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完结】>第54章 又来骗朕的钱?!

  老皇帝准备明日离开山海关了。

  就在这时,丞相那边送来一份表文,请示如何批示。

  “倭国请求本次回国的贡道,走山东登州,不走宁波?与高丽贡使同行?”

  好像没什么问题?

  老皇帝思考过后,大笔一挥——

  准!

  再往下看,是倭国使臣亲笔写的一封信,用的华夏文字。

  老皇帝懒洋洋地抬眉,慢慢看完。

  信的内容大概是用三千字描写了中华有多地大物博,大夏被他治理得有多好,人民多么安居乐业,自己有多尊重他这个皇帝。

  再用三千字述苦,说倭国那边多穷多苦寒,连肉都吃不上,哪怕是他们的幕府将军,一顿饭只吃一碗米饭,一份大酱汤,一块腌萝卜而已。

  最后用五百字情真意切的申请,请求大夏能够允许他们多来朝贡几次。

  老皇帝神色古怪起来。

  现在大多数国家的朝贡是一年一贡。

  但有些国家,比如高丽,一年来个三四次,有时候一年还会来五六次。皇帝的生日来一次,皇太子的生日来一次,过年来一次,平时夏朝有什么大事,也来一次,有时候没什么事,还想来一次。

  倭国……是想学高丽?

  “来人,招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一来,老皇帝就问他要过往倭国进贡的礼单。

  “回陛下,约莫是一些刀枪盔甲,玛瑙、水晶,以及一些洒金、描金家具。唔……还有牛皮和马匹。”

  礼部尚书特别了解皇帝,稍一思忖,补了一句:“刀枪和剑这些,通常是各一百把,铠甲就一领,玛瑙是寻常大小,二十块,水晶数珠,家具各自数量……少则一件,多则二三件,牛皮若干,马匹约莫三四匹。”

  何止不多,可以说是礼薄了。

  但这也是大夏主动要求的,【天】【朝】上国,也不贪四夷那点子钱,每年让他们上供一些土特产就够了。

  老皇帝在膝盖上点了好几下手指,自言自语:“看来穷是真的穷。”

  礼部尚书继续汇报:“国朝回赐,通常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国王及使臣,全套衣衫靴袜各一套。国王赐白银一二百两,使臣共赐铜钱一万文。”

  老皇帝微微颔首:“也不算多。如此,多来一二次,国库也给得起。”

  便在表文上批示:允。帝与太子之寿宴,及元日,一年三次,足矣。

  礼部尚书好奇:“陛下怎么突然……”

  刚批完一二斤公文,丞相的表文是最后一份,老皇帝招手,随行小太监便把叠好的热毛巾端来,敷在皇帝眼睛上。

  “倭国请求能多来几次朝贡。”

  ——也就是打秋风。

  大夏天子闭上眼靠着椅背,不紧不慢地说:“大夏与倭国一衣带水,我为万邦之主,岂可不拯?一不必管理其国内政,二不必带其富起,不过是多些金银赏赐罢了。”

  还有一层,皇帝没说,但礼部尚书也知晓。

  那些小国靠着朝贡生存,不止钱财,还有大国的撑腰。敌国想要打你,也得掂量两下主人是谁。

  所以,倘若那些小国哪日胆敢不敬,拒其朝贡便是。

  ——有时候朝贡也是拿捏周边小国的一个方式。

  老皇帝又感慨:“而且,那倭人实在太贫穷了,听闻他们连肉都吃不上。”

  礼部尚书有些惊讶:“这么穷吗?怪不得长得不高。”

  “是啊,听闻他们的国王还不许他们捕鱼,平时只能吃大豆制成的食物……就连将军,吃食都只有米饭、酱汤和腌萝卜。”

  听老皇帝说完,礼部尚书的同情心简直拉满:“既然如此,臣吩咐一下礼部,往后倭国来使,多给予一些照顾。”

  出使大夏,可能是这些使臣一年到头难得吃到肉的时候了。

  真是太惨了。

  老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大夏是宗主国,底下小弟能拉拔一下就拉拔一下吧。

  *

  老皇帝决定巡视一番辽东都司,于是,行在出了山海关,一路往东北去,一路巡查。

  约莫一个半月,到达复州卫附近时,巧合碰到了回程的倭国使团。

  老皇帝念及他们之前的卖惨,特意叫了使团过来询问情形。

  倭国正副使皆是禅僧,不过不是寻常僧人,而是可以插手世俗政权,为幕府内治顾问机构的僧人。

  是以,对方一见皇帝,行的不是佛教礼节,而是世俗礼节,口称:“臣拜见大夏天统皇帝。”

  老皇帝亲切地问他们:“在中原过得可还好?”

  那正使禅僧便答:“甚好,谢陛下关怀。”

  老皇帝又问了吃住,正副使回答都好,使团里其他倭人更是激动表示,这边的肉真是太多了,猪肉和鸡肉特别好吃,马肉他们以前更是吃都没吃过。

  一个个接连表示:“感谢大夏天统皇帝的慷慨!”

  可把老皇帝自豪得……

  *

  “诶?陛下居然这么大方,拿小金库赏赐倭人使团?”

  许烟杪大为震惊:“两百人的使团,每人赏鹅两只,鱼八尾,红绡褥一条,纱罗八疋,铜钱百文?”

  兵部司务补充:“还有六十斤炉甘石,三百斤黄铜。听倭人说,他们那边缺黄铜和缺冶炼黄铜的材料,陛下就赏赐给他们了。”

  许烟杪更加震惊了:“陛下不是抠……咳咳,陛下不是一向很省钱吗,怎么……”

  他不仅嘴上说,心里也复述了一遍。

  老皇帝立刻叫人把他叫过来。用倭人使团听不到的声音,语重心长:“许烟杪啊,有些钱要省,有些钱不能省。宗主国就要有宗主国的气度,邻居穷到连肉都吃不起了,多多少少还是该帮一把。你不知道,你前些日子吃火锅,片的猪肉、鸡肉,他们一年下来,只有来朝贡时才能吃到,平时不是吃豆腐汤就是吃腌萝卜。不是因为他们穷,是因为整个倭国都穷,连将军都很难吃上肉。”

  许烟杪迟疑着:“……是这样吗?”

  老皇帝拍拍他的肩膀:“当然。”

  老皇帝又叫来倭国使团里的人:“听闻你们那边还有什么……禁肉令?”

  那使臣便苦着脸说:“是啊。天皇信佛,便不许我们吃肉……”

  靠着近的地方,礼部尚书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闻言已经悄悄用手绢掖眼角:“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哦!】许烟杪恍然大悟:【老皇帝是被骗钱了啊!】

  老皇帝脸上的伤感猛然定格在脸上。

  礼部尚书差点把手指戳眼珠子里,但也戳到了眼角,痛得“嘶”了一声。

  其他官员都懵了。

  那小国使臣,是在哄骗他们?!

  【找到了!我就说我看过这个政令嘛,明明是每年四月初到九月底不能吃牛、马、犬、猿、鸡,至于什么野猪啊鹿啊熊啊的,只要你能猎到,都能吃。】

  那倭国使臣自然听不到心声,也不知道自己差点连底裤都被扒掉了。

  他说着他口中所谓的《禁肉令》已经声泪俱下了:“不过,便是没有这《禁肉令》,倭国也穷到很难吃上肉,便连幕府将军都只能吃豆腐、精米和腌萝卜。”

  【是啊是啊,就是没说,这位幕府将军只是喜好节俭,至于其他大名、将军,什么盐渍的天鹅啊,大雁锅啊,吃得可欢了。】

  倭国使臣抹抹眼泪,感激地看着老皇帝:“大夏天统皇帝!实在感谢你的慷慨!我们这些倭人从未食用过鹅,如今托陛下鸿福……”

  皇帝::)

  呵呵。

  看倭人的目光已经冷到成冰。

  敢骗朕的钱……

  老皇帝又问了一遍:“你们的武士、将军、大名当真很难吃到肉?”

  倭国使臣又道:“尊敬的大夏天统皇帝,你可能不知道,在禁肉令出来之前,我们这边大多数都是吃桜刺、桜锅,还吃红叶、牡丹,柏也吃,肉真的很少有。”

  出使过倭国的臣子近前来,小声告诉老皇帝:“陛下,确实如此,使团在那边,很少看到什么肉铺。”

  老皇帝脸色微缓。

  如果是这样,那说很穷也没错。

  【噗嗤——】

  【老皇帝不会信了吧哈哈哈哈哈哈!】

  老皇帝:“……”

  出使倭国的大臣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

  许烟杪你别乱说啊!

  我从来没有骗过陛下!

  【吃桜刺、桜锅,那确实,为了逃避禁肉令,倭人管马肉叫桜,桜刺、桜锅就是马肉刺身、马肉锅!】

  出使过倭国的大臣猛地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骗陛下的是倭人,不是我。

  【哦哦,还有红叶,就是鹿肉啊!哈哈哈哈!牡丹就是野猪肉!柏就是鸡肉!】

  老皇帝注视着倭人的目光越来越冷。

  很好,原来是这样的很少看到肉铺。

  ——改了名称,当然不是“肉”铺了。

  眼角冷光瞥到自家使臣,那位出使过倭国的大臣几乎想立刻跪地解释——如果不是许烟杪在身边的话。

  他确实出使了倭国,但是是被来迎接的倭人一路领到那天皇面前,中间时候,也不太能乱走。就像倭人来到大夏,也是要被礼部官员一路护送,安排在会同馆内,活动自由受到限制,五日一次放出,其他时候绝不允许擅自出入。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没有提前布置任务,真的很难摸清倭国的各项门道,更别说打听他们能不能吃上肉了。

  老皇帝冷笑一声。

  “朝贡一事……”

  【啊!对了!还有朝贡!】

  老皇帝的表情有一瞬间的空白。

  他突然很想把许烟杪直接打晕。

  关于他被骗了什么东西,他真的、真的一点也不想知道得那么清楚!

  许烟杪你不知道有句话叫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吗!

  【芜湖,高丽上贡金银,被老皇帝拒绝了。说什么高丽偏僻,这些金银都是他们从其他地方购买来的,花销太大了,没必要。】

  【对其他属国也是一样的态度。老皇帝倒是挺好心的。】

  老皇帝愣了一下。

  ……被夸了?

  难得!!!

  刹那间,老皇帝心情又好了起来,看那些胆敢骗他的倭人都没那么讨厌了。

  【可惜碰上了蹬鼻子上脸的倭人。】

  “……”

  那心情,又“duang”一下下去了。

  【啧啧,倭国那边,最近几年已经发现石见银山了,给大夏的贡品里,却是半点银子都没有。】

  【然后倭人和老皇帝说自己用来交易的白银都是从其他购买来的,用它们来换大夏的铜钱……】

  许烟杪卡顿了一下,接下来是一连串有些乱的数据计算,大夏君臣还没反应过来,许烟杪已经直接得出了结论——

  【卧槽!如果按照石见银山一年五百多万两的产量……】

  多、多少?!

  大夏君臣眼中已经泛起了红血丝。

  一年五百多万两的……银山?!

  “我日你先人!”永昌侯没忍住骂了句脏话。

  那么大一座银山,就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他们居然不知道!

  【不出三十年,大夏就要铜荒了,估计还要转过来去进口倭国洋铜。】

  【土特产啊~】

  【宁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啊~】

  大夏君臣:“……”

  

  作者有话说:

  日本的肉食禁止令:

  自今以後,制诸渔猎者,莫造槛牢及施机枪等之类。亦四月朔以後,九月三十日以前,莫置比满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马犬猿鸡之完。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日本书纪》

  【翻译:(676年开始)每年四月初到九月底,不得食用牛、马、犬、猿、鸡之肉,但除此以外则不在禁止之列。】

  *

  丙申,禁断渔獦于摄津国武库海一千步内,纪伊国阿提郡那耆野二万顷,伊贺国伊贺郡身野二万顷,置守护人,准河内国大鸟郡高脚海。

  ——《日本书纪》

  *

  日本一般民众吃肉的历史开始得很晚,其中吃鸡的时间算是最长的,但也只有400多年,而且鸡肉是节假日才上桌的“宴食”。至于牛羊猪等“四脚兽”,更是进入19世纪末期的“文明开化”阶段后,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走进一般家庭。究其原因,一是佛教信仰的关系,二是吃惯了鱼和其他海味的日本人长期以来很难接受“肉”,尤其是四脚动物肉的味道,认为它们过于生猛而在心理上严重抵触。

  ……

  “一汁一菜”成了日本人的饮食模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支配着他们的餐桌。所谓“一汁一菜”,即一碗米饭、一个汤和一个菜。而那“菜”,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点儿腌萝卜或咸黄瓜而已;汤,大都是不带丝毫油星子的大酱汤。

  ——《日本的细节2》

  *

  辛卯上谓侍臣曰:朝鲜僻远,朝贡之使数至,其贡物率用金银,此岂小国所能常有。其以敕谕国王,今后贡献以土物效诚足矣。

  ——《明实录宣宗实录》

  *

  日本贡物:

  马、盔、铠、剑、腰刀、枪、涂金装彩屏风、洒金厨子、洒金文台、洒金手箱、描金粉匣、描金笔匣、抹金铜提铫、洒金木铫角盥、贴金扇、玛瑙、水晶数珠、硫黄、苏木、牛皮。

  ——《大明会典》

  马四匹,散金鞘柄大刀二把,硫黄一万斤,玛瑙大小二十块,贴金屏风三副,黑漆鞘柄大刀一百把,枪一百把,长刀一百把,铠一领,砚一面并匣,扇一百把,计奏讫。

  ——《中国外交史》

  *

  明朝回赐

  日本国、永乐间、赐国王冠服紵丝纱罗金银古器书画等物。

  宣德十年。回赐国王紵丝二十表里、纱罗各八疋、锦二(土商)、银二百两。妃,银一百两。

  成化二十年、回赐国王、紵丝二十表里、纱罗各二十疋、锦四(土商)、银二百两。王妃、紵丝十表里、纱罗各八疋、锦二(土商)、银一百两。

  差来正副使、每员金襴袈裟一领、镀金银鉤环全。罗直裰一件、罗褊衫一件、紵丝二疋、纱罗各一疋、绢六疋、铜钱一万文、靴袜各一双。

  正贡外、使臣、自进并官收买附来货物、俱给价、不堪者、令自贸易

  ——《大明会典》

  *

  洪武年间的非贡物抽分:

  其诸蕃国及四夷土官朝贡所进方物,遇正旦、冬至、圣节,悉陈于殿庭。若附至蕃货,欲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仍除其税。

  ——《明实录太祖实录》

  *

  永乐初赐印誥。自后每岁圣节、正旦、 【嘉靖十年。外夷朝正旦者、俱改冬至】皇太子千秋节。皆遣使奉表朝贺、贡方物。其餘庆慰谢恩无常期。若朝廷有大事、则遣使颁詔於其国。国王请封、亦遣使行礼。其岁时朝贡、视诸国最為恭慎。

  ——《大明会典》

  *

  若汉、唐之夷,彼隋君之东征在,朕今日苟非诈侮于我,安肯动师旅,以劳远人?若不守己分,妄起事端,祸必至矣。

  自今宁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

  ——《明实录太祖实录》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