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强横废太子>第97章 不妙的消息

夜幕降临时分。

东晋国东讨大军中军主帐。

眼大重兵集结已基本完成,准备开往前线。

王镇现在每天都在苦思冥想着该如何打好在任州的第一仗。

却在这时,有探马报到,一个让王镇震惊的消息,使得王镇好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报告大元帅,虎口关失守,诸将军和手下十名主要将领全部被杀。”

接到这个探报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是在开玩笑的。

隋国,不具备攻取任何一个东晋国名下城池的能力。

何况,另一个情况是,下午他收到了诸良的加急,说隋国相国公子、隋国新皇弟子以及程咬京座下先锋伍召前来扰城,已经成功捕获,准备献给元帅于开战日祭旗。

这个消息,曾经让大家非常欣慰,他还当着诸将的面表示要给予重赏并要求大家好好向诸良学习,寻找一切机会立功报国。

怎么……一转眼,就说虎口关失守了?诸良等人全部被灭了?

“再探!”他非常愤怒。

还没等再探,第二个探马又回来了。

确认了。

隋国人里应外合,并且,利用了贱民的帮助!

而且,比刚才报的还更糟糕的情况是,五万守军,除了已经死了的,只有少数兵逃出了虎口关,其余全部投降。

贱民帮助?

贱民能帮助什么?

王镇气得暴跳如雷。

这五万士兵,为何胆敢投敌?

他气得想叫人迅速找了这五万士兵的相关信息,以便严惩其家人,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但这么做势必要动员非常多的力量,而且需要耗时很长。

因为士兵的信息向来不够完善。

现在这件事只能战后处理了。

越想越恼怒的同时,他心里也明白。

这次对方跟以前不一样了。

连贱民都用上了。

民心真的有那么大的用处吗?

东晋人打仗,完全靠硬实力,不靠民心。

当然,此前的隋国也没有利用过民心。

这一次不一样了。

看来,对手是真的不容小觑了,增兵,势在必行。

当晚,王镇上表,要求再增兵二十万……

八百里加急送到皇上面前时,已经是第三天。

而此时,虎口关失守的消息,已经让整个东晋国沸腾了。

不用说,举国震惊。

谁能想到,由十大良将率五万雄兵镇守的虎口关,竟然会失守。

主将加十名大将全部被杀,五万守军全部降隋。

更可怕的是,据说隋国甚至没有出动过一个士兵,只出动了一个少年。

这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了。

大家的反应是,这次的隋国,看来是得到了精兵强将,应该是有备而来,不好对付。

难怪,隋皇猖狂至此,竟然当众敢殴打东晋使者,看来是有恃无恐。

所以,在王镇的奏表到来之前,大家都已经在议论可能需要考虑增兵,只怕王元帅面子上过不去。

没想到,连王镇也表示需要增兵。

于是没话没说——准奏。

只是有谁能想到,这次攻打隋国的第一目标城池,竟然从任州变成了更为险要的虎口关。

……

而在隋朝这一边却是另一个景象。

拿下虎口关的次日,隋国包括杨晋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杨晋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这并不是他的计划。

他的计划只是让伍召到虎口关闹上一闹。

一则,可以在东晋引发轩然大波,然后就可以刺激东晋,让他们调集更多的兵力来。

杨晋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量毕其功于一役,不想作过多的纠缠。

毕竟,他要的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东晋国。

他要的是一个人口众多,没有受过大的破坏,国家基本保持完整,战后可以迅速恢复一切的东晋国。

二则,帮忙转达一下国家没有忘记所有遗民。

他记得在交换空间里,读过这样的句子:“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沉默中死亡的遗民太多了,他希望可以给活着的遗民们一个沉默中爆发的机会。

遗民的爆发能产生多少力量他没有底,但民心是可以长期积累的。

隋国如果还有什么地方领先于东晋,那就是民心。

特别是在他登基之后,他特别关心的一个方面,就是民心。

实在此之前,他在给雄阔的密信里,也已经说过了民心的重要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

尤其是,东晋食肉层荒淫无耻,一直用暴力来维持统治,来自民间或者底层的积怨不会少。

让伍召在虎口关闹一次,传达的是国家的仁厚,获得的必将是民心,包括遗民的民心,还有东晋国底层百姓和士兵的民心。

三则,可以提升士气。

每天上朝,面对的都是带着绝望和悲观情绪的大臣,他确实受够了。这么闹一次后安然归来,就足于提升大家的士气和信心。

尤其是听说皇上派伍召单枪匹马陪送东晋使者后,大臣们集体失声,朝野议论纷纷。明里是说皇上过于轻率冒失,暗里是怀疑皇上报复伍章逼他做出五城之约。

搞得杨晋都开始对伍召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不无担忧了。

是不是还是太年轻?

但如果不年轻,他也不可能得到进入虎口关的机会。

所以他等得有些焦急,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都在等着前线传回来的消息。

今天一上朝,消息就到了。

程咬京的八百里加急,星夜赶到了。

“快宣。”

通常的情况下,军队的八百里加急是先到兵部的,但皇上有特诏,凡是隋晋前线的加急,全部直接跟皇上对接,不用进兵部,也不用经左右丞相。

所以,这些送文书的士兵,也就有了进殿面君的机会。

听说是程咬京派回来的加急,众大臣便猜到与伍召有关,伍章自己更是担心得身体轻度发抖。

那士兵进来,手上并无文书,说道:“小人启奏皇上,小人奉程将军之命星夜回来禀报,关于伍召奉旨到敌方城池大闹,目前,事情已经办了,遗憾的是,伍召未能完成到敌方城池大闹的任务。”

杨晋大吃一惊,失声道:“什么?奏折给我。”

那士兵道:“程将军说,事情紧急,奏折稍后才写,先让小人回来禀报,程将军还说,伍召受命陪送东晋使臣后,非但没有到敌方城池大闹,反而大闹了我方城池,已引起数百人伤亡,且烧毁一座大型公共建筑。目前程将军正在带领众将处理这些损失。”

杨晋大失所望,众大臣目瞪口呆,伍章惭愧之极,出列跪下道:“是老臣教子无方,请皇上降罪于老臣。”

杨晋道:“此事与老相国无关,若是要罚,也是朕自己先受罚,老相国无需谢罪,平身。”

当下问士兵道:“怎么会闹到自家城池上了,还造成这么多人死亡,出了什么乱子了吗?”

士兵一脸苦笑,说道:“程将军说,具体后面会有奏折,请皇上稍候。”

众大臣俱都满脸苦涩,嘴里不说什么,心里都对杨晋的胆大妄为感到失望,因为他们直到这时才知道,皇上竟然打算让伍召到敌方城池去大闹,实在是太荒唐了。

能保证己方城池不被进攻就已经够困难了,还要跑到对方城池去,怎么能这么胆大妄为?

经过此事,不知道他还敢不敢如此张狂,但愿他能清醒一点。

大家耐心地在殿上等着,不久,程咬京的第二个八百里加急又到了。

杨晋听得,勉强打醒精神,说道:“宣。”跟刚才第一个人相比,这次的声音明显降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