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第143章 我大清要打我

第一个月的战斗,伤亡了1000多人,不过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俄国人伤亡更大,清点战场尸体高达3000以上。俄军在外东北驻军不多,战死3000足以打断他们的骨头。

不过俄军精锐确实强悍,刘勇强精修培训后的战术,竟然也付出了这么重的伤亡。虽然各级指挥官很满意这个战果,甚至是惊讶。根据各级反馈,新战术具有压倒性优势,尤其是机枪推进的作用,对俄军造成了巨大杀伤。

双方都采取了大范围骑兵机动迂回战术,骑兵始终缠斗,而配备机枪并以机枪为主要杀伤手段的闽辽骑兵彻底碾压了冷兵器冲锋的哥萨克骑兵。

因此一个月战斗之后,双方都转入防守,俄国是因为被打断了筋,闽辽这边则是因为寒冬。

又是一场加强版的四平街血战,有上次的经验加上刘勇强非常重视冬季作战,各种物资都是超额储备。有总参谋部制定的调度能力,这些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

转入防守之后,闽辽军队开始在三座据点外围修建战壕,俄军再次组织起反攻,但都被简易机枪阵地大规模屠杀,终于彻底杀怕了,眼睁睁看着闽俄步兵在十公里外构筑起越冬的工事。

天气越来越冷,窝在战壕里的闽辽士兵,在防炮洞中升起了火炉,很难说躲在要塞中的俄军条件比他们更好。因为俄国人的储备从来没有丰富过,粮食或许还算充足,但燃料始终都是麻烦。原本要塞中只驻扎了不到一万人,现在从周围流放营地集中了十万人过来,这个燃料消耗不是储备能应付的。

所以俄国人是在要塞里挨冻,闽辽军是在战壕里取暖,一个是住的条件好,一个是保温条件好。

双方都在跟自然做抗争,经过两次反攻,俄国人被杀怕了,大量精锐驻军伤亡,已经很难组织起反扑。闽辽军也没有继续挖掘战壕,因为挖不动。真正的大战还得等明年开春。

刚听完伤亡总结会议,王圆匆匆闯进会议室,汇报了一个紧急情况。

“左宗棠的的部队从西安直接开向北京!”

“李鸿章的淮军呢?”

刘勇强不由一惊,走向满是地图的会议室墙上对照地图。

“在向山海关前进!”

很明显了,我大清竟然帮着俄国人一起打自己。

王圆愤愤不平:“我们还在帮他们救灾,她们却联合俄国!”

刘勇强云淡风轻,这种操作,大概也只有大清那帮人能做得出来。

“两码事。救灾归救灾,谈不上谁帮谁。施里芬,你们有预案吗?”

“有。我们的作战计划,始终包括两线作战。”

到底是德国人,习惯了。德国之所以强调快速机动,主要就是每一次战争中,基本上都是以少打多,不得不将军队来回调动。

“说说你的预案。”

施里芬简单汇报了一下,基本上还是那一套,依靠铁路运输后备力量,向山海关移动,占据山海关后,进入防守状态,防止清军出关。

“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在山海关外不是有一支军队吗?”

“可那里只有三千人,山海关可是要塞。”

不但是要塞,上面还有几百门克虏伯炮。

“要塞得看在谁手里。”

启动作战计划效率太低,又得重新调整车辆,山海关外护送难民的军队,正好用的上。

“让海军配合,护送一支军队在秦皇岛登陆。”

刘勇强小规模调动部队,对整体作战计划的影响不大,施里芬没有反对。

几天之后传来消息,正在向山海关移动的淮军因秦皇岛被闽辽军队攻占,他们立刻停止前进,此时他们才刚刚抵达滦县。

这就是李鸿章的淮军,作战喜欢耍滑头,保守实力为先。

正面很快也传来好消息,守卫山海关的军队人数万人,大多数是八旗和绿营,少量是淮军的炮队,结果他们发现山海关背后出现敌军之后,不知道谁起的头,全逃了。大概率是绿营先跑,八旗跟着跑。

山海关几乎是顺手接收。

李鸿章进行军事调动,竟然没有提前私下通知刘勇强,看来这场跟俄国人的联盟,李鸿章也有参与,甚至就是他出面秘密谈成的。如果是左宗棠牵头的,没准李鸿章就卖了。

左宗棠应该也知道,这些清廷大员,关键时刻还是站在他们大清一边。

双方密约的形式也不难猜测,肯定是俄国在爆发跟闽辽的战争之后,跟清廷约好一起夹攻闽辽。

现在闽辽控制山海关,堵住清军北上通道,李鸿章尚未成军的北洋水师,此时绝不敢出港一步。

该巡航还得巡航,必须掌握制海权。

只是双方此时还没有宣战,所以还得走个法律程序。驻北京大使立刻跟总理衙门沟通,先声夺人,先抗议淮军贸然向山海关移动的举动。

奕?直接抗议,说盛京将军无故调动军队,抢占山海关意欲何为。大使也不戳破,承认是误会。但表示,在跟俄国的战争结束前,闽辽军队会一直驻守山海关。

此时清廷上层已经乱做一团,打是商量好的,只是没想到被人发现,还抢夺了山海关。开局就陷入被动,是发宣战诏书以此为由开战呢,还是用计先把山海关赚回来,然后再打?几个大佬都没有主意。

这时候左宗棠终于乘坐火车回京,他们找到了主心骨。

讨论之际,左宗棠和李鸿章先打了起来,互相攻击对方。

左宗棠斥责李鸿章丢失山海关,李鸿章则推脱是对方不讲信义偷袭所致,他们的军队出现在秦皇岛,导致守军不得不后退,否则山海关会被内外夹击。

左宗棠又逼李鸿章即刻发兵将山海关夺回来。李鸿章则推脱说,他的军队还要防守京师重地,从天津大沽口道北京安定门,都有淮军驻防,根本抽不出兵力,建议等楚军主力回京之后再做打算。

一番扯皮,年都过了,也没扯出个结果。

这时候闽辽已经收买了知情的官员,了解到详细情况。这份密约,早在几年前两国就达成了。条件竟然对满清单方面有利,俄国人承诺在闽辽进攻清廷的时候,会全力支持。但如果闽辽进攻俄国,清廷只需要保持善意中立即可。这份密约中包括俄国替清廷训练一万步骑炮兵,也就是在库伦受训的那支部队,从装备到制度全部俄制。

这次清廷之所以出兵,则是交收伊犁的条件,俄国本想在战后将伊犁交还清廷,可清廷不信任俄国人,这点他们倒是做对了,要求立刻接收。俄国人提出条件,清廷必须立刻出兵跟俄国联合作战,俄国答应帮忙收复整个东北。

这种条件清廷已经到了无法拒绝的地步,伊犁甚至都不算什么,关键是错过这次机会,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收回东北,只能赌一把俄国能打赢。就算打不赢,应该也打不输,毕竟闽贼跟俄国打了两场也没把俄国人赶走。

抱着这种心态,磨磨唧唧让李鸿章从天津出兵,结果半路上就被截了。一看闽辽军在秦皇岛登陆,李鸿章立刻以这个理由下令部队停止前进。

之后跟左宗棠扯皮,左宗棠也扯不过他。李鸿章就一句话,淮军北上攻打山海关,万一闽贼威逼大沽口该当如何?慈禧可不想紫禁城再一次被卖,所以支持李鸿章,转而要求左宗棠带楚军去收复山海关。

而且清廷还在等俄国人,除了那俄国人已经训练了一万步骑炮兵外,俄国还答应出同样的兵和八旗一起行动。这怎么都得等到明年天气暖和,这天气不可能从库伦调兵南下。

确定清廷会参战之后,闽辽立刻调整部署,驻守长城外的十万军队开始回撤,难民队伍已经顾不上了,开始朝山海关集结,这支部队并不是精锐,而是二线部队,否则不可能派去保护难民。

只要能守住山海关,等待跟俄国的正面战场分出结果,南下收拾满清只是捎带手的事。这支部队正好用来防守山海关,也省的从奉天增调部队。

此时已经动员了三十万军队,全都是1万老屯堡的后备军。动员机制分三次,第一批是动员10万人,这些主要都是老兵,训练时间超过两年,大多数有上次战争的经验,第二批动员20万人,目前进行了两次动员,第三批次就是总动员了,1万军屯正好100万大军。

只是现在老军屯全部开放,屯里大量来自关内的难民,根本就不敢将军队调走。所以现在还有10万军队守军屯,维护秩序。

这完全在施里芬的计划外,他的军事计划做的在周密,也想不到会发生这么大灾难,而刘勇强竟然动用军队救灾。

“能不能把灾民有组织的转移去黑龙江地区屯田?”

要调动军屯部队,就需要安置好灾民。

“灾民不在军事计划中,而且没受过训练的他们,也很难服从命令,照计划行进。”

“那就马上制定计划。明年开春之前,必须抽调出30万部队。”

刘勇强下了死命令。

突然发现德国的总参谋部制度好是好,按部就班,可应对变化的能力太差。果然没有完美的制度。但这已经是相对最好的制度了,几十万人甚至可能上百万人的调动,靠个人已经无法做到,他是有失败教训的。施里芬的总参谋部的调度,总体是让他满意的。能在维持救灾的同时,做到有条不紊的调动几十万人,不亚于打一场百万级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