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东墙美人>第9章 玖

  “书生,他们说你能帮忙写家信。”

  一个矮小结实的汉子把手叉着腰,笑眯眯地和王齐恩拉近乎。

  “嗯。”王齐恩点头,把没吃完的蒸饼包好放进怀里,站起来跟着他走。

  码头的搬工们拜托记账先生写家信,要付二十文润笔费,每次写的字也不能太多,王齐恩帮他们写信不要钱,因此在空闲的时候很受欢迎。

  “阿芬,你们都好吗?我这里很好。随信捎回二贯钱,娘想吃什么都给她买。”

  汉子熟练地报完想说的话,王齐恩也写完了,铺着信纸等干。汉子拿着信很高兴,请他一起去喝烧酒,王齐恩摇摇头,经不住对方的劝说,只好跟他去坐坐。

  在码头上干了十几天活,王齐恩熟悉了搬工们的规则,他们粗鲁乐观,总是用拳头解决问题,多数人都很大度,很少有一杯酒解决不了的误会。知道王齐恩是个读书人后,搬工们对他变得客气了。

  对王齐恩来说,学会卖力气很不容易,他在搬工们善意的笑声里慢慢习惯了肩上的重量,虽然开始的时候非常笨拙,并没有真的被压趴下过。

  身体里的力气越用越多,扛着几十斤的竹筐或草包来回跑上一两个时辰,只能硬起脊背,大步流风,动作干脆利索。在必须这样做的时候,苍白和犹豫的神态暂时从王齐恩的脸上消失了。

  他像一颗脆亮的玻璃珠子被磨花了外层,看起来就不那么脆了,有了模糊的棱角和一种新鲜的朝气。

  早出夜归半个月,多亏了录事的身份,王齐恩一次也没有被关在城外,露宿荒野。

  这天衙署休沐,起床后王齐恩看见了让人高兴的一幕:严汐穿着刚送来的新衣。淡橘橙色的纱纹双裙,上面绣着小枝的白朵绿叶牡丹,腰带坠有玉质的饰物。

  严汐上下检视着裙子,轻轻转了个圈,荷宣在她身边拍着手,赞不绝口。

  在不起眼的东墙下面,王齐恩看着笑靥深深的美人,又有了初见她时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严汐很少穿艳丽的颜色,却一样适合。

  多亏了爱说话的荷宣,王齐恩才知道:原来严汐重阳时要去弥云山赏秋。

  王齐恩很为严汐高兴。

  不用去衙署的时候,王齐恩总是随便吃点干粮和姑母做的腌菜。吃完后他把扛包的收入清点了一遍,虽然不如老周说的每日半吊钱那么容易,也没有让人觉得失望。王齐恩觉得,再坚持半个月就能存够姑母要的数目。

  他包好钱,出门找同乡先捎回去。办完这件事,王齐恩带着特意留下的钱去找老周。

  老周不肯收他的钱,王齐恩也不知该怎么说,两个人在街边互相坚持了一会,最后只能算了。

  忽然多出来一笔钱,王齐恩想到了严汐,严汐看见桂花时高兴的样子让王齐恩觉得:他们之间并不是无法接近。

  因此,从不注意路边景致的王齐恩抬起了头,想找到适合送给严汐的东西。脂粉铺子里的女孩很多,胭脂眉黛无疑很受欢迎,可是走进去太难了。

  王齐恩又经过卖罗扇,纸伞的店铺,严汐画的扇子比里面最好看的更好看。他也经过书局,那些书对于严汐都不稀奇。后来他经过一家空荡荡的玉器店,在店里发现一颗冰色的玉珠子。

  店主说的许多妙处王齐恩都不懂,他只觉得,这个比严汐腕上的那颗玉珠子更好看。

  王齐恩用全部的钱买下了珠子。

  一日休沐过去,再进衙署时人人都有些慵懒,近来郡守大人命令上下奉行节俭,连早饭吃的蒸饼都小了一圈。

  饭后有几个嘴碎的署员站在回廊下面议论,见杜竟平从门首处进来了,立刻都一脸紧张地散了。

  杜竟平的眼里还有宿醉的疲倦,像一阵带着煞气的清风,流淌进衙署中院西侧的一间公房里。

  杜竟平前脚刚进门,伺候的衙卫忙提了水壶进去,一边沏茶一边把昨天杜竟平不在时的鸡毛蒜皮都汇报了一遍。

  热茶从黏着苦涩滋味的喉咙里大口灌下去后,醒神的茶香慢慢冲上了杜竟平的头顶,神清目明的感觉和宿醉的麻木争夺着领地,杜竟平揉了揉眉心,开始着手公事。

  半上午的时候,衙卫敲敲门,送进来一张帖子。

  杜竟平打开一看:倪府定于九月初九在弥云山别院举办赏菊茶会,诚邀杜司务赏光莅临一聚,署名倪宗玉。

  杜竟平皱皱眉,拿着帖子叹了口气。倪宗玉得了异症,不会随便出现在外人面前,他是林含秋手里的一张牌,是她的挡箭牌。

  去还是不去?杜竟平从桌案后面站起来,带着帖子去见肖克章。

  郡守大人一家就住在衙署大院的最里面,四口人住着七间房,宜公宜私十分安乐。

  杜竟平在后堂公房里没找到肖克章,就直接去了后院。郡守大人正在院子里喂鸟,身上是件灰扑扑的布袍子,也未戴冠。所谓能者多劳,杜竟平这个司务很能干,肖克章的手便放得越来越松,总之杜竟平的功劳都会记在他这个郡守头上。

  “大人。”杜竟平走近时礼了礼。

  “予成,有事吗?”肖克章微抬着眉梢,做出一副热心聆听的模样。

  杜竟平问:“在下收到一张倪府的茶会请帖,想知道大人当日是否会同行?”

  “倪府的重阳茶会啊,”肖克章眉梢微皱,话音一起一落间已在心里挑拣出了最佳的打算,“我们也收到了帖子,你嫂子会带着阿敏一起去。”

  见杜竟平好像闹不明白了,肖克章道:“听说倪府已经多年没有出面操办聚会了,这次一定是名门云集。予成你必须要去,你代表了青屏郡署!如果见到倪公和夫人,记得催一催募集银两的事,郡署百来号人里面,只有你才是我的知己啊!”

  杜竟平有点纠结,他不会真拿自己当肖克章的知己,为了以后行事的顺利,倪府那边只能认真地应付。为了避免再出现:林含秋和他两人独处的局面,杜竟平决定找一个人和他一起去。

  杜竟平走后,肖克章去找夫人丁氏,确认倪家在弥云山别院拟办的茶会上邀请的宾客都是各府女眷?

  丁氏道应该都是女眷,她早两日收到的帖子,私下问过来往的夫人们,也都收到了。

  肖克章不禁嘀咕,“都是女眷的茶会,倪夫人请予成去干什么?”

  丁氏道:“想必是倪公赏识司务的才干,让夫人出面给他做个媒。”

  “夫人高见。”郡守大人理解了。

  杜竟平回到中院公房里,坐着想了想,传来衙卫让他去把王录事叫来。

  衙卫花了一会功夫才弄清王录事是谁?有点奇怪地去找人了。

  杜竟平对他这种反应比较满意,王齐恩平常不声不响地像个影子,和谁都不来往又老实,带他去弥云山赴茶会很适合。

  不久,王齐恩进门往那儿一站。

  杜竟平从公文上抬起头,觉得王齐恩好像不太一样了……身量挺拔了,以前看着有点使不出来劲的感觉,现在整个人都挺硬实的。

  “大人。”王齐恩恭恭敬敬地行礼。

  他一说话,弱气的感觉又飘回来了,杜竟平苦笑着摇摇头,“王录事,我想请你帮个小忙?”

  王齐恩恐怕自己听错了……他能帮杜司务的忙?愣愣地睁着眼道:“大人请说。”

  杜竟平往椅背上靠了靠,“九月初九倪府在弥云山办茶会,我要带个人跟我一起去,你方便吗?”

  陪杜司务去茶会,王齐恩很不习惯待在人多的地方但不可能拒绝杜竟平,于是点点头,“方便。”

  “那就好,”杜竟平看着他身上半旧的灰布袍子,扶着下颌想了想道:“你去十条巷里的成衣坊找宁夫人,让她帮你挑一身衣裳,帐记在我名下。”

  穿着不得体的装束赴会是一种无礼,王齐恩明白这一点,只能低头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