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是官府办的学校, 与私塾相对应,获得生员(秀才)资格方允进学。

  这届入县学的一共三十二人, 入学当天, 蒙真与一众学生拜了孔圣人像,顺带还拜了朱圣人朱熹像。

  县学分了学宫和文庙两大区域,学宫为教学场所, 包括明伦堂,尊经阁,射圃, 庵署, 斋舍等。

  明伦堂为教官教学之地, 尊经阁为藏书之地,射圃为学生习射之地, 庵署是教官的休息处,斋舍为学生的住所。

  文庙即大成殿, 为祭祀孔子的地方。新入学的学生祭拜了孔子之后, 被领到明伦堂。明伦堂分了好几间堂房,每考一次院试学里就入一批新秀才, 蒙真他们这一批被安置在最外侧的一间堂房。

  入座之后,每人给发了一本《四书集注》,其实《四书集注》蒙真是有的, 科举考试八股文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展开,不得随意发挥,是以基本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现在学里又发一本,想来是要他们再重头复习一遍。

  学生们拿到新书之后, 由杨教官为大家讲话。杨教官本名杨亿, 是教习他们课业的老师, 之所以被称为教官,是因为县学是官办学校,学里的老师都被赋予官名,又称学官。

  杨教官约莫三十岁出头,看着亦是个严肃之人,他一开口,话头直指后年的乡试,“大家既来到这里,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来日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大家要谨记,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刻苦,若想成为人上人,须得吃尽苦中苦,苦尽甘来便是这么来的。”

  杨教官还说,半个月后,学政会来学里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将生员分为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三是附生,即附学生员。廪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额,附生无定数。

  考试内容为八股文,试帖诗,策问,以及律赋等,都是大家童生试阶段考过的内容,大家答题时不必过度紧张,平常心对待即可。

  杨教官讲完这些之后,又给大家发了数张宣纸,要他们做一篇八股文章。

  蒙真不由蹙起了眉,八股文,不管走到哪里,这开学第一课必是八股文,天天做天天练,都快要吐了。

  杨教官解释,八股文在整个科举考试中占比极重,尤其在接下来的乡试会试中,尤为重要。

  乡试会试头场考试第一道题便是八股文,事实上本朝不管哪一阶段的考试,开场第一道题都是八股文,而往往考官只看重第一场,这第一场的八股文若是做的好,将会给考官留下个好印象,考过的可能性极大,若是做不好,后面两场考题便是做的再好,也入不了考官的眼,过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小了。

  所谓八股取士,便是如此,一场八股考题便可决定考生的生死。

  蒙真拿到试题纸后,杨教官在讲堂上口述了一遍考题,考试题目出自四书《论语·里仁》中的一段: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杨教官说,乡试八股文题目与童生试阶段的八股文题目大相径庭。童生试阶段的八股题多是“小题”。所谓小题,即题目是几个字或者一句话,这句话通常截自四书里的一段,或截上或截下或截上下,有的甚至这段文里截一小句那段文里截一小句,两小句再拼凑成一句,此谓之截搭题,而小题多为截搭题。

  乡试会试正好与其相反,乡会试多“大题”,所谓大题,即用四书中的数句或一整段为题,也有两段或三段四段合题,总之大题就是题目字数多的意思。

  大题题义明白易解,是以好多考生喜大题不喜小题,小题的截搭题割裂文义,多晦涩难懂,考生多不喜欢。

  相传本朝有一考生,童生试考了七八次才考过,之后乡试会试一次性直过,那考生就说,童生试不好考乡试会试好考,这个好考便好在八股文大题上。

  蒙真今天要做的这一题便是大题,八股文有固定格式,考生只要平时训练有素,基本都能写的来,不过是写的好与不好而已。此次考题与以往考题有不同,文章字数要求比先前多了。

  这试题题目有了,接下来便是点明题义,即破题。蒙真按着八股文八个部分的结构写下来,不知不觉已是午时。

  他与大多数学生一样,写完试卷后检查一遍交了上去,之后收拾好书具,准备回家。出明伦堂的门时,蒙真正好与陈秋石一前一后,没错,就是那个与蒙真不对付的陈秋石,他也考中秀才来县学进学来了。

  陈秋石瞅了蒙真一眼,面色不虞,不发一言走掉了。蒙真也才不会理他,自顾自往大门走去,邓博文随在其身后,“蒙伯伯,一道走罢。”

  这次他们青山书院一共中了四名秀才,薛明期与冯姓同窗去了府学读书,蒙真和邓博文则来了县学。

  这会儿二人从学里出来,坐在回家的马车上,邓博文问:“今日考题,蒙伯伯感觉如何?”

  蒙真说了句“还好”便不再言了,八股文大题较为齐整,题义明了,学生很容易破题,文章除了字数要求有点多,其他跟他们平常练习时并无两样。

  县学与他们书院时候的课程不大一样,以前书院时一天两堂课,上午下午各一堂,县学只有上午一堂课,下午为学生自修时间,虽为自修,但是学里要求学生必须到校。

  蒙真他们这一批新入学的秀才还好,不管有无教官看管,每个人基本都按时按点入校温书学习,往届那些秀才生可就没这么自觉了,想是在学里呆的时间长了疲怠了,除非学校有什么重大活动或者重要考试,他们才过来凑回数,其他时间要么闲在家里,要么忙着生计,不然很少天天来学校,不过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规规矩矩每天都来学校的。

  学校里有一尊经阁,专门藏书的地方,位于明伦堂后面,所藏书目除了与科举相关的儒家经典,还有大量的史籍和礼制类书籍,县学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以经史为主,辅以礼教,儒学气息十分浓厚。除此外,尊经阁还藏有少量的军事类书籍,不过这个看的人就很少了。

  乡试除了考八股文外,策问也是一大考点,乡试的策问题往往出自史书里的一段话,然后要考生就这段话里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论述,这就要求考生平日里必须大量阅读史籍,不至于将来上了考场不知策问题出自哪本史书哪类事件,从而无从下笔,错失功名。

  蒙真这方面的书涉猎少,下午学里自修时,他从尊经阁借了几本史书翻阅,一连数日皆是如此。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九月初五,学政来县学考核的日子。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主管一省(京城)的教育和科考工作,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身份等同钦差,办事衙门设在每个省的省城,顺天府设京城,称提督学院。

  这次考核蒙真他们的这个学政姓秦,秦学政今年新上任,今次顺天府的院试就是他主持的。院试三年两考,一般在新学政上任的第一年和第二年。

  学政掌一省(京城)之学务,按期至府、州、县学考查生员的学业。顺天府下辖七个县,秦学政才在顺天府府学考查完,随后就马不停蹄赶往香河县来了,别的县里还没去。

  这次考试内容主要试八股文,试帖诗,以及策问等,考两天。

  考试结束后,学政根据学生成绩将其分出廪生,增生和附生。

  廪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额,一般各出六名,其余皆为附生。

  蒙真在这次考试中得了个增生的名额,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公家才给发放粮食。不只如此,成绩好的廪生还可以被选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而且每年县试府试,廪生还可以为考生做保,一名廪生可为多名考生做保,从而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说,廪生待遇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这些与蒙真无关。蒙真依旧每天按部就班上下学,不停翻阅史籍,一晃眼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

  县学里的学生不像青山书院时候的学生那样,对蒙真稀奇个不停,这些学生有的参加过多次童生试,什么样的考生没见过,有那七八十岁的老童生白发苍苍牙齿都脱落了还去参加院试,蒙真这样的并不少见,是以他们并不觉着稀奇。

  县学也是一旬休一日,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为休沐日,这日九月二十五,蒙真休沐在家。

  自打入了秋,几场雨后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凉,尤其早晚,衣服穿少了忍不住一个哆嗦。

  早饭用罢,蒙真坐在书房看书,阿青守在外面,看着天上的流云,有些发呆。

  蒙鸿从外面进来,在他跟前打了个响指:“阿青,你没事做便一边呆着去,坐这里像个什么样。”

  阿青回过神,赶紧走掉了。蒙鸿进到书房,将一封书信递到蒙真跟前,“爹,大哥来信了,您看看。”

  蒙真拆开信封看了看,信上蒙清说他已在江南落脚,一切顺遂,要他们不用担心,问家里怎么样,都还好吧。

  “都好着呢!”蒙真将信纸递还给蒙鸿,“给你哥回信一封,说家里一切安好,叫他不用挂念,自己在那边也照顾好自己。”

  蒙鸿点头:“好的爹,我这就回信一封。”他又从袖筒里抽出来另外一封书信,“这是我哥写给嫂子的,我先把这个给人送过去。”

  蒙真摆摆手:“去罢。”

  蒙鸿刚折身从蒙真书房出来,门子领着一年轻男子走了过来,“二爷,此人说是王秀才遣他来的,有话给您说。”

  蒙鸿问那男子:“王叔遣你来何事?”心里却有种不好的预感,怕是有事要发生。

  男子回道:“王秀才遣我来给贵府说一声,王秀才的娘没了,要贵府大少奶奶过去一趟。”

  蒙鸿心里咯噔一下:“什么时候的事?”前些时候王秀才还说他老娘吃了药身子好转了些,何以突然就没了。

  男子道:“昨日夜里。”

  “好,我知晓了。”蒙鸿从身上掏出些碎银给那人,“这些钱你拿着,权当你辛苦跑这一趟,回去你跟王叔说,我们马上就过去。”

  男人见了钱立马喜笑颜开,一个劲儿地点头哈腰:“好的好的,公子实在是太过客气,我这就去跟王家说一声。”说罢转身跑掉了。

  蒙鸿转过头,蒙真已走到他身边。方才二人的对话,蒙真都听见了,既是王家人来请,他们家理应过去。

  “你和你嫂子一块儿过去吧。”梦真说。

  蒙鸿有些支吾:“那个……爹,嫂子过去应该没事吧。”

  蒙真瞥他一眼:“能有什么事?”

  蒙鸿也说不上来什么。他虽说没见过身边的女子怀孕,可也听说孕妇不宜大喜大悲,王昕雨现下已经怀有五个多月的身孕,这挺个肚子过去,万一哭的伤心,动了胎气可如何是好,若是人有个三长两短,他大哥非扒了他皮不可。

  “去罢,不会有什么事。”蒙真又在旁边催促一句。

  “好的爹,”蒙鸿点点头,手里还捏着那封要给他嫂子的信,“我这就过去跟嫂子说一声,陪她一同到王秀才家去。”

  蒙真亦点头:“嗯,去罢。”然后他看着蒙鸿急急跑出了他院门。

  心里不禁想,这日子才安生了没几天,怎么感觉又要起波了。

  作者有话说:

  县学,学政皆出自百度。感谢在2022-04-11 23:21:05~2022-04-12 23:37: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魏紫衿 50瓶;芋泥波波|~·)!!、绛酒晕墨迹 10瓶;57114167 6瓶;顾飞 2瓶;波音冰、黎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