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历史同人] 盘点“妖妃毒后”逼疯诸皇【完结】>第35章 国忠坠地,杜甫飞升

  ===================================

  南唐的皇帝李煜和小周后, 原本日子过的无忧无虑,奢华恣意。

  李煜对待小周后,十分的宠爱。

  小周后眼睛生的娇嫩,十分害怕蜡烛的黑烟, 李煜不惜人力物力, 为她寻了夜明珠, 在宫中照亮。

  生活的奢华考究, 帝王的珍视宠爱,论起恩爱缠绵的风流佳话,比起前代著名的帝王妃子,唐明皇杨贵妃, 怕是也不遑多让了。

  从前的小周后, 闲来无事的时候, 经常便是这么想。

  谁料到, 天音现示短短的一次直播,帝妃偶像、神仙cp塌了房。

  前辈偶像塌房还不算, 一个轻飘飘的类比,上天居然宣布了她的死期。

  小周后如同五雷轰顶,六神无主之下,要求皇帝将自己赐死,以免屈辱。

  李煜未尝不是五雷轰顶。

  他新填的一阙词还没填完, 太平富贵的帝王生涯刚刚起了个头,这就宣布了他的死?死前还要受尽屈辱?

  五雷轰顶之中,他也没忘了, 自己是个男人, 男人要护佑自己的妻子,成为她的主心骨。

  这一点凭良心说, 他比李隆基强。

  当下他强装淡定,拉起小周后:“不必惊慌,万事有我。”

  小周后惊魂未定,泪痕未干,身子如同风中花枝一样,轻轻摇颤。但是依偎在皇帝的怀里,感受着他胸膛传过来的热力,又莫名的感到了踏实和安心。

  背过身去,李煜却暗自发愁了。

  在老婆面前,胸脯也拍了,大话也说了,事情该咋干呢?该如何改变国破家亡的凄惨命运?

  还没等他想明白,臣子来奏报了一个重要消息。

  宋军在荆南制造了战船千艘。

  是一个大好机会。臣子问,要不要派人秘密焚烧这些战船?

  依着本性,李煜张口就要说“不可”。

  文人艺术家,天性敏感脆弱,多思多虑,此时他的弟弟已经被宋太祖赵匡胤扣留,但他总是想,退一步,再退一步,说不定就落个万事太平,海阔天空。

  可是今日,有句话在他耳朵里嗡嗡作响“……落入了宋朝皇帝的后宫……”,挥之不去。

  他咬了牙,从牙缝里蹦出一个字“烧!”

  臣子吃惊地望着他,这显然不符合皇帝以往的风格,也不符合臣子原本的预期。

  一看臣子好像不信,李煜忽然鄙视了自己往日的软弱,更加发了狠:“烧!”

  还像往日那样瞻前顾后,委曲求全,下场已经一清二楚了,就是国破家亡,被吞掉。

  索性,老子豁出去了,就是干。

  干就完事了。

  * * *

  李煜已经转了性,李隆基这边还在一团乱糟,集体懵圈。

  君臣妃子都呆愣愣,紧盯着光幕。

  光幕上面又有新的信息,画面一切换,一群人在跳舞作乐。

  中间c位的,满脸横肉,大腹便便,这位演员的样貌,与现实的安禄山还真有几分像。

  镜头一切,景别中出现二人坐在高座,却只露背影,看头冠服饰,是帝王妃子。

  女神仙画外音解说跟进。

  【开元盛世之中,李隆基的太平日子,过的实在是太久了。以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安禄山已经起兵造反,人们跟他奏报,他还根本不相信,以为是嫉妒安禄山的人造谣。帝王的过失给百姓造成了深重而久远的苦难。我们的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各地,深刻洞察了底层百姓的痛苦,写出了“三吏”“三别”系列诗作,其中《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是催人泪下的不朽名篇。】

  嗯,“三吏”,“三别”。

  虽然不知道具体写了些啥,但是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满腔激愤骂战乱,骂官家,同情百姓的。

  众人的眼光,含蓄地瞟向了李隆基。

  李隆基佯装没看见。

  短短一次直播,李隆基被打脸太多,已经濒临麻木,他现在无力关心自己的人设,只关心国家大事了。

  当下脸色涨红,喊道:“召封常清、高仙芝,商量御敌之策!”

  谁说他不信?他不光信,还立刻就能想到办法,知道该任用什么人抵御敌人。

  高力士答应一声,又低声请示一句:“陛下,那杜甫,还召见吗?”

  李隆基沉吟片刻。

  看来这个杜甫,十分爱骂官家,说不定比那个李白更加难缠。那么,是见还是不见呢?

  光幕中七彩炫光微微颤动,他忽然想起天启朝专题,那个杨涟杨御史,也是专门爱骂皇帝。

  结果特别受上天垂爱,大张旗鼓整个专题,就是为他鸣冤。

  罢了,不挨臣子的骂,就得挨上天的骂,总得豁出去一头。

  当下主意拿定:“宣。”

  * * *

  杜甫在外等候,心绪也是复杂。

  他有那样的诗文才华,很早就来到了长安,熬了许多年,此时已经44岁,却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吏。

  本来以为,此生此世,哪里有资格见到皇帝?却没想到,天音现示讲到本朝时事,通天彻地一通广播,《丽人行》、“三吏”“三别”,杜甫他,因为还没有写出来的作品,一朝成名天下知了。

  很年轻的时候,杜甫跟所有艺术青年一样,梦想过一夜成名,却没想到生活这样刺激,他成名连一夜时间都用不上,只需一个时辰。

  唯一不妙的是,成名有个对照组,是他们的皇帝。

  天音那女神仙,捧他杜甫捧的有多狠,踩他们的皇帝,就踩的有多毒。

  那真是,字字如针,针针见血。

  而且话里话外透露出,杜甫未来的诗作,是要骂时政,骂官家的。

  因此突然被皇帝宣召,杜甫深深觉得,吉凶未卜,生死难料。

  * * *

  随着高力士一声尖利的宣召,杜甫跟在掌事太监身后,大礼叩拜,而后抬起眼,正对上了皇帝李隆基审视的眼神。

  天宝年间政界与诗歌界的两大巨头,就这样第一次朝了面。

  李隆基留神打量着眼前这个被上天垂爱的新晋顶流。清隽瘦削,显示出性情的执拗和倔强,但眉目之间的清朗,不卑不亢的神情,又显示出智慧的通透和理性。

  他舒了一口气。

  看上去不疯,比那个李白正常很多,应该不难相处。

  当下哈哈一笑,作出个喜笑颜开的神色,欢声说道:“杜爱卿,朕竟然不知本朝有汝这等诗才,是朕失察了。就封爱卿为翰林院大学士,跟随在朕左右,有什么想法随时进谏,不必拘泥于俗礼。”

  众人一听,五味杂陈。

  尤其是杨家人,以杨国忠为首。

  本来日子过的好好的,天音一个专题砸下来,闹离婚的闹离婚,掉脑袋的掉脑袋,杨家被毁了个底儿掉。

  偏生还就有人被捧上了天,挑这时候升官发财了。

  杜甫微微打量一眼皇帝,见他明明眼中全是戒备之色,偏偏满脸堆欢,极口夸奖,心下了然。

  他愿意假大方,是个好事,说明没有动杀人的心思。

  至于直言进谏什么的,皇帝敢说,他可不敢信。

  全天下谁不知道,皇帝以圣人自居,却听不得一句逆耳的话。

  当下后退一步,行大礼谢恩:“谢主隆恩,圣人越是抬爱,微臣越是该知道自己的本分。”

  李隆基一看他低调谨慎,比李白那狂徒强了不知多少倍,心下更喜,张口便问:“依着爱卿之见,这安史之乱,除了安禄山,那姓史的到底是何人?又该如何化解?”

  杜甫一愣之后,便知道皇帝急糊涂了,当下不卑不亢,温声答道:“陛下,臣不知未来之事。但未来之事,上天自有安排,陛下也无需过度忧虑。”

  这话就是个鸡汤,什么实际信息都没有,但李隆基此刻,多少是方寸大乱,失了主心骨,加上面前的诗坛巨头,虽然面对帝王将相,也不失一股超然物外的淡定风度,便也受了感染,随之淡定起来。

  他深深点一下头,说道:“爱卿说的是。留神细听天音现示,给朕好好参详一番。”

  光幕上,演员扮演的安禄山还在c位上舞蹈,女神仙的第二段画外音跟进。

  【到底是因为什么,突然发生安史之乱,而令整个大唐陷入战乱危机呢?其实任何危机,都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情要从李隆基任用李林甫做丞相开始。李林甫为保自己权位,要堵死武将入相的道路,所以对李隆基进言,说汉人诡计多端,胡人武将更加忠诚可靠,正好李隆基一个武将干儿子得罪了他,他就真的听信了李林甫的话,开始重用胡人武将。节度使制度导致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安禄山这个胡人武将,特别善于奉承,成了节度使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安禄山权力过大,引起了丞相杨国忠的不快,二人长久不合,给了安禄山造反的契机。安禄山起兵,便是打了清君侧,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安史之乱过程中,李隆基听信了杨国忠的哪些谗言,发生了哪些重大失误,导致了长安沦陷?李隆基在西逃的过程中,又是如何丢了皇位的呢?】

  全场鸦雀无声。

  原来安史之乱这样厉害。

  皇帝不光丢了都城,丢了贵妃,连皇位都丢了。

  但……是怎么丢的呢?

  杨国忠听得耳朵边嗡嗡作响。

  搞了半天,我还是唯一的坏人。

  今天还能出去这个屋吗?

  李隆基闭上眼,手上指节握得咯咯作响。

  快说快说,朕的皇位是怎么丢的。

  朕要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