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第34章 接纳范建

“不会吧,不会要把范建放到咱们的队伍吧?”

董一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不是冤家路窄吗?

“你,去他们这个队伍吧。”

扫视一圈,徐庆春发现只有杨白衣的队伍缺人。

“徐镇长,我们的队伍满员了。”

崔金发举手说道。

“你当我不识数呢,你们这不是九个人吗?哪里满员了?

我知道你们可能不愿意接纳他,但是也不能撒谎啊!”

徐庆春有些不满。

“徐镇长,我们也是十个人。”

任盈盈低下身子,一把将地上的杨小小抱了起来。

“咦?怎么还有个小丫蛋啊?”

刚才杨小小站在杨白衣的身边,周围围满了知青,把小丫头挡的严严实实的,徐庆春根本没发现她的存在。

“徐镇长,那是其中一个知青的妹妹,父母双亡,没有其他家人了,就跟着哥哥一起下乡插队了。”

乔守义在一旁解释道。

“小丫蛋只能算是下乡落户,不能算作知青,所以你们的队伍还是缺一个人,就让他去你们的队伍吧。

你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年轻气盛,有些矛盾在所难免,说开了不就行了吗?

又不是阶级矛盾,不牵扯矛盾和信仰,有什么过不去的?

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你们更应该团结互助。”

徐庆春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

“徐镇长,很不巧,范建同志就是跟这个队伍发生了直接矛盾。

把他们硬放在一起,我怕他们的矛盾会加剧。”

乔守义有些担忧的说道。

“那就换一个队伍,同志们,有没有人发扬风格,主动和范建同志交换队伍的?”

徐庆春一连问了三遍,下面依然鸦雀无声。

“徐镇长,毕竟范建是跟我发生的直接矛盾,没必要难为别人。

如果没人愿意换队伍,如果范建愿意的话,来我们的队伍也可以。”

对于杨白衣来说,范建只是一个随手可以碾死的蝼蚁而已。

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随时会举报自己,给自己带来危机的定时炸弹。

既然别人对他避如蛇蝎,那就放在自己身边吧,还方便自己监控他的动向。

如果范建以后老老实实的劳动,自己也不是不可以放他一条生路。

“还是杨白衣同志格局够大,范建同志,还不快去杨白衣同志的队伍。

你以后要好好表现,要多学习一下为人处世。

一个人讨厌你,可能是别人的问题,两个人讨厌你,可能也是别人的问题。

但是所有人都讨厌你,那你就要从自身找原因了。”

徐庆春赞赏的看了杨白衣一眼,别人都不接纳范建,杨白衣可以不计前嫌,配合了自己的工作,这让徐庆春高看了杨白衣一眼。

范建默不作声的来到杨白衣不远处,低下头,让别人不能发现自己眼中的愤怒和怨毒。

这件事本来就是杨白衣不让自己吃孜然羊肉引起的,让自己陷入了如此不堪如此尴尬的境地。

现在再反过头接纳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形象。

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感恩戴德,以后唯你马首是瞻吗?

别做梦了,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沦落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怎么会变成人人厌恶的臭狗屎。

“各位大队长,场长,过来带着你们的人回去吧。

每人带十个知青回去,人都一样多,谁也别提意见。”

等大队长把知青们带走以后,这次知青下乡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知青同志们大家好,我是陈家屯生产队的大队长陈百旺,欢迎你们到我们这里下乡插队。

现在咱们就回屯子吧,再晚了天黑就走不到了。”

一个壮汉来到杨白衣队伍前面。

看他单衣下隆起的肌肉,黝黑的皮肤,一看就是个种庄稼的好手。

其他的队伍,也都发生着同样的情况。

“好的,以后就要大队长多多照顾了。”

杨白衣客气的回复了一句,牵着妹妹的手,就跟着大队长朝着牛车走去。

“虎子,帮大家把行李搬到牛车上,赶紧回去了。”

来接知青之前,镇长就下了通知,知道这次知青规模不小,每个生产队都要分不少人,所以陈百旺来的时候赶了两辆牛车过来。

“嗯,好的。”

虎子是一个腼腆的年轻人,帮女知青们搬行李的时候,眼睛都不知道要往哪里看,引来女知青们咯咯娇笑。

十个知青,正好五男五女,分别坐上了两辆牛车。

“大队长,我来赶这一辆吧。”

虎子抢在大队长之前,坐在了拉着男知青的牛车车杆上。

“完蛋玩意儿,看到女孩子就拉拉尿,以后怎么找媳妇。”

大队长笑骂一声,坐上了第二辆牛车的车杆上。

“坐好了。驾~~”

两辆牛车,晃晃悠悠的出了公社大院。

“虎子,你们生产队现在有多少知青啊?”

崔金发坐在牛车的另一个车杆上,询问着陈家屯生产队的情况。

“六六年来了两个,六八年来了六个,现在一共八个知青。

再加上你们十个,我们生产队就有十八个知青了。”

虎子憨厚的回答道。

“现在他们住在哪里?”

董一鸣紧跟着问道。

“知青大院啊,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我们前几年就盖了知青大院。”

面对男知青,虎子还是比较健谈的,通过大家的询问,杨白衣弄清了陈家屯的基本情况。

陈家屯不算大,人口一共不到一千人,就在威虎山的山脚下,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自己算是第三批知青,前两批知青一共六个人。

知青大院有自己的厨房,想吃什么自己做。

第一批知青是一男一女,来自川渝地区,下乡已经五年了,两个人互相扶持,日久生情,现在已经结了婚。

第二批知青五男一女,来自皖州,唯一的女知青并没有住在知青大院,而是住在一户社员家里。

杨白衣也不知道知青大院有多大,还有没有闲置的屋子。

如果没有的话,杨白衣也打算找一户合适的社员家借宿。

自己还带着妹妹,如果跟其他人住在一起难免不方便。

特别是夏天,干一天活一身臭汗,难免会冲凉,杨白衣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别人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