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盘点历史,昏君社死>第101章 马嵬兵变

  平行时空的贞观初年。

  李渊、李世民父子难得聚在一起,连同长孙皇后以及入宫赴宴的重臣,原本大家正美滋滋欣赏着颉利可汗的歌舞表演呢,今日份的盘点就开始了,而这一次被盘点的对象居然正是李世民惦记多时的唐玄宗。

  随着盘点的进行,所有人的好心情荡然无存,李渊、李世民父子更是只恨不能将那唐玄宗好好就出来教训一顿。直到他们看到郭子仪、李光弼大杀四方,颜真卿召集唐军奋起反抗收复失地,刚刚掀起浪花的安史之乱顷刻就要被平定,这对父子阴沉的快要滴出水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笑模样。

  但这笑容刚刚绽放,就如昙花一现般凋零了。李渊端起来的酒杯都是“砰”地一声摔到了地上:“这个哥舒翰,搞甚么名堂!”

  “——叛军都被逼得只能退守范阳,眼看就要被扑灭了,他竟然丢了潼关?!”

  李渊打仗不行,但指点江山还是没问题的,岂能看不出潼关对大唐有多重要,儿潼关失守又会对战局带来何等的影响?

  看着水镜中伏地乞降的哥舒翰,他气得口不择言:“无能无耻之徒,早该杀了他!”

  李世民同样气得不轻,但他的怒火主要是冲着唐玄宗李隆基和安禄山这两个罪魁祸首,还不至于像李渊这样习惯性甩锅。

  李渊先他一步发了火,反倒让他冷静下来,这时便沉着开口:“阿耶莫要气坏身体,这哥舒翰即是百战老将,想必功勋显著,为大唐出生入死多年,让他带病上阵,又逼他出潼关决战,本就是为难了他,真要算起来,最该怪的是李隆基。”

  说到最后三个字,李世民的声音明显变冷,他望向水镜的眼神透出浓浓的杀意。

  “若非他昏聩无能、识人不明,贪图享受、败坏社稷,岂有安禄山之叛?放任安禄山做大在先,斩封常清、高仙芝这等忠臣在后,又害得老将带病出征、晚节不保,不知多少百姓因而卷入战火、家破人亡,天子李隆基难辞其咎,罪无可恕!”

  “陛下所言甚是。”这是魏征第一次如此赞同李世民的话,第一个站出来响应。

  “唐玄宗李隆基无德无耻,不配为君!”

  看了这唐玄宗李隆基的种种行事,魏征简直大开眼界,突然觉得自家陛下无论能力还是品行都无可挑剔,自己从前反倒是过于苛刻了。倘若坐在皇位上的是那李隆基,只怕他要谏言的错处数都数不清。

  像是现在,他站出来支持李世民后,就果断对李隆基开炮了,一连串的贬损之词源源不断涌出,直将之比作桀纣在世。

  “……”原本满心愤怒的大唐君臣都不知不觉放下了筷子和酒杯,呆呆地望着宛如机关枪一般对李隆基不断扫射的魏征,难以想象他竟然能说出这么多骂人不带脏字、却阴损刻薄到极点的话。这要是记在史书上,能让李隆基遗臭万年——不,已经遗臭万年了。无论是仙人所透露的天机,还是今日史官之笔,都不可能放过李隆基。

  “怪道都说文人一张嘴,杀人不见血。”唐太宗李世民心有余悸地摇摇头,语气庆幸:“今日才知你往日是对朕留了情。”

  见状,方才对李隆基大喷一顿的魏征却是一改口风,拍了记马屁:“该庆幸的是臣。若是生在玄宗时,这张嘴便害臣送了命。幸而得逢陛下,不计较臣直言不讳、进言犯上,这张嘴方有发挥的余地。”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李世民心情大好。

  ……他倒不是那等爱听人拍马屁的皇帝。

  ……主要是这拍马屁的人身份不一般啊!

  这可是一向又臭又硬的魏征诶!他拍出来的马屁和一般人的马屁能相提并论吗?

  然而,眼角余光瞥见水镜中播放的最新画面,李世民刚刚好转的心情一瞬间急转之下。听到耳边传来的声音,他甚至感觉自己急需几颗救心丸——

  【安禄山意气风发,挥师直指长安!】

  【情况急转直下,形势天翻地覆,身处长安的唐玄宗李隆基又要如何应对呢?】

  【——他带着一家老小提桶跑路了!】

  细雨霏霏,淡淡水雾笼罩着清晨的长安。

  这座汉唐帝都在濛濛雨雾中如此壮丽,巍峨华美的宫阙、辉煌灿烂的庙观,曾经万国来朝的辉煌还在昨日,令人不胜向往。

  而今日的帝都长安却是如此的狼狈。

  属于帝王的华盖一大早就匆匆出了城门,大唐天子李隆基带着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嫔、

  皇孙等一干亲近之人弃都而逃。全然不顾被他抛在长安城中的百姓是如何惶恐难安。

  这一日,整座长安城都乱了套。

  有人匆匆追随帝王车驾而去,有人在路上奔走相告,惊惶万分,有人藏起米粮、紧闭大门不敢妄动,无数被抛弃的百姓直到帝王的车驾消失都难以面对这个事实。

  而水镜之外的大唐君臣也难以面对这个事实,唐太宗李世民一口气差点没缓过来。

  ——这可是长安啊!是大唐的帝都!它曾经是这个文明世界唯一的灯塔,是天下万邦所向往的璀璨明珠,是大唐的骄傲。

  ——大唐天子却弃都而逃,亲手抛弃了长安百姓,也亲手碾碎了大唐王朝的骄傲!

  偏偏此时此刻,镜中人还火上浇油。

  【——此情此景,是否似曾相识?】

  【当初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就是这般跑路的。相比于被太监裹挟着跑路的子孙,唐玄宗李隆基好歹还算得上从容,果然不愧是开启大唐“天子九迁”的榜样吗?】

  【6月9日,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6月12日,唐玄宗下诏亲征,将幸蜀地;6月13日凌晨,唐玄宗一行人离开长安,辰时(上午7~9点)就到了咸阳望贤驿,此时意中官吏早已逃散,连口吃的都没有。】

  “朕该夸他一句够果断,跑得够快吗?”

  看完唐玄宗李隆基这跑路时间表,唐太宗李世民气急反笑。

  潼关失守不过三日就做出了跑路的决定,甚至很可能三日不到就做出决定,只是三日过后才安排好一切下诏书而已,而诏书一下就立刻执行,相当于用短短几天时间就安排好了出逃的计划,可见着唐玄宗李隆基也不是完全没能力的,但他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份心思用在如何反击上呢?

  倘若说担心长安离潼关太近无法守住而暂时撤退,随后谋划反击,都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李隆基的目的却是入蜀——蜀地那是什么地方,从古至今认定的易守难攻之地,只能偏安一隅,难以图谋天下!

  就这?李隆基还好意思厚着脸皮称亲征?

  倘若真的打算亲征,就不会选择入蜀!留在长安或者退守其他要地,那才叫亲征!

  “白痴!废物!犯了错就该亲手补救!得意时风光不可一世,一旦落魄便成了缩头乌龟,竟然连一点面对失败的勇气都没有,更别提重整河山、安定天下……”

  越说李世民觉得越不对劲。这种种特征怎么像极了一个老熟人,一个一直被他拿出来当反面教材加以鞭策的老熟人?!

  他爹李渊替他说出了心里话:“这真不是隋炀帝杨广转世来祸害我李唐江山?”

  “……”

  李世民顿时心梗,面色漆黑如墨。

  ……阿耶总在不该有的地方有眼光。

  而接下来李隆基一路滑坡、不断拉垮的表现却好像印证了李渊的猜想——

  李隆基逃亡的路上,还不断有百姓来排队为他奉上食物,路过的寺庙也向他进献贡粮,这一幕幕画面看的李世民热泪盈眶。

  ……百姓们心中依旧是向着大唐的啊!

  而唐玄宗李隆基又是如何做的呢?

  他收下了百姓的粮食,先分发随行人员拢住人心,自己最后吃,看起来还有点天子之相,但吃完粮食却是上路继续逃亡。

  吃着百姓的粮,却干着不战而逃的事,可曾想过他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唐的江山,每一个百姓都是他该庇护的子民?

  【天子为民父母,当以天下为家,可有盗匪入门却不顾子女死活而逃命的父母?只顾活命而抛弃百姓者,又岂配为天子?】

  【面对安史叛军,唐玄宗李隆基不管不顾的逃跑,将他半生积累的威望丧失殆尽,从这一刻起,在天下人眼中,他只是一条不配为君的丧家之犬而已。哪怕是跟随他一路逃亡的将士们,都对他渐渐失望了。】!

  【而这大唐江山,既然他已经没有资格扛起,天下人便用脚投票选出新的天子。】

  【6月14日,随着唐玄宗李隆基等人逃至马嵬绎,一场意料之中的兵变发生了。】

  【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丞相杨国忠被杀,贵妃杨玉环也迎来了终结——这个被唐玄宗李隆基强抢入宫、从此担上红颜祸水之名的女子就此香消玉殒。】

  水镜之中荡漾开层层涟漪,只见杨国忠在驿馆门口被二十一位吐蕃使者拦住,正在说些什么,一群兵士便呼啦啦冲了出来,将驿馆团团包围,发出震耳欲聋的高呼:“杨国忠勾结蕃人谋反!杀!杀!杀!”

  下一瞬间,水镜中的画面就发生了变化。

  只见被团团包围在驿馆深处的唐玄宗李隆基来回不安地走着,终于等到高力士回来,他连忙问道:“外面是怎么回事?杨国忠已经伏诛,他们为何还不散去?”

  高力士脸色苍白,惊魂不定,看了皇帝一眼,他小心翼翼地低头,轻声说道:“国忠虽死,可贵妃还在,诸将心中不安。”

  ——这意思就是要处死杨贵妃才能罢兵。

  唐玄宗李隆基神色大变,沉默了几息之后,他才幽幽叹了一口气,随后掩面转身:“既然如此,你去送贵妃一程。朕……实在不忍,令贵妃自行上路吧。”

  他那看似深情悲痛的语调还未消散,水镜中的画面里长长的白绫飘舞,杨贵妃鲜活的身影已然化作一具失去生机的尸体。

  围在驿站外的士卒这才散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一身铠甲、昂首挺胸走入驿站中,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恭敬请罪。唐玄宗李隆基又能说什么呢?当然是选择原谅他。

  【这场兵变之后,队伍一分为二。唐玄宗李隆基继续跑路,而太子李亨则一路北上,沿途不断招兵买马,整兵备战,最终在群臣拥护中于灵武登基称帝。】

  【——是为唐肃宗。】

  “???”唐高祖李渊看到这一幕心梗了。

  虽然他也不喜欢唐玄宗李隆基跑路的行为,但李亨的做法即视感也未免太强了。

  ——有没有可能,你爹他还没死呢?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陈玄礼等人搞的小动作多半有李亨的那一份,说不定就是这个家伙在背后指使罢!

  这一刻,李渊和李隆基仿佛感同身受。

  “又是一个忤逆君父的逆子!”

  一句心里话下意识脱口而出,反应过来的李渊立刻将目光投向李世民。但不等李世民说什么,一群大臣已经纷纷跳了出来。

  “事急从权,太子他不是故意的!”

  “玄宗失德,肃宗取而代之合情合理。”

  “天下大乱之时,正需有勇有谋有担当的君主上位,才能稳固大唐江山……玄宗既然无德无能,其可为一己之私败坏天下?太子既有担当,想必玄宗也乐见其成。”

  唐高祖李渊:“???”

  好家伙,一口一个玄宗和太子,分明字字句句都在点他,当他听不出来话音?

  ——敢情他就无德无能合该退位,李世民便有勇有谋有担当,取而代之合情合理,倘若他不乐见其成就是以一己之私败坏天下?从前怎么不知道这群大臣这么会说话!

  气急败坏的李渊阴阳怪气起来。

  “二郎,你可真是驭下有道,诸位都是我大唐的忠臣啊!”一群乱吠的走狗鹰犬!

  唐太宗李世民倒是乐呵呵的:“谢阿耶夸奖,我也是这般想的。众爱卿都是我大唐的肱股,日后也当君臣同心永留佳话。”

  群臣顿时都美滋滋地应了下来。

  ——陛下可是名留青史的明君,他们辅佐陛下开创贞观之治,也能跟着名留青史。相较于他们还要辛辛苦苦努力卷过其他人才能在史册上留名,太上皇身为陛下生父,直接就蹭了热度,还有什么好不满意的?

  大家一边回应,一边就把心里这点想法带了出来,唐高祖李渊当场被气得自闭。

  而唐太宗李世民原本还有些郁闷的心情顿时被抚平,若非镜中播放的安史之乱仍然令他忧心不已,早就乐得眉开眼笑了。

  他假装不知道大家话里的意思,将目光投向那面水镜:“众爱卿寄望甚高,也不知这李亨能否担起重任,拯救大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