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金丹卷>第4章 前仇迷因

  两人从山顶绕到北面一路往下,走近才发现那二十八个木桩其实是硕大的箭靶,靶场中央置黑色石台半人多高,五尺见方。

  “布农族人崇尚骑射,这只不过是个靶场而已。”

  “你见过这般出乎寻常的箭靶?”卫封问道:“箭靶这么大,但凡不是盲人都能一举射中,意义在哪?走,到箭靶前看看究竟。”

  户绾细思量,确实觉得诡异,卫封言之在理。

  眼看离箭靶仅几步之遥,冷不丁飞来一支羽箭,嗖的一声堪堪擦过卫封耳鬓。卫封纵是个练家子也吓得心惊肉跳,目光巡去,只见百里弥音悄无声息出现在箭靶后。

  “胆敢再往前一步,我定不会再失手。”百里弥音说着,慢悠悠从箭囊里抽出两支赤羽箭上了弦,显然方才那一支只是警告。

  卫封心有余悸,但见百里弥音震慑的眼神,望而却步。

  看着百里弥音凌厉的目光,户绾不禁眼神黯淡悲从中来,毫无疑问其中一支是为自己准备的。越是如此,越是要带着卑微的试探与沉重的挑衅,户绾步履坚定走向箭靶。

  百里弥音轻盈跃上石台,拉开弓转向户绾毫不犹豫放了箭。羽箭深深嵌入土里,拦了来路。她居高临下睨着户绾,冷冷道:“奉劝你莫再往前。”

  “绾儿......”卫封见状不寒而栗,再顾不上靶场有什么端倪,急忙拉住户绾焦灼道:“我们走。”

  户绾置若罔闻,挣脱卫封的手,绕过赤羽箭径直走到箭靶前。不再是执意求证靶场的异端,而是赌上性命求证百里弥音对她是否还残存一丝情意。

  颓然放下弓,百里弥音眼眸逐渐敛去犀利,依稀柔和起来。分明下不了手,嘴巴却要逞强。“今日不宜杀生,我且放你一马,往后莫要再来,否则杀无赦。”

  “呵!祭司当真谨慎,出门还卦黄历测吉凶,怕是亏心事做多了吧?”户绾不着痕迹扫了眼箭靶,讥讽道:“还以为你心存善念饶我不死,原是我福泽深厚撞了吉日。”

  户绾话音一落,卫封眼见百里弥音脸色又冷了几分,慌忙把户绾拽走,生怕她再出言不逊彻底惹怒百里弥音,真翻起脸来两人都得变成箭下冤魂。户绾向来对谁都温和良善,不想在仇人面前临危不惧,恶言相向时更是大快人心,倒令卫封肃然起敬。

  一路被卫封拉着远离了靶场,户绾眼神清冷回首望去,已不见百里弥音身影。甩脱卫封的手,户绾寻了块石头歇坐下,百思不解道:“确实如你所言,靶眼镶有铜钱,而且百里弥音的反应亦值得推敲,又无甚值钱物什,为何强烈阻拦我们近前?”

  “非也,你可留意到靶场中间的黑色石台?”卫封下意识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才悄声道:“那么大一块黑曜原石,简直旷世稀珍啊。众阁弟子同我说过,黑曜石是一种能量晶石,可辟邪挡煞,乃上等宝器。修道之人求之若渴,能得寸长都奉若至宝,你想就方才那一大块,若传扬出去还不得天下大乱。”

  “你怕是看走眼了吧,谁能将无价之宝暴露山野,生怕别人不惦记?”户绾不以为然,只当卫封识物不清。那分明就是块大石头,怎么也看不出一点宝石的名堂。

  “无奈之举罢,黑曜石虽为能量晶石,却要吸取日月星辉方能积蓄能量。寻常人不识物,见了也就以为是块石头,而靶场那一块是未经雕琢的原石,纵使修道之人若没点眼力也很难发觉其本质。加之歃月凼闭塞,鲜少外人踏足,又有百里弥音守护才会相安无事。就她方才凶神恶煞的模样,活像个冷面修罗,但凡想近前辨认的人都死在她箭下也未尝可知。”卫封分析的头头是道,忽而话锋一转,道:“现在想来后怕不已,按说我们意图明显必死无疑才是,她怎就放我们走了?不怕我们慧眼识珠传扬出去?”

  户绾缄默,脑海闪过百里弥音紧绷着弦轻拧着眉却迟迟不放箭的模样,心思竟有些微妙,说来可笑。而风花雪月那三年,她对百里弥音竟知之甚微,亦不免惆怅。

  离开白沙镇已三日,马车是装满了,却尽是些廉泛物。车厢里扑鼻的泥尘味,户绾怔怔望着满车草药出神,想到即将离开洛城便有些心烦意乱。

  失神间,卫封气喘吁吁掀开布帘跳进车厢,一脸惊诧。他人高马大,原本不宽绰的车厢顿显拥挤,户绾略觉不适,蹙眉道:“师兄何事莽撞?”

  不待平复呼吸,卫封忙对户绾做了噤声手势,鬼鬼祟祟挑开帘子一角,朝户绾努努嘴,示意她看外面。

  户绾怀着好奇心侧头打缝隙瞄去,巷口两道熟悉的身影猝然纳入眼帘,不由吃惊道:“师父和李堂道长怎会在这?”

  “我也纳闷呢,李堂道长信誓旦旦保证会稳住师父,却明知我们在鲦山还把师父往这带,难道事情败露了?”

  “不像,若事情败露,即便师父放心不下而跟过来,李堂道长亦不至于舟车劳顿随行左右。”户绾眼眸流转,思忖道:“你可记得临行前师父提到李堂道长收到的信笺?若确有其事,再结合鲦山狼藉的土表和形同绝种的驳羲草,这当中怕是有关联。”

  “你是说那封信并非李堂道长信口胡诌的?不会如此凑巧吧。”卫封苦着脸摇摇头沉声道:“我们逗留洛城这几日未曾听闻鬼怪瘟疫之谈啊。”

  “若师父所指的闭塞隅地是歃月凼,那便好解释了。”户绾稍稍调整坐姿,缓缓分析道:“其一,李堂道长笃信我们不会去仇人腹地,他才一面答应你隐瞒师父,一面领着师父过来办事,一举两得;其二,百里弥音行事隐秘,若歃月凼确有讳忌事端,她必当尽力封锁消息,布农族人便噤若寒蝉。”

  “听来甚合理,然依你分析,俩老道应该在歃月凼才是,到洛城来做甚?”

  户绾不想离开,尽管令她透骨悲切的洛城早无她容身之所。为了顺理成章留下并让卫封趋附她的决定,不禁言辞闪烁怂恿道:“要不找他们问问?师兄对怪力乱神素来兴味盎然,你不想揭开靶场的秘密吗?李堂道长师承茅山必能看清门道为我们解惑。至于师父,我们已然先斩后奏了,他也奈何不得我们,最不济痛责一番,若我们能帮上忙,他也便消气了。”

  卫封常年被昌池道人念叨,并不惧他习以为常的责骂,若非顾及户绾,方才看见他们也不用狼狈逃窜。而户绾一番话正中他下怀,他极好奇靶场下困着什么邪魅,需要雷池阵与黑曜石双重镇压,当即点头如捣蒜,率先下了马车。

  巷口已不见昌池道人与李堂道长的身影,卫封忙追了出去。方才生怕被他们撞见,这次又生怕撞不见他们了。

  户绾不急不缓下了马车,揣的是得以留下的踏实,倒不急于求证什么。驻足马侧仰头望去,青空银云夹在屋檐间蜿蜒远去,如蛟龙浮游。灼日晃眼,透过影影绰绰的树梢流泻下来,敛了锋芒,像被定格的时光,温润而冗远。

  “户大夫足音跫然,洛城天公想来喜不自胜,一扫几日阴霾,万里晴空迎你归来。”夷冧的声音冷不丁自身后茶肆传来。

  户绾转身,见到夷冧显然很吃惊,烟亭一别不过月余,此时的她容光焕发,颇有几分姿色,不细瞧还真想不起来。户绾微微向她颔首致意,道:“我本乃洛城子民,道是于此无安身立命之所,又何言归?倒是你们在血染的土地上活出了盛世太平,这洛城的天公怕是不长眼。”

  “不妨坐下相谈,户大夫不会连一盏茶的工夫都吝啬予我吧?”夷冧见户绾不再隐瞒身份,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全然不介意户绾的嘲言讽语。

  户绾不作声,回望巷口不见卫封身影,想想不过一盏茶的时间罢,会会夷冧无妨,遂迈开脚步往茶肆走去。

  户绾落座后,夷冧为她斟满茶,道:“当年你我素未谋面,可知在烟亭,我怎笃信你是何人。”

  “愿闻其详。”户绾向来深居简出不问宿事,歃月凼许多人有听闻户绾其名,却显少得见其人。七年过去了,除了百里弥音竟还有人认得她,且是毫无交集之人,着实令户绾称奇。

  “鲦山东面密林乃乌里族人埋骨地,战后,祭司麾下随侍受命夜查百尸堆,其中便有我表兄,一众人依着你的画像寻你尸身。我曾得见那幅画像,眉目宛如清荷之神韵,其形跃活于纸呼将欲出,正是出自祭司手笔。”夷冧意味深长看了眼户绾,良久道:“由于死不见尸,才断定你尚存人世。”

  户绾冷哼了声,轻蔑道:“寻我尸身作甚,多半怕我未死透罢。我数百族人不得入土为安,余无力报仇雪恨的我苟活于世,极其讽刺。不若一早死于她的赤羽箭下一了百了,再无需听仇人轻描淡写提及祸事,就似说起无足轻重的家常那般无关痛痒。”

  “刀剑无眼,两族交战死伤难免,战争哪能不流血,我们布农族亦伤亡惨重。户大夫声声严责厉讨,是对战事起因一无所知罢,真论起来,争端乃乌里族挑起,说是咎由自取亦不为过。”

  “你......荒诞!信口雌黄!”户绾一心认定七年前是布农族丧尽天良的屠戮,夷冧的悖逆之言不亚于晴天霹雳,蛮横无理扼着心口,令之气结。

  两族毗邻而居虽无甚往来然世代修好,民风却截然不同。乌里族抱素怀朴,手无缚鸡之力,布农族骁勇豪迈,马背上讨生计。与布农族兵戎相见无异于以卵击石。怕不是因户绾族人尽数西归,死无对证便胡乱扣罪名罢。

  户绾经历过那场战争,是个疾风骤雨夜,慌乱的脚步声伴随着人喧马嘶纷杳而至。她随父亲慌不择路出了门,自香樟林逃窜出来,却堪堪撞进百里弥音马前。以为她特地前来搭救,一见到她便莫名安心,眼里的柔光不及散去,胸前已开出一朵艳丽夺目的海棠。她的箭厉如闪电瞬息离弦,户绾来不及震惊,来不及悲伤,任由她猩红的眼与凉薄的笑落进眼眸深处,成为自囿的枷锁。

  不知是户绾平日寡淡不问世事,事先未觉察两族间剑拔弩张之势,亦或乃事出突然的临时起意。对户绾而言,那是一场毫无征兆的恶战。

  一夜之间,沧海桑田。宁静祥和的洛城充斥着满城血雨腥风,俨如修罗场,族人命如蝼蚁任人刀俎。

  “我是否倒打一耙,你大可问问李堂道长,在祭司尚年幼时,他可没少扶持祭司。我近日方知他是你师父的挚交,知道的内情并不比我少,论德望与立场,他的话你可当信?”夷冧的话掷地有声,言毕掏了茶钱,两人不欢而散。

  “李堂道长?”户绾面色萎靡,喃喃自语。

  毫无防备将李堂道长牵扯进前仇旧恨中,户绾顿觉浑身发凉。七年来,李堂道长深知户绾背负的沉重与难平的心结,却同置身事外般缄默不言,缘何隐瞒?而他与布农族竟早有渊源,甚至交情匪浅,一时恍若兜兜转转的尘世都成了上天作祟,并非偶然。

  夷冧的余音在耳畔盘旋,挥之不去,使户绾不得不去思索当中的可能性。她很费解乌里族人发起战争的意图,明知力量上天壤之别却不惜全军覆没殊死一搏,究竟出于怎样的目的。夷冧言之凿凿,含屈抱冤而流露的愠怒不似有假,户绾不由迷糊了。

  缓缓踱出茶肆,正好看见卫封悻悻走来,显然刚挨完一顿臭骂,如丧门犬般满脸颓惫。户绾当即抿住神思,眼神越过卫封,寻不见昌池道人与李堂道长的身影。

  “俩老道神神秘秘进了香樟林,身上扑鼻的熏燃艾草味,师父甚至连骂我都顾不上,事情定然不简单。”卫封蔫蔫道:“他让我们速回白沙镇,只道此非福地恐有异变。绾儿,熏艾草乃作用于驱鬼辟邪降魔,这个节骨眼上师父让我们离开,我们当何去何从?”

  “师兄亦自小习医,怎会不懂熏燃艾草可行气安神,驱蚊散秽,更常用于瘟疫中,而并非用以辟邪。权因先人对疾病了解浅显,染恙时总误以为鬼怪缠身,不经意得治于艾草,便只当它为祛邪之物罢。”

  “不尽然,我平日随师父上青云观提炼丹药间歇,常向众阁弟子借阅宗门内传,里面记载多为修仙之道与炼丹法门,对堪舆术,奇门遁甲等亦颇为详尽。当中亦有提及茅山术,虽不过篇幅,却有穷桑之野,地阴冲虚,中出艾蒿,主资灵信,丈权九天,适其法量之说。艾草被元始天尊誉为玄草,想必定有其法效。”卫封争辩道。

  昌池道人与李堂道长虽同是道门,然不同支系也是隔行隔山。卫封便是拜错了师门,若拜入李堂道长帐下定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往日总抱怨素问卷晦涩难懂,对道家宗门内传倒记忆犹新。

  “且先按下艾草不表,师兄方才说他们进了香樟林,北向或南向?”户绾问。

  “往北,若我没记错,一直向北便是歃月凼可对?”

  “正是。”户绾提起裙角,上了马车,神情落寞道:“驭马吧,师兄,香樟林北向,管哪般瘟疫抑或鬼怪,我们去会会。”

  那是洛城通往歃月凼最近的小道,途经一座青石夯磊朱桩厚瓦的宅院,本是乌里族药司的盘草堂,户绾曾经的家。

  多少次午夜梦回,香樟林曲径通幽,百鸟争鸣。盘草堂三字鎏金灿璨,院墙绿叶周垂,院内药香环绕,石锤石臼谱成千古绝唱,在洛城回响。那时的岁月曾经温柔到能掬起一捧在手心,不曾想暴戾起来令人心生畏惧。而今的宅院,牌匾浮金飘零,反而更显盘草堂三字苍劲有力,似在向世人诉说它过往的丰伟功章。

  偌大的宅院在人去楼空后定早被布农族人抢占,但见高墙无蔓草,门户无积尘,便知有人悉心打理这座宅院,只是留着盘草堂的牌匾不摘倒令户绾费解。

  一入歃月凼,艾草味直钻鼻腔,越深入腹地越是烟雾弥漫,置身其中恍若幻境。两人将马车随意拴在石柱上,抬头凝视才惊觉已身处布农族宗祠门前。

  “静待宗祠发丧,准备料理后事,遗体焚化行祭衣冠,引魂归宗我自会打点。”百里弥音的声音散在抹不开的浓雾里,悲怆徒生。

  人身死有三魂,一魂入阴司,一魂入灵棺,一魂入灵牌,若尸身焚化便有一魂无去处,当引渡。

  循声而去,朦胧得见百里弥音挺拔的身量端坐马背上,她束起的长发缠着银锦绸带,穿着月牙白长衫,束以青色腰带。乍一看阴柔淡默的剪影,实又是不屈不饶的坚韧和宠辱不惊的倨傲在她身上彰显,直令人移不开眼。

  依稀感觉到后背灼热,百里弥音噤了声,悠悠转过头,在滚滚浓烟中精准捕捉到户绾的目光。户绾忙别开头望向别处,却瞥见宗祠内白色帷幔环伺,幔后人影憧憧,如吊诡的提线木偶捆着厚重的丝线蹒跚学步,隔着幕布亦能清晰感受低沉压抑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