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穿成反派女将【完结番外】>第221章 海宼来临

  印座凡门特带着五千人抵抗, 他本来就瞧不起三国的总兵力,觉得不足挂齿。

  现在六千人冲进印座,凡门特的水兵连人都没看见就被炮弹地毯式覆盖, 炸完一遍又一遍, 直到前方化成一片火海。

  九四式大炮对付北胡匈也许难敌上风。哪怕遇到印座的安罗大炮精准又稳。印座输就输在九四式的规模。再加上军事建设一塌糊涂,都是茅屋与土墙, 好一点也只是石墙, 完全抵不过炮弹的轰炸。

  一炸土墙稀碎塌掉的建筑压死不少印座水兵。

  谢峡再带人冲进去印座王宫,王宫的贵族们都被打得措手不及。他们还在葡萄美酒,没想到下一刻敌人就到眼前了。

  印座贵族们傻眼了。

  等谢峡的翻译替他用当地语言喊出他谢氏的威名。王宫所有人都慌了。

  谢峡二话不说让三国水兵收拾王宫,三国水兵对印座也是积怨已久,趁机将整个王宫的财产给搜刮干净。

  三国水兵搜刮完后,还在一间茅厕找到躲藏的凡门特。

  凡门特被水兵拖到谢峡面前。

  凡门特被压在地上不敢动, 他求饶道:“尊敬, 尊敬的上国将军, 我知错了,请原谅我。”

  “我愿意为你当牛做马!”

  “请你饶了我的性命。”

  “国小而不处卑, 力少而不畏强, 无礼而侮大邻, 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谢峡直接一刀砍掉他的脑袋!

  之后印座贵族为了保住性命将司伯公和整个国商团释放。

  谢峡也没有赶尽杀绝,以后他们还要在南洋四国做生意。他见到司伯公, 发现司伯公身上穿着当地原始民的草衣,连身衣服都没有。

  谢峡眉头一怒, 印座有位贵族直接脱下自己的绸衣给司伯公换上。

  最后谢峡才作罢。

  “司伯公您没事吧?”

  “我, 我没事。”司伯公觉得有点头晕, 他已经二天没吃饭了。现在左将军来救自己, 他高兴的晕了过去。

  谢峡赶紧带司伯公找大夫,还好国商团有中原大夫给司伯公诊治一下,他只是气血不足晕过去。准确来说是饿晕了。

  谢峡哭笑不得。

  他带着司伯公去杜兰特的王宫,并没有再管什么印座。印座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哪怕有几门安罗大炮,也撑不起印座骨子里的卑微。

  连人民都做不到温饱的国家,焉敢自称强国。简直可笑至极。

  而谢峡不知道,他不费一兵一卒打败印座的壮举已经传遍南中原!甚至到新天京和威都几乎成为海上神话。

  新天京的百姓都在传谢峡腾云驾雾,漂洋过海,撒豆成兵一举击败印座。

  谢兰芝收到胜利的消息,她对百姓夸大其说的追捧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谢峡借助三国兵力打败印座也是实至名归。

  谢峡留在南洋四国,等司伯公养身体期间,他们还是没找到失踪的谢伟,倒是找到公孙枫。

  对于公孙枫的身份,谢峡早有耳闻,知道她财大气粗,还是殿下的亲信。

  谢峡特地协助公孙枫游说三国重新建起海上贸易之路。

  鲁印,新印,杜兰印三国自然热烈欢迎。他们早被谢峡的炮火给震慑住,都在庆幸自己与谢峡将军结拜成兄弟。这样他们成为兄弟之国,兄弟是不会攻打兄弟。

  三国也因着结拜安全感十足。签订贸易协议的时候,三国十分痛快。

  公孙枫更是直接从三国定下他们的农产品,虽说都是些水果,有香蕉与榴莲还有椰子,便宜量大。

  但公孙枫出钱将三国的所有水果都买下来,包括民间,让三国民间也尝到实质的好处。

  三国百姓一下子成为贸易之路的追捧者。

  三位国王收到大笔订单,他们发现在自己岛上烂大街的水果竟然能卖那么多钱。足足三万两。

  三位国王立即追捧起公孙枫,甚至封公孙枫为南洋四国子爵。送了公孙枫一个岛。

  让公孙枫成为南洋四国史上第一个外来女贵族。

  此事引起司伯公的警觉,他最近一直盯着公孙枫。公孙枫在外面应酬,揽获一大批追随者。

  这时连谢峡都发现南洋四国的脑回路似乎跟他们中原人不同。也许是体制的不同,他们更追随商人,而不是农业。

  准确来说他们更追捧商业,甚至喜欢将有钱人提升为本国贵族。

  不过公孙枫到底是中原人。谢峡还是选择相信他们。

  等公孙枫再举办火篝大会时,谢峡终于绷不住,要见公孙枫与她谈谈。

  没想到连人都没见到。

  司伯公特地找到他说:“让她去。商人趋利的本性,可以说在她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因为公孙枫继谢峡之后是第二个在短短几天,能够将南洋四国局势掌握在手里的人物。

  “这个人虽然不能打,但她给我的感觉不是一般的危险。”谢峡神情古怪道:“我从见她第一眼就感到不舒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谢峡说完,很快杜兰特派来的翻译请他去参加火篝大会:“尊敬的将军,这次三国八万人的盛大宴会,还请您过去品尝一下我们的美酒。还有我们的美人也是四国最美的。”

  谢峡不解道:“这不是公孙子爵举办的宴会?”

  翻译道:“火篝大会是公孙子爵冠名,邀请大家参加的。我们国王为此都感到自豪。因为这个盛宴是我们南洋四国百年难遇大家景象。”

  此话一出。谢峡让翻译先去,他等等过去。

  事后,谢峡顿时叉着腰大声道:“我说怎么那么怪,敢情她比我还狠,来了一出空手套白狼!!”

  “她竟然不花一分钱就忽悠整个南洋四国陪她疯!”

  司伯公除了震惊又震惊,他已经说些什么好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看来以后想在南洋四国行事,我们还得讨好公孙枫。”

  “什么,可问题这战是我打的!”谢峡瞪眼道:“难道他们还不怕我?”

  司伯公不语留了个他心知肚明的眼神。

  谢峡收起自己的嗓子,他轻咳一声道:“罢了,反正我也拿了头彩。”

  毕竟他是不费一兵一卒,可对三国来说是他们的功劳。两方的角度和看法不同,自然结果就不同。现在明显是公孙枫更受重视。

  之后谢峡本还想开口接三国有经验的水兵去中原,没想到,他还没开口。

  公孙枫已经雇了一千人,总共花了十万两,聘请这一千人为自己的家兵。并且一千人都是水兵军官。

  谢峡顿时傻眼了。原来三国的军官还能用买的?!

  谢峡再也忍不住问公孙枫:“你是怎么说服他们的?一千个军官,这可是军官不是萝卜白菜?!”

  公孙枫温柔一笑:“将军,我与国王们说一千军官是入驻中原,成为南洋四国在外联姻海务官。”

  “联姻对他们来说,事半功倍。”

  “至于那十万两是我大晋的聘礼。”

  谢峡这下彻底张着嘴巴合不上了。

  公孙枫牛逼!!!

  一句话就将三国精兵良将都给拐回中原。

  问题那些国王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南洋四国对大晋的追崇心已经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

  即便是大晋以前开启的海上贸易之路,南洋四国都没如此礼待大晋倒贴家底的地步。

  他该怎么说?商人果然是个祸国殃民的东西!!

  谢峡哪怕佩服公孙枫,也不妨碍他提防她。不过他忘记司伯公的话了。讨好。

  谢峡直接伸手朝公孙枫要求她将南洋四国的一部分贸易权交给自己。尤其是出口税他要占三成。

  公孙枫笑着说:“将军,就算我答应,也得看在国王如何回应?”

  谢峡扭头派翻译去试探一下,结果翻译被人抬着回来,并且通知谢峡,国王委婉拒绝。因为贸易权对他们来说就是主权不可侵犯。但他们愿意多送些水兵给他。

  普通的水兵谢峡根本看不上。

  南洋四国虽说国微力小,但要是不想答应的事,他也无法按着牛头饮水。

  谢峡便直接气得不想再待在南洋四国。杜兰特找到他,特地跟他解释:“将军,公孙子爵已经与我们私下签订租借四国港口百年的协议。”

  “此百年协议还有海国安保权。若是我们南洋四国遭受威胁,大晋会第一个来援助我过。所以我们无法答应您这三成出口税。”

  “因为我们也没有办法决定,不如我每年自掏腰包给您付税。”

  谢峡哪里敢要,跟杜兰特说明情况。然后谢峡想了想,还是忍不住提醒杜兰特:“您可要提防公孙枫,切不可拿国家交换。”

  杜兰特记下这句话。没有告诉其他国王。之后在未来的一百年里,杜兰特因为紧随西晋脚步,在后世荣升最强的南洋国,甚至有着东方小龙的美称。

  之后公孙枫明显感觉自己要收购土地的条件受到阻挠。她只好从杜兰印转移到其他两国,至于印座后来被解散,然后完全被公孙枫购买下来。成为她在海外的第一个私人庄园。

  国商团已经谈妥各国条件,司伯公提出回国。只是还没有找到谢伟。

  谢峡觉得这名族人大概已经死了。惋惜谢伟的命不好。

  公孙枫打算继续留下来收尾,她承诺会一直派人找谢伟。

  公孙枫并且委托司伯公将家信交给自己的丈夫石杨。

  这时司伯公和谢峡才反应过来,原来公孙枫的丈夫是石国府的新国主,石杨。

  又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要不是公孙枫太抢眼,他们也不至于忘记这号人物。

  而石杨自从被谢兰芝丢在越国明堡,他几次联系谢兰芝希望他能去新天京当差。

  谢兰芝拒绝了。她总不能将堂堂国主拉到手下当个打杂的。况且石杨是个优秀的炮手,他留在沿海是最适合的。

  石杨见谢兰芝不在,他对战场也没了兴趣,直接打道回府。石国府在他的经营下,开始岌岌可危。

  石国府不服石杨的势力很多,石杨也不用心经营,却因为新天京需要石国府边境安定,于是大半个石国府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

  内陆总是有人起义,石杨爱理不理,只要不打到他门口,但沿海谁起义必死无疑。

  谢兰芝再次收到他要求去天京的请愿。

  谢兰芝收起信十分纳闷:“哪有人放着一国之主不当,非要跑来天京当个小差。”

  司栖佟听说过石杨,她道:“他确实是个人才,公孙枫也时常与我提起她这位丈夫。”

  疯狂又反复无常,慕强识时务又有个性。明明有能力经营好石国府,石杨却根本没心思。准确来说因着他母亲的事,让他对整个石国府没有好感。

  因为石杨的母亲曾是一个名.妓。

  石国府的达官贵人都辱骂过他的出身,民间也嘲笑过他的母亲。童年与母亲悲惨的遭遇,让石杨对石国府的生死变得漠不关心。甚至恨不得石国府马上毁了。

  现在石杨一心想在谢兰芝旗下当个炮手。

  谢兰芝看在石国府地界重要的份上,她主动要求石杨在石国府为谢氏训练一批炮手。免得他太早将石国府这个泡沫戳破。

  石杨那边收到命令立即开始行动。没他的糟践石国府也消停不少。

  南洋四国那边顺利完成贸易,租港口百年的契约。印座也名存实亡。虽然现在还披着南洋四国的名号,实际只剩下三国。

  谢兰芝还收到谢峡的信,信内特别提起公孙枫的名字。

  同样司伯公给司栖佟的信件也提起公孙枫的名字。

  谢兰芝认定公孙枫日后是个名人,所以她没有多干预。

  司栖佟现在也有故意放养公孙枫的意思。毕竟在海外扩张,她需要像公孙枫这样进攻性的人才。尤其是商业人才。对大晋来说会是向外扩大影响的第一步。

  这一年秋收,南中原创下第三个丰收年。

  随着南中原百姓家中的粮食越来越多,饿死的人越来越少。南中原在中部联盟与北胡匈的一战取得的胜利影响了整个晋末。

  晋末已经没有去年那么乱,甚至那些想引起兵乱趁机造反的人也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大多已经没有胆子跟司栖佟争。

  司栖佟的京衞军已经证明他们有北上的能力。现在之所以没有北上是因为南中原也需要养精蓄锐。

  司栖佟暂时没有提起北上,朝廷内外虽然有人抱怨为何不乘胜追击,但多数臣子都比较成熟。支持养精蓄锐,再过三年打胡匈也不迟。

  马洪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接到的命令和众臣以为的不同。他接到的命令不是养精蓄锐,而是备战。

  随着司伯公与国商团回来,谢峡带回的一千军官入新天京。至于联姻他压根没当回事。

  那不过是公孙枫打出的噱头罢了。

  一千水兵军官很快分成五批,每批二百人分别发到三角洲,鹿儿渠,威都,越国,然后是华阴国。

  最后一支去了华阴国,心知肚明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一番准备的。但一番太子并未加入殿下的阵营,所以暂不考虑。只要李黎改口这些军官马上入驻一番训练水兵。

  谢兰芝得知公孙枫将南洋四国的军官都送进来,她还感到好奇,真的全是军官?后来查了一下,发现确实都是一些军事素质过硬的军官,只不过很多是退休老兵。在南洋四国看来老兵就是吃干饭的,是累赘,还不如送进国商团打发大晋。

  其实他们却忽略一个作战老兵的经验,永远是年纪大小无法比拟的。

  谢兰芝特别招揽一批学子去教这些军官汉语。同时也让学子去当这些军官的随身军师,一边学习。为以后建立起海军打下基础。

  司栖佟得知她的动作,她特地加派一些学子。

  就在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朝廷上下运转高效,没有任何阻滞,各司其职。新天京前途一片光明。

  所有人都认为不出三年殿下必定能收复北胡匈,完成大晋皇室列祖列宗都没能圆满的壮举!

  新天京百姓丰收着,南域丰收着,华阴国丰收着,鲁国丰收着。整个南中原都处于一片丰收的繁景。

  唯独素有古中原大粮仓之称的北方,北胡匈,今年却遭遇干旱,欠收了。

  北胡匈欠收,各地农民颗粒无收,北胡匈官府内部发生分歧又开始强收,将农民仅剩无几的粮种都抢了。

  原本干旱欠收是自然灾害,一个合格的朝廷总会在农民欠收时免税,然后一起渡过危机。然而北胡匈反向操作欠收后,直接加了三成税。

  柳姿先收税,遭到北胡匈各臣反对,实际上北胡匈各臣在自己的领地也在加税。

  柳姿就减税,同样遭到北胡匈各臣的反对,各臣开始变本加厉收税。但凡是柳姿的命令都无法传到下层。使得各臣为非作歹,垄断民间。

  现在北胡匈朝政与民间是割裂开的,身为桥梁的大臣却主动关闭了这个窗口。

  终于北胡匈农民活不下去了。由一名叫刘成的中原农民揭竿而起,攻破北胡匈以北的十座城。并且破一个城增加的队伍就越多。甚至北胡匈自己人也加入队伍。

  这支农民起义十分特殊,因为它不分种族只分农民与贵族。刘成是个读过三年书的人,信奉的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是墨家。

  刘成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攻破十城将各地官府的粮仓抢光分发给农民。农民收到粮食,自然追随刘成。攻进城内打打杀杀。

  每进一城,都会被扫荡而光,开始只会挑大户。后来发现大户都跑了,或者发现穷地方,连当地农民也不放过。

  这支队伍开始走火入魔。如同蝗虫一样掠过寸草不留。刘成甚至掀起三光政策。让北胡匈以北的国土陷入动荡。北胡匈直接少了一半财产收入。

  柳姿与各臣暂时达成协议派兵平定刘成。

  此时刘成在北胡匈以北已有粮王的称号,他还打出旗号跟着他的人,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然后还举办祭拜龙王,拿当地大户的女婴祭河。手段十分血腥,却引来更多农民的追随。

  因为刚好下雨。使得刘成的名声在北部流传开,甚至还有人叫他雨龙王。

  柳姿和北胡匈大臣反倒成为跳梁小丑。眼看刘成越坐越大。

  柳姿暂时妥协各臣出粮让各臣的军队攻打刘成。

  各臣也让一步自己出武器去剿刘成。

  北胡匈内部掀起战争!

  谢兰芝得知北胡匈遭遇历朝末代都会出现的农民起义。

  “看来北胡匈大限已到。”她将北胡匈国内为了反击南中原大公断案的文化入侵而写的话本,老实真的不错。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她觉得北胡匈经过一百年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了。

  阿其那虽然没有做多少好事,但却促进北胡匈从游牧文明加剧向农耕文明靠拢。现在北胡匈已经基本是农耕文明。否则也不会有农民起义。而是牧民起义。

  深夜里再听到北胡匈陷入内乱,谢兰芝也是一阵感慨。

  她侧躺在床上将话本搁下,她怀里的司栖佟捧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

  “躺着看伤眼睛。”谢兰芝将她的书拿走,发现她在海国图志。

  谢兰芝有些哭笑不得,她的小凤凰现在心思已经不在陆地上,全在海上。

  “要是让别人知道他们的殿下,现在只关注海外,你说他们会不会难过?”

  司栖佟抿了抿唇说:“外面确实很令人好奇,其实我有时候羡慕玛丽莲,她年纪轻轻就能跨洋过海游历各国。”

  “想必一定是体验过不少的风土人情。”

  谢兰芝见她已经对海外处于一种向往痴迷的状态,她道:“也许海外的人也是这么向往东方,甚至海外还称东方为黄金之乡。”

  “真的吗?”司栖佟眼含期待,不过没一会儿她掖起被角盖在脸上,有些惭愧到:“可我还没有将大晋打理好。他们来了见到黄金之乡名不副实岂非要失望?”

  谢兰芝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海外同样名不副实。说不定比你想象中还要糟糕。”

  这些日子,司栖佟大概了解海外的朝廷制度与东方不同,甚至可以说东方的制度优越海外千年。

  听说海外还有宗教治国。常常引发宗教战争,反倒没有多少农民起义。

  东方相反,一个王朝到末期,总会引发农民起义。推翻这个让他们不幸的王朝。

  司栖佟掀开被角,一双美眸顾盼神飞:“兰芝,我们以后能一起出海看看吗?”

  谢兰芝毫不犹豫答应道:“好啊!等你完成自己的使命,差不多安定时,我们就去海外看看。”

  “那就这么说定了!”司栖佟往她怀里继续钻了钻,谢兰芝哭笑不得用手按住她:“挤不进去了,别再挤了。”

  兰章宫的主子们甜言蜜语过了一晚。

  皇宫亲军巡逻,天京各门军队镇守,边境谢兵勾起火炮线,三角洲有谢兵,鹿儿渠有谢集。所有沿海的地方都收为天京的控制。

  沿海的越国与石国府的日子比起去年稍微有些改善,大量的商贾都开始往新天京的城镇迁移,留下不少土地。

  农民流民们在空下的土地里种植,收获了自己的粮食。

  越国郑秀的身份现在极其尴尬。越国岛民逐渐对这位主子失去耐心,有条件的开始坐船去往外海,没条件的已经迁移去别的国家。

  最次的国度,石国府都有人去,就是不留在越国。

  越国面临大量农民的流失,连军队都快解散。要不是南域时不时运粮维持越国军队,也许越国早没军队了。

  这一天,谢兵被谢铭撤回边境回防。打算再派另一批人继续防守。

  然而还未来得及换岗位。

  海岸上突然涌出数十艘船,每艘船点着灯,与传统的火把不同是油灯。分别冲越国海岸与石国府海岸靠近。

  谢兵只是一会儿没留神,越国军队疏于防守,可以说压根就不伤心。哪怕是自己的家乡。

  直到数十艘船上岸,越国军队才有反应,不过反应也无济于事。

  轰——几十发炮弹火及岸边的越国军队。

  越国军队瞬间被打得溃散,四处逃窜。谢铭吃完饭刚抹完嘴就听见外面有大炮声,还以为是谢氏哪个小崽子手滑了。

  直到越国军队的将领满身狼狈跑过来,朝他禀报:“将,将军,岸边出现不知名船只,每艘船都有大炮。”

  “我们在岸边很多兄弟们都被炸死了!”

  谢铭听说不是自家的炮响了。他顿时脸色凝重万分,最近一年他时常关注海外,虽说最多是南洋四国的消息,但作为一个军人得知一个小国都有火炮敢攻击大晋。

  他便注意起附近的时事,本以为外海的强国还够不到东方。没想到今晚已经到岸了。

  谢铭立即先给石国府的石杨传信。

  然后他主动带着十门九畩澕四式大炮卡在岸上各个点,只要等那些不明人士上岸,他就立马反击。

  谢铭前脚刚走,后脚他所在的帐篷就被一门远炮炸了!

  附近巡逻的十个谢兵全部阵亡。

  谢兵赶紧去通报,却发现前面的树林,各个小路上不知不觉已经有数百人独守,数百人的影子举着火器,发射。

  森林间枪声轰鸣,火光四射。

  留守军营的谢兵死伤大半,只有反应快的谢兵迅速架起大炮做起防线。

  “开炮!!”

  轰轰轰——谢兵的九四式大炮跟不要钱地往前炸。

  然后对面的敌人,很快发动炮击,并且有条不絮地用大炮压阵,火器手待后压阵。

  这个战阵,将还在点火线的谢兵打得措手不及。甚至连点炮弹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火器手专门盯着炮手射击。

  这股敌人似乎经过军事化训练,比谢兵还要熟悉火器作战。更有经验。

  逃窜的谢兵们惊恐发现他们自持火炮的经验,完全不如眼前的敌人,甚至眼前的敌人还能换阵,对他们搞偷袭。似乎每个军营在哪他们都知道。

  有作战经验的谢氏校尉直接跟手下人说:“这股敌人不仅知道咱们在哪,还知道咱们的火力,看来不仅仅是作战经验丰富,连情报都收集完善。”

  “如果不是有计划地收集信息,并且长时间呆在中原,熟悉中原,是不可能知道中原现在的战力!更不知道我们的薄弱之处!”

  “所以!”谢氏校尉脸色沉重道:“这应该是外海远渡而来的敌人!!”

  与中原靠近的基本是小国,唯一能提起的就是安罗国。但现在安罗国左务长和使者都有意和中原建交。压根不可能后头又派兵攻打他们。

  可安罗贩卖武器出名。压根不负责售后。难保不是内外勾结的叛徒支起的势力!

  谢氏校尉很准确判断出形势,他立即派信兵连夜赶回天京,禀报元帅。

  谢铭这边还蒙在鼓里,他们刚发射三排大炮炸毁几艘船,由于是大晚上,只能看见对方的油灯。并且船上的人没有惊慌失措逃跑。相反还井井有序跳水,散开,融入夜色里的黑水,根本看不见他们在哪里。

  相反他们却看的几谢铭在哪里。因为他的人都点着火把自然成为了靶子。

  谢铭让人继续装炮,就在点起火线准备新一轮炮击时,谢铭刚道:“炸他丫...。”忽然耳边震鸣,有什么火热的东西在他身边炸开,脑袋受到一阵冲击使他天旋地转。

  最后一头滚下山坡。生死不明。

  其他谢兵都遭受了双倍的火炮打击,十门大炮炸得只剩管子。守着的谢兵几乎全军覆没。

  这支谢兵是炮兵营的精英。

  南中原在今晚损失巨大!

  谁也不知道对面的敌人是谁?!

  次日那支敌人上岸,他们似乎有目标地杀人,并且专挑谢兵下手。幸存的谢兵就看见这支千人军,每个人都剃了短发,戴着海盗的帽子,面相似中原又似蛮族。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懂得中原话。并且带头那人自称姓牧,叫牧野。

  他手下的人还叫他牧野长官。

  之后又有一支安罗人面相的军队上岸,同样穿着海盗的衣服。

  那名安罗人叫史考特。这股人有目的有组织地袭击了越国,郑秀被人护送到三角洲。

  仅仅一天,二千海盗对边境的谢兵偷袭造成谢兵五千人死亡。大将谢铭生死不明。

  三角洲的阿坝那听说谢铭失踪,还是昨晚被炮打下山坡,说不定被海浪卷走了。

  阿坝那脸色十分难看,他主动联系谢集,提醒他赶紧让越国的谢兵撤退,否则只会被杀光。

  显然他对这股海盗势力是知情的。

  谢集并不喜欢阿坝那,但谢兵的安慰,他不会不管。他立即让谢兵撤到南域边境,不要以卵击石。

  边境的二万大军,损失五千,剩下的知道九四式大炮不如对方的快,狠准,纷纷撤退。

  这两千人就冲进石国府边境,开始烧杀抢掠,抢了一个镇子。又开始辗转在越国,南域附近进军。

  海盗们并不敢太靠近陆地,因为他们知道中原人在陆地的优势。

  现在是他们必须尽可能靠在海岸夺取地盘。迎接后面的大军。

  而越国军队却不好使,见人就拜,越国主将孙进直接投靠海盗。结果海盗直接杀了他,迫使整个军队溃散。

  海盗似乎觉得杀得人不够,举起的火器快速扫荡。就算是跑到二百米的人也瞬间被海盗手上的火器射杀。

  甚至海盗还有架起一排五门的巨型火器,都不用打火直接射。

  海盗还退出红漆大炮,不用点火,直接装填轰上越国的逃兵。仅仅同一天,就造成二万越国军队的死亡。剩下的三千人,才被海盗强行拉去当苦工。搬运他们的东西上岸。之后海盗用二千人轻易攻下石国府的海岸线,迫使石国府当天弃城。保陆城。

  这个消息远在天京的人还不知道,海岸的石国府,越国,谢氏,已经开始遭殃。

  天京还是一片欣欣向荣,大街小巷,学子对未来充满憧憬,百姓对明天充满希望,大家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一日三餐衣食无忧。

  甚至已经有百姓有经济条件可以去威都一日游。

  威都也刚刚从海外进口一批水果。

  香蕉榴莲椰子等热带水果开始在天京盛行。天京百姓还对这种新奇的水果津津乐道。由于南洋四国是举国力将所有的水果送到天京。所以连平民百姓都能尝到水果。

  正是一片向荣的景象。一名衣衫褴褛的信兵脏兮兮地骑着马冲进天京,并且狼狈地被城官带人拿下。

  谢氏城官见是自己人,急忙将信兵扶起:“没事吧!发生什么事了?”

  “有,有敌袭!越国与石国府海岸,遭遇大量海宼袭击!!”信兵带着哭腔道:“谢铭将军生死不明,我,我方士兵死了足足五千人!”

  “什么?”谢氏城官顿时震惊不已。接着他的脸色顿时凝重万分:“尽快去禀报殿下,元帅!!”

  城官拿起信兵的求援信直接骑上马冲去皇宫。

  皇宫大门的亲军看见谢氏城官鲁莽奔跑,刚要喝斥。

  城官忽然双膝一跪,火急火燎,举起求援信:“快去通报元帅,海宼入侵!我方损失惨重!”

  “谢铭将军更是生死不明!”

  此话一出,肉眼可见附近训练的亲军纷纷停下脚步,难以置信的模样。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2-20 20:44:34~2022-02-21 20:24: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鸿言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