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此届录取的南方学子过多, 基本上没有一个北方学子,而主考的官员,又全都是南方考出来的, 所以那些北方的考生,便联名告起了御状。

  一众学子直接集结在了皇宫门口,声讨着此届科举定是有着天大弊案,这些学子基本上都是举人,而读书人一旦热血上涌, 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前朝甚至有着太学的学生, 对于朝廷的政策不满,而直接集结众多学子,在皇城门口静坐示威的, 本朝虽然新立,对学子们的威严要高一些。

  也不允许学子们私自议论政事, 不过那是平时,在遇到舞弊案件的时候,却必须得慎重的考虑他们的意见, 并且给予解决。

  这倒不是说朝廷怕了他们这些学子,这些考生虽然都是举人, 在地方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甚至可以见官不拜。

  但说句实话,本朝开朝以后,这些年加在一起杀过的各级官员,都要比这些考生加起来再翻个一倍还要多, 连那些官员都杀了不少,更何况是区区考生。

  只是这意义却是不同的,杀那些官员,那多是贪污**,是有罪名的,朝廷完全可以打着为民做主的旗号。

  而这些考生或者说这些读书人,学子们,他们是大周朝,或者说是历朝历代统治的根基,每代朝廷都得依仗着他们去治理百姓。

  毕竟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规则,在老百姓大字都不识一个的情况下,你让他们搞民主自治,那绝对是会乱成一片。

  更何况,所谓愚民的政策,才是王朝稳固统治的根本,那些百姓只有不知道反抗,老老实实的过活,王朝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皇室才能保持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而相比于那些只要有口饭吃,就什么都不会去想的百姓,书生们的政治诉求,他们想要的就会多很多,知识人嘛,总是会看的更加透彻一些。

  这是其一,其二,一个皇朝想要长久,必须得给底层人们一个能够爬起来的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其实并不大,但只要有,只要摆在那里能让人看到就是好的。

  而科举无疑就是那个可以改变命运的阶梯,科举选才,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国家选才,但更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安抚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老实的科举读书,不要到处搞事。

  会试的科举弊案一下子被北方的学子闹得这么大,皇上怎么可能不被惊动,而一旦他被惊动,那在天下哗然,北方士子动荡的时候,不管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他都得给北方士子一个交代。

  而在三司会审,确定真有舞弊嫌疑之后,这次科举所有的南方考生都被罢免下狱,而那些主考官更是直接抄家流放,没有一个幸免于难,其中甚至还有一位正二品大员。

  林青自然也是在那些被罢免下狱的考生之列,虽然他清楚自己根本就没有作弊,更是清楚那些主考官们其实也是冤枉的。

  因为科举之前,他们南方的考生与北方的考生,就曾经发生过几次的冲突,而书生之间,自然不会像是武人那般粗鲁,他们进行的都是文斗。

  那些北方考生的水平,在林青看来,甚至连他们南方的秀才都比不过,更不用说是和他们这些举人比了,一连几次都是被打得大败亏输。

  当然,北方学子这样子没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前朝动乱的时候,北方是被祸害的最惨的地方,大量的典籍遗失,大批的学子南下避难。

  这对于北方的士林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缺乏书籍典籍,缺乏真正有学问的先生,整个北方的士林几乎都断了层了,那能出什么有水平的学子。

  再是天才的人,也不可能什么都不需要,就生而知之了,就算是他不需要先生教,可他自学也得有典籍吧,可北方那些珍贵的典籍,都被带到了南方。

  所以说,这次会试,虽然看似北方之人没有一个上榜,是舞弊行贿的结果,但其实若是仔细想想,这才是真正公平的结果。

  只是北方的士子不会承认自己不如人,而朝中这些年,南方的进士也越来越多,皇上已经有意要平衡南北的局势,恰逢此事,便顺水推舟了。

  至于牺牲的那些南方考生,还有那几名主考官员,对于皇上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皇朝还在,就永远不缺少想做官而又有能力的人。

  林青一开始下狱的时候,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打蒙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那么多,不过等到皇上的命令下来,那些主考官都被处置了。

  而又做出了南北考生分榜应试的决定后,林青这才明白,这看似惊天科举弊案中所隐藏的那些暗涌,可即便是想白了这些,但在涛涛的大势之下,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皇帝想要平衡朝局,想要安抚北方的考生,那他们这些被做了牺牲品的举人,能有什么力量去反抗皇上,只是经此一事后,林青对于朝廷也是有些心灰意冷了。

  而后来,他在狱中待了一个多月,就被得到了消息的林如海给救了出来,那个时候林如海的父亲刚刚去世,他是特意从扬州赶来的京城。

  林青到现在还记得,从狱中出来的那天,他见到林如海时的模样,不管是他也好,还是林如海也好,都是身形单薄,狼狈的要命。

  全然不见几个月前两人携臂同游,意气风发的少年风采,或许人就是这样,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成长变得真正成熟起来。

  林青出狱之后既没有上诉,申告自己的冤情,也没有试图去营救其他的那些同病相怜的考生,他只是默默的回了家乡,开了一家私塾。

  即便是后来,朝廷下旨,赦免了他们这批考生,林青也没有回去继续考试的意思了,说句实话,对于那样的朝廷,那样的皇帝,他已经彻底的寒了心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到底就是这样了,在私塾里面教教书,日子过得倒也算是平静,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林如海在三年之后找了过来。

  跟他说,他考中了探花,想要自己去做他的幕僚,以他的学识水平能力,这些年来,若是想做幕僚师爷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找过他。

  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不过他都不想去,因为他厌恶了那样冷血的皇帝,那样虚伪的朝廷。

  可对于林如海的邀请,他却沉默了,而犹豫了几天后,他到底还是答应了,这一是因为一身所学不想就这么浪费,二是因为林如海乃是他的好友。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年他身陷囹圄,就连家族都弃他于不顾的时候,林如海却不远千里,甚至身带重孝的从扬州赶过来救他。

  林青从来没有问过,林如海问了救他,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又找了多少人脉关系,他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能把他给捞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况,只单单对方那不远千里赶过来的那份情,就已经是让他此生都偿还不清了,所以林青答应了,他也没有办法不答应。

  这些过往的陈年往事,尤其是涉及到了那些不好的回忆,或许很多人都会忘记,但林青却并不会做出那样逃避的举动。

  他反而会时时的就把这件事翻出来,一遍遍的回想,并不是为了受虐,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记住林如海的恩情,而是他在反思,反思自己都做错了些什么。

  那件事情虽然是他运气不好,但是从一开始事发到解围,他肯定也不是一点错都没有的,里面也存在着很多能够翻盘的机会。

  只是当时的他太过于稚嫩,而且被巨大的繁华迷了眼,一时间沉迷于其中,忘了保持应有的警惕之心,所以才会被那突然的变故给打蒙了。

  而正是因为每次回想起来昔日的事情,林青都会越发的警醒一些,所以他这次才特意安排了这么大的阵仗,就是想要借此机会提点自己的好友几句。

  只是现在看来,自己的好友显然是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不过这也难怪,当年的事情好友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没有他这般感悟。

  林青也没有解释什么的意思,只是淡淡笑着看向林如海,他知道以他这位好友的智商,即便是现在不明白,但等他仔细静下心来想一想,就能明白了。

  此次林如海进京,虽然是高升,而且几乎相当于一连升两级,毕竟外地的官员相比于京官,品级是自动会低下一级的。

  而林如海原本是正三品知府,现在一下子成了大理寺卿正二品大员,虽说没到连拔三级惹人嫉妒眼红的程度,但羡慕他等着看他出事的人,却也是不少。

  越是繁花似锦的时候,就越是要小心那其中暗藏着的危机,林青亲身体会得到的经验,他希望自己的好友也能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