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我在俄国做寡头>第121章 远东的发展畅想

尼古拉感觉今天的大统领心情不错,准备与大统领提一提远东地区的人才招聘和移民计划。思考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反而被大统领捕捉之后,询问道“尼古拉,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想要和我说。看你那为难的样子,说出来听听吧!”

“大统领先生,是这样的。上次我不是与您提到过的远东发展战略,目前远东地区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而且远东地区地大物博,还可以接纳更多的人口。我觉得可以再适当的引入一些斯拉夫人比较合适,只要斯拉夫人占有人口比例上升,那么东亚人口引进也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些。”尼古拉知道21世纪可是人才的市场,谁掌握了大量人才谁就可以发展出强大的经济。

“说说你的方案吧,如果合理我可以提交到下次会议讨论。”大统领还是非常支持尼古拉的想法,这个家伙可是不安分的人,说不定早已经有主意。

“大统领先生,目前远东地区随着科技公司的发展,需要引进一些优质的斯拉夫人才。我们的邻国乌克兰人民好像过得并不是很好,是否可以让那边的人到远东地区工作,还有目前处于战乱的南斯拉夫人。

毕竟他们都是斯拉夫民族,如果可以还希望放宽中亚和鞑靼人口的引进。就是高加索人也可以,毕竟他们在当地都过得不怎么样,来到远东给他们提供就业和住宿,还能缓解地区矛盾,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吗?”尼古拉把自己酝酿大半年的想法与大统领交代清楚。

“尼古拉你的想法非常好,但是你考虑过没有。这些人的到来,治安、住宿和就业都是大难题。这需要花费多少资金进行安置,如果处理的不好,可能会出乱子。你应该明白这其中的风险。”大统领也不是不想这样做,但是没钱没精力没有得力的助手,自己也很无奈。

“大统领先生,这个你不用担心。首先我旗下太平洋安防公司与伊尔库斯克通讯已经在远东大力建设信息化项目。以后大街上安装的都是监控,对于治安环境那可是非常有利的助手。与此同时,我旗下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住宿环境。

只要远东地区给我们适当的政策优惠,我们可以建立一些人员安置房、人才廉租房,如果在我公司满5年工龄以上可以申请免费的基础套房加上俄国国籍。只要把这些人在远东留下来,他们的消费和生活都是可以与远东的经济成为正循环运转。

此外,还希望大统领先生认真审批亚欧铁路项目,毕竟东亚那些国家可是非常眼馋这样的事情,到时候远东地区都可以得到他们的投资青睐。”尼古拉继续诉说着自己的宏伟计划。

大统领思考半天,然后把自己的办公室主任伊戈尔·伊万诺维奇叫过来一起分析。之后缓缓的开口回复“尼古拉,你的想法很奇特,可行性也非常高。我个人完全支持你,但是这毕竟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需要进行评估并需要得到杜马议会的通过。我就想问你一句,你有没有信心安顿好这些人,你公司目前的规模还用不到这么庞大的人口。”

“大统领先生,实不相瞒。我准备在下半年收购至少一家着名的汽车公司,等到把汽车生产线全部搬迁到远东,就会把整个远东的人才清空还不够。您应该知道,一个汽车产业链至少都是带动十几万人的就业。

那可是整个汽车产业链,如果我们远东人口不够,我只能把汽车的零部件交给隔壁的函夏市场生产。那样的话也会增加不少汽车生产成本。”尼古拉绝对不是说说而已,9月份的那波股市他尼古拉吃定了,10月还有一波阿美莉卡军工复合体饕餮盛宴,自己只要把握住一百亿美金都不是梦。

“果然尼古拉,你确实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一整个汽车产业链确实可以带动十几万的就业,但是你放在远东会不会有点大材小用。这样的机会放在莫斯科周边不是更好吗?还是说,你小子就是为了自己的家乡着想?”尼古拉的回答解开了大统领的疑问,这样大统领也可以更好的去说服别人同意该方案,不要你们出钱,只要给政策那还不是什么难事情。

“大统领先生,您应该知道,我不单单是为了家乡着想。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俄国国徽上,那只向东看的雄鹰戴上皇冠而不是一颗稻草。以前是没有这个机会,现在东亚发展起来了,我们何不抓住这个时机大力建设远东呢?”

尼古拉内心不能说的是,为了俄国的未来。看看前世的俄国被西方制裁的有多惨,不能把俄国经济全面押宝西方,自己需要努力的建设远东,搭上函夏的发展快车难道不香吗。

“尼古拉,没有想到你这个年纪已经有战略家的思想。很不错,我作为你的长辈很欣慰。大统领,我支持尼古拉的计划。不过需要等到尼古拉正式收购汽车公司之后,才能启动。我们可以先准备着。”伊戈尔·伊万诺维奇的话语还是有很大分量的,毕竟他可是大统领的传统合作伙伴。

“那这件事情,暂时就这么定了。尼古拉,我期待你的好消息。”大统领微笑的看着尼古拉,并给尼古拉一个鼓励的眼神。由此可见,大统领对这个尼古拉还是非常喜欢的,这个年轻人真是会来事,一步步的在修补俄国的发展漏洞。

尼古拉走出行政中心的时候,内心也是无比的高兴。在给俄国办事的同时,也拿到自己想要的政策和优势。毕竟只有壮大自己,才能给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大统领那边知道尼古拉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同意尼古拉放了好几天的长假。

2001年3月8日莫斯科郊区的俄国航空航天局,鲍里索夫的办公室。对方正在热情的招待尼古拉的到来。“秘书长阁下,感谢您为我们航空航天局做出的贡献。以后还请阁下多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尼古拉听着鲍里索夫的话语确实客气。不过自己此时要求他们做一些事情应该不过分吧!“局长先生,客气了。支持俄国航天,本来就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不过我这边有一个小小的请求,需要您帮忙解决一下。”

“秘书长阁下,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航空航天局能做到的,一定会尽力满足。”此时的鲍里索夫经过上次的事情,那可真是见识到秘书长阁下的那张嘴,分分钟搞定10亿美金的大单。此刻逮到机会老鼠替猫刮胡子——拼命巴结。

“我准备委托你们发射一颗高清卫星,用于开发俄国地图软件。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会再找来一家公司同时委托给你们。就是不知道价格是否公道与合理。”尼古拉准备用谷歌的钱来发射两颗高清卫星,毕竟谷歌下一步就是准备开发地图系统,必须要有自己的地图卫星。

“秘书长阁下,如果是您来委托我们发射卫星。那么我们直接把空间挤挤,只要不超过500公斤,下次卫星发射我给你安排上,您看可以吗?不知道您要发射的卫星大概多重。”其实鲍里索夫已经非常给面子,如果是换成别人那么这个重量可以要价2000万美金发射费用。

“哦,是这样啊。其实我对这方面不太懂,不过听他们说一颗高清卫星大概1.5吨左右,两颗的话大概3吨。不过另外一颗按照市场价收取就好了,毕竟发射成本在那摆着。”尼古拉轻描淡写的回复道

“秘书长阁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对方的卫星发射费用在5000万美金左右,您的卫星我们象征性的收取500万美金就可以。您也可以给对方报价6000万美金,这些都是可以的。您认为如何?”

鲍里索夫可是知道卫星的制作成本和发射成本几乎是等同的价格。按照他们成熟的发射经验来计算,如果能接到卫星发射生意,只要不亏本都可以接受。毕竟下面的人还是要吃饭的,有了发射任务大家才有活干。

尼古拉回忆了一下,前世谷歌的发射卫星成本大概在8000万美金左右。现在有了自己这边照顾,收他一个7000万美金发射成本不算心黑吧。“那么这样吧,你们的卫星发射报价在7000万美金。至于我们的实验性卫星就作为本次附送优惠。这样你们这边还可以小赚一笔,您认为合适吗?”

鲍里索夫对尼古拉的安排非常高兴,二班的小母牛…不是一般的牛啊,这个算盘打得啪啪响。“还是秘书长阁下考虑的周到,我代表航空航天局没有意见。不知道大概什么时候来签订合同,我们需要提前进行规划日期。”

“这个暂时还不着急,可能下半年才会启动。毕竟生产卫星也是需要时间的,最快的话安排到今年底左右。”尼古拉轻描淡写的就决定几千万美金的项目,现在最起码也是大场面先生。

就在几天前,尼古拉给谷歌掌权人施密特总裁打电话讨论谷歌的未来发展。在两人总结之后,发现谷歌现在需要更多的曝光度以及给予搜索引擎的更多扩展业务。

尼古拉提出准备在俄国推出一个地图软件,以后可以和GpS及格罗纳斯一起进行精确定位。为更多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最典型就是给车辆及船舶提供导航服务。这样的想法,打动了施密特。如果谷歌可以成为为数不多的几家拥有卫星的公司那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噱头。而且地图服务本来就是谷歌未来规划的一个目标。

于是施密特希望可以借助俄国的航天力量帮助谷歌发射高清卫星,毕竟NASA那边的发射费用太高,而且审批文件太过复杂。价格只要能比NASA那边便宜,谷歌都可以接受。尼古拉毫不犹豫的接受这个提议,并表示俄国的地图软件将会和谷歌共享部分地图信息。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尼古拉就开始打俄国航空航天局的主意。不过今天的结果非常满意,于是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立马给施密特那边汇报这个好消息。

“施密特总裁,我这边已经谈妥了。7000万美金发射成本,可以保障1.5吨重的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当然了,您也可以采取三到四颗同样重量的卫星。最快可以安排到今年11月底左右,您看如何?”尼古拉淡定的与对方进行着交流。

“感谢,尼古拉先生。NASA那边给我们的报价是8000万美金起,而且最多帮助我们发射2颗总重量不超过1吨的卫星,还要让我们进行排队等待。看来您的好消息给我们节省不少资金。

我同意这样的报价,但是我们现在委托别人生产还要经过谷歌内部改良,可能需要到今年12月底才能准备完毕,发射时间能不能再拖延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谷歌还要搞一个新闻发布会。”施密特现在的目标就是把谷歌的知名度提升上去,继续抢占市场,然后继续进行下一轮的融资。

“推迟发射时间也没有关系,我这边打声招呼就可以。对了还未恭喜你,最新的谷歌公司估值已经上涨到15亿美金,这些都是您的功劳。”

尼古拉这段时间也是听说一些谷歌的新闻,有了自己一月份的投资,现在的谷歌那可谓是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在阿美莉卡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毕竟现在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谷歌低价兼并很多中小型公司,估值也跟着慢慢的膨胀起来。再加上施密特的人脉关系网,谁都会高看这家公司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