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浮月还皎>第55章 了断

  =====

  关于魏王的事,李知竢并没有多说是否麻烦。

  但她还有一位在大理寺任职的好朋友,林言同小林大人忙中偷闲跟她透露了些许。

  “按照殿下原本的计划,是将这事数罪并发,直接给魏王一个痛快。如今虽提前揭发,但该拿的罪证几乎全都捏在手里,剩下的那些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段时间里纯粹是磨魏王的心力。你想啊,终日惶惶不安,且怎么挣扎都没有用。魏王咎由自取是真,殿下这也……”

  根据她对林言同的了解,后半句没说出口的是,殿下这也太黑了吧。

  裴致知道这大约是因为自己,但总觉得这样带着点小心思的愉安又格外的可爱。

  李知竢不在长安,她对这事的关心忽然就淡了许多,不知何时开始,她对事物的判断,带上了李知竢。

  刑部和大理寺不是密不透风的地方,活了几十年的魏王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琢磨又琢磨,母家落败,能商量的竟然只有一个李歭函。

  李歭函把玩着匕首,看着焦灼的魏王,微微叹了口气:“皇叔,陛下与太子如今都在骊山,陛下仁厚,若你认罪,愿意将多年敛得钱财尽数充公,再诚心求情,想来他会留你一命。”

  李歭函头脑清明,将李彰的心思猜对了五分,魏王却冷哼一声,“我在李彰面前忍气吞声了十几年,我就不信除了下狱,没有旁的法子。”

  李歭函转身将匕首放置百宝架上,收起自己眼中的鄙薄与无奈,不怕人头脑不聪明,就怕不听劝。

  “这事若三皇叔审议是最好的结果。若是太子插手,侄儿难以预料他会如何。按照今日的线索,太子在随州时就发现了端倪,七个月间没有透露一丝风声,尚不知他掌握了多少。”

  魏王看了一眼李歭函,最后还是将自己的打算咽下,只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便离开。

  刑冬在魏王离开之后疑惑地问:“郡王,就这么让魏王离开?”

  李歭函哼笑一声,“皇叔不听话啊,自戕都算不得最糟的结果,我猜想他竟大约想着潜逃,实乃下下之策。”

  刑冬咬咬牙,“魏王实在算不得聪明人。若是为主子所用,也不至于是今日的下场。”

  李歭函却不甚在意,“从前还算是有些用,母族一倒,便也罢了。既然他决意如此,便不是我们能干涉的了。”

  五日后,魏王称病,翌日,金吾卫得令围困魏王府,待陛下与殿下回长安后再审议。

  “殿下,已经拦截住接应魏王的人,只是,为何在王府或城门拦住魏王吗?”

  “城内人多,不必惊扰百姓。”

  东宫护卫将军胡柯在李知竢身旁,寅时过半,正是人神智最迷蒙时刻。秋日凌晨带着浸入皮骨的寒气,李知竢神色不变,抿着唇,目光看向前头的路。

  约莫半刻,灰蒙蒙的天际下渐渐出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朦朦胧胧中看见一片黑影快速地向这一方疾行。

  直到距离约半里时,一行人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胡柯适时拿出火折子,点燃了由一旁士兵递过来的火把。

  紧接着那一行人后方处半里处,也燃起了火把。

  魏王一行人一身布衣,子时过半潜逃出府,待换过衣裳扮作农户后,长安城门刚一开,便与郊外的心腹会合,一路往蜀道去。

  直到被前后围困,看着火光下李知竢半明半暗的脸,魏王再反应不过来就是傻子,恶狠狠地咬了咬牙,“你故意使计诱我出城?”

  李知竢冷肃着脸,并不与他多废话,一抬手,身后的诸卫拔刀向前,直奔魏王一行人而上。

  魏王带了五十余人,其中不乏精明干练的高手,胡柯带着人用了一刻有余制伏众人,只避开拿着刀在人群中自保的魏王。

  胡柯耳聪目明,待周遭安静下来后,敏锐地察觉到不远处来了一队车马,看着金吾卫制服魏王后,胡柯忙上前行礼:“殿下,转角之处似乎来了一队人马。”

  “去探。”李知竢冷声传令,“若是无辜百姓,便让其稍候片刻,若是接应魏王之人,你知道该怎么做。”

  天色渐渐明朗,胡柯忙领旨,做了手势命诸卫将尸体挪到不远处,清出一条路,带了几个卫士前去打探后方。

  李知竢看着在人群之中的魏王,翻身下马,长剑斜指。

  “魏王。”

  李知竢慢慢走上前,火光橙红,映得他原本冷俊的脸上显露出若霜雪的寒光。

  “父皇仁德,待你虽不亲厚,但念及血脉亲情,还是愿留你一条命。”

  魏王目眦尽裂,扬起手中的刀,大喝一声:“谁要李彰同情!贼子,若不是你和李彰,本王这些年何至于此!我杀了你!”

  怀化大将军严苛,教授他的从不是花架子,李知竢手腕一动,剑光闪过,魏王哪里是他的对手,接不上三招,手中的刀已经被击落,李知竢剑尖离他的喉咙只有一寸不到的距离。

  魏王身后的一名副将见状,照着魏王膝弯一踢,后头有兵士递上绳子,紧接着将魏王捆得严严实实。

  李知竢向后退了半步,扬起剑,一击穿过魏王肩胛,林间顿时出现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嚎,淹没了这城外所有的声音。

  “这一剑,暂且算作在长安的诸多不敬不慎之事。”

  李知竢冷漠地将剑拔了出来,鲜血扬在李知竢衣角,惨嚎接二连三地响起,魏王支撑不住,滚到在李知竢脚边。

  枯茶色的剑穗在风中轻轻摇动,直到魏王没了气力,李知竢才开口,平静低沉的声音在天色蒙蒙亮的清晨中格外清晰,“魏王没见过灾民吧?房屋倒塌,遍地是伤残和死亡。孤儿寡母,耄耋老人抱着尸体哀嚎,辛苦过了半辈子,一瞬间化作乌有。”

  “依仗百姓供养才得以尊贵无忧的宗亲,竟然逼死逼疯良家女子,欺压白衣,恬不知耻地将手伸到了百姓的救命钱上。”

  “不知何为君,何为敬,无仁无德,身负数条人命,意欲潜逃,本当处以极刑诛之。但大理寺与刑部的每一道流程,魏王合该走一遭,稍慰亡魂。”

  看着魏王倒地,李知竢手腕一转,金吾卫这才将人扯起来,并派人到京畿报备。

  天色将明,城郊有车马往来并不稀奇,多是商户农户,李知竢心想后头大约是凌晨进城的百姓,只垂目看着衣袍和剑上血迹,不久便听到身后有几道脚步声,轻轻重重,紧接着是一道温柔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殿下?”

  李知竢身子顿时一僵。

  裴致的声音?

  她又怎么会在这里?

  李知竢握紧掌心的剑,定定地回过身来。

  天光已现,裴致系着雪色披风,发间一根素银钗子,停在不远处,正看着自己。

  她到了多久?若是自围剿时便在的话……那便是都听到了?会不会嫌他出手狠绝,不留活路?

  李知竢心头忽然被酸涩嘲讽浸满,看她站在原地,大约是不敢上前。

  也是,他衣袍上一片血迹,手中的剑还滴着血,前方裴致一张小脸带着惊疑不定。

  李知竢张了张口,不知该说些什么,却看裴致向自己跑过来,犹豫着拉过他双手,上下打量着他,带着哭腔:“你受伤了吗?怎么有血迹……愉安,你有没有事?”

  他直直地看着裴致,半晌,脸上露出一个劫后余生的笑容。

  一只手用了力将她拉进自己的怀抱,下巴搁在她肩颈上,语气里隐隐带着不知为何的庆幸:“还好。”

  ----

  柿子:希望大家能从这一章感受到愉安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位太子,一位未来的帝王,他爱、惜、疼阿致,但是面对奸人恶人,他头脑清醒,爱护百姓,绝不手软。前头说到柿子创作阿致这样一个女子的初衷,那么这一次要说一说创造李知竢的初衷:他有帝王的谋略智慧,稍显寡淡板正,爱一个人时也会有些手足无措,我们愉安和阿致,都是很大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