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第175章 糖葫芦

杨白衣把照相馆开的票据,连同找回来的一块钱,一起装进了裤兜里,牵起小丫头的手,和林宛如一起出了照相馆。

“师父,两个人带个孩子,照相就花了九块钱,他们可真够舍得的。”

照相馆的学徒凑了过来。

“估计他们来头不小,有可能是从市里过来玩的。

你没看两个人都戴着手表,穿的又这么讲究,特别是那个小姑娘,她的衣服和小皮鞋,你在县城里见过吗?一看就是大城市里的高级货。”

摄影师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市里的人跑到县城照相,不是吃饱了撑的嘛?虽然学徒有些质疑,但是也没敢说出口。

“同志,你们拍完照片了?现在打算去哪里啊?”

看到杨白衣,等在门口的三轮车师傅立马凑了上来。

“师傅,是这样的,我们并不在县城住,这次趁着办事,带妹妹来县城玩。

可是我们对县城不太熟悉,不知道县城哪里有好玩的,师傅能不能推荐一下?”

既然自己不知道去哪里玩,还是直接求助三轮车师傅啊。

人力三轮车,就相当于后世的出租车,想要把这份工作干好,必须要熟悉当地的每一条胡同和街道。

“同志,你这还真把我给难为住了,其实好玩的地方都不在县城,而是在下面的乡镇里。

青山镇有个威虎山,也就是样板戏里的林海雪原,一年四季景色都不错。”

三轮车师傅,根本就不知道杨白衣他们就是来自威虎山下的陈家屯。

“师傅,我们就是从威虎山过来的,县城里没有好玩的地方吗?”

杨白衣有些失望,好不容易带林宛如和妹妹来县城一趟,难道只是看场电影回去吗?

“要不我拉你们去供销社转转,县里的的供销社,卖的东西肯定比你们青山镇要多得多,你们可以买点稀罕玩意儿带回去。”

三轮车师傅提议道。

“那还是算了,我们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

开玩笑,别说是县城的供销社,在七十年代,京城的百货大楼里卖的东西,对杨白衣来说也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如果有收藏爱好的人,倒是可以买点有年代特色的东西收藏起来,毕竟以后很多东西都不再生产了,可惜杨白衣并没有收藏的爱好。

“同志,你别急,我再想想。”

眼看着杨白衣三人兴趣缺缺,三轮车师傅生怕三人不坐他的车。

“对了,城东有朝鲜一条街,朝鲜族和汉族的生活习性和吃饭习惯都不一样,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过去转转。

那里也有一个国营饭店,卖的一般都是些有朝鲜特色的食物。

那里的供销社,也有民族工艺品和民族服装出售,小姑娘穿戴起来肯定好看。”

三轮车师傅看着杨小小说道。

其实海林县城还有抗联的烈士陵园和杨靖宇纪念馆,可是人家明显是过来玩的,自己总不能拉着人家去扫墓吧。

三轮车师傅自己都感觉不合适,所以就没说。

“行,那咱们就去朝鲜一条街看看吧。”

杨白衣知道,一个小县城也没有多少好玩的地方,现在刚解决温饱问题,各地政府可没有发展旅游业的意识。

现在这个年代,去趟县城还要开介绍信,除了出公差,人员流动很困难,再好的旅游胜地也施展不开。

“好,那你们上车吧,咱们现在就去。”

三轮车师傅松了一口气,这一毛钱算是又挣到了。

坐着三轮车来到城东朝鲜一条街,给了三轮车师傅一毛钱,就让他先回去了。

杨白衣打算在这里吃完了晚饭再回去,也不能让人家一直等着啊!

朝鲜一条街,明显比外面更加热闹,街上卖东西的摊位随处可见。

有各种特色小吃,还有民族工艺品,路上的行人不时的有人在摊位前驻足。

林宛如亲眼看到,大家买东西都是只付钱,居然没人给票。

“白衣,这里买东西不用票据,难道他们是私营的摊位吗?这跟政策不符啊?”

眼前的一切颠覆了林宛如的认知。

“正常,少数民族自然会享受到更多的优待。

现在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呢,还有几个少数民族是母系社会呢。

很多少数民族别说给国家交公粮了,每年国家还要补贴他们。

国家要的是安定团结,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凡事就不能太较真。”

就像后世的切糕,一刀马云流泪,两刀建林崩溃,难道就没人报警吗?无非是官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云南火车站恐怖事件之后,国家才真正的重视起来,在那之前,全国各地的火车站,哪里没有戴着花帽子的人?

“还是自由好啊!”

看着热闹的街道上,不管买方还是卖方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叫卖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顽童追逐嬉戏的声音,处处透漏着人间烟火气。

“国家终要发展,时代总会进步,终有一天,国家处处都会是这样的景象。”

杨白衣对林宛如说道。

“会吗?”

林宛如喃喃自语?眼神中满是向往。

“会的,并且不会太远。”

杨白衣的语气里满是笃定。

“哥哥,那是什么?”

杨小小指着一个围满了小孩子的摊位。

“那是糖葫芦,里面是山楂,外面裹着糖稀,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走,哥哥给你们买。”

小丫头出生的时候,风声刚紧,正是打击投机倒把最严的时候,街头的小商小贩,要么改行,要么被抓了典型。

因为自己的空间里也没有糖葫芦,所以小丫头到现在也不认识。

“同志,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杨白衣带着妹妹走到小摊旁边。

“两毛钱一串,同志,山楂不值钱,山上多的是,这东西贵就贵在白糖上。

糖葫芦看着不显眼,做起来可费糖了,一斤白糖熬成糖稀,只能蘸三十串糖葫芦,糖稀薄了不好吃。

为了做糖葫芦,我都是高价换来的糖票,一串卖两毛钱也没什么利润。”

只要问价的,就没有一个不嫌贵的,以至于小贩都养成习惯了,说完价钱以后,不等别人说话自己就开始自顾自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