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穿成反派女将【完结番外】>第230章 拿下北胡匈

  谢兰芝将信收好, 她能理解李黎的决定,对一个民族来说不光是为了存活,民族文化也非常重要。

  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种族的灵魂。

  李黎没有将托孤的信交给小凤凰。就说明他并不希望在她手下苟延残喘。与武月君不同, 他选择了对抗时代。

  同样他也不希望小凤凰为难。

  “事到如今, 人各有志。”她遗憾道:“有的人活着是为了争口气,有的人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无论这些人在更替的时代做出什么抉择, 都无对错。他们只是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建章宫此时在司栖佟的带领下, 新天京开启一连串综合性计划,囊括军事农业水利航运交通与商业等等。

  这些大致已经被司栖佟敲定成个五年计划。

  今日司栖佟又在农业上追加民生增收,提高民生生活质量,其中就包括种植水果,养殖牲畜。而菜篮子与养猪工程被优先启动。

  并州早先已经有司栖年养了一批杂交的种猪,现在已经繁衍出新的品种。开始往大江南北各地输送。

  包括养猪的人才。

  现在连养猪的都成为朝廷的人才之一, 这在历朝历代都算是下九流的行业, 突然回归正规。不再受人歧视的行业。

  因为将养猪这个职业拉高地位的正是天子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世安候司栖年。

  不少百姓还记得这位四皇子曾经在天京多么桀骜不驯,奢侈糜烂。后来被陛下罚去种番薯后, 四皇子痛定思过, 开始为西晋养猪。

  一个皇子养猪, 传出去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当时不少达官贵人都嘲笑他一个皇子变成养猪户。

  现在看来陛下早有计划,她也一直在背地努力围得就是早点光复晋室。

  如今养猪成为重中之重,司栖年自然重新被世人提起。并州也因为是养猪主力而出名。

  当地并州百姓因为有帮忙出力养猪, 所有人都享受了猪肉大业的福利。运出去的猪肉越远越贵,可在当地只需要四文钱就能吃道一斤猪肉。现在的市场价格是五文钱一斤, 送到鲁州府等地就是十文, 再漂洋过海就是加倍。越远越贵。

  很多商人纷纷以成本价高半文钱就为了抢购肉猪送出外海。

  南洋四国多数食物是海鲜, 鲜有吃什么猪肉, 牛肉。最多吃些鱼肉。就算养猪养牛都是贵族有地盘可以养。

  普通百姓大多数一辈子都不知道猪肉什么滋味。所以以谢氏商人带头,不仅在国内批发,还特地运去南洋四国。高价卖给南洋四国的商人。商人自己内销或者卖给贵族。

  贵族又不缺钱,自然不关心肉价多少。只觉得他们国家养得猪不好吃又骚又臭,但西晋来的猪肉极其鲜美。还传来有名的菜谱——东坡肉。

  西晋史上很少有如今的实力,能够一边打仗一边与诸国做生意。

  不少中原人都几乎很难感受到外面正在水深火热地打仗。他们安定的甚至不像是在乱世。

  司栖佟还没正式宣布结束乱世,所以西晋算是处于半繁荣半动荡的时代。不少百姓和大臣都认为现在已经算是盛世。

  只是没有达到司栖佟的目标,还不能被称为盛世。甚至底下大臣要想夸盛世都得再三掂量。

  他们从未遇到过像陛下这样务实又不爱名的君主。若是以前的君主们无论有没有功绩,所有人都想听臣子们赞美有自己统治的王朝现在多么繁荣。

  甚至有时会达到自我欺骗的地步。

  司栖佟并不惯着这种风气,在她的手下,务实实事求是的官员反而晋升更快。

  比如王正,吕清。他们曾经也是吹捧司栖佟的一员,现在都闭上嘴巴乖乖发展。

  正午时,谢兰芝端着今天的小饭桌进建章宫。

  大臣们这才从如痴如醉的工作中反应过来。原来一上午又过去了。

  大臣们纷纷告退。

  谢兰芝将饭桌搬到右侧的小殿里,她揭开小盖,盛了一碗米饭。

  司栖佟在宫人端来的洗手盆里洗完手,她便坐在小饭桌面前,看着某人一副眼巴巴盯着她的样子。

  她端起饭,起了筷子。她安静地吃起来。

  谢兰芝就托着腮等她吃完,司栖佟吃饭有条不絮,喜欢从右边夹到左边,若不是她平常没有特别整洁到变态的地步,她都怀疑她的小凤凰有强迫症。

  司栖佟吃完,她习惯喝三勺菜汤。她特别喜欢绿油油的青菜汤,尤其是最近从南域上贡来的甜菜。只要放点生姜水煮就能煮出一锅清甜的汤。

  司栖佟喝完汤,她放下碗,就主动起身散步消食。十分有规律。

  谢兰芝就眼睁睁看着她出去,在殿门口徘徊,又一圈一圈。

  谢兰芝就像看模特走秀一样,她看着小凤凰在殿外铺设的过道上来回走。

  大概半个时辰,眼看小凤凰又要落座继续批改奏折。

  谢兰芝终于忍不住走到她身边,在御桌边探头,她倒要瞧瞧还有多少事需要小凤凰忙?

  小凤凰有没有合理安排时间?

  很快,她看见面前一堆的都是民生状案。虽说她早就知道小凤凰在整治地方,没想到地方还有那么多隐患存在。

  谢兰芝十分心疼,又知道地方的症结在哪。

  那就是地方宗族势力垄断,地方政治,到处地方性垄断。并且脱离于朝廷的统治,形成一个王中王的小朝廷。

  这种通常被称为土皇帝。

  “这些人在我的世界里也有。不过他们都被称为□□。”谢兰芝突然道。

  司栖佟笔一顿,听着某人熟悉的讲故事的口吻。她的注意力瞬间去了一大半,那都是她最爱听的事。

  偏偏在这时,司栖佟面上不显,白玉雪洁的耳廓却动了动,分明在口是心非。

  谢兰芝发现了。她不点破,反而故意道:“我们那里的领导想到一个好办法。将这些蚂蚁般纠集的势力一一击溃。”

  此话一出。

  司栖佟终于搁下笔,还用白玉的镇纸压在翻开的奏折上。她迅速起身,朝她道:“兰芝,想午睡吗?”

  “不想。”

  “我想。顺便听一听睡前故事。”司栖佟迫不及待地牵着谢兰芝的手往兰章宫走去。

  谢兰芝有些哭笑不得跟随着她的脚步。

  北胡匈这边打起抗晋保护家园的旗号,太后与鞍山君使出浑身解数,想拉起所有人抗击马洪大军。

  可惜匈兵们保护家园的信念早已被炮火击溃,谁也没见过那么大的仗势,还没看见京衞军人。炮火先到,炸得所有人七荤八素。无论躲哪里都会被无差别攻击。

  打又打不过,躲又躲不掉。满目疮痍,人人自危。

  匈兵带着家人开始往北迁,偌大的一州府几乎半个沦陷,剩下没逃走的匈兵不是弃械投降,就是被俘虏。

  匈兵与胡匈百姓原以为他们死到临头了。等着任人宰割。

  没想到,马洪大手一拍先搜刮了州府和各个贵族的粮仓堆在一起,选择发给胡匈百姓。再集中匈兵设了战俘营,由谢尚光每日监管。

  大半州府百姓没想到他们天天吃不饱,穿不暖,反而因为敌国将士开仓放粮而得到救济。

  所有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但吃在肚子里的米是骗不了人的。不少幸存的人反而因为放粮活下去了。

  那些逃难北迁的反而畩澕因为资源紧张开始互相残杀,贵族杀贵族,兵将杀兵将。百姓为人鱼肉。

  百姓无论逃到哪里都是为人鱼肉。就在胡匈百姓活不下去,大家决定跟京衞军拼了。

  京衞军已经攻下半个州府没有继续攻击,而是该为招降,只要当地贵族交出一半粮食,并且缴械投降,京衞军就既往不咎。

  毕竟京衞军冲进城内也是有损失的。不少人是被胡匈百姓偷袭的。

  京衞军没有再靠近民居,他们派出胡匈人到乡村各地游说,只要不反抗,每家每户保持秩序。他们就不会继续南下。

  马洪他们也知道穷乡僻野的地方更凶残,他们现在犯不着去打小地方。先把镇府给控制住,那基本是控制了七成。

  马洪让谢颖向每家每户敲门,大户收到消息就派出一个代表来谈。

  每个代表都诚惶诚恐过来,发现马洪真的没有杀他们的意思,并且表明还需要他们主持秩序,以物换物来交换安宁。

  胡匈人入驻北方百年,除了底层胡匈人还保持旧传统,大多数贵族为了去蛮夷化,入驻北方就先找落魄的门第或者可追溯的中原大姓入户。认这一脉为祖。争取加入中原这个体系,得到中原的认同成为其中一份子。

  可惜北胡匈再强大,上层归化毕竟是稀少的,底层完全与上层脱钩,所以导致上层归化根本无法影响下层跟着一起归化。

  下层自然比上层保留更多本族的习性。只有那些住在城镇的人勉强有了归化,但大多数人还是住在乡村等偏僻的地方。保持着原始化。

  当谢颖敲了每家每户,看见开门的不是着汉服,就是着半汉半匈的混搭服。就足以通过衣着辨别出这家归化的程度。

  谢颖也对这些人的态度非常好,一度让不少大小贵族以为自己遇到的不是敌军,而是友军。

  被谢颖友善态度吸引的大小贵族纷纷出门去见马洪。

  马洪让人搬来酒桌临时拼凑成如长龙般的桌子,请贵族依序入座。马洪也因为贵族们入座的前后分辨出谁的身份最高。

  那就是靠近他右侧的一名老者,他白发苍苍,精神头却不错。

  他穿着华衣,戴着方圆帽。

  马洪就将自己的诉求告诉众位,他希望所有人出来维持秩序,而他相应的也会答应所有人的安全。

  其他贵族为了保命无不赞同,唯有老者冷哼一声:“外敌是谁?入侵我北胡匈的人又是谁?”

  “如今贼到我府上,贼却跟我讲起道理!简直闻所未闻,贻笑四方!”

  此话一出,京衞军护卫顿时要拔剑,被马洪制止了。

  马洪不擅长谈判,但他却十分敬重不屈不挠的汉子。虽然是个老汉子。

  马洪朝他抱拳:“老爷子,如有不服自请大军与我对峙,若没有老爷子还是先考虑一下我的条件。”

  “保护你的子民维持秩序!”

  老者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其他人似乎也不敢吭声。好像是看在老者的态度下,要是寻常军队铁定是一刀过去,杀鸡儆猴。剩下的人不配合也得配合。

  不过马洪却没有这么做。他尤其是要求:“您的一声命令,可以挽救整个州府二百万百姓。”

  此话一出。老者有点动摇。

  马洪让他回去再想想,期间他命令所有人只杀违抗者,或者对自己性命有威胁的人。

  后者是保证京衞军能够快速拔刀,保证自己安危同时不滥杀。

  马洪已经忍到极限。如果还有人不配合,休怪他不客气!

  然而让老者回去考虑,只用一下午时间,整个州府哪怕是手无寸铁自然都对京衞军发动攻击。

  原因是那个老者利用考虑的时间对所有贵族下令,要与马洪同归于尽。

  马洪深呼一口气,他已经给过机会了,偏偏有人就是不珍惜。

  最后那点耐心消失。

  他挥手怒吼道:“开炮!!”

  面对着被煽动攻击的胡匈百姓,炮火连天,谁敢冲上来继续杀。

  事实上有不少贵族十分怕死,但他们不能当着手下的面说出来,便命令所有人反击京衞军。

  等手下人带着百姓用肉身冲出去送命时,他们这些贵族已经偷偷坐马车逃去晗州。

  北胡匈拥有三个州,晗州就是个比较富庶的地方。之前逃跑的胡匈百炮团就去了晗州。

  京衞军攻击二个时辰后,一州府终于放弃抵抗。

  可这次马洪再不将他们当做百姓看待,而是奴隶。

  马洪捏紧刀柄,彻底放弃招安的念头。他道:“胡匈人曾经被大晋开国天子驱赶回草原,才过百余年,他们已经进军北方,居住了一百年。”

  “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谢颖脸色顿时一沉:“大将军,我乃谢氏,武将世家出身的子弟,我能明白您的心情。”

  “而慈不掌兵,稍有遗漏,将对陛下后来的大业不利!”

  “我希望你记得今天,你所说的话。”马洪目光复杂地对着她说:“虽然你在我旗下只有一年,但我对你与其他人不同。”

  “那就是我对你的期望。”

  此话一出。谢颖有些诧异,她犹豫一下还是点点头:“属下铭记在心。”

  马洪转回头,掩去目光,最后命令京衞军将幸存的人都拉出来,收拾州府的残余。

  当天下午一州府被破,京衞军开始进入晗州的消息瞬间在晗州散播着恐慌的气息。

  晗州的胡匈人纷纷逃跑,没有一人敢留在城内。只有几个守将在,但京衞军大炮的轰击在,所有人溃不成军。

  什么百炮,什么匈兵,全都逃得丢盔弃甲,没人敢抵抗。

  京衞军势如破竹,如履平地。他们所到之处都将清洗反抗势力。杀久了,连他们都麻木了。

  晗州没有那么困难攻下,反倒让不少人感到惊悚。

  那就是晗州的胡匈百姓总共三百万人,全被抛弃在城里,造成大量踩踏。不少人逃回农村,准备逃进山区避难。

  京衞军进来按例放粮,发现晗州一滴粮食都没有。全被匈兵转移走了。

  京衞军又不可能拿自己的粮救济胡匈百姓。晗州自己就是刘成重创的灾区,哪里还有什么粮食。

  谢颖见此,她立即带领京衞军离开晗州,连夜都不过。只要见到匈兵就杀死,普通百姓就算不杀他们。他们迟早也会在晗州饿死。

  京衞军攻进晗州时之所以感到惊悚,是被眼前惨无人道尸横遍野的饥荒给吓得。

  后世晗州也曾一度有过鬼州的称号。越传越邪乎。

  京衞军这次连破两州的消息传回天京。南中原各地百姓听说朝廷势如破竹,连攻两州,所有人都在欢庆。连小摊小贩都打三折以此来庆祝朝廷打得胜仗。

  最后一个州就是京州。白瓮宫所在的地方。

  当太后柳姿与鞍山君听说自己的将士压根没抵抗就跑了。

  他们迁怒于底层贵族贪生怕死,贵族们不敢吭声。不是他们不敢打,实在没办法打,他们很多人连京衞军的边都摸不到就被炸死了。哪里是京衞军的对手。

  柳姿早就知道京衞军的厉害,没想到京衞军如此厉害。

  那海盗团都能给京衞军一个重创,说明海盗团当时多强?

  她本以为新天京打完海盗团元气大伤,还能缓个二三年,给北胡匈一口气喘。没想到西晋天子非但没有韬光养晦,反而直接对北胡匈发起攻击。

  “难道就没有人能抵御西晋吗!”太后的声音传遍朝堂都无人敢回应,就好像颗石子落入一片死寂的镜湖,毫无涟漪。

  鞍山君也沉默了。

  太后再问他:“如果哀家现在就让你登基,你会亲自带兵出征击退敌人?”

  鞍山君闭口不答。之前他可是闹得最厉害想要继位的人。现在反而变得畏畏缩缩。

  他甚至还说:“王兄...。”

  “够了!”柳姿的眼神扫视堂下所有大臣,最后她悲哀的发现,平日一群自诩草原勇士,草原猛汉的大老爷们,通通在京衞军的炮火下熄声了。

  她起身从帘后出来,当众说了一句,旷世名言:“我北匈无汉矣!身不得列心却比汉列!羞哀于汉!”

  意思是我北胡匈再也好男儿。虽然她是女儿身不够烈,但心却比胡匈任何男人要有烈!并且羞与和现在怯弱的北胡匈男儿做对比。

  底下的贵族即便如此被羞辱也没敢吭声。要是平常,不少老贵族都快指着她的鼻子骂她是老妖婆。干涉朝政,罹祸天下!

  现在北胡匈危亡之际,却要一个他们平常看不起的女人出头。

  太后柳姿当即拄着凤杖出宫,她要御驾亲征。太后御驾亲征,剩下的十三万匈兵都愿意跟她包围京州。

  当马洪听闻老太后御驾亲征要与他决一方休。

  马洪当即大笑起来:“好一个铁骨铮铮的太后!看来不仅是我西晋,连北胡匈现在最有骨气的都是女人!”

  “好!好!柳姿,柳太后,本将军记下这个名字了!”

  随后,他命令谢颖攻打京州西侧与他在东侧形成一个包围圈。

  谢颖令了三万人去西侧,马洪带着三万人直接攻击东侧。

  七万人对抗十三万人,一场京州的超级战役彻底打响。谢尚光到处奔波,输送后勤,他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只知道输送粮草与炮弹,工部也是跟开了挂一样不断送来新式大炮。连战舰的康姆大炮都复刻一遍,总共推了三十门,炮弹八百发过来。

  康姆大炮仅仅两个人就能成为一个杀伤力巨大的兵团。

  康姆大炮的出现,使得前线的打法又改变了。打得匈兵措手不及,军事情报还未更新,京州的西侧仅守了三天就被谢颖攻破。

  东侧大门更是在之后冲进北胡匈贵族府一带,京衞军冲进京州,开始与匈兵肉搏。

  匈兵单兵作战的能力很强,京衞军与他们缠斗好会儿才勉强攻下贵族府,之后便是前往白瓮宫。

  而北胡匈十三万大军已经开始拖家带口逃跑,柳姿即便在前线守着,仍旧守不住后方的人心。

  最后导致她这个太后被京衞军困在亲王府,后方逃跑的匈兵反而牺牲的更多。

  而留在太后身边的五千匈兵反而没有遭受攻击,只是被围在一个亲王府。等待马洪到来。

  马洪没有管后面逃跑的人,只派了五千人一边打一边赶,将所有主力赶出京州。不管他们怎么逃都不能让剩下的匈兵还能汇聚成一股势力。

  鞍山君在这场战役虽然没出战,但他却在白瓮宫自杀了。

  他本来没想过自杀的,还想着去见王兄一面,刚去后宫,他就看见王兄抽起自己制作的大烟,像条狗一样匍匐在地吸着。

  一向仰慕阿其那的鞍山君当即认出眼前的人不是他的王兄,他崩溃后直接提起剑杀了王兄。

  最后将王兄的尸体放在床上盖好,他自己也坐在床边抹了脖子。

  其他吵得凶的北胡匈大臣早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四处逃,逃不掉的已经回府脱去匈服披上华衣,要投降。

  还有一点勇气的纷纷自杀。一点没剩。

  当谢颖冲进白瓮宫时,她带着人把偌大的王宫都搜一边,发现的是一个毒窟。后宫无一人不抽大烟,没有一个兵有能力抵抗。宛如行尸走肉。

  还有一个京衞军不懂事问一句:“这是什么东西?闻起来味道还挺香的。”

  话落,这名京衞军就挨谢颖一拳:“混账,此乃逍遥丸毒.烟.,你难道没看见我们攻进来时守在皇宫的人都变成软脚虾!”

  “任人宰割!”

  京衞军顿时惊悚地远离毒烟。最后谢颖实在看不下去杀死吸烟的人。

  她提着剑到处搜寻鞍山君的下落,在一侧宫殿发现他和阿其那的尸体。

  谢颖二话不说斩掉两人的头颅,她冷着连提着人头一路走出皇宫,最后提到亲王府门口。

  马洪让人用盒子装起来,送进亲王府。

  亲王府的匈兵还想着负隅顽抗,在看见鞍山君与王的人头被送进来。所有人都信念崩溃。

  柳姿更是当场命令使者出去与马洪谈判,说她愿意投降。

  谢颖看见胡匈使者像条虫一样爬出来,畏畏缩缩的样子,哪有当初在元帅面前傲慢无礼的样子。

  她唾弃这些人。

  马洪答应接受柳姿的投降,但条件是她必须对外宣布投降。命令剩下的人也不能再反抗。

  太后柳姿全都答应了。马洪就请她出来。

  没一会儿,马洪看见的是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皮肤皱褶的六十岁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出来。

  马洪再看看她身边全是一些忠心的匈兵,没有一个大臣和将军。

  他道:“本将军代天子受降,请太后交出凤印!”

  此话一出。柳姿身边的匈兵顿时气愤不已,一副要跟他拼了。

  柳姿却直接将凤印交给她。显然早就安排好。马洪也没有再为难她,而是让她待在亲王府等候陛下的处置。

  他还要去追击剩下那些逃跑的人。

  柳姿被人搀扶进亲王府,街道前后围满京衞军,将亲王府围得水泄不通。

  仅仅用十五天,北胡匈就此灭国!

  马洪打下北胡匈三个州府的消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传进天京,传进一番。

  耶律李黎已经聚集七千人留守一番,他于半个月前就切断和谢氏商人的买卖,然后护送所有一番的子民去鲁州府。

  公付令莫名收到十万百姓,他满脸懵逼,耶律太子搞什么鬼?投了称王不就行了。至于为个小港口要死要活的。

  周围的州府纷纷接纳一番子民,原因是他们收到天京的暗示,让他们接受这群胡人。一番百姓们来到异乡,一个个都惊慌不已。苏巴格出来主持秩序才勉强安定人心。

  只是苏巴格看着一番的方向面色却透着一丝悲哀与怜悯。

  太子阁下。

  司栖佟很快派仁贵去将柳姿接到新天京。她听说柳姿带十三万大军对付京衞军的事,并且输了后,毫无条件投降。

  她十分钦佩她一位老人家竟然有如此魄力。打算将柳姿接来天京,要好好看看她。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她必须将可以指挥十三万大军的人物放在眼下才能安心。

  谢兰芝听说之前在华阴国狂得不行的鞍山君,自杀了。他有勇气自杀都没勇气跟老太太去抵抗外敌。

  谢兰芝一时不知该怎么说,又听说那个阿其那死了。

  她忍不住感慨道:“他应该是大力罗。”

  现在马洪开始整顿北胡匈三个州府,他本以为匈兵大军都逃不到哪里去,一旦他发现了,势必都杀了。

  却没想到原来北胡匈边上还有厥国与后牙国,西蒙国,羌国四个游牧民族。

  北胡匈逃出去的大军总共有七万人,全部到了这四个国家,受到四国家的庇护。

  马洪顿时脸色一沉,他按压住杀气,道:“谢颖,看来我们西晋的仗还没完,似乎才刚刚开始!”

  谢颖道:“这四个国家的国土广占八个州府,还有横跨外域的旧丝绸之路是大晋以前丢的。”

  马洪骑着马转身,最后深深望眼边境那些异国军不断正在树林间穿梭,警告他们不要跨境。

  最后两人策马放弃追击。北胡匈号称的百万大军,就此不复存在。

  连北胡匈也名存实亡。

  马洪开始寻找北胡匈的中原人,尤其是读书人和军人,临时委任他们看管秩序。

  北胡匈的中原人因为收到厚待,又觉得自己是和西晋人同宗同源的中原人。他们无不对西晋表示忠心。

  马洪在北胡匈临时点了中原人来管制北胡匈。一不小心这帮中原人竟然在三天内将北胡匈城镇人口都统计一遍。

  果然中原人在哪都会显眼。

  谢颖也十分无语,北胡匈自己都没怎么统计过城镇人口,只是估算。这帮中原人三天就点好人数。

  最后她收到当地一个中原县官送上来的人口统计:胡人二十五万人,北胡匈三百三十五万人,北胡匈留守中原人总共五千万七百万余人。

  谢颖确定中原有五千万人。她一时有点难以置信,北胡匈繁衍百年也才繁衍三百万人?

  她听说胡匈人一百年前进入北中原才五十万人。怎么一百年过去仅仅翻了六倍人?

  其实北胡匈已经繁衍不少人口。不少人初期还拒绝与中原人通婚就是惧怕被中原人同化,后来实在顶不住农耕文明的吸引,不少人开始偷偷找中原通婚。胡匈人当时还有个规定,抓到就罚,要么直接充军。

  不少人因此再不敢与中原人通婚,后来老胡匈王开放两族百姓通婚,但还是有隐性歧视。通婚不是很熟练。只有那时阿其那的领地大量将领部民与中原人通婚。曾经阿其那统治的晗州就是通婚数量最多,人口降临最多的地方。连阿尔图家族都是两族通婚的势力。

  阿尔图家族本来只是个小部落根本不受重视,还是因为阿其那找到他,重视他,培养他,阿尔图家族才会有今天。

  这也是为什么阿尔图那么忠心阿其那的原因。因为阿姓就是阿其那赐的。

  晗州通婚人口在仅仅二十年使得胡匈人口数量提高一百八十万。可以说北胡匈有一半人口是阿其那促成的。

  现在西晋作为中原霸主重新夺回北胡匈。

  北胡匈的中原人顿时翻身做主人,不必再受胡匈人的气。

  不过由于司栖佟下令让北胡匈的军队原地镇守,不可扰民,保持秩序的命令。

  马洪没有对胡匈百姓做什么,只要不攻击京衞军,他一律全当看不见。

  谢颖没日没夜地训练,这一旬下来又是十天过去。

  柳姿被送到天京受到司栖佟接见,两位都是大国至高的权力者,彼此见了面。一位是年轻的冉冉上升的明日天子,一位是年老垂暮夕阳的太后。

  一老一青什么都没说。最后柳姿主动行礼,表示自己的臣服。

  司栖佟也许诺老人,不动胡匈人半根汗毛。并且以后她还会扶持胡匈人成为自己的子民。

  柳姿留下一句:“那老身拭目以待。”

  司栖佟回她:“请老人家好好保重身体,活到朕实现的那一天!”

  胡匈百姓听说太后被抓起天京接受朝拜,不少人都哭丧太后活不到明天,谁成想转眼间西晋天子赐了一座城作为属地给太后养老。就在林城的旁边安城。

  靠近并州,是个在商人眼里绝佳的风水宝地。

  胡匈百姓听说太后没死大家顿时又有了希望。再加上马洪只是命令他们种田,除了开路修路,其实和他们平常的生活没区别。倒是因为贵族们死的死逃的逃,他们留下的田地反而让所有人可以耕种。

  因为京衞军命令他们等开春播种,种多少按照四六成分。没错就是京衞军六,他们四成。

  其实京衞军要六成时向马洪反复确认是不是要得太狠?

  当马洪告诉手下,当初北胡匈贵族借田给百姓连二成不到。还得交押金才能继续种田。京衞军各个傻眼了。

  他们也才过上几年好日子,有点忘记他们以前也是这么被压迫的。

  等反应过来,仅仅四成已经足以让胡匈百姓感恩戴德了,哪个会不愿意。何况很多都是中原人。

  大概是因为胡匈的原中原人实在太多,他们暂时还不能分田,田地只能由京衞军接管,暂时租给他们。

  谢尚光这时又运来一千个炮弹还有一万袋的新肥料。

  谢颖高兴地去迎接:“你来得正好!”

  谢尚光羡慕嫉妒恨道:“我好羡慕你,现在天京都传遍你和马大将军的英勇事迹,相信过不久你就能连升几级。”

  谢颖有些不好意思摸摸头:“承蒙陛下和马将军的赏识。”

  两个谢氏将军在聊天十分显眼。

  马洪却走到军营后,他接见了密探。

  密探将一封密旨交给他。

  马洪摊开一看:“平定一番,震慑北域,令其称臣!”

  平定一番。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01 20:25:26~2022-03-02 20:58: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猫迷 10瓶;玖彦 5瓶;伊洱③ 3瓶;歆心 2瓶;不良的言语随处可见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