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第234章 陈百旺就是个说书的

吃完了晚饭,天也擦黑了,杨白衣给妹妹加了个外套,锁上门朝着大队部走去。

东北的冬季很漫长,秋收刚结束,白天还算暖和,晚上已经降到十度以下了。

大队部的院子里,马灯高高挂起,早到的社员们打着招呼,互相打听着今天开会的原因。

“小小,沙包给你。”

狗蛋带着弟弟臭蛋,把手里的沙包递了过去。

“狗蛋哥哥,二丫姐姐,我这里有瓜子和奶糖,咱们去那边玩吧。”

一进大队部,小丫头就跟着她的小伙伴们跑了,杨白衣他们三个来到知青们所在的地方。

“杨白衣同志,林骁同志,你们吃过了?也不知道今天开会要讲什么事。”

崔金发递给林骁一根烟,林骁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夹在了耳朵上。

“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反正肯定是大好事。”

林骁一脸神秘的说道。

中午喝酒的时候,林骁全程都在,所以今天为什么开会,林骁一清二楚。

一群人又闲聊了一会,等到外面再也没人进来时,大队长陈百旺的声音在会场中央响起。

“社员同志们,知青同志们,可能你们还在好奇,今天晚上为什么要开会。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今天要和大家说一件天大的好事,一件和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大好事。”

说到这里,陈百旺故意顿了一顿,任由大家在下面讨论一番。

“难道是要分粮了?”

社员们能想到最好的事情,就是秋收后的分粮。

“想什么呢?苞米还在打谷场里堆着没扒完呢,公粮还没交呢,怎么可能分粮食呢。”

很快就有人推翻了这个猜测。

“是不是咱们秋收工作做得好,公社嘉奖咱们了?”

“这两天大队长天天在大队部,也没见他去公社开会啊!”

社员们议论纷纷,都在说着各自的猜测。

陈百旺当了十几年的大队长,经历大小会议无数,别的没学会,开会时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学了个十成十。

听到社员们热烈的讨论,陈百旺满意的点了点头。

“社员同志们,先烈们的付出,让我们战胜强敌,享受到了难得的和平年代。

国家好的政策,让我们安心生活,填饱了肚子,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组织。

通过咱们团结一心,努力开荒种地,田地越来越多,我们的工分也从原来的两毛钱变成了如今的四毛钱。

这都是好的政策,领导的关怀,还有咱们自身的努力换来的。

就在今天中午,杨大夫找到我和老支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搞好了,以后咱们的工分涨到一块钱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等社员们议论的差不多了,陈百旺随即放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轰!”

“什么?我没有听错吧?做什么一天可以挣到一块钱?

“在县城工作的工人,一天才能挣多少钱?二十几三十块钱了不起了。”

“大队长不是在开玩笑吧?”

……

社员们直接炸了锅,如果不是陈百旺说是杨白衣提出了,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的。

不知不觉间,杨白衣在陈家屯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威望,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杨白衣同志,你给大队长想了个什么办法啊?居然能让工分涨这么多钱?”

“是不是带着全屯子的人上山打猎啊?”

“如果真的能挣这么多钱,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杨白衣身边围着的知青们,自然也很好奇,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亏你们想的出来,带着全屯子上山打猎,你们是想让威虎山动物灭绝吗?

大队长这不是正在说吗?你们好好听着就行了。”

杨白衣一边应付着知青的问话,一边在心里埋怨陈百旺。

一次性讲完不好吗?讲到重要的内容就停下来,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知道的说你是大队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说书的呢。

“大队长,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跟大家伙说说,干什么能挣那么多钱啊?”

性子急的社员们已经开始催促了。

“咱们陈家屯地理位置优越,不但有大量的农田,还有山坡和河滩,这是咱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杨大夫给咱们想的办法就是在山坡上种上果树,在河滩上种上向日葵。

向日葵和果子成熟了都可以换钱,能够极大的增加咱们的收入。”

陈百旺说完,得意的看着下面的社员,期待着社员们激动的反应。

可社员们的反应出乎了陈百旺的预料,他并没有在社员们脸上来到激动的神情,现场反而静了下来。

“我怎么感觉这个主意不太靠谱呢?”

也不知道是谁,在下面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就是,山里的果子又酸又涩,根本就不好吃,前几年闹饥荒时,我吃的够够的,现在想起来嘴里还泛酸水呢。”

“是啊!向日葵家家户户都有种,谁会花钱买那玩意啊!”

“杨大夫打猎是把好手,医术也没的说,不过种地可没咱们在行。”

……

社员们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愚昧无知,目光短浅,井里的蛤蟆就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

杨大夫说的水果,可不是山里的野果,而是专门培育的好品种,就是县城供销社里卖的水果。

还有向日葵,在咱们农村家家户户的菜园子里都会种上几棵,可城里人呢?他们可没有菜园子种这玩意儿。

咱们的水果和瓜子,是要卖给城里人换钱的。

社员同志们,格局大一点,思想开阔一点,不要总看着眼前的三寸地。”

陈百旺现在说的头头是道,全然忘记了中午喝酒的时候,他自己也发出过类似的质疑。

“大队长,咱们去城里卖水果和瓜子,这算不算是投机倒把啊?”

有稳重的社员担忧的问道。

“个人肯定不行,但咱们这是集体啊!我看过报纸,南边有的生产队都开始集体办厂了。

生产队富得流油,比在城里的工人挣得还多呢。

大家只管放心,只要是集体行为,国家就支持,报纸上还号召咱们向人家学习呢。

而且咱们也不是走街串巷的卖,杨大夫说了,果树苗和以后的销路问题,他都能解决。

大家别忘了,杨大夫不但是咱们屯子里的赤脚医生,还是红星农场的卫生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