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150章 人口谜团

朱祁钰直接敲打陈循等人,当过内阁首辅、次辅及六部尚书的人,哪个不是背后家族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虽然做了表率,却不过是尽了自己义务罢了。

“首辅说大明的人口已经不足以支持像辽东再移民了,朕非常不认同。

按照户部的数据,大明两京十三省宗人口为六千五左右,一下移出去五六百万就去了十分之一,会影响两京十三省的运行。

可朕最近得知大明两京十三省有大半的人口没有登记在册。

据锦衣卫禀报,会稽县在册人口六万二千多,而不在册人口是在册人口的三倍三倍。

也就是说,会稽县实际人口二十四万八千多,但在册的人口只有六万两千多。

这种情况想必不止会稽一个县,大明两京十三省这么大县也都存在。

以此推算,大明的实际人口应该上亿,迁移五六百万还多吗?

而且这些没有登记在册的人口,肯定没纳田赋,朝廷在田赋这块每年又少收了两三百万两。

首辅,你说人不够,那你能给朕解释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没有登记在册吗?”

朱祁钰反问陈循,大明的官方统计人口与实际人口不符是朱祁钰想起后世学者对明朝人口分析而得出的。

有些明朝的当时人说,官方统计的总人口数比真实总人口少了9000多万人。

研究明史的中外学者中,有人说官方统计所遗漏的人口数至少有1亿,而更大胆测算的结果是明末有接近3亿人口是黑户。

种种迹象表明,明朝在两百多年的漫长时间里,始终有巨量的人口如同“幽灵”一般,游离于朝廷的官方统计之外。

如果能够解开明朝中晚期的人口之谜,就能够解开明帝国衰亡的真相和清朝人口奇迹般暴增的真相。

“大明有这么多黑户,难怪朝廷每年的税收只有两百多万,难怪各级官员的俸禄折色越来越高。

各级官员年年拿不到足额俸禄,我看主要责任还是在尔等身上。

之前朕只知道士绅们隐藏田产,不曾士绅只是小儿科。

大明的官员们才是高手,直接隐藏人口。”

明朝官方资料《明实录》的记载,明朝初期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人口总数是5987万人。

晚期的天启六年(1626年)人口总数是5165万人。

也就是说在官方的统计中,明朝从头到尾的人口变化是出现了超过800万的人口负增长。

这样的人口变化轨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后世之人找不到理由相信这是明朝历史发展的真实结局。

《明实录》中的官方人口记载,有着许多极度违背人类认知的地方。

最突出的就是其中所呈现的明朝人口减量的超级水准。

《明实录》记载的明朝人口峰值出现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为7185万人。

人口谷底数据出现在正德元年(1506年)为4680万人。

这两组官方数据,展现了一个残酷的情形,明朝在短短27年的时间里,疯狂减少了2500多万人。

减幅超过了34%!

这种飞流直下的人口缩减非常不符合常理!

要知道夹在成化和正德之间的,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弘治中兴(1487年-1505年)。

然而最最匪夷所思的情况是,明朝人口减量的巅峰成就似乎正是弘治中兴的收官之作。

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实录》记载的人口总数是6015万人。

这个数字在两年后的正德元年(1506年)巨幅缩减为4680万人。

也就是说,在27年间2500多万的人口减量中,有1335多万人是在弘治时代的2年尾声中消失的。

而要在2年时间里完成1335多万的剧烈人口减幅,即使不考虑人口出生也要有22%以上的人口死亡率才能办到。

但这么高的死亡率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不可能出现。

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到正德元年(1506年)的2年间,乃至是从成化十五年(1479年)到正德元年(1506年)的27年间。

明朝既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灾荒或疫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刑杀或战争。

这种情况下的人口发展趋势表现为增长才是合理的,绝无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缩减。

主要还是统计上有误,把很多漏掉了。

嘉靖年间,生于官宦世家的大名士王世贞在写《皇明奇事述》时,就将朝廷的户口登记作为一大怪事写了进去。

书中说“国家户口登耗有绝不可信者”,并直言“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

天启、崇祯年间的茅元仪也曾忧愤地说:“天下户口不入版籍,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

对于这种人口统计严重失实的情况,明朝官修的《大明会典》中也毫不讳言地说:

“国初核实天下户口,具有定籍,令民各务所业。其后休养既久,生齿渐繁。

户籍分合及流移附属,并脱漏不报者多,其数乃减于旧”。

这么一来,明代对于人口的官方统计就成了笑话。

明朝松江人何良俊在所写的《四友斋丛说》中,对明朝的真实人口情况做了推断。

他说“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

“(自嘉靖四十年以来)去农而蚕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以明朝的户籍统计重点和统计能力来看,官户和农户是构成官方人口统计数的绝对主力。

“去农”的人口基本上就游离于官方统计之外了。

按照何良俊的这些说法,以《明实录》所载正德以前弘治十七年的6015万人口数来算,官户人口数应是601.5万。

那么,在《明实录》所载嘉靖四十年之后隆庆元年的6253万人口数中。

官户人口数就是3007.5万人(即601.5的5倍),剩下的3245.5万人基本是农户人口。

再按“已六七分去农”的说法,这3245.5万人应当只占官户以外总人口数的约35%,那么官户以外的总人口就大约是9272万人。

这样算来,隆庆元年(1567年)的明朝真实总人口就约为1.23亿人。

与何良俊同时期的大才子徐渭写过一篇《会稽县志诸论户口论》。

文中提出了“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不丁不籍者奚啻三倍之”的观点。

也就是说会稽县的官方统计人口数只是真实人口数的四分之一。

如果把会稽县情况扩大到全国范围的话,那么隆庆元年(1567年)的明朝真实总人口就达到了2.5亿人之多。

而这也是朱祁钰说锦衣卫汇报的来源。

所以从明朝当时人的说法来看,隐藏在官方统计之外的人口可能在9000万到1亿9000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