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裴娘子:这个案子我看刑>第54章 管中窥豹

  这位裴小娘子秀眉鹿目,腰身纤细,果真是个妙人。

  老板娘想了想,从刚到货的波斯首饰里,挑出一条珍珠璎珞和一只频婆式样的黄金手镯来。

  裴约素一见这两件首饰,即被吸引住。

  哪有少女不爱俏,更不说这两件首饰的细节之处,别致又神秘。

  “裁缝也到了,还带了两件新衣裳来,裴小娘子不如上楼,配上首饰一道试试。”老板娘热情地推她上楼。

  刘若竹不便跟上去,便坐在一楼的毛毡上,老板娘命人为这位贵客奉茶。

  茶没喝上两口,只见阿茂自外间出现,他剔抽秃揣地往里屋扫了两眼,分明是有话要说,且只能对着自家郎君说。

  老板娘是个有眼力见儿的,装作要与店内伙计对账单,走去了杂役房,倒是将一楼的地儿空出来给他们主仆了。

  阿茂这才上前,将怀里的一本名录递给刘若竹,回禀道:“我去查了,宫里在职的,根本没有叫伏寿的太医。后来,我又翻了往年的名录,倒是寻到一名字为伏寿的。这位太医二十七年就去世了。”

  “怎么死的?”刘若竹问道。

  阿茂摇摇头,“名录里,对他的记载甚少。”

  刘若竹随意翻了一下,便翻到记载「伏寿」太医的这一页,不过寥寥两行:康太白,字伏寿,永徽年间入太医署,乾封元年卒。

  “乾封元年,乾封元年……”刘若竹自言自语,陷入沉思。

  这一年……

  木梯上传来响动,老板娘一声惊呵将刘若竹的思绪拉扯回来。

  “哪里来的波斯美人,刘侍郎,你瞧是不是呐。”

  只见裴约素穿了身五色绣罗的宽袍,并显蕾式短裙,脖子上挂着的正是老板娘亲手挑出的珍珠璎珞,大小不一却颗颗圆润的珍珠中间,还挂着一只黄金铃铛,走起路来,叮铃作响。

  这身打扮,色彩繁多,正是融合了波斯和大唐的双重风格,是眼下长安最时兴却最难搭配得出彩的风格。

  裴约素似乎不习惯裸露小腿,双脚走着走着,总是往后缩。她往常的大气,和此刻的羞涩形成对比,这身衣裳的鲜丽与她平日里的朴素又形成对比。这些对比,让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往日里不多见的吸引力。

  刘若竹满眼惊艳,一时间呆住了。

  “刘侍郎,裴小娘子这一身,是我带过来的样衣,觉得和首饰较为匹配。刚刚已经为裴小娘子量过身形,若是刘侍郎觉得合适,料子就照着这一身来做。”老裁缝自是知道,旁人满不满意倒无所谓,且看刘若竹这位金主是如何想的,所以便只问了他的意见。

  刘若竹点点头,“就这一身吧。”

  末了,他还贴心地加了一句:“裙子改长一些,或许曳地也不错。”

  “是。”老裁缝毕恭毕敬地应了。

  裴约素听到他提出意见,心中顿起波澜。这个男人,真的把自己所有微小的需求都看在眼里了,却偏偏用了一种不叫自己尴尬的方式去解决。

  刘若竹付过钱,又租来一辆马车,要送裴约素回县衙。

  骑马倒也不是不可,还能和她更贴近些。只是,因了自己的贴近,给她带来风言风语。甚至是莫须有的伤害,那可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了。此次管家的事儿,裴小娘子所蒙受的冤屈,也有自己一半责任。刘若竹心里想道。

  上车时,她因踩到衣裙,差些滑倒,刘若竹虚扶了她一把,却始终不曾触碰到她肌肤。将她安顿好,自己才接着上马车。他同她相处时的每一个细节,总是温柔又妥帖。

  裴约素脑中思绪繁乱,在这一团团乱糟糟的思绪里,她又迅速理出一条明路。这是她的天赋。

  “刘侍郎,我决定了……”她缓缓开口。

  “嗯?”刘若竹不明所以。

  “你上次让我好好想一想,说未来或许还看不清,但我们总得先看清自己……我仔细想过了。”裴约素话说一半,突然被打断。

  “等等。”刘若竹挺直腰背,忽地紧张起来。

  “裴,裴小娘子,你其实不用应得如此快,或许,你再仔细想想……”刘若竹在所有事所有人面前,皆是沉着自信,可不知为什么,在面对感情时,忽然瑟缩了起来,大概是,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情,他也是第一次。

  大龄少年慕艾,仿佛老房子着了火,想要知道对方的心意,又害怕知道。

  “我不用想了,刘侍郎,我感激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此生真是无以为报。我将你当作亲人,我们……”裴约素打算一鼓作气地说出心里话,却发觉刘若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刘侍郎,你不舒服吗?”裴约素忽而停下问。

  “裴小娘子,你不用再说了,我知道了。”刘若竹面露苦笑,摇摇头道:“原来,一直是我在自作多情,你放心……”

  “刘侍郎?”裴约素见他误会,有些急了,忙打断他的话道:“我想说,我之前把你当作亲人看待。从现在开始,我会试着将你纳入心底,当作我喜欢的人看待。我们要做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但不要一损俱损,而要一荣俱荣。”

  她面色熏红,却语气坚定,神态落落大方。

  刘若竹的心情像是才落了地,又被人抛到了半空中。

  “当真?”他不放心,又问了一遍。

  “嗯,我觉得,世间再没有比刘侍郎待我好的人了。”裴约素认真地说道。

  两人看着彼此,眼底只能容得下对方的倒影。

  刘若竹将裴约素送回县衙,转过身,一直喜不自胜。若非马夫问他一句去哪儿,他差些忘了自己接下来的要事。

  “去诏狱。”刘若竹敛住笑意。

  马夫应声,快马加鞭,很快将刘若竹送至诏狱外。

  这里高墙矗立,一般的百姓都对这儿陌生得很。原因无它,只有犯了事的皇亲国戚或紧要官员,由陛下亲自判决,才能被投入这里。

  刘若竹此行,是来「看望」来玄之这位故人的。

  他有一些问题,大概只有这位故人才能给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