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861章

  用膝盖想都知道后一种是谁在暗中使力,不外乎丽的电视台和TVB。他们看到佳视的节目收视率大涨,自然是如临大敌,一边在媒体上大加抨击,一边不停地写信投诉佳视违规。

  佳视也不示弱,开始写各种文章进行反驳。

  你说《百家讲坛》是说书?有这么说书的吗?这是历史人物评论,是在讲历史,而不是在讲小说。

  你说《职场风云》是在帮企业做招聘?那我问你教育跟找工作有没有关系,你只读书不吃饭啊,我们这是方便大家的教育学以致用。怎么就不是教育节目了?

  报纸上打嘴仗打得厉害,广播发展小组那边的一群鬼佬也在讨论。讨论了半天,最后不了了之,说违规,佳视似乎也违了归,说不违规,人家跟教育沾了边。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再看看情况,只要不是佳视弄得太离谱,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就在外界争论不休的时候,佳视趁热打铁,在每个星期四播出了第三档新节目《人与自然》。如果说《百家讲坛》讲的是人文科学知识,《职场风云》是实用谋生技能,那《人与自然》就是大自然的奥秘。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教会了许多有关动物和自然界的知识,这是当之无愧的教育节目。

  这片子真的很难找,林旭华作为材料搜集经理,把他杀了也弄不来。

  能买到这片子,还多亏了詹姆斯·布朗这个老家伙帮忙。他本身就在非洲呆了三年,加上他的人脉面子都很广,直接从BBC给弄来了一套非洲系列。

  佳视要花巨资引进,BBC也乐得赚钱,大家皆大欢喜。

  七十年代的香港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的香港人都没机会出去旅游看看。《人与自然》一播出,那广袤壮阔的非洲大草原,成群的狮子、大象、犀牛,还有奇妙的动物生存和气候变化,立即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饮。

  就这样,佳视从周四到周末的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广告收入大涨,一扫去年的疲态,教育节目从一个包袱变成了招牌。

  许多知识分子觉得佳视的节目有品位、有内涵,值得一看,普通观众也觉得佳视的节目贴合大众,很好看。

  无线电视台和丽的电视台高层震动,告佳视违规又不成功,只得组织人手研究佳视成功的秘诀,然后开始山寨跟风。

  这样做无异于东施效颦,无线电视台和丽的电视台本就是以娱乐为主,把娱乐节目换成科学教育节目,这不是丢己之长的糊涂做法吗?

  研究来研究去,就觉得《职场风云》可以借鉴,于是纷纷办起了求职节目。

  而原本从佳视撤出去的股东傻眼了,他们当初惹不得全都卖出去的垃圾股份,现在居然成了下金蛋的鸡。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正文 427【撞车的婚礼】

  随着佳视三档新节目的增长,王梓钧又多了几个称号。

  第一个就是媒体给他冠名的“商业奇才”或者是“电视奇才”。

  要知道,当初可是所有人都不看好佳视的,连怡和洋行这样的大金主都摇头撤资。剩下的股东也是不认命强撑,把希望放在能说服广播发展小组缩减教育节目时间上。

  唯独王梓钧信心满怀,花巨资赌命一般把电视台接手,然后利用教育台的天然特性,改革教育节目,打出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一场翻身仗,差点没把丽的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给打蒙了。少儿节目的收视率大增,连续三个九点档的教育节目收视率大增,外加佳视的电视剧节目收视率本来就高。

  此消彼长,对丽的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没影响才怪了。

  更恶心的是,人家是教育节目,你无线台和丽的台收视率降低了,还没什么好办法去还击。而被降低的收视率想要提高,就只有制作出更好看的娱乐综艺节目,这就搞成了丽的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火拼娱乐节目打擂台了,佳视乐得在旁边冷眼看戏。

  什么,你无线电视台也想做《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

  好啊,那你就拿两天不播综艺节目吧,改做教育节目。这样一来,你教育节目比不过佳视,娱乐节目的收视份额也丢了,白白送给对手丽的电视台。

  这无解啊!

  佳视现在几个节目已经有了一群稳固的观众,想要抢回去,那另外两家电视台就只能推陈出新,把综艺娱乐节目做得逆天,强行把被佳视吸引过去的观众给拉回来。

  可能吗?

  哪家电视台能在短时间里做出来的话,早就一家独大了。节目创新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所以才会有人把王梓钧称作“电视奇才”,不是电视奇才能够弄出这么新颖而前所未见的教育节目来?

  还有就是三国迷和历史爱好者,在听了《王梓钧说三国》后,他们对王梓钧推崇备至,奉为学术偶像。什么,有专家说王梓钧讲得不科学,误人子弟?那你怎么不出来讲讲!人家什么观点错误了?就算是那些推测的观点,人家王梓钧也都说明了是一家之言,又没有把话说死。难道学术研究还不能有一家之言了?

  香港民间突然刮起了一阵三国风,书店里跟三国有关的书籍变得畅销起来,以前讨论武侠小说的人,也开始有一部分转为谈论三国了。

  于是乎,接下来的一年里,一些所谓的学者们有些坐不住了,陆续出版各种关于三国研究的新书,只要不是内容太差,居然本本都卖得不错。

  而《圣斗士》在佳视播出以后,开始是小孩儿在看,接着十多岁的少男少女也加入进来。台湾梦界动漫公司趁胜追击,与香港的出版社联手出版《圣斗士》漫画,首印五万本,没几天就售罄了。

  黄玉郎大惊又大喜,再次开始了他的漫画山寨大计,一个月后推出《圣战士》,在自己的画报上连载,画风粗糙、内容俗不可耐,里面的主要人物跟星矢、紫龙长得像孪生兄弟,却是大赚了一笔。

  当王梓钧在香港所带来的轰动传回台湾时,岛内亦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