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少将军他恃宠而骄>第170章 敕封

  许久许久,小皇帝略有些结巴的声音缓缓响起,“众卿,可还有事禀奏?”

  诸位大臣连犹豫都没有,齐声回道:“臣等,无事。”

  小皇帝轻轻吁了口气,转头小心翼翼问赫连瑾,“皇叔?”

  赫连瑾点了点头。

  小皇帝朝赵弗使了个眼色,赵弗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大声道:“退朝!”

  就这样,自大梁朝建朝以来,用时最短的一次大朝会就这样结束了。

  大朝会没过几天,魏无庸的任命就下来了。

  他从一个边陲小县的从五品上县令,被任命为京兆府少尹,从四品下。

  看似只升了一级。

  但京兆府是京城重地,三年期满,京兆府少尹一旦外放,那就是一州刺史长官。

  相当于一步登天了!

  至于冯家母子到底因为什么被魏无庸缉拿,私底下什么说法都有,但无人再敢拿到明面上议论一句。

  再说了,与其相信沈绍安这个胸无大志的纨绔结党营私,还不如说他出去偷嘴给摄政王戴绿帽子的可信度更大些。

  且经此事之后,在摄政王赫连瑾还政皇上之前,恐怕再无人敢在沈绍安这个太岁头上动土了。

  大朝会过去两天,父亲沈时戬带着大哥、二哥和两个侄儿以及两千亲兵回了京城。

  父亲和两位哥哥进宫面圣,清麟、清濯回了府。

  次日,皇上敕封沈时戬为镇北侯、并世袭三代的旨意到了沈府。

  接旨、庆贺、宴客……又是一通忙乱。

  府里人人喜上眉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沈时戬从宫中回来,就将沈绍安叫去了书房。

  刚刚坐定,沈时戬将皇上和摄政王在毓庆殿说过的话告诉了沈绍安。

  “为父请辞,皇上不准。说是罗琅之事虽有识人不清之过,幸好你及时识破此人真面目,又力劝梁王弃械投降,避免了一场颠覆朝纲的大祸。为父又有这么多年镇守边关的功劳,功过相抵,不再追究误信罗琅之错。为父以你祖母年迈,这几十年未曾在你祖母身前尽孝,万般请辞,皇上这才应允。”

  这就说明,这件事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至于百般挽留什么的,不过是君臣之间做面子罢了。

  就算这样,沈家此番又是封侯、各位沈家子弟也各有封赏,一时之间,仍是风头无两。

  还是要低调谨慎些为好。

  沈时戬问道:“皇上封了蔺英为大将军,调往北关。你这边,摄政王没有什么消息吗?”

  沈绍安回,“王爷说,祖母身子不大好,让我在京城多留一年。”

  沈时戬点了点头,“北郦那边,左贤王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右贤王对国主之位跃跃欲试,两人之间还有得纠缠。北关,应该能平静几年。”

  沈绍安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赫连瑾悄悄说给他的话告诉了父亲,“王爷说,皇上亲政时,会宣布打破原来武将世家入仕只能从武的旧例,武将之子也可参加科举,以文入仕。文臣之子有意从军者也可从军。”

  武将家不全是莽夫,文臣家中也不全都是文曲星。

  沈时戬大惊一惊,“当真?!”

  沈绍安点了点头。

  沈时戬眼中泪花一闪,“如此甚好,皇上圣明!清瑁、清源还有族里几个年少的孩子,都是读书的料子。原本为父还惋惜他们不能参加科举,如此一来,真是太好了!”

  沈绍安知道父亲不会乱说,还是嘱咐道:“这件事,还需等皇上亲政之后……”

  “为父明白。”沈时戬呵呵一笑:这是皇上亲政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虽然这个想法未必是皇上一个人的想法,但是功劳,却应独属于皇上。

  听了这个消息,沈时戬心里因从北关退下来的最后一块壁垒也消失无踪。

  他乐呵呵地说起了几日后清纾的婚事,“如今清纾也马上要成亲,以后再添了小子。还有你几个哥哥也都回来了,拖家带口好几大家子,这府里就有点挤了。你也帮着打听打听,再买几座宅院。”

  这是打算将几个哥哥分出去单过了。

  不过要现买宅院,还要修葺、家具摆设布置等等诸事妥当,没有一两年也搞不完。

  所以问题来了:沈绍安现在还有六个哥哥,大哥肯定是留在主宅的。其余的五个哥哥都要分出去的话,还要买五座宅院。

  单是这五座宅院,连宅子加修葺加家具布置丫环仆从等等,那就得是个天文数字。

  生得时候挺开心,挣钱也得拼了老命地挣啊!

  沈绍安站起来抻了抻腰:还好他不用这些,给老爷子省了一大笔银子……

  回到遂安苑,看到如意,沈绍安这才想起庄子上的冯家夫妇。

  他去了归院,好不容易等到母亲停下来喘口气,连忙上前说了如意的事。

  沈夫人反手捶了捶背,嗔道:“这件事还能等你想起来?那冯家夫妇,母亲早就将他们发卖了。”

  沈绍安汗颜,陪着笑给母亲揉了一会儿肩,就又有下人过来问事。

  沈绍安出了议事厅,站在归院的游廊里,看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主子下人,听着隔壁院里几个堂妹侄女儿的嬉笑声,眼眶却突然湿了。

  他抬头看看瓦蓝的天空,看着院中已经嫩绿一片的花树,长长吁了一口气:梦中沈家的灾难,如今才算是真正过去了!

  父母亲、哥哥侄儿们都在,他的家,也还在……l

  大哥是要承袭父亲侯爵的镇北侯世子,如今在兵部任职。

  二哥去了城防营,三哥六哥七哥八哥都去了北衙。

  清纾进了大理寺,清麟清濯去了京兆府当差。

  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差事,也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生活轨道。

  沈绍安相信,以后,定然会越来越好!

  三月初六,新人进了门。

  三月底,祖母娘家侄儿、沈绍安的几个表叔表叔母带着他们的儿女也到了京城,准备给老夫人贺寿。

  其中还有四个如花似玉、正值妙龄的姑娘。

  沈府后花园的莺莺燕燕一下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