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侯夫人日常>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淑取出钥匙, 打开了京城送来的那个匣子。

  和往常一样,这里面有给他们的几封信,以及一叠银票。信是府里老夫人、郭嬷嬷等人写的。

  偶尔老太君也会让人写上一封, 不过她的信与众不同。

  其他人说的要么是府里的事, 要么就是亲戚家的事,比如老夫人的信里头就不住地提及贵妃娘娘、荣王殿下、敬国公府、傅敦等等。但老夫人不一样, 她的信里多半说的是朝廷以及宫里头的事。

  比如今天这一封,开头便写了如今朝堂上对于边城此战赏赐尚未有定论, 但是皇后娘娘和太子妃娘娘日前召见了她和老夫人, 两位贵人均有赏赐,曾淑的那一份已经让人送来了。

  让他们莫要担忧,专心办差。

  此外, 老太君在信上还提了一句太子的长子, 说她在皇后娘娘的宫里见着了那位殿下。然后下一句就是上次送回去的人参不错,让再送一些。

  这些话有的没头有的没尾, 有的则只是闲话家常,要是旁人看见了怕会以为写这封信的人志疏才浅,主次不分。

  但曾淑却是看懂了。

  她的手停在了某一段上,上面除了暗示了那个孩子身子骨不太好之外,还提及宫里出现了名门闺秀。她暗暗摇头,心想传言不假,徐良媛生的这个孩子看来是真的体弱多病了,不然老太君也不会特意提起。

  至于皇后娘娘召见名门闺秀,怕是京城又要起风波了。

  “晴雁, 你去把宫里赏下的东西拿过来。”

  “是,夫人。”

  趁着晴雁去取东西的功夫,然后曾淑又拆开了第二封信, 这一封是留守京城的郭嬷嬷写的,上面主要是一些家事。

  如今侯府名义上是老太君管事,但实际上则是底下的几个嬷嬷在忙碌,郭嬷嬷正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信每个月都会有一封,所以曾淑只粗粗扫了一眼,见上面说除了近来送礼的人又多了起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

  如此她也就放心了。

  至于第三封,是留在京城的晴屏夫妇俩写的,里面是一些庄子、田地、铺子之类的事。这些大半是曾淑的陪嫁,如今由晴屏夫妇俩管着,虽然和侯府的相比是九牛一毛,但她看得尤为仔细。

  她久不在京城,一年也难得回去一回,但好在他们两个都是能干的,曾淑的嫁妆在他们的打理下已经增长了五成有余。

  与此同时,他们也遵照着曾淑的吩咐,时常送节礼、寿礼等到曾家。然后把曾家的情况告诉曾淑,比如这信上就说曾老太爷致仕后回到了京城,如今曾家孙辈渐渐长大,一家人住不大开了。

  似乎打算另买一座宅子。

  曾淑提醒自己待会儿要写封信回去问问具体的情况,然后拿起了最后一封信,这是老夫人写的。

  曾淑掂了掂,不太想拆开,好在傅永宁恰好在这个时候进了门。曾淑顿时就是一喜,对他道:“这是老夫人的信,她老人家每次都写一些我不太想看的话,还是你来看吧,看看这回又说了什么。”

  傅永宁忙了一天,进来之后本来是想先看看儿子的,但听到她的话后便在床沿大刀阔马地坐了下来,随手拆开了信封。

  “京城送了东西来?”

  “对,除了平时送惯了的东西之外,还有一柄皇后娘娘赏赐的玉如意,你看,就是那个了。除了玉如意还有太子妃娘娘赏赐给孩子们的东西,衣裳、笔墨、书册等,都是内造的。”

  “不过可惜的是玠儿和珆儿都不太喜欢看书。”

  曾淑有些遗憾,“太子妃送来的都是珍贵的古籍,给他们两个真是糟蹋了,我想着还是帮他们收起来吧。”

  “你安排就好。”

  傅永宁说得随意,他可是每年都能收到太子送来几十万银子的人,又是武将出身,对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并不看中。他的心神都放在了刚刚展开的信纸上,然后看得眉头微皱。

  “怎么了?”

  曾淑刚吩咐完便看到他这般模样,顿时有些好奇。

  “你看看,”傅永宁神情不悦地把信纸递给了她,冷笑道:“我的好外祖外祖母,还有那几个好舅舅好舅母,不知道给母亲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功劳,也是说让就能让的吗?”

  这话,可有些不对啊。

  曾淑看了他一眼,然后把纸接过,低头看了起来。

  老夫人的信和以前的差别不大,先头都是指责她这个儿媳妇没在跟前,不孝顺,然后旧事重提说要让傅玠和傅珆回京城去……

  这些话曾淑匆匆略过,然后翻到了最后一页。

  接着她就愣住了。

  因为上面说傅敦如今也快到议亲的年纪了,但是身上却没有个爵位或者是官衔,不像样。老夫人听闻儿子立了大功,就又想起广宁侯世子这个位置,于是在信里头说让傅永宁上书陛下,将此番打了胜仗的功劳给傅敦换个世子之位……

  后面的曾淑都看不下去了,因为太过于荒唐。

  她抖着这封信,“让你推辞了升官,然后换陛下册封傅敦为世子?这是谁拍了脑门想出来的主意?”

  曾淑看向了傅永宁,不敢置信地问道:“而且老夫人怎么保证陛下会同意,她以为功劳是什么?可以随意给人的吗?即便如今朝中迟迟没有定论,也不能够吧?”

  “还是说敬国公府真的有这样的能耐,能够疏通出一个世子之位来?”

  “荒唐,真是太荒唐了!”

  曾淑都气笑了,“要知道当年陛下可是敲打过侯府的,可别到了最后蛋打鸡飞,一样好处都没落着。”

  她越说越气,使劲把信扔回了匣子里,咬着牙道:“再说了,功劳是你自己出生入死辛辛苦苦立下的,哪能说给人就给人?傅敦虽然可怜,但你又没欠他!此事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不说最后能不能成。

  她绝对不会允许傅永宁上这样一个折子!

  傅永宁同样没有同意此事,他站了起来对曾淑道:“我写封信回去,你先歇着吧,大夫说你不能劳累。”

  “等等!”

  曾淑把信抓出来,给他递了过去,“你给老太君也写一封吧,把这个也捎上,如今我们都不在,也就老太君的话能管用些。”

  傅永宁停顿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

  ……

  京城

  朝堂上争得热火朝天。

  为的就是前段时间边城打了。胜仗的事,事实上最近的半年朝廷上下争论的都是这件事,先是边城那边上报说有敌来袭,要不要派援军就吵了半个月,后来只派了两万人,让曹小将军带队前往。

  然后就是粮草的多寡,这又吵了两个月,直到太子另外派人买的粮草都送到了,京城这边的才出发。

  再就是战事一起,京城这边的人就想对那边指手画脚,然后理所当然的,没有人听从,于是不了了之。

  再之后,就是封赏迟迟未定。

  以前的大皇子如今的太子殿下力挺傅永宁,大书特书他此次的功劳,意图将他捧上镇北大将军之位,统领北地所有将士。

  这对于太子一系意义重大。

  而当初的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荣王殿下这一派则紧紧地抓着东城门还有死去的将士数量不放,非要说傅永宁御下无方,不配大将军一职,不但不能升官,朝廷还要下旨训斥。

  两派争执不下,二皇子也就是梁王那一系又在其中浑水摸鱼,每次议论此事的大小朝会都吵得沸沸扬扬。

  “陛下,边城此胜可保十年安稳,广宁侯有功于社稷……”

  “陛下,傅永宁穷兵黩武,自他去了边城之后将士们的伤亡一日胜过一日,虽有寥寥寸功但也不能掩盖他弃将士于不顾……”

  “陛下……”

  眼见着臣子们又自顾自地吵了起来,坐在龙椅上的当今陛下开口了,他的声音并不是很大,但在他开口之后殿内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颜卿,私自打开城门的那人招了吗?”

  刑部尚书上前一步,“回禀陛下,在边城此战中私自打开城门的那个将领名为欧三牛,自从被押送到京城之后,臣亲自审问,其已经招了。”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然后问道:“那你给朕和诸位爱卿说上一说。”

  刑部尚书恭敬地回道:“臣遵旨。”

  “陛下,诸位大人,这欧三牛……”颜尚书把欧三牛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从他受人蛊惑,到打开了城门,再到被城门惨烈的杀戮所惊走,接着就是意图盗窃傅将军府结果被抓……

  “事情便是如此了。”颜尚书道:“臣查证之后,确凿无误。”

  “依朝廷律令,应夷三族。”

  皇帝陛下的声音缓慢,“那就依颜卿所言,此子目无君父,无家国,如此胆大包天若不严惩不能服众,此事一了就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至于广宁侯……”

  诸位皇子、臣工们屏息以待,然后就听到前方传来陛下平静的声音,“传朕旨意,宣广宁侯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