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破妄【完结】>第190章

  直对着大门的,就是一张长长的石台,再往深处一点,就是七根对称排列的石柱。

  除此以外,没了。

  据说,当鲛人们还盘踞在无愁海时,四海的使者们要先通过隐门,随后停留在观溟殿外,等待着海国主和海国七长老的接见。

  海国一向宣称观溟殿是圣殿,因此不允许使者们携带武器,也不允许长老们携带武器。石桌用来盛放使者们的法器,而那七根石柱就是用来暂时安置七长老法器的地方。

  海国主是唯一一个会在观溟殿内亮兵的鲛人。

  杨心岸谨慎地看了看四周,小心翼翼地穿过石柱,却在不经意间看到了红墙上的壁画。

  她恍惚了一下,脚步还在继续往前走,心神却似乎骤然离体而去了。

  很难说她究竟看到了什么,她突然落入了一个色彩浓重到恐怖的世界。修界尚淡色,她似乎生平从未见过眼前这些大红、大绿、大蓝、大紫,一下目眩神迷。她似乎见到了正在浴火涅槃的凤凰,那火焰像是混杂了无数浓重的鲜血,在那凤凰微小的绒毛中,似乎又有一枝新柳慢慢长了出来,一直长成碧玉髓般的色泽。不对,那不是凤凰,也不是柳条,是山茶和翠鸟……

  杨心岸踉踉跄跄地走着,明亮的眸子一点点变得昏沉。她毫不惊讶地发现,在那碧绿和血红之间,又冒出了一块全无道理的蓝,蓝得好像……

  闻世芳自然也看见了那壁画,但只是恍惚了一下,眼前的壁画只有许许多多、相互交织缠绕的色块和线条,像是哪个小儿随意抹上去的。

  不,也许小儿的涂鸦还比这个好看些。这墙上的东西丑陋扭曲,似乎毫无意义。

  闻世芳按住杨心岸几乎跌到墙上的身体,换了个方向,低呵一声,不惊枝悄然抵上她的眉心。

  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响起,闻世芳立刻松手。

  杨心岸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壁画,咳得好像要把整个内脏都吐出来一样。

  除了咳,还有血。

  她似乎有吐不尽的血,刚刚换上的干净衣物转瞬间就又成了血衣。

  她原先在试图掩一下口,很快就直接放弃了,修长的手指已经辨不出原本的肤色。

  闻世芳震惊地发现,在她的感知中,杨心岸的生机在一点点地消失。

  按理来说观我境的修士没那么容易死,但杨心岸此刻的动静就好像……就好像她把生机都耗在此处后,就会身陨一样。

  在壁画上究竟有什么!?

  她扶起了杨心岸,不由分说地送了灵力过去。

  杨心岸却立刻推开了她,勉强摆了摆手,断断续续传音道:“……不……不用……管我。”

  闻世芳:“……?”

  等到杨心岸整个变成了一个血人,她的咳嗽声终于停了下来。

  一停下来,她立刻就掐了个诀,恢复了一个世家子该有的模样。

  随后,她便抓了一大把丹药咽了下去。

  “多谢闻道友救命之恩。”她郑重道,“此番若不是有道友,我就命丧此处了。今后,我欠道友一个人情。”

  闻世芳一言难尽地看了她一眼,实在对她没什么期望,心道:只要莫再拉她下水就行了。

  她有很多想问的,比如为什么不要管她,又比如为什么她什么也没看到……

  “你看见了什么?”

  杨心岸慢慢摇了摇头,“万物。”

  闻世芳一怔。万物,还是天道?据她所知,杨心岸已经在观我境大圆满呆了很久了。若想争夺家主,那么半步元君的修为显然更保险一点。

  悟道这种事全凭机缘,看了壁画有所感悟,倒也不是没有先例。

  可杨心岸为什么像受了重伤一样呢?

  杨心岸抱歉地笑笑,修长的手指在一小洼鲜血中慢慢动了起来,“闻道友,我此般模样,只怕要拖累你了。”

  闻世芳盯着她的指尖,慢慢拼凑出了……“别看壁画”四个大字。

  所以说,看见了“万物”又是假的吗?

  还是,为了骗过那个暗中窥探之灵?

  闻世芳:“你好生休息。血芝反正跑不了。”

  若是不能看壁画,那么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封闭视觉。

  杨心岸放心地做了,似乎毫不怀疑闻世芳会乘机坑她一把。

  无极宫毫无岁月流逝之感,二人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待伤堪堪养好,便往下一座宫殿走。

  在江潮生口中,无极宫的贝藏在宫殿群的最后方,要走过四座宫殿。

  “生生殿。”杨心岸抬头望着鬼画符般的匾额,喃喃道。

  闻世芳:“生于斯,归于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江潮生曾说,生生殿是所有宫殿中最奇诡的一座。”

  眼前的宫殿与观溟殿截然不同。观溟殿最起码在外光上还是能看出宫殿模样的,但若没有悬着的牌匾,大抵谁也不会觉得眼前就是生生殿。

  它更像是一座小儿堆出来的泥土房。

  没有一堵墙是正的,也没有一堵墙的材料是统一的。枯枝败叶、砂土铄石、人妖骨骼,应有尽有。若是将这墙推了,好好挑拣一番,说不定还能找到些消失日久的远古材料。

  “江元君还说什么了?”杨心岸停留在殿门外,一点也不着急进去。

  “生生殿是用来祭祀生生血河的。”闻世芳淡淡道,“据说,鲛人最初是生生血河的守卫者,可以说是独受天道眷宠,修为深厚,寿元悠长。后来,在生生血河深埋入地底,不再需要守卫后,鲛人便从无愁海入海,做了四海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