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完结番外】>第43章 (捉虫)

  ==========================

  这段时日天气暖和, 傍晚的风也很是舒服,风里都夹杂着青草和野花香。

  李轻舟和月笙已经割了几捆茅草,大黑却依然卧在水沟边的泥潭里不肯动弹。

  “大黑这些日子辛苦了, 这下总算能休息一阵儿了。”月笙坐在草地上, 剥了根茅针塞进嘴里。白白的茅针软绵绵, 嚼起来有淡淡的清甜,月笙割草的这会儿功夫已经嚼了好多根了。

  李轻舟走到大黑身前, 试着拽了拽绳子,大黑只对着他喷了个响鼻, 没有一丁点儿要起来的意思。李轻舟放下绳子, 对着月笙笑了笑, “这是还不愿回家呢。”

  月笙递了根茅针给李轻舟,“罢了,就让它再泡泡吧, 反正这会儿回去也做不了什么事儿。正好我看看有没有嫩蒿子, 割些回去蒸饭吃。”

  “我去, 你就在这儿看着大黑就成。”李轻舟弯腰拿了镰刀就去水沟对面寻蒿子了。

  月笙在原地坐了会儿也背着背篓站起身来, 沿着水沟寻蕨菜和鱼腥草。不过他没敢走太远,保证自己始终能看见泥潭里的大黑。这水沟边还挺多蕨菜和鱼腥草的, 而且一长就是一片。

  蕨菜是吃新发出来的嫩茎, 只需要直接用手掐就行。鱼腥草则要挖下面的根,不过这地儿土质松软, 挖起来也不费劲儿, 拿个小木棍掏掏就能扯出来。月笙蹲在地上挖的兴起, 这里的鱼腥草叶片还没怎么长开, 藏在土里的根不算长, 但白白胖胖的, 这样儿的才正好吃。

  等月笙弄了一大堆鱼腥草和蕨菜塞到背篓底装好,李轻舟也提着一大捆蒿子和一把香椿回来了,一只手还揪着短褂下摆,不知道里面兜了什么东西。

  月笙帮着接过蒿子和香椿,伸手掐了掐,果然嫩生生的,这么多蒿子,足够明天蒸一甑蒿子饭了。月笙乐滋滋地把蒿子和香椿放进背篓里,一转头见李轻舟还揪着短褂,有些好奇:“你这兜的是什么啊?”

  “你猜?”

  “唔,难道是野果子?”

  李轻舟摇了摇头,也没继续卖关子,小心地打开捏在手里的衣摆,只见里面躺着十多个小巧圆溜的鸟蛋,有绿有红,颜色漂亮的紧,看着起码得有三窝。

  “哇,你在哪儿掏这么多鸟蛋啊?”月笙一个个拿在手里摸了摸又重新放下。

  “在水沟对岸靠上面些,我本来是想去掐些刺苔的,没想到发现了好些鸟窝,就掏了几窝回来。不过就没摘刺苔了。”

  “那也不打紧,鸟蛋也很不错呢,明儿早上就煮了吃了。不过没带布兜子来,放背篓里怕磕坏了。”

  “没事儿,我就这么兜着回去就成。你去看看大黑,拉着它去水里把泥冲冲,我们准备回家。”

  这会儿已经看不见太阳的身影,天色越来越暗。大黑估计也知道不早了,是时候回去了,没再耍性子,月笙去一拉,就十分乖顺地从泥潭里站起身。跟在月笙身后去了水多的地方,任由月笙拿草叶帮它擦洗泥垢。

  回到家,却只有李重山一人迎了出来。

  “娘和嫣嫣呢?”月笙帮着把牛草送进后院,出来还是没见着陈秀云和嫣嫣,便问了李重山。

  “下午去关鸡笼时,娘发现又有只母鸡在抱窝,她和嫣嫣出去买鸡蛋了。”

  月笙一听就高兴了,“真的?我看这么多天都没动静了,还以为不会再有母鸡抱窝了呢。”

  家里如今就只剩下一公三母共四只鸡了,确实有些太少了。做鱼丸、炸小鱼都少不了鸡蛋,多养些鸡,他们就能少从外边买些,自己吃起来也没那么心疼。

  “又有母鸡抱窝了呀,之前那一窝还有多久穿?”李轻舟也在一旁插话。

  母鸡孵蛋一般要二十一天左右,月笙在心里回想了下上蛋的日子,默默算了算才答:“应当还有五六日就该破壳了,也不知道能穿多少个呢。”

  “鸡蛋不都是在公鸡多的人家买回来的,按理说应该不会差。这几日我再重新搭个鸡圈,到时候好养小鸡。”

  “那你顺便把猪圈也搭了吧,一晃也该满月了,差不多能捉回来了。”

  江大柱养的母猪正月二十三下了窝小猪,一共十一只,最后活了九只。江大柱跟月笙说了,等满月之后再劁,到时候他们再捉回来养着。

  “成,我明个儿就拖些石头和黄泥回来,就挨着牛棚垒个猪圈。”

  没多久陈秀云就和嫣嫣回来了,还带着二十枚鸡蛋。回来后也没多耽搁,就和月笙去了后院上蛋。

  抱窝的那只母鸡正卧在它们平日里下蛋的那个窝里,得把它移出来放到蓝子里才行。母鸡很凶,月笙一靠近,它就张开了颈毛,撒开翅膀,作势要啄人。

  “你小心着点,别被啄了。”陈秀云把挑出来的十六枚鸡蛋码在铺好干稻草的篮子里,瞟见母鸡的凶样,小声提醒月笙。

  月笙点点头,小心翼翼地靠近,迅速伸手抓住了母鸡的翅膀,惹得母鸡“咯咯”直叫,脚也胡乱扑腾。

  “这下面还有两个蛋呢。”提起母鸡,月笙才发现鸡窝里还有两枚鸡蛋,摸起来热乎乎的。

  “今儿下午的鸡蛋还没捡呢,也拿过来一起孵着吧。”

  安顿好这只刚开始窝的母鸡后,月笙和陈秀云又给前一只喂了些谷糠和水,才回了前院儿。

  第二日一早,趁着李轻舟他们还在处理鱼肉,月笙就开始着手蒸蒿子饭。

  这种蒿子直接吃是有些微苦的,得先用水焯过一遍才行。焯完蒿子,月笙又把昨天掐的蕨菜和香椿也焯了,蕨菜等会儿切点腊肉一炒,香椿则直接凉拌,也用不着准备别的菜了。

  所有野菜都焯好之后,月笙才淘了米煮上,不用煮干,一开就舀出来沥上。然后把切碎的蒿子、肥肉丁、玉米面和米拌匀,加盐调味后装进甑子蒸上就行,估摸着等鱼丸煮好正好能吃。

  蒿子嫩生,蒸出的饭也香软。再配上蕨菜炒腊肉、凉拌香椿、凉拌鱼腥草、煮鸟蛋和甜米汤,一顿早饭就能吃得满足。

  五日后,第一窝小鸡果然开始破壳。过了三日,穿出了十二只小鸡两只小鸭。

  最后只剩下两枚鸡蛋一直没动静,月笙放在水盆里试了试。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晃动,“这两个是没用了。”

  李轻舟虽也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这样的结果他也很满意,个个都能成功破壳原本就不易实现。他把已经破壳的小鸡一只只捡到糠筛里,对月笙说:“只剩两个,已经很不错了。”

  月笙看着十来只毛茸茸,啾啾直叫的小鸡和小鸭,又高兴起来,“也是,我看穿出来的这些还挺有劲儿呢,赶紧拿艾草熏一熏了放进笼子里,让母鸡带着。”

  说完,月笙就拿了把干艾草过来点燃。李轻舟把装着小鸡小鸭的糠筛高高举起,方便月笙拿艾草熏。

  熏完之后,李轻舟就立即把小鸡小鸭放进了新搭的鸡圈。受了惊吓的小鸡小鸭唧唧叫着靠近了母鸡,被母鸡护在羽翼下。李轻舟又给食槽里添了些用水拌好的谷糠和粗玉米面,见母鸡领着一群小的,啄得欢快才和月笙放心离开。

  三月初五下午,李轻舟和月笙赶着牛车去了青山村江大柱家。昨天江大柱特意来月笙摊子上说了,留的小猪已经劁了养好伤,让他们抽个时间捉回去。

  因为江大柱他们要在铺子里等锦书散学了才会回去,所以李轻舟他们走得也晚。到了江家,江大柱他们也都已经回来。

  “你们来了。”何芳兰笑着接过月笙提在手里的两尾鱼和一捆香椿。“怎地又带东西来,家里都有呢,不用往家里带。”

  “我们天天都弄,也吃不完那么多,过来就顺带些。”

  江大柱则和锦书乐呵呵地围着大黑转悠:“你们这水牛养得挺好,费了不少心思吧?”

  李轻舟把锦书抱起放到牛背上坐着,“也还好,大黑脾性好,什么草都吃也不挑。我们每日牵着去外边吃吃草泡泡水,也费不了什么事儿。”

  “什么时候出门定了没?”江大柱又问。

  “定了,这个月二十七。”

  时候不早,月笙他们只喝了杯茶,和江大柱夫妇说了会儿话,就去了后院捉猪仔。

  小猪仔已经和母猪分栏,圈里就只有三只小猪仔,正窝在角落睡得香。肚皮一鼓一鼓的,发出小小的呼噜声。猪圈里收拾的很干净,下面垫了一层青草,几只小猪还是白白胖胖的,看着就让人心生喜爱。

  “其他的都卖出去了?”月笙四处看了看也只见到三头小猪仔。

  提这个江大柱可就高兴了,“都卖出去了,刚满月就有人来买了,剩的这三头都有人来问了好几回呢。你们看看要哪只,我去揪出来。”

  三只小猪仔都长得挺好,月笙也没挑,“随便哪只都行,爹你看着捉就行。”

  江大柱翻身进了猪圈,动作利索的就抓了一只小猪仔的后腿提了出来,放进李轻舟早就撑开的麻袋里装上。

  “小猪仔能吃,不过每天也不要喂太多,免得胀坏了。现在还小,就多喂些粗玉米面、麦麸、新鲜草料,等大些了再喂糠。若是拉稀也不要慌,烧点玉米棒子泡水或者煮些地枇杷根叶喂喂,还是不行就来找我……”江大柱知道李轻舟他们家是第一次喂猪,便说得细致了些。

  李轻舟和月笙认认真真地听着,一一记下。江大柱的猪仔都是卖三百文一头,这回几人也没再推来推去,月笙给数了三百个铜板,就和李轻舟回了家。

  猪圈早就搭好,李轻舟拖了石头和黄泥回来花了三个半天才砌好的。顶上搭了棚,盖着稻草,圈里昨日还割了好几捆茅草回来铺上。小猪仔刚放进圈里还有些不适应,月笙拿了玉米面过来放进木槽里,唤了一会儿,猪仔就试探着靠近了,确认没有危险,便呼噜呼噜吃了起来。

  “这小猪仔还挺能吃,好养。”陈秀云见猪仔很快就把玉米面吃的干干净净,又转头去啃青草,眼里尽是满意。

  “可不,岳父说要想猪养得壮,得费不少粮食呢。我打算明个儿就去村长那儿问问,再买两亩荒地,今年多栽些番薯,还有南瓜也多种些。”

  “是该多种些,要好好养着才行呢。”村子里荒地并不算太贵,看地肥与否,一亩在一两到三两不等,而且前三年还免税。家里现在还有余钱,是以家里人都觉得李轻舟这个提议不错。

  第二日李轻舟就去找村长说了买荒地的事儿,村里荒地不少,开荒越多于村长也有益,村长没多犹豫就给李轻舟划了两亩中等地,收了李轻舟三两银子。之后李轻舟又和村长一起跑了躺县衙,把契书给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