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 长生不老是许多帝王的执念。从千古第一的秦皇到前朝数位皇帝乃至今朝,许多人都痴迷于食用长寿丹药。

  康熙活得明白, 从没有过这方面的指望, 却不曾想太子却是一次又一次奉上灵药,让他轻易得到了几千年来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长寿丹。

  康熙曾恨过人生苦短,也幻想过自己帝业永祚。可当他真正获得长寿的时候, 他才知道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因为长寿,短暂的时间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但他还是要日复一日地完成早起晚睡批阅奏折的任务。眼看着身边人, 比自己老的,比自己年轻的,一个个走了,最后只剩他这老不死的依旧健康喘息,过着一个人永无尽头的孤寂日子。

  他连狗都不如, 狗吃饱喝足便没了烦恼, 不需要为国事操劳,也不会被琐事烦扰, 更幸福的是他活到日子就会死, 不会被大家当成一个老怪物看。

  纵然他已经是万万人之上的帝王,也堵不了悠悠众口, 遏制不了大家心中真正的想法。即便这些人没将心里话说出口,康熙只消看他们一眼, 便能猜到这些人在心里怎么腹诽他是老怪物。

  康熙很想让自己笨一点, 看不懂那些人的眼神和想法。但他自幼聪敏, 独具慧眼, 阅历千帆之后,看人更加精准, 便是想装傻都不能,这就更为加剧了他心中的苦楚了。

  他已经忏悔了,已经顿悟了,到底是血肉至亲,是亲手养大胤礽的父亲,这孩子何至于仅因他曾经的多疑和不信任,就把他折磨到如此地步还不放过?

  时间太久了,康熙难免会心中生怨,怨太子太过记仇。

  然太子功勋卓著,已成神,想见也见不到,想理论也理论不了,他更没办法在人前“诋毁神”,再说他一个字的不好。

  春去秋来,已然不知过了多少个四季轮回,康熙已经懒得去数了。

  今年冬至日这天,他终于得偿所愿,咽气了。

  康熙本以为死后他便可以彻底解脱了,更可以揪住胤礽这个不孝子,好生质问他,在他心里对自己到底有多少怨憎。

  然而在他咽气后的下一秒,突然有无数画面涌入他的脑海。

  画面里有另一个“他”,不论长相、样貌还是处事风格,几乎都跟他一致,但这个他与太子胤礽之间发生的故事却跟他生前的经历完全不同。

  画面里的他是个恶父,将太子一步步逼向暴戾不仁,最后揪着太子的把柄,对其两立两废,终将其幽死。

  起初,“他”也十分疼爱太子,但随着太子长大,越发仪表堂堂,不仅有着比他英俊的外表,比他健硕的身体,还更加年轻朝气、才华横溢。越来越多的人赞美太子是大清的骄傲,甚至对其的赞美之言远远超过了对他这位皇帝。康熙由此便引发了不满,对太子心生忌惮,身边人赞言越多,忌惮便越深。

  当年少太子偶尔表现出不成熟的时候,康熙便借机小题大做,狠狠训教太子,同时安插诸多人在太子身边,监视太子的一言一行。

  原本清俊乖巧又听话的太子,在他反复无常的训教下,渐渐变得敏感易怒,不再像从前那样与他亲近,看他的眼神里也再没有年少时那般真挚纯粹的孺慕之情。而有一日,当他突然发现太子对自己的态度转冷时,深感心寒,斥他无情不孝,认定了他非储君合适的人选。

  接着,他便先君后父,做了一名无情帝王,把太子当成靶子一般立在群臣和众阿哥前。太子到底年少,经不住打击,在重压之下溃不成军,越发暴躁易怒,也越发容易犯错,让人抓到可以废黜他的把柄。

  实际上,太子不论在监国、治国上都并无大过错。他文武双全,秀出班行,起初的时候,除了行事乖戾外,其实并无大毛病。便这行事乖戾,也是在他的重压之下才有的。

  父子离心,或者说从他开始忌惮人们口中夸赞的“独一无二的十全皇太子”时,太子被圈禁的悲剧已经注定了。

  画面描绘的故事里的太子性情太过高傲刚烈,不善于隐藏情绪,后来他不服管教甚至顶嘴的做派,极容易冲撞他,惹来他的反感。

  所以,再后来,太子是否真的偷窥御帐有弑逆之心,是否真的与齐世武、托合齐等人结党有谋逆之嫌,已经不重要了。告状之人不过是揣测明白了君心,而他借机废黜太子,也不过是早有此意,顺势而为罢了。尤其是在二废太子的时候,“他”竟对身边人说出了“毫不介意,谈笑处之”的无情话来,已然不愿过多掩饰他利用太子的行为。

  这些画面让康熙惊出了一头冷汗。

  幸好这不是事实,他的宝贝胤礽不是那般性子,永远懂得以退为进,总是会恰到好处地解决他们父子间的矛盾。否则胤礽若也如画面里的太子那般性子,他恐怕也会像故事里的“康熙”一样,最终废黜太子。

  情绪稍稍镇定后,康熙就见胤礽踩着祥云翩然而至。康熙连忙高兴地对他招手,跑上前去,热情地抱住胤礽。

  “好儿子,百年不见,阿玛可太想你了。”

  在接触胤礽身体的刹那,突然又有一连串画面涌入康熙的脑海。这一次不是全视角画面的故事,而是以胤礽为视角,描绘了他作为大清太子被两立两废的一生。

  当得知胤礽是在忍受怎样逼仄和窒息的压抑后,才会一点点地把自己对皇父的孺慕之情收回,最后彻底寒心……康熙的眼角不禁落了下了一滴泪。

  下一秒,胤礽便带康熙离开了紫禁城,到了他的神殿。

  他邀康熙落座,并将九天玄女介绍给了康熙。

  九天玄女穿着一身翠纱裙,人美如画,笑意盈盈地为康熙斟了一杯仙露茶后,便轻声对胤礽告别,踩着祥云而去。

  康熙瞧出几分端倪,忙问:“你和她?”

  “嗯。”胤礽淡淡应一声,多年的神仙生活已经令胤礽的性子寡淡如水,脸上鲜少会显露出情绪。

  康熙遗憾不已地拍桌:“那你刚才怎么不早说?也好叫我跟儿媳好生说两句话。”

  “仙鬼殊途,喝了她敬的茶,已算是你的福分。”

  胤礽没有起伏的话语令康熙心里骤然憋出一股闷气。

  他想反驳训诫胤礽,却见胤礽抬眸静静看着他,那眼神给他的感觉却仿佛在说“我这么破例照顾你,给你那么多恩赐了,你竟还不知感恩”。

  康熙顿然打了个激灵,为何这眼神如此似曾相识?是了,在刚才涌现的画面里,就曾有过这样一幕,做父亲的“他”,谴责太子不识好歹,辜负了他一番苦心教诲,骂他寡义无情,不知感恩。“他”便曾以这样的眼神,一次又一次警告太子。

  这些画面真的太奇怪了,让康熙总有一种代入感,感觉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康熙忙把自己死之后脑海里突然出现画面的情况,讲给胤礽听。

  “不知怎会冒出这些东西,难不成人死后都这样,脑子会错乱,出现一些奇怪的画面?”

  “不是错乱,那些画面都曾真实发生过,那本才是我们父子二人该走的‘正途’。”

  胤礽将他投胎转世后又穿越回来的经过,简单明了地向康熙阐述。

  “……故因我的穿越多了一个平行世界,演化出了如今我们的另一个结局。”

  “这不可能!”

  康熙嘴上虽然不肯承认,但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事实的基本判断能力他还是有的。尤其在细细回忆过去时,处处可见痕迹。胤礽确实在穿越之初突然转性,那之后行事风格便不再像从前……

  片刻后,康熙再度望向胤礽,眼睛里饱含着复杂的情绪,其中懊悔愧疚之情尤其多。

  他张了张嘴,声音卡在嗓子里半晌,才干涩地发出:“胤礽,是阿玛错了,对不起你,让你那般悲惨凄凉地死在圈禁之所,终后半生不得片刻自由。”

  “往事已矣,如今再说这些已无用。今日你我相见,不过是了结你我父子间的两世因果。此之后,桥归桥,路归路。”

  胤礽斟了一杯茶,递给康熙,算是了结了。

  康熙先一饮而尽九天玄女斟给他的那杯,接着就接过胤礽递来的,也饮尽。

  地府的人刚好在这时出现。

  满腹愧疚无法言说,说也无用。

  康熙笑了,他拍了拍胤礽的肩膀,与他告别,再未回头。

  多谢你,让我得见盛世繁华。

  我知迟来的悔悟比草轻,幸而兜兜转转,你终于有了好结果。

  纵然心知你不稀罕,亦要将我所有美好的祝愿都给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