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浮月还皎>第123章 连天

  ======

  三日后是颐华长公主的生辰,李彰原本特许长公主在含凉殿内办生辰宴,但颐华长公主不愿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大肆铺张,便还是选在沈府。李知竢与裴致自然受邀,只是李知竢如今与李彰处境严峻,裴门亦是飘摇,思来想去,便只由裴致赴会。

  李知竢与裴致选的是珊瑚釉色瓷瓶,绘的是喜上眉梢的画样,这瓷瓶颜色清透好看,画样是李知竢亲手绘制,画技精湛,心意珍贵,连外头包装的锦盒,都是选的百年紫檀木。颐华长公主最是疼爱李知竢,自然欢喜,时局再艰难,于她也不必刻意佯装什么,待裴致依旧亲亲热热。

  与颐华长公主在葆宜堂中一同接受祝拜,裴致始终维持着平静宽和的微笑,仿佛并不为繁杂之事困扰。贵女夫人们对这位太子妃自然是客气与尊崇,却不敢过多言语,裴珩之事尚不知圣心最终如何,更怕东宫一旦有变故,自己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在朝堂上借机对自己族门下手。

  裴致心中早有预设,因此对此并不意外,宾客前来祝拜时亦是客气疏离,再不复当年前呼后拥之态。

  她已许久许久不见姚溪元,深宫时日漫长,又赶在多事之秋,博陵崔氏持中庸观望的态度,对于这个在长安相识的第一位朋友,裴致远远一遥望,看见她着素色衣裙,气色红润,姚溪元穿过重重人群,与崔夫人缓缓步入堂中。

  淡粉色的衣裙层层叠叠,崔夫人带着姚溪元在自己面前站定,行过礼后,姚溪元复屈膝抬手郑重福了一礼,“妾身再拜太子妃娘娘,愿娘娘福泽绵延,岁岁安康。”

  因着周围目光太多,裴致便微抬起手,点点头:“崔少夫人有礼,快请起。”

  见姣好的面容下是掩盖不住的幸福,裴致只道:“见崔少夫人气色甚好,本宫便放心了。”

  姚溪元今天戴着裴致曾经送她的发簪,腕上也带着自己与崔倬成亲时裴致所赠的翡翠镯子。裴致眼见着便知道姚溪元的意思,心头不由得涌上了一阵暖意,知晓姚溪元关切着自己,随后收回目光,不愿因自己的境地陷姚溪元入两难。

  颐华长公主疼她,见裴致衣着西子色绣木芙蓉花的宫装,清丽典雅,鬓间簪着以珍珠白玉为主的头面,鬓间散落着些许宫花,心里难免怜惜起来,间隙间侧身放软声音道:“今日雅致了些,不过依旧是姝绝长安的美人。姑母有一条蓝宝嵌白玉的项链,与你今日这身宫装最是相配。”

  说着,便示意身侧的侍婢取来。

  刚要推拒,见颐华长公主面色坚决,裴致笑起来道:“谢过姑母了。本来是给姑母祝寿,倒还从姑母这里讨了物件,那便也让我沾一沾寿星的福气。”

  裴致本就是讨人喜爱的小娘子,颐华长公主听见她的话,便笑的合不拢嘴,将面前的点心向着裴致一侧推了推:“这满院子的人属你最尊贵,不过是哄着姑母开心罢了。这些时日不好过吧,一定要多多注意身体,万不能再清减了。”

  裴致听见这话,声音也低下来:“原本这样的处境,我不该来叨扰姑母的。可若是不来,倒显得我与阿竢畏首畏尾,也叫别人议论咱们亲眷分离。”

  “阿竢多有不便,但有你在,姑母心下也熨帖。”

  赴宴的人陆陆续续到了,仆妇手里拿着宴宾名册,对着两个人行礼:“长公主,娘娘,唯有琢晋老王妃还未到。”

  即便是维持着皇室的风度,颐华长公主的眉头忍不住还是抽动了一下,裴致对这位老王妃的印象寥寥,只在宴席上见过两回,倒也没说过几句话,按着辈分,琢晋老王妃算是李彰与颐华长公主的伯母,李知竢与裴致要唤一声皇伯婆才是。

  琢晋老王妃到时,已是一刻钟后,颐华长公主正在为裴致戴好白玉项链,她容色极盛,越发显得肤若凝脂,余光中见李峙函搀扶着一位华贵老妇人姗姗来迟,身后跟着一行人,还未等人通传,裴致便听见琢晋老王妃轻哼一声,“我竟不知,李朝与裴氏是如何教养的,堂堂一朝太子妃穿的这般寒酸,莫不是叫人看了热闹,没个盛世的模样。”

  颐华长公主挑了挑眉,携裴致行礼,只是还不等琢晋老王妃开口,颐华长公主已经牵着裴致起了身。李峙函对着裴致与颐华长公主行礼,便站在琢晋老王妃身侧,机警平和,仿佛真是个和善极了的倜傥郡王,诸多风波不由他起。

  裴致垂着目光,暗道琢晋老王妃这厢便是冲着自己来了,心绪百转千回,才想起数月前的宫宴上李知竢曾对自己说,琢晋老王妃的侄女是李峙函的母亲,也就是先太子妃,因此待李彰这一脉人并不热络。

  抬起剪水美目,裴致依旧是温柔明亮的模样,不等自己开口,颐华长公主已经抿着唇笑了,不疾不徐道:“伯母的眼力可不如当年好了。太子妃这身宫装用的料子是苏州进贡的丝缎,是取桑蚕丝之中最精制华贵的绢丝,万中选一才得一匹。芙蓉春晓,恰合春日光景,虽是净白的木芙蓉,伯母看,却是用串珠银线,这花蕊用的是宝石珠子,在日光下美丽夺目,当真好看极了。咱们太子妃生的花容月貌,便是淡妆素裹,那也是压过长安所有小娘子。”

  这话说得裴致都有些脸红,她知道自己生的漂亮,但远不至于颐华长公主口中这般夸张。

  琢晋老王妃轻不可闻地哼了一声,并不是急切冒进之人,听见颐华长公主的话,老王妃只施施然坐在堂上:“说起来,太子妃嫁到东宫许久,以往前呼后拥,老妇人还是第一次同太子妃聊上几句。”

  裴致微福了福,“是侄孙媳的不是,入宫许久,一直不曾拜见皇伯婆。”

  琢晋老王妃细细瞧着裴致的面容,半晌道:“你这孩子生的是美丽,我犹记得,当年曲江之上,你阿翁可引得无数小娘子投掷香囊。你的面容与你耶娘有些像,风韵却像你阿翁。难怪如今太子执意将与你成婚的礼制,抬至建朝以来之最。”

  这话便是说李知竢沉迷于自己的容貌,引得裴致进退两难,若当场反驳琢晋老王妃,那便落得目无尊长的话柄,若是不反驳,便坐实了李知竢的是昏聩浅薄的人。裴致念头微转,带着深深的平静温柔:“侄孙媳深受皇恩,得此殊荣,心中感念,定然恪守己责”。

  侍婢们呈上了茶点,琢晋老王妃端起茶来,轻啜饮了一口:“你与太子成亲也许久了,怎么到现在,也无子嗣上的动静?”

  李峙函在一旁始终安静地听着,有些日子没见裴致,她更有些伊人憔悴的模样,精致的宫装包裹住瘦弱的身体,教人想恣意怜爱。想来李知竢与裴珩接二连三的事情对她的影响不小,听见琢晋老王妃谈及子嗣,他的眉头不自觉地舒展开,唇角勾起一个不显的笑来。

  待事成之后,他欲留裴致,若有子嗣,定然是他眼中钉肉中刺,势必要与李知竢一同除去,将带有李知竢骨血的孽障挫骨扬灰。

  她实在太合自己心意。

  李峙函自认为成大事者,所有曾经助李彰夺得皇位的人在漫长的时间里早已成为他的附骨之疽,沉浸在积年累月里的恨时时刻刻侵蚀着他,唯有裴致。

  如同悬崖之上唯一绽放的极盛花朵,他定然要跋山涉水攀折下来,困在自己亲手打造的牢笼之中,只能仰仗自己而活。

  裴致拿出一早就准备好的说辞,面上佯装出可惜的模样,“太医们说侄孙媳的身子孱弱,需要细细调养,保持心境平和,操之过急只怕更会妨碍子嗣。”

  琢晋老王妃抬手虚空点了点颐华长公主,“太子与太子妃都是幼年失母的孩子,颐华,你作为他们的姑母,自当该好好操持。从前太子娶妻前你也总想着相看好的娘子们。如今太子妃积年不孕,你这个姑母也该上心,为太子妃调养身子,还要为太子多选些貌美体健的女孩子,于皇家而言,子嗣是十分要紧的。”

  明明两人成亲没有多久,但在琢晋老王妃的口中倒像是许多年,且这话便又是挑拨颐华长公主与裴致的关系了。颐华长公主不再是端坐着的模样,撑着下颔“哦”了一声,雍容精致的面容上露出裴致不曾见过的嗤笑神情来,“皇伯母也知道,太子是最清正的性子,与阿致乃是一对璧人,左右孩子们都还小,子嗣上倒也不急。说起来我也只是做姑母的,不如皇伯母辈分高,若是皇伯母有什么见解指教,也和我与阿致说上一说。”

  这话说得琢晋老王妃一口气提不上来,颐华长公主分明是嘲讽自己多管闲事,裴致垂眉,也有些想笑的意思,但是到底还是忍着,只装作极认真的样子,仿佛真想听听琢晋老王妃有什么见解。

  李峙函看着裴致这可爱的模样,目光落在她身上,并不避讳此时周遭的所有人,淡笑着化解此时的尴尬,“皇伯婆是最能享福的人,与其说有什么见解,不如说是关切我们这些小辈们。”

  颐华长公主亦不愿纠缠,接着李峙函的话道:“林安郡王说的有道理,这便是了。皇伯母不如随我去前头赴宴?今日我可请了教坊的伶人们,新出的一曲,皇伯母看看可好?”

  ----

  和朋友们说声抱歉,祝大家新年快乐,2023年一切顺利,平平安安,争取快乐。热腾腾一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