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只为在盛世秀恩爱【完结】>第38章 小三元

  岁试在即, 叶如尘和顾青辰提前三日到达府城。

  这个点才来着实有些晚了,但这次并不需要担心客栈房满的问题,因为他们受邀前来余府暂住, 方便一起去考试。

  朱红色的大门, 叶如尘抬头看向门匾上“余府”两个大字, 确定没找错地方, 走上前敲了敲。

  过了一会儿,老管家弓着背,迈着小步子来开了门。

  “叶公子、叶夫郎,我家少爷已恭候多日。”

  饱经风霜的老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老管家客客气气将两人领到了正厅,“二位稍作歇息, 这就去请少爷过来。”

  诺达的庭院里,只有几位洒水下人,显得有几分冷清。

  府里丫鬟刚取来了茶水, 余朝云就突然露出了圆圆的脑袋。

  大老远还见他欢喜的样子,走近后马上耷拉起脸, 抱怨道:“叶大哥,你们怎么才来?房间早已备好,却空了好些日子,我差点以为你不考了呢。”

  “没规没矩的,成何体统!”

  楚秋归从后面快步跟上来,左手还拿着书本,想来方才正在温习呢。

  叶如尘越过叽喳的余朝云,对着后面的楚秋归会心一笑, “抱歉,家里近日事忙。”

  几人围着圆桌坐下, 一旁的丫鬟给他们斟了茶就退下了,独留四人说谈。

  初春时节,正赶上豌豆播种的时候。

  此前,叶如尘带着顾父到县里的种子商处挑了六个不同的豌豆品种,需要将两亩地分成六块种下。

  而豌豆种子在种之前也是需要处理的,村里只有少许人家曾在家门口种过几行豆子,也没有专业的经验。

  顾父翻了许多本农书,才总结出自认的最佳种植方法。

  无论是处理豌豆种子还是整地,都挺费功

  夫,一大家子人,总不能让顾父独自在地里折腾。

  “顾大人在种地吗?”楚秋归不明白,顾大人一个在燕京土生土长的人怎么可能会种地,是生活艰辛至此吗?可他们不是一直和京城顾家有联系的吗?

  叶如尘没有多做解释,几人吃了点儿茶,顾青辰跟着下人四处转转,叶如尘他们则去书房复习功课。

  俗话说,临时抱佛脚,不快也光。

  余朝云捧着本《春秋》虔诚膜拜,叶如尘嘴角抽抽,问楚秋归他这是在干什么。

  “听闻此届学政大人是治春秋的,他这两个月都抱着春秋苦读,其余几课一眼未瞧,真是魔怔了。”

  楚秋归无奈叹息,余朝云十分不服气,“是我有自知之明,知道都不行才孤注一掷拼一把的,万一中了呢?说了你也不懂,叶大哥会理解我吧?”

  叶如尘摇摇头:“不理解。”

  “叶大哥,临考前的选择性复习是很重要的!”

  余朝云自诩有几分聪明,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的学习技巧。

  最后问道叶如尘:“叶大哥,你的长短板分别是什么?”

  “算术和赋诗。”叶如尘想也不想直接回答。

  “好巧!我表哥也是!”

  余朝云乐了,“他最善赋诗,成日混迹在各大诗会。”

  楚秋归面露欣喜,知己难觅,“叶兄,若有机会...”

  叶如尘及时打断,“不巧,我善算术,讨厌写诗。”

  啊,这...

  楚秋归突然被定住了,脸上的表情还没收回去,模样有些滑稽。

  余朝云捧腹大笑,“太好了!我也不喜欢作诗。”

  叶如尘和楚秋归都没有再说话,就看着余朝云自顾自的哈哈笑,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觉得没意思才停歇,然后问叶如尘:“叶大哥,你在复习什么书?”

  “没什么。”

  听见这么个敷衍的回答,本来只是就随口一问的余朝云偏生出些好奇,非要凑过来看看。

  于是愣住了,不可置信的念出封面上的几个大字,“笑林记?”

  叶如尘用书抵住他的下巴往上一推,帮他合上大张的嘴巴,淡淡说道:“有问题吗?”

  楚秋归一脸纠结,“叶兄,你...”

  不等他说完,余朝云都看不下去了,大声批判,“考试在即,你怎么能看这种闲书!”

  “不行吗?”叶如问道。

  “当然不行!连我都知道复习,你一个双案首就这态度吗?你疯了吧!”

  叶如尘瞧他未免太激动了些,解释道:“适时地放松有利于舒缓焦躁之情。”

  余朝云想了想,犹豫着将手中的书放下,叶如尘瞥了一眼说:“考不上别来找我。”

  “你!”

  余朝云冷哼一声,气鼓鼓的回到座位上看书。

  晚上,福顺楼的厨子专门过来给他们做饭,因为他们这座宅院平日都是闲置的,每隔一段时间,京里来人查账才会小住几日,所以没有配备专门的厨子,甚至下人都只有几个。

  考试这天,老管家安排了两辆马车送他们去考试地点,下车时之前联系好的另外两名童生已经到了。

  楚秋归快步上前拱手作揖,“宋兄,陈兄,久等了。”

  两位书生看起来年岁较大,其中一人面露不耐,但见他们到了后连忙收起了情绪。

  想来这两人也是余府花钱找的,不指望能相处多么愉快,只要人品没问题,不会考试作弊拖他们下水就行。

  叶如尘是第一次见两人,楚秋归简单做了下介绍,他们行了拜礼道了名字便罢,双方都没什么兴趣详聊。

  虽然院试是三年两试,但童生考秀才只能参加岁试,明年的科试只有新秀才能参加,是为了获得乡试资格。

  所以岁试的考生不少,毕竟这三年的童生都等着这一天呢,还有往届没考过的童生,除此之外还有往届秀才,因为秀才并非一考定终身,隔段时间就要重考岁试。

  因为人多,所以进场口就分了四个,楚秋归等人抬脚准备走时,突然发现少了个人?扭头一看,叶如尘和顾青辰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一旁的树下聊天了。

  其中一名陈姓书生见此状面露不满,眼中带着些鄙夷神色。

  余朝云白眼一翻,牛气冲冲的往两人面前一站,瞪着眼睛催促。

  叶如尘摸摸鼻子,看向入场处的长队,“你们不用等我。”

  余朝云两手叉腰,“这位考生,我们五个人是要一起的,不然进场查验会很麻烦!”

  行吧,叶如尘几步一回头,顾青辰在树下捂着嘴偷笑。

  余朝云边走边念叨,“怪不得你之前会出名,也太放肆了吧,你眼里到底有没有考试的事。”

  岁试共考了四场,前三场依旧是八股文、帖经、墨义,另加了一场算术。

  院试结果要等五日,这段时间叶如尘两人一直住在余府。

  等到放榜之日,四人前去福顺楼等消息,他们依旧坐在府试放榜那日的位置上。

  “少爷,少爷过了!”

  几人朝窗外看去,是余家小厮二全回来了,只见他咧着嘴笑得张扬,跑得飞快,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的上了楼。

  “少爷,都过了!”

  “等一下!”余朝云立刻抬手打断二全接下来的话。

  此情此景挑起了美妙的回忆,余朝云勾着唇角,戏谑地盯着叶如尘,“叶大哥,我的人去给你看榜,收多少钱合适?”

  叶如尘喝茶的动作一顿,放下杯子拱手一拜,“告辞。”

  说罢便作势要起身,余朝云气得吐血,“叶大哥,你也太抠了吧!”

  叶如尘耸了耸肩,“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我觉得你应该培养一下。”

  楚秋归失笑,“行了,二全你快说吧。”

  余朝云也不闹了,抓着二全的胳膊,“先说我,先说我,我当真过了?”

  二全嘿嘿一笑,“小的从下往上找,一眼就看到了少爷的名字,第五十!”

  余朝云表情一僵,脸上肌肉扭曲着,不知是哭是笑,然后猛地一点头,“不错!过了就好。”

  “哈哈,哈哈~”

  叶如尘不厚道的捂着肚子笑了, “倒数第一,你还真是吊车尾呀。”

  余朝云咬牙切齿,“有什么好笑的,我还小呢,你在我这个年纪,连童生的都不是。”

  叶如尘:“对对对,你是天才你厉害...”

  顾青辰满不赞同,“夫君,朝云还是个孩子,不要欺负他。”

  夫郎都开金口了,叶如尘端正身子,正儿八经对余朝云说:“余小朋友,你很棒哟,请再接再厉!”

  余朝云冷哼一声,双手抱胸,气鼓鼓的扭过头不想搭理他。

  二全这才继续说道:“表少爷是第二!”

  楚秋归听到后并没有什么反应,看了叶如尘一眼,心下了然。

  余朝云耳朵一动,又转了过来,似乎也猜到什么了,但就是不相信,指着叶如尘问二全,“他呢?”

  二全本来挺激动的,但看自家少爷不爽的样子,努力控制自己的语气,强装冷静,“叶公子是案首。”

  就知道!余朝云又哼一声,“这么大年纪了,有什么可得意的。”

  然后又将矛头转到楚秋归哪里,“亏你还有才子之称,怎么总是第二呢。”

  楚秋归一脸无奈,叶如尘拍拍他的肩,“辛苦你了。”

  带小孩儿真不容易。

  楚秋归他们过两日就要动身回京了,与叶如尘聊起往后打算,叶如尘直言不讳,自然是要入县学的。

  “县学?叶公子不去云怀书院吗?”

  福顺楼的刘掌柜过来了,他从小二哪里听说了叶如尘是院案首。

  云怀书院?几人都不了解。

  刘掌柜解释道:“云怀书院是武同府最好的书院,入学考试很难,多少学子挤破头都进不去。”

  “但岁试前五,直接获得入学资格,估计要不了多久,叶公子就会收到入学凭证了,就

  算没收到,直接找上书院也是行的。”

  叶如尘点点头,问道:“贵吗?”

  “啊?”掌柜一愣,没反应过来他问的什么。

  顾青辰扶额,“夫君,贵也要去。”

  而且,咱家也没那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