边的砚上沾了一些墨,铺开一卷纸,等着武则天口拟诏书。

  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

  殿内安静的诡异,龙脑香轻烟缥缈。

  “启禀陛下,下官还有一言。”司马安启口道。

  “说说看。”

  “下官不适合审理此案。”

  “为何?”武则天饶有兴致,只听司马安一字一句清晰道:“其一,谋逆乃大罪,牵连众多,涉及广泛,下官不过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品级低微,无权审理。其二,下官乃是由翰林文官擢升而来,做的都是笔头功夫,不会审案。其三……”司马安说到此处顿了顿,鼓足勇气道,“其三,下官实在不敢得罪太平公主殿下。”

  “你这人有点意思,”武则天笑道,“原本朕也是将信将疑,如今听你说话条理清晰,巧舌如簧,相信是有能力的,至于官职……”武则天想了一想,“这样吧,朕加封你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三品。还有,若是太平公主有偏帮嫌疑,你大可告诉朕,朕自会处理。”

  司马安没想到武则天会加封自己官职,但这并非她的目的所在,于是拱手道:“谢陛下恩典,不过下官还是不能审。”

  上官婉儿听到这里,秀眉微蹙,侧头偷眼瞧了女皇,见她果然面带愠色,于是摇了摇头,她跟了女皇这么久,自然知道在她面前外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司马安此举无疑会触怒女皇的神经,轻则挨打,重则下狱。

  下狱?

  想起那个黑暗潮湿的地方,婉儿嘴里一片苦涩。

  执笔的手一顿,婉儿放下毛笔,一手挽着袖口,另外一手缓缓研墨,清水被渐渐染黑,飘来一阵又一阵的墨香。

  她忍不住看向太平公主,细细观察她的面部表情,可惜在她的脸上得不到自己所要的惊慌,婉儿有些失望。

  “崔湜,你好大的胆子!”武则天沉下声音,不怒而威。

  李令月终于往这边看来,刚要张口,那一声“母后”还未叫出,便由余光望见右前方的上官婉儿手肘一动,继而传来一记闷响。

  “哐当——”

  一个砚台滑落,光洁的地面洒上了一层浓重的墨色,水渍缓慢滩开,一个身影匆忙跪下。

  “婉儿该死,不小心打翻了墨砚,请陛下恕罪。”

  武则天转过脸,晦涩不明地看着上官婉儿。

  司马安望着她的背影,有一点疑惑。

  李令月盯了婉儿一会儿,开口道:“母后,薛绍的确是无辜的,您让此人去审实在太过轻率。”

  “无辜不无辜审了才知道,李冲造反前多次见过薛绍,又来长安找他,他们秘密集会,这些事情都做不了假。”武则天平和了情绪,靠在椅背上。“崔湜,你若再推脱就下狱陪着薛绍吧。”

  司马安额头冒冷汗,“下官并非是在推脱,而是为了陛下圣明着想。事关重大,与其让下官一家之言独断,不如再指定二人三司推事,如此方才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让李冲余孽无话可说,也可以给太平公主一个公道。”

  “那你认为谁合适?”武则天问。

  “梁王武三思,豫州刺史狄仁杰。”

  武则天沉默了半晌,朝右边问:“太平,崔湜说的有道理,你可同意?”

  “儿臣无异议。”

  “那么婉儿呢,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