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974章

西夏人送他“面涅将军”称号,对其既怕又敬。

朝廷中的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

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

皇祐年间,广源蛮侬智高入侵,先后攻陷宋朝数州之地,并围困广州达两月之久。

朝廷派遣的增援部队屡战屡败,仁宗感到极度失望,又一次想到了狄青。

狄青也在仁宗最需要他的时候主动请战,并且向仁宗保证,有能力平定叛乱。

他慨然道:“我起自行伍,要报效国家,惟有上阵杀敌,愿亲率大军,前往平叛,誓将贼首捕获,押至殿门之下。”

仁宗听罢狄青的陈述,非常感动,似乎看到了宋军胜利的希望,便让狄青统一指挥岭南诸军。

狄青到前线后,最初按兵不动,令大军休整十天。

侬智高得到情报,放松了警惕。不料狄青在侬智高防守松懈的第二天,一昼夜急行军,率大军越过昆仑关,在归仁铺摆好了阵形。

侬智高失去了昆仑关天险,只得拼死力战。

其兵势很盛,宋军前锋孙节力战而死,前阵眼看就要抵挡不住,诸将大惊失色。

这时,狄青从容站起,手持一面白旗,向上一挥。

他从西北带过来的蕃落骑兵,从左右两侧同时杀出,直插敌阵。

至此,侬智高军全线溃败,狄青挥军掩杀五十里,直下邕州城。

有关狄青与侬智高归仁铺之战,宋人笔记的记载很丰富,战况非常精彩。

其中尤其强调了狄青善于用智。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二章 北宋第一大帅哥

据说,在大战前,狄青为着鼓舞士气,暗地里准备好一枚两面均相同的铜钱,誓师时,便用这枚铜钱当众占卜道,若得正面,我军必胜。

结果连掷数次,尽得钱的正面,使军士以为必有神助,而信心大增。接着连续三夜大设宴会,命军士夜里尽情歌舞,自己则假借醉酒的名义,退席而暗夺昆仑关。

其事虽不一定全是事实,但至少表明,狄青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

狄青能顺利讨平侬智高,除了自身善于用兵,另一方面则离不开仁宗的信任。

时人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评论:

“为将之道,有三:曰‘智’、曰‘威’、曰‘权’。

观狄青讨伐侬智高,狄青可谓是能施其智而奋其威,在当世都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狄青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发挥,是由于仁宗将指挥大权授予了他。这就是得君之权的典型。假使狄青没有得到君主的专任之权以方便他行事,他何以会创下如此辉煌的战功。”

按宋朝惯例,武将领兵出征,一般要遣文臣为副,以宦官监军。

仁宗却毅然破例行事,独任狄青全权负责岭南的军事。

至捷报传来,仁宗大喜道:“朕常观魏太祖曹操雄才大略,然而多是诡诈的手段;唐庄宗李存勖也算是豪杰,行军打仗,基本上没有失败的,但即位后,沉迷于游猎而没有节度,对臣子的赏罚也不讲规则。这两个皇帝,只具备将帅之才,而无人君之量,可惜啊!”

显然,仁宗对自己知人善任很是得意,在狄青征南凯旋而归不到一个月,更是力排众议,升其为枢密使。

仁宗欲拜狄青为枢密使时,朝野舆论大哗。

宰相庞籍援引了祖宗先例,劝说仁宗:“曹彬战功卓著,但太祖当时也只是赏赐给他大量金帛,而未予枢密使职位。”

然而,仁宗居然在大臣们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仍将没有什么过失的枢密使高若讷罢免,以狄青补枢密使。狄青被拜为枢密使,何以会有如此的轰动?

其原因之一是升迁的速度过快,二则是以武人的身份擢升为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