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287章 收拾张信

辽王很快又拉着张石到抚顺去了一趟,现场查看工业区的生产情况。

由于浑河封冻,无法利用水力,工业区基本陷于停产状态,但是一些挖煤采矿活动还在进行,个别小厂房还在利用风力进行加工生产。

辽王又去了浑河大坝工地,发现浑河北侧的主坝居然建了两百多米长,七、八米高了,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也超出他的想像。

本着不懂就用的态度,他随便问了张石几个问题。

“没想到你说干就干,建得这么快!你是变戏法搞出来的吗?”

“朱大能后来从西域带回来五千多俘虏,缓解了抚顺工地的用人紧张问题。从今年秋天开始,我就将各地有经验的工程队全部集中到这里,突击建设这个主坝。”

“这个大坝什么时候能建好?”

“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浑河解冻,我就集中人力把大坝再修高一点,完全可以修到十五米到高,明年秋天就可以撤除北侧的围堰,开始修建南侧的副坝,到后年可以加高到二十米。”

“照这个进度,也就是要到后年,这个大坝才能投入使用?”

“这倒不是。现在工人们都在趁冬季水少,集中清理下游的河床,准备再修建几道十里长的钢筋混凝土的水槽,再在水槽上面铺设木板,直接开设厂房,架设各种机器。到了明年雨季来临,这些水槽就可以投入使用。到了后年,这水力效能可能会提高到三倍。”

对于张石的工作,辽王是相当的满意,挑不出毛病来,只能连声说好。

辽王回到沈阳后,又召集军械骨干们开会,对蒯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军械司今后每年的重点要放在枪炮和新式弹药的生产上,每月不仅要确保同时生产五百支迅雷铳、一百支掣电铳,还要生产三十门山炮,十门迫击炮。”

“新成立的机器局主要生产镗床、铣床等精密机床,进一步提高枪炮的制造工艺和规格。掣电铳枪管要采取无缝钢管制造,确保枪管寿命要从目前的八百发达到三千发以上。”

“迫击炮要扩大口径,从目前的五十毫米提高到六十毫米,山炮也要向陆舰两用、多规格发展,特别是匹配万向炮架,既能在战舰上灵活调整方位和角度,也能放到陆地作战。”

“火药弹药局也要开始研制适合专门攻击敌方军舰和房屋的燃烧弹,还有地雷、手榴弹……”

蒯富一听,吓了一跳,带着哭腔说道:“王爷,您几乎把目前的产能提高了三倍以上。现在要人人没有,要铁铁没有,浑河又处于封冻状态,完全靠手工,哪能完成这个任务了?更别研发新武器了。”

辽王霸道地说道: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办法多。”

“你看张指挥使修的大坝,我当时以为需要花三年以上时间哩,这不到半年就修好一半,明年就可以蓄水投入使用,到时候的水力是现在的何止十倍以上,生产线可以多建五、六条。”

“你们现在需要只思考一下,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多少银子,多少工匠,多少工人,多少机械,多少原材料,还要建多少厂房?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还有本王嘛!”

蒯富见辽王生气了,连忙说道:“只要辽王再给我四百名工匠、一千个学徒,还有乌兹钢,其他的问题,我想办法解决,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辽王这时也笑了,说道:

“我就说嘛。蒯富不愧是大明第一工匠。我暂时给你十万两银子扩大生产。工匠嘛,最近京城来了一些,我找朝廷再帮你协调一些。”

“山东来了三万新兵,都是些娃娃,内地马上还要来十来万人,你到时候赶快派人去从中挑选心灵手巧的三千人当学徒。从年底到明年开春这三、四个月时间里,你再从这学徒中挑选三百个心灵手巧,头脑灵活的,带教两、三个月不就成师傅了嘛。”

“明年开春一解冻,楚王府的商船就会每月送来四十万斤生铁,可以先从生产农具开始带教嘛。”

张信这时也报告了一个新问题:“王爷,这生产武器、机械都需要上好的乌兹钢,可是乌兹钢早就用完了。按你的指示,我们上个月刚在辉发河附近找到镍矿,就遇到下大雪。我们只好做好标记,把人手都撤了回来。”

辽王马上就来了火,批评道:“现在挖运河的好几万人都闲着没事儿,你张信就不会组织他们伐木修路?非要浪费我辽王府的粮食?真不知道你当年是怎么跟在董兴屁股后面修路的?”

张信还在犹豫,辽王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你现在就给我动手,不需要等到明年春天化冻,就能修好通往辉发河镍矿的路,到了清明之后,就可以把矿石源源不断地拉回来。”

张信被批后,觉得丢了面子,小声狡辩道:“还不是事儿太多了,又是要管抚顺,又要管沈阳,现在你又要我兼管沈阳中护卫,一忙就忘记了。要不,您再给我添几个人手?”

辽王骂道:“你忙个屁!我乍听说你老家的大老婆都来了。你不仅在广宁城娶了两个小妾,又在这里娶了两个小妾。我告诉你张信,到了明年清明节,如果蒯富这里还见不到镍矿,我就把你四个小妾送给蒯富当媳妇!”

张信被骂得脸皮臊红,也不敢再言语。

众人才听说辽王前段时间收拾了驸马爷,现在又亲眼见了辽王毫不留情面地收拾自己的亲信,也不由吓得屁股一紧。

辽王离开一年半,大家确实有些散漫了。辽王既然回来了,大家还是紧张些好。

不过辽王骂归骂,最终还是将王府审理正李严和纪善吴亮两个得力干将分给了张信,帮助他分担沈阳城的管理工作,让张信一心一意挖路采矿去了。

这些年来,李严和吴亮也是跟着辽王历练了不少,特别是此次西征,二人一个执行军法,确保了军队秋毫无犯,一个辅助辽王处理公文,也没有出任何纰漏。

那个吴亮跟着辽王到应天后,一直闲来无事,竟然写起了小说,叫什么《大明辽王西征记》!

辽王听说后,很是无语,辽东现在都是忙得团团转,只有他吴亮有时间写小说,不行,得给他加加担子,加倍的那种。

辽王就让二人在沈阳中护卫挂个千户的名,一个帮助张信处理司法诉讼官司,一个协助张信管理民政事务。

但是到了明年开春以后怎么办?又要着手在松辽平原开运河,又要考虑开发改造好大辽泽,还要彻底整合松辽平原蒙古各部,又要继续开发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

辽王感觉手下还是缺人手,特别是缺少像黄湜这样会主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

怎么办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路都是猛人在前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