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第779章 实行科举吧

后花园天皇点了点头,突然问道:“那刘先生是否愿意留在我倭国为官?”

刘吉没跟上后花园天皇的思维,愣了一下,问道:“陛下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了?”

他是真的不理解,刚才不是在说大明的紫禁城么?怎么突然又提起在倭国为官的事情了?自己不是回答过了吗?

后花园天皇一脸期盼地说道:“当然是朕看重刘大人啊,如果刘大人愿意留在我倭国,朕愿意以关白相奉,请刘大人执掌我倭国朝政。”

“甚至如果刘大人尚未婚配的话,朕的小女真乘寺宫业已成年,可以许配给刘大人为妻,到时候刘大人就是朕的女婿了,后世若是朕的长子成仁无后的话,朕可以立刘大人的子嗣为太子,继承天皇之位。”

刘吉这次是真的被后花园天皇开出的条件所震惊到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后花园天皇为了留下他,甚至拿出了天皇之位作为诱饵,那可是倭国的皇位啊,不是任何一个官职可以相提并论的,虽然那是自己儿子的,不过也是他们刘家的啊,他的儿子做了皇位,追封自己一个先皇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甚至后花园天皇的年龄也不小了,如果他早薨的话,说不准自己还可以看着儿子登基成为天皇呢!

至于后花园天皇的长子,刘吉并没有放在心里,为了皇位,弄死一个皇位继承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华夏历史上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就连他出来之前,大明皇帝朱祁钰唯一的儿子都莫名其妙落水,差点没命,虽然表面上是意外,但是刘吉可没那么轻易相信。

不过刘吉旋即便反应过来,这一切还是未定之事,自己未必一定能生出儿子,而后花园天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薨逝,万一后花园天皇死在了他的前面,而后花园天皇还有其他的子嗣呢?难道自己真的将那些人全都弄死?自己也未必能做得到啊!

未定的事情太多,他刘吉可不想冒险。

以他立下的功劳,刘吉估计,在二十年之后,自己必定可以升为二品官员,坐到鸿胪寺卿或者户部尚书的位置,三十年后自己也极有可能进入政务院,成为掌握大明的大佬之一,这是他可以看到的,只要皇帝是郕王一脉就行。

而且刘吉坚定地认为,即便现在太子的位置上坐的是朱见深,不过要不了多久,只要朱祁钰认为到时候了,大明皇位的继承人一定会是皇长子朱见济,别的不说,只要看朱见济坐在大都督府大都督的位置上就可以知道了。

一个是藩国的关白,掌握藩国朝政,自己还是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一点根基,另一个是大明的政务院副理,掌握整个大明的朝政,而且按照如今大明的发展,只要朱祁钰不出什么意外,那必将迎来一个堪比贞观之治的盛世,在这样的盛世之中做个宰相,哪里是一个太上皇可以比拟的,自己娶了倭国天皇的女儿,也算是将血脉流落到了外面,家里面肯定不会同意的,更何况自己已经娶妻了,哪有休妻再娶的道理,刘吉做不出什么失德的事儿。

于是,刘吉向后花园天皇摇了摇头,恭敬答道:“外臣多谢陛下厚爱,不过此事的确不行,倭国是天皇陛下的倭国,外臣是大明的臣子,哪有外臣来贵国做关白的?即便外臣愿意了,贵国那些大名也不会同意的。”

“外臣来了,没办法成为天皇陛下的助力,只会给您带来麻烦,天皇陛下还是不要再说此事了。”

后花园天皇无奈,叹了口气道:“既然刘大人坚持,那朕就不再劝了,什么时候刘大人愿意留任我倭国,和朕说一声就行,朕一定给你安排一个不次于关白的位置。”

刘吉擦了擦汗,连忙转移了话题,问道:“不知天皇陛下今日招外臣过来,是有何事要说?”

后花园天皇这才想起来自己找刘吉过来的目的,连忙说道:“哦,对,今日朕请刘大人过来,是希望刘大人帮朕参谋参谋,看看朕亲政之后这公家的官位要如何设置?每个官员又让何人担任呢?”

这个公家就是孝德天皇在大化二年颁布的《改新之诏》之后设立,倭国古代名臣中臣镰足、苏我石川麻吕、阿倍内麻吕等人施行的改革而逐步形成的官制,与如今幕府的武家相对立,废除贵族世袭制,设置二官,八省,一台,分别是朝廷祭祀的神只官与统括国政的太政官,太政官之下负责实际行政的中务省、宫内省、大藏省、治部省、式部省、刑部省、民部省及兵部省,以及负责监督官吏的弹正台,一样分为九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下两位,官制纷繁复杂,刘吉也是研究了许久才研究明白的。

不过刘吉虽然对官制研究明白了,却对倭国的人才不甚熟悉,他刚来倭国还没多久,压根不认识几个人,要是让他来安排,那倭国肯定会落入细川胜元的掌握之中,以刘吉对细川胜元的了解,这家伙肯定会建立一个细川家的幕府,再次将后花园天皇架空成傀儡,那刘吉还怎么影响倭国,夺取倭国金银矿的利益。

所以刘吉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天皇陛下,您如果想让外臣帮忙推荐官员的话,那外臣肯定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如果让外臣帮您参谋参谋,如何选官,那外臣还是可以帮上一点小忙的。”

后花园天皇点了点头,说道:“朕的意思就是要如何选择这些官员,毕竟朕如今手里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刘吉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外臣就好好给您分析一下,您在按照这个思路来选官就行了。”

“你说,朕洗耳恭听。”后花园天皇坐直身子,仔细倾听。

刘吉缓缓说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想要掌权,首要的就是威信,对于这一点,外臣观察,百姓之中陛下的威信没有问题,只是在天下大名之中缺乏威信,不过这只能慢慢积累,排除异己,急不来的。”

“另外,掌权之人必当掌握两样东西,一谓官,二谓钱。”

“官位方面,外臣已经说过了,陛下需要慢慢选择人才,这不是外臣可以参与的。”

“而银钱方面,外臣倒是可以帮忙参谋一二。”

刘吉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朝廷的银钱收入有两部分,以大明为例,一为赋,就是各地每年需要上缴的粮食,二是税,也就是大明的匠户、商户等百姓需要缴纳的银钱或者布匹等产出,这是朝廷来源的主要部分,也是朝廷银钱收入的大头,所以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现在倭国朝廷的赋税都是由各地大名收取,然后缴纳给幕府,由幕府将军分配,陛下亲政之后,这些赋税必须要掌握在陛下手里,否则没有钱就没办法养官,没有官员的支持,陛下掌权肯定不能持久,所以陛下要想办法,掌握到这些赋税。”

“那朕要如何掌握这些赋税呢?”后花园天皇问道。

“用旨意。”刘吉立刻答道:“天皇陛下要借用如今击败幕府的胜势,向天下颁发旨意,收回各地大名的税权,由天皇陛下任命的官员来收取,统一缴纳到京都,由您来分配,听话的大名就多分一些,不听话的大名就少分或者不分,到时候没了银子,他们也没办法养兵,自然也就不能再像如今一样摇摆不定了。”

后花园天皇点点头,旋即懊恼道:“刘大人的策略不错,不过朕现在手里实在是没有人啊,天下人才基本上都被幕府囊括了,朕要何时才能收集到足够的人才去完成这件事儿呢。”

“再说了,等朕把人才聚齐了,击败足利义政的胜势早就没了,到时候朕下旨恐怕也来不及了吧?”

“这倒是。”刘吉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突然说道:“既然天皇陛下没有足够的人才,那不如就开科举吧?”

“科举?可是那种你们大明三年一次的科举?”后花园天皇出声问道。

刘吉立刻点头道:“对,科举。”

“这科举有什么用呢?朕不甚了解,刘大人请详细说说。”后花园天皇继续问道。

刘吉点点头,说道:“科举乃是隋唐时期兴起的,针对天下士子,网罗天下人才,唐太宗曾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以此来形容科举敛才之妙用。”

“及至赵宋,更是发扬光大,以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为政,吸引天下士子参加科举,投效皇家,这些士子产生了诸多名臣,如范文正公,王荆公,韩忠献公,韩忠献公更是喊出了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名言,激励了无数士子为国效力,赵宋方有三百年江山。”

“蒙元南下,废除科举,故而八十年便退回草原。”

“太祖驱逐鞑虏,建立大明,第一时间便恢复了科举,就连外臣都是正统十三年的进士,而且还只是三甲庶吉士。”

“由此便可见,科举在收揽人才的时候有多有效,如果天皇陛下施行此法,要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倭国的人才就会全部聚拢到您的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