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杜彦博离开之后,转眼间日子便到了八月中,天气渐渐转凉。因为这个月和下个月各种节庆较多,是男女相会佳期,所以顾延川现在每日忙于制作簪子的新样式,准备在这个月出新品,同时要想一想怎么来进行宣传,来冲一冲销量。其实,古代也是一个盗版横行的地方,很多饰品店也有买来顾家簪子进行研究,进行仿制,这很难避免。但是顾延川也没多在意,原因有二,一是顾延川在自己制作的簪子尖端都会篆刻“顾”的特殊品牌符号,让顾氏簪子有了自己的一个品牌效应感;二便是只要自己样式出的快,出的勤,别人就是拍马也追赶不及。

  经过将近半个月的赶制,最新簪子的样式已经完成,顾延川本想做个样品展示一下,后转念一想,第一,自己没有这么多的精贵的料子,其次,赶制样品还需一些时日,会影响新品发售。这时现代的宣传方式便闯进了他的脑子——大海报。顾延川觉得这一想法可行,但是要找到合适的画师。看来,又得去麻烦孙老师了。顾延川心中暗暗想道。

  心动不如心动,顾延川也是也个行动派。当天下午就其就带着礼盒,再次拜访孙府,并向老师说明了来意。

  “你想要精通画做的学生帮你作画?”孙老师摸着他的白须,边思考边缓缓问道。

  “正是。学生虽之于学问,还上且看的过眼。但在于画技这方面,却是难登大雅之堂。求先生助我。”顾延川也是把自己的实际问题说的透彻。

  孙山长点点头,“我这里到是有两个学生,家境不优。学问虽是一般,字画方面确实一流。你可否要见上一面。”

  这不是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吗?顾延川高兴得快马应道:“善!如此多谢老师了!”

  “谢字不要说得这么快。成与不成,都取决与那两个学生。”

  “乐安明白。请老师安排。”

  孙山长派人请了这两位学子到了孙府,并让其与顾延川见了一面。顾延川与他们讲了自己的要求:他可能需要一百张左右相同的海报,全都需要彩画,并把他自己的簪子初稿模样给了这两位书生看了看,要求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能画的多绚烂就多绚烂,能有多富贵就多富贵。

  “你们就尽量往华丽了的画。若是完成工序,我给你们一人五两银子。你们意向如何?”顾延川问话时,两个书生面面相对,互相看了一眼对方,两人家中情况不甚多富裕,所以这五两银子可以让家里人这一年可以过的很好,其中一书生说道:“我们可以答应。先生还有什么要求,可以一并提出来。”

  “你们画好一稿先要让我过目,进行修改。其次,这次画画时间较紧,请两位务必加快速度,三日可否?”顾延川准备自己把关一下海报的质量。

  “三日?是否有点紧?”两个书生怕自己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耽误了顾的生意。

  “若能三日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便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两银子。两位怎么看?”有钱能使鬼推磨,顾延川不相信这两人还会推脱。

  “好!我二人一定尽力而为。”

  顾延川心头大石头放下了,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让他们画好了便可以到这里找他,随后又跟孙山长辞别,婉拒了老师的再三留饭,回了顾家。两个书生倒是勤恳,第二日清晨便给顾延川送来了他们的画作,在一张较厚的A2大小的纸上,画着新出的十种簪子样品式样,的确是美轮美奂,顾延川自己看了都觉得眼前一亮,甚是喜欢。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顾绕着画作,左看看,右看看,明白了:这是少了一个宣传点!

  “在右上角上画这个图形,”只见顾在纸上画了一个爆炸图案,红底黄边,甚是晃眼,还在其上写下了折扣,旁边还添了:料坚致而价廉平,今月购买折扣连连。这两位书生从未看到过这个图形,很是好奇,不过这一放,使得这个画的重点突出了不少。

  基本上,海报的雏形定下,就等这两个书生赶工了。如约定般,在第三日的傍晚,顾延川便收到了两个人的绘制的一百份海报,质量上乘,堪称绝品,验过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顾延川对着手中的海报喃喃自语:“海报啊!海报!接下去能够赚够银子就看你的咯!”

  第二日,顾延川便带着海报在本镇的客户里进行推销,而有些县外的客户,则托人或是驿站进行寄送。此时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凑齐了,顾家簪子迎来第二波购买风潮,甚至甚于第一波热潮。只见这几日,顾家门庭陆陆续续都有人进进出出,有本镇的,也有外面慕名而来的,还带了很多新客户。顾延川不知道的是,他的海报宣传形式的确大受欢迎。那些小姐们因不知道选哪中簪子适宜,便拉着自己的闺中密友们一起看海报进行选择,这海报转来转去也方便,是从一人之手又到了另一人之手,间接扩大了顾家簪子的受面度,这才有今日的火爆。

  “青浦县万二区王家定玉兰簪子两支,八两;青浦县万二区温家二姑娘梅花簪子一支,三两...”顾延川这几日给那些姑娘们按照定金时间,给排序,这次事,整整快让顾写了半本记账簿,盈利都可以达到之前几个月的金额的一半了,共有三百多两。但这次顾延川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客户增多,订单一下子爆发,人手严重不足,看来是要买几个擅长于女工的仆人,一是卖身契在手,可以防止她们学习了后转头把制簪手艺外传,也可以让大姐和母亲也减少点压力。

  晚饭时,顾延川便与家里人商量了一番。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是家里尤氏怀孕,以后必然会增加人口,现在三弟都因为家中屋子紧张,一直在酒家,甚少回家,因为没有地方可住。这买宅子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顾父放下碗筷,开口道:“我与那街头的郑牙子熟。我明日便去问问,这镇中是否有空的宅子可卖。”买房子本事一件大事情,所以顾延川决定明天要与顾父一起去牙行看看,“明日我与父亲一起去看看宅子。若有相中的,便买了下来。”

  次日,顾父和顾延川就找到了这个郑牙子。“哟。这不是顾行商嘛。今日怎么有空道我这里来了?这是府上的公子吧。啧啧啧,真是长得一表人才。”能做牙子的人,自是伶牙俐齿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也早就听说现在顾家的簪子生意做得还算不错,到底赚了多少,当然只有顾家人知道了,所以说话倒是好听。

  “找你自然是买东西了。我家人口多,大儿子有了孩子,四郎和五郎以后也要成亲,这现在租的宅子太过简陋,都快转不过来身了。”

  那郑牙子一听,这生意来了,忙打起十二分的热情,“哟哟哟!买宅子找我郑牙子就对了。这镇上我是再熟不过了。我手中便有几套房子,你们现在是否要去看看?”

  “可。你带路吧。”

  第一家宅子位于东街区,与丰田区接壤,是个三进的宅子。三人一行在宅子里逛了一圈,地方大,装修还算过的去,屋子后院还有一片空地,整体不错,地理位置更是没得说,清净,高档,居住的人群素质较高,离东街区近。但郑牙子一报出五百八十两的价格后,一口被顾家父子给否决了,完全超出预期。

  第二家宅子则位于东街区较远的地方,当郑牙子带这顾家父子达到的时候,顾延川还未进宅子,就被他否决了。离街市太远,以后开店什么的都不是很方便。

  他们一天下来,看了共五套宅子,要不就是价格太高,要不就是太破旧,太偏远等等,总之要买一套合心合意的宅子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让郑牙子有了新房源后来通知他们一声之后,顾延川父子两便回了家等消息。这左等右等的,好几天都没有来消息,怕是这镇上没有出售的宅子。

  当顾家人都快放弃时,郑牙子上门了。

  “哟!天大的好机会。”这牙子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叫了起来,深怕别人不知道她带来什么好消息,“顾行商,你可认识镇上的秋老爷?”

  顾父想了一下,是有一些记忆:“是卖布的那位?”

  “正是正是。昨天,他说他大儿子在云龙县里当官了,要接他去享福了,怕是不回镇里了,这房子空着还不如卖了,因急着出售,这价格还不高,你们下手可要快啊。”郑牙子恨不得顾家现在就下手买了,一副买到就是赚到的表情。

  “那总归要让我们瞧瞧眼再考虑下吧。”

  随后,三人便去了秋府。秋府是一个二进宅子,前后都带有一个院子,位于东街和西街的中心地段,人群虽比较杂,但胜在离两个街市都是比较近的,还有就是离孙老师的府邸和书院较近,以后拜访,照顾以及孩子上学就比较方便了。进了府中,府上的秋老爷还在收拾一些物品,看见有看房之人,便好客地介绍起了宅子的各个地方,最后还说了“这宅子风水好,你看看我家秋小子,现在已经在县府里当了一个不小的官职。”好吧,这是明晃晃的炫耀,顾延川心里吐槽道。

  顾延川和顾父都对这府比较满意,其实有一点秋老爷说到他们心里去了,做生意的人最是忌讳风水,所以这宅子好歹出过当官的人,总能沾点福运什么的。最后两方商定了价格,以两百二十八两的价格定了下来,但要再个半个月的时间,让秋老爷可以把东西都搬完。

  归家后,顾父把这好消息告知了家中之人,还说道:“这次银子就由公中拿出。你那还有多少钱?”转头问顾母。

  “摸约三百多两。应是足够了。”全场的人都没有意见,唯独尤氏。尤氏最近老实了一段日子,听自己的公公要用公中的钱买宅子还是有点不高兴,虽然能住大宅子她是很开心。但是自从上次发生的事情之后,这个家里愈来愈没有她说话的份儿了,所以无济于事。

  “这次还是由我出钱吧。”顾延川总是觉得原来的宅子是因为他而失去的,所以他总想弥补一下。

  “莫争了。公中大部分钱本是你赚来,且这宅子是一家子住,怎可让你一人出钱。此事就这么定了。”

  第二日,按照约定好的时间,两家人签了合同,交了银子,便去官府处办理了转让合同,从此秋府就要变成顾府了。而顾家也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大宅子,而我们的顾延川在搬家的前几天也收到了来自远在三清府的杜彦博的信件。

  夜深时,顾延川坐在书桌前,打开信件,开头启:乐安师弟......

  --------------------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可以换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