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盘点历史,昏君社死>第102章 收复两京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众人正期盼着唐肃宗李亨有所作为时,水镜之中云雾重现,当雾气散开,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道熟悉而陌生的身影。

  有人认出了他的身份:“诗圣杜甫?”

  在杜甫那低沉而悲痛的诵念声中,人们眼前浮现出一个战败归乡的落魄军汉。

  镜中的他风尘仆仆,衰老疲惫,满目茫然,如游魂般行走在荒凉的小道上,说不出的落魄凄凉,只眼中还带着微光。

  但这光芒也随着沿途所见的一切而熄灭。

  小道两边蒿草丛生,田地荒芜,一眼望去不见人烟,路边的草丛里隐隐有白骨可见。这军汉顺着小道一路走进一处村庄,所过之处依旧荒凉无比,他穿过一条条熟悉的空巷,却不曾见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到最后,竟是只有被他惊动的野鼠狐狸从草丛里蹿出来,对着他一阵吱呜怒号。

  村里的青壮都上了战场,不知死在何方,终于回到自家茅草屋的他举目四顾,周围的邻里只剩几l个孤苦无依的老寡妇——他幸而存活,她们的儿L子却不知埋骨何方?

  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开始快进。

  军汉的生活进入单调的无限循环——每天日出,一个人孤零零出门下地干活,直到日落,又一个人扛着锄头孤零零回家。

  而就连这样的日子他都无法长久拥有。很快,县令一纸征召,好不容易归乡的军汉再次被抓了兵役,不得不奔赴前线战场。

  他孤单的背影在众人的视线中逐渐模糊。

  唯有悲凉的诗歌在天地间幽幽回荡——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

  “这就是安史之乱啊……”

  之前还对这场叛乱没有太大感觉的人此刻都沉默了。明明水镜之中只是简简单单播放了一个军汉的悲惨经历,人们却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当时天下千千万万户人家。

  被朝廷征兵上战场,好不容易归家之后却是孑然一身,田地荒芜,亲友尽散,即便如此官府还不放过他,要再招他上战场。

  ——如他这般经历者,天下数不胜数。

  “不愧为后世公认的诗圣……”唐太宗李世民脸上欣赏与伤感并存,“不过寥寥数语,大唐天下之疮痍,令朕痛彻心扉!”

  这简简单单的一首诗,简直就像是抡圆了的一巴掌,狠狠扇在了唐玄宗李隆基脸上,将满目疮痍的大唐天下呈现给所有人,而这份罪孽李隆基就要担负大半。

  此时此刻,安定而自豪的大唐百姓,何曾想到未来的大唐天下竟然那般惨淡?

  镜头不断升高,从萧条的村落到荒凉的郡县,直到大唐天下尽在镜中,在这个过程中,一幕幕画面从众人眼前飘过:战场上填满壕沟的尸体,城池外曝尸于野的白骨,村寨中满头白发苦等儿L子归来的妇人,父亲被抓去服兵役嚎啕大哭不肯放手的幼子……最后,是在数以千计的禁军护送之下入蜀、受到官吏恭迎的唐玄宗李隆基,于领兵北上、神情毅然的太子李亨。

  【——无论唐肃宗李亨日后如何昏聩,在唐玄宗李隆基弃天下而逃的这一刻,与之背道而驰的李亨便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天下无数人的目光注视着他!】

  【他不必拥有唐太宗那般凭一己之力平定河山的才能,也不需要盖世无双的威望,只要他没有逃,像一面旗帜一样杵着,宣示誓死抗贼之心,就能吸引无数心怀大唐的仁人志士,共同汇聚在这面旗帜下。】

  【尤其是当他从皇太子晋升成为大唐的皇帝后,这份号召力无疑更上一个台阶。安史之乱中发挥最出色的两员大将,李光弼和郭子仪,便被吸引到了这面旗帜下。】

  【至于远在蜀中的李隆基突然发现被儿L子取而代之又会如何,谁在乎呢?天子抛弃他的臣民,臣民便不再奉他为天子。雄心壮志早已不复的唐玄宗李隆基最终只能默认这个事实,主动下诏补齐退位手续。但这不过是出于无奈而做出的决定,万般不甘的李隆基还在蠢蠢欲动,重掌大权。】

  【此时,叛乱之火还在天下熊熊燃烧。】

  【旧的天子已经被人们抛弃,新的大唐天子上位。无数臣民殷殷期盼,指望新任天子率领大唐将士反击叛军,夺回被践踏的故土,立下直追汉光武帝的不世功业!】

  突然被cue的汉光武帝刘秀忍不住笑了。

  ……好话谁都爱听,何况还是拿他给千百年后的大唐皇帝做榜样,他岂能不自豪?

  他看向李亨的眼神也多了一分期待。

  ……虽然此人不姓刘,但既然是汉家子弟,诸夏帝胄,他自是希望对方能够建功立业、重整江山,无论如何也不能令胡尘肆虐九州、中原百姓沦落胡虏之手!

  目前看来,安禄山叛军实力虽强,大唐的底蕴却也并未耗尽,而且将星云集——刘秀早就注意到平乱过程中出现的郭子仪等人,相信只要那大唐天子李亨用人得当战略不失,平定安史之乱都没什么问题。

  他如此肯定,反倒让群臣陷入了沉默。

  ——有没有可能陛下你过于高估对方了?

  ——又不是谁都是个秀儿L!

  这就好像一张普通难度的卷子摆在学神的面前,学神一眼扫去:哦豁,小菜一碟!

  学渣咬烂笔头,表情痴呆,乱涂一气。

  【遗憾的是,李亨终究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无论是才能还是心胸都远远不及。】

  【他先是将兵马交给带着唐玄宗册封新帝诏书从蜀中而来、自请领军收复两京的丞相房琯,结果大军败亡,一大批将领投靠叛军,房琯也败逃而归。也就是说,唐肃宗李亨登基之后的第一战就大败特败。】

  【——站在后世的视角,实在不能理解他的行为。明明身边就有战功卓著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却将兵马交给玄宗派来的丞相房琯,简直就是拿战争当儿L戏。无论这其中有怎样的政治考量,都是乱弹琴!】

  【经历初战大败而归,李亨终于做出正确的决定,将军权交托给郭子仪等人,然而敌方大将安守忠不是一般人,连郭子仪都在他手下吃了亏。于是李亨又费尽心思拉拢来回纥数千兵马,在郭子仪的指挥下,以朝廷官军为主,回纥援军为辅,终于一举建功,取得胜果。这时,一个消息传遍天下——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唐军士气大震,遂议收复两京。】

  【没过多久,捷报频传。节度使李光弼大破蔡希德,斩首七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大破贼将崔乾祐于潼关,收复河东郡……在郭子仪的指挥下,香积寺一战大获全胜,斩首六万,叛军将领弃京城而逃。】

  【——至此,西京长安终于被夺回!】

  【东京洛阳,就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事实证明,李亨果然是李隆基的种,局势稍有好转,就能被他们自己送了。不怕敌人太强,就怕己方老大带头犯蠢。】

  【——正如当初李隆基信任宦官边令诚,而防备封常清、高仙芝,与哥舒翰,结果导致潼关失守,不得不弃长安而逃。此时的李亨也犯了和他爹李隆基一样的毛病,天下尚未收复,便开始忌惮起武将来。】

  【他一口气派出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内的九位节度使,统领数十万大军,与敌军决战于洛阳,却连一个统帅都没设置,反而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领各路兵马。鱼朝恩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多次进谏谗言打压郭子仪,而九个节度使地位相当,不设置一个最高统帅,又该听谁的?于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官军先胜而后败——打跑了安庆绪,面对的却是更加棘手的史思明。再加上李亨不能在关键时刻一鼓作气,反而先接回李隆基,又忙着巩固权力,这就让叛军有了充足的时间重整旗鼓。】

  【本可早早平定的叛乱顿时得以延续。】

  【天下百姓又要在炼狱中继续挣扎。】

  【——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得见光明?】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见状,水镜前的众人再也忍不住开喷了,“果真是父子俩,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唐肃宗李亨也是,上风都能玩成逆风,什么智障玩意儿L!”

  “搞什么名堂!心胸不大,心眼挺小,大唐江山岌岌可危,就想着狡兔死走狗烹了?”唐高祖李渊气得差点掀了桌子,“朕怎么会生出这样愚蠢的儿L孙?”

  “……”其他人看向他的眼神顿时十分微妙。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但考虑到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自家陛下李世民也在被打翻的“一船人”之中,被愚蠢的子孙连累,大家顿时默契地闭口不言。

  ——没看陛下已经气得快要炸了吗?

  平行时空的大汉,汉武帝刘彻的眉头已经拧成了疙瘩。从安史之乱爆发开始,李隆基,李亨父子二人的表现就不堪入目,现在更是被他们蠢得不忍直视。

  卫青和霍去病更是露出了直白的嫌弃。

  看到越多后世昏君的操作,他们对自家陛下的钦佩之心就越浓,忠诚度几l乎溢出。

  论军事才能,刘彻可谓是零。但信任军中大将,让他们放心征战,却是基本操作。

  总有人以为刘彻只是运气好获得大汉双璧,但倘若坐在他这一位置上的是李亨这等人,大汉双璧又岂会有出头之日?

  甥舅二人对视一眼,顿时庆幸不已。

  ——生在这个时代,与刘彻君臣相得,是刘彻之幸,又何尝不是二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