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第227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生仲

“我去,种地?”

“对。”

“这样的人材去种地。”

“没办法呀,朝廷又不想重用他,他能怎么办?”

“这就是辛弃疾的结局吗?”

“差不多吧。”

江宁点了点头。

虽然辛弃疾后面还有不少故事。

但后面大都时候是被罢官,或辞官,更或是呆在家里种地。

所以,江宁要说的,那就是辛弃疾种地的故事。

江宁接着说道:“因为一直得不到重用,同时,只要辛弃疾一有功劳,很多时候朝廷一系列的谏官就不断的弹劾辛弃疾。有的说辛弃疾钱财来源不明,有的说辛弃疾杀人如麻,有的说辛弃疾施用重刑。但事实上,对于一位派去带兵打仗,去剿匪的将军来说,手段肯定不可能像文官一样那么良善。此外一些钱财来源不名,史书上没有具体指辛弃疾贪污了哪些钱。但我觉得,这里或许是辛弃疾在带兵剿匪的时候,从匪徒那里夺来的。不过,大部分钱财,辛弃疾是组建了飞虎军,也就是养了一只部队。甚至因为这只部队实力太强,原本是辛弃疾组建的部队,后来还被拉到了中央,到了前线打仗。”

“但不管辛弃疾实力有多强,带兵的能力有多好,朝廷一直不敢重用他。或者说,朝廷当时一直也还没有下定决心。所以,辛弃疾便一次次辞官,他回到江西的老家,给自己盖了一座庄园。并且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稼轩。稼是庄稼的意思,轩是小屋家园的意思。意思是告诉别人,以后我就呆在自己家园里做地。”

“虽然种地很无聊。但是,辛弃疾却与苏轼一样。哪怕辞去了官职,但仍然苦中作乐。哪怕面对着是田里的农事,但他依然过得很开心。甚至,他与苏轼一样,在种地的时候,写了许多的诗词作品。”

讲到这里,直播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特别是听江宁在讲辛弃疾的时候说到了苏轼。

一众看客来了劲儿:“江宁老师,您竟然拿辛弃疾与苏轼相比较?”

“在某些方面,辛弃疾确实可以和苏轼相比较。”

“江宁老师,别骗我,在大宋朝,有几个人能比得了苏轼?”

“比不比得了,大家可以一起比较一下。”

辛弃疾能不能与苏轼相比?

这自然是可以的。

要知道。

两位可是合称【苏辛】。

虽然苏在前,辛在后。

可哪怕辛在后,辛弃疾也没差到哪去。

……

“比如这一首,《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作。

因为写得极为简单明了,所以根本不需要解释。

众人只是一听,一股无比朴素的农村风光便涌上了心头。

甚至。

跟着读,你还会不由得一笑。

正如最后一句。

最喜小儿亡赖,这里的亡赖可不是什么流氓不务正业的人士。

小孩子嘛,哪里有什么正业,就是调皮捣蛋的样子。

可是看着看着他们,众人却是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小时候的自己,不也像他们一样吗?

这般赋有农村趣味,而且很有小时风趣,更有画面感的清平乐一出,不少人却是一片叫好。

“啧啧,不错啊。”

“这个辛弃疾果然不一般,能文又能武,顶一个。”

“别顶啊,兄弟,顶的话江宁老师怎么给我们继续讲下去。”

“那要说啥?”

“就说,比起苏轼来还差一点点。”

“哦哦,明白。”

不少人一个机灵,却是想明白了,一时纷纷说道:“这首清平乐确实不错,但比起苏轼先生来,确实还差一点点。”

“呵呵……”

江宁微微一笑,也不揭破大家,继续说道:“那这一首呢。”

说罢。

江宁又是写了一首词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与第一首的西江月一样。

这一首仍是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作。

但比之第一首更具有一种新丽脱俗的味道。

闭上眼睛,人们仿佛已经来到了一处稻田边,一声声的哇叫,却是在耳边不断的回响。

“不错,不错。”

“哥,记得台词。”

“哦哦,对对对,虽然写得还可以,但比起苏轼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众人听得意犹未尽,只想江宁多讲一些辛弃疾写的词。

“那这一首呢。”

江宁继续微笑,又写了一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要说宋词。

名家有不少。

但不管是苏轼还是辛弃疾。

绝对是宋词里面顶尖中的顶尖。

但这会儿的辛弃疾,仍是让众人有一些忘乎所以。

甚至。

看起来辛弃疾写的词还更为简单明了,甚至都不需要特别的翻译。

而且还很有哲理,无比的有味道。

“还是差一点点。”

众人又是在公频上说道。

虽然他们在说完之后,只感觉老脸都是通红的。

但为了想听到更多辛弃疾的诗作,他们连老脸也不要了。

江宁岂会不知道大家的心情。

既然大家想听,那江宁就让大家一次性听个够:“那这一首呢。”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这首词叫做《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全词有一些长,一般人背不出。

不过背不出不要仅。

你只要记得里面的一句就可以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对。

正是这一句。

不需要江宁特别指出。

公频上,已经疯狂了起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的天,这是什么神仙词句。”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我不恨不见古人,只恨古人不见我狂,这一句也是牛逼的一踏糊涂啊。”

“上一阙好美,下一阙好狂,这词苏轼来了,也不得不佩服啊。”

“我喜欢,我喜欢,我太喜欢了。”

“啊啊啊……兄弟们,还要不要再说那一句比苏轼差一点点了?再说,我感觉老脸都有城墙那么厚了。”

众人内心里面无比的崩溃。

但在崩溃的同时,他们内心又是极为的激动。

这种崩溃与激动同在的心理,当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江宁老师,还有呢,还有呢?”

“还有是还有,但……大家还没说,这与苏轼比起来如何?”

“比起苏轼来……”

众人正想再说……

可话到嘴里,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江宁老师,您就别逗我们了。”

“是啊,江宁老师,我们错了,我们错了还不行吗?”

“江宁老师……”

江宁也是心情舒坦,却是又是写上了一首:“对了。之前我在讲东京风华录的时候,讲过辛弃疾写的一首元夕。但其实,这一首并不完整,他只是讲了其中一阙,还有下一阙我没有讲。”

“那下一阙是?”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的。

这才是完整版的青玉案,元夕。

……

【江宁开讲,完整版的元夕。】

【与苏轼比肩的词人,辛弃疾。】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少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拿这一句赶紧对喜欢的女孩表白,不用客气。】

江宁这一次南宋第一讲,却是又一次让大家将目光聚集到了大宋朝。

但之前的是北宋,现在的是南宋。

相对于北宋。

无疑南宋更为的让人诟病,甚至很多人一提到南宋都不想说。

但今天江宁所讲的辛弃疾,却是让众人对于南宋,又开始了不断的研究。

“各位大家好,今天听了江宁老师讲的辛弃疾,我特别查了一系列的资料,又开始研究起南宋来。辛弃疾这个人,在史书上是记载了的。但是,我看了一下,史书上对于辛弃疾的记载与江宁老师所说的辛弃疾并不是那么一样。虽然总体人生经历差不多,但不同的记载,却产生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物。”

“我更偏向于江宁老师,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不一样,我十分赞同江宁老师说的,偏见,这是南宋史官,包括南宋大部分人的偏见。为什么偏见,就在于辛弃疾的身份。对于辛弃疾这样从金国返回到南宋的人,在南宋人眼里,他们将其归类为【归正人】,他们认为这样的归正人并不是真正的汉人,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太过于相信。但实则,辛弃疾是真正的汉人。他的祖先,他们祖祖辈辈也是汉人。只是,他们被金人占领了罢了。这是历史的无奈,这是南宋朝廷的软弱,但却让辛弃疾来承受。”

“当然,上面我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看到了一位可以和苏轼比肩的英雄人物。他就是辛弃疾,如果你觉得没这个资格,那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前我以为这写的是元夕,现在我突然发现,这写的竟然是爱情。”

一众博主,主播,却是纷纷评价起这一位声名鹊起的辛弃疾。

特别是这一首《青玉案元夕》,当真是写出了一个最美的元夕。

而下阙,那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无比的意境深远,让人沉醉。

但是。

结合江宁此前对于辛弃疾的讲解,有人却是对这首词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我觉得呢,这一首青玉案元夕,未必讲的是爱情。虽然,他看起来非常美好,就像恋爱一样。可是,我们不经要问,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的那人,到底是谁呢?是辛弃疾喜欢的对像,还是他的妻子,更或是其他女子?但我觉得,都未必,有可能,这个人并不女子,还有可能是当朝的皇帝?或者那人,指的就是辛弃疾自己?更或者,这个那人,指的是开封府。”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我们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当时是什么背景呢,南宋软弱,一直被金国欺负。每一次欺负,每一次都和谈。每一次和谈,每一次就上交岁币。可是,这对于一位有着无比雄心,有着想为国报仇的辛弃疾来说,他是多么的难受。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南宋朝廷逃到杭州,如今,杭州的繁华似乎与东京开封一样。这就让许多人忘切了他们的故土,忘切了战争随时都可能要爆发。诗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内心极为的痛苦。”

“所以蓦然回首的那人,有可能就是当朝皇帝,辛弃疾一直都在等着朝廷的呼唤。更或者,蓦然回首的那人,就是开封府,他想如孟元老一样,回到东京开封府,而不是苟且于杭州。也有可能,蓦然回首的那人,就是自己。辛弃疾一直想向朝廷证明,他可以带领千军万马,如当年的岳元帅一样,直捣黄龙。”

看着一系列博主,粉丝,网友从各个方面评价这一首《青玉案元夕》。

江宁也是暗自咂舌。

这些都是人才啊。

一首词作,竟然被他们分析的这么全面。

如此。

江宁却是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这一次没有开播,而是将辛弃疾的另一首诗作发了上去。

并且,江宁还在快抖上录了一个小视频,说道:“看来大家都是人才啊,这一首,大家评价评价。”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作,叫做《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