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第142章 南洋很难

陈懋之后,朱祁钰又把胡濙、王直和周忱找来。

朱瞻基丢了大明的两片土地,换来仁宣之治,但朱祁钰觉得也不完全是朱瞻基的错。

陈懋的思路从陆地和海上两线出兵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陆地出兵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陈懋低估了去越南的困难性。

虽然和两广挨在一起,但是去越南最方便的还是海路——从广东广州,或者广西合浦出发,沿海路到越南海防一带登陆。

无论三国时吕岱、晚唐时高骈还是五代时南汉,近千年以来进入交址地区都是走的这条路。

陆地的话从凭祥出发,肉眼可见的全是山。

长安入蜀起码还有规模够大,地形平缓的汉中盆地作为中转,不用一直翻山;

虽然广西去越南也有可以做中转的谅山盆地,然而这个盆地很小。

中原部队要从这里进军交趾的话,基本上就是一直在翻山,没有汉中盆地给你歇整。

如果你不能速战速决尽快打进交州,连绵的山区就将是所有将领都头疼的阴影。

云贵也是山区,为啥呢中原就统治得了,而交趾就不行呢?

山区的后边,是一大块红河三角洲平原。

而且,交址人口多,早在汉代户籍所载就已经有了不亚于北方的人口密度。

当中原军队好不容易翻越了山区,还要对抗一整个红河三角洲凝聚起来的力量,想过层层难关顺利控制交址,对于中原军队是很大的考验。

哪怕没有山间大盆地,有海边走廊也是好的,中原不就通过辽西走廊顺利控制了辽东么?

然而不巧的是,上天连海边走廊都没给中国。

除此之外,交址作为四向交通闭塞之地,人口的流动非常缓慢,基本局限于红河三角洲与周边山区。

不像两广水陆两路都可以直达北方,与中原之间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

缺乏人口流动,带来的后果便是本地化意识更为强烈。

如后世的海陆丰,历史上既不沾珠三角也不沾潮汕,甚至也不沾客家地区,三不管地带基本就自己玩自己,不服王化之心强烈。

除非想办法在南盘江水系与红河水系间开凿出一条类似灵渠的运河。

或者在凭祥-谅山-平原铺好一条交通大道,不然单靠风险较高的海路是很难消化交趾的。

所以,摆在朱祁钰面前的困难非常大。

另外,根据朱祁钰对历史的了解,汉族不占主导地位或者说汉族不占人口的多数,这个地区就无法长期控制。

云南和贵州经过明朝的改土归流和汉族大量移民并占到当地人口多数,才牢牢的掌握在中国版图之内。

越南由于从唐朝到宋朝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牢固控制越南的良机。

明朝重新收复越南后,朱棣执政时期尚有彻底控制住越南的一线希望。

朱棣委派的张辅,还有后来的黄福都是非常优秀的官员。

只是朱棣的继任者做了比较大的战略收缩,对于云南、贵州和越南两个地区做了一个取舍。

再加上张辅、黄福之外的其他明朝官员大都横征暴敛,导致本就不是汉族的越南民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越南再次独立。

朱祁钰愈发感觉自己准备拿下旧港以北的南洋诸国的想法就像一个笑话。

可是牛都吹出去了,朱祁钰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朱祁钰现在的依仗有两个,一个是已经研制成功的水泥。

有了这东西交通条件可以极大的改善,出行速度会极大的加快,路程耗费时长会极大的缩短。

另一个是正在研制的燧发枪,一旦研制成功,会极大的提高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对周边国家将是碾压。

还有就是之前的税收行为打压了蠢蠢欲动的江南士绅。

另外,放开商业,增加商税,提高朝堂的收入,让朝廷富起来。

当然,江南豪绅现在也只是表面上乖巧了,在陆地上摘不了朝廷的麻烦,肯定要在还是找朝廷的麻烦。

不过,朱祁钰多次并不担心,他大张旗鼓地搞运粮队就是要刺激江南豪绅。

而且,景泰元年他还会再次刺激江南豪绅。

放开商业就是为了更好地收商税,到时候在对江南豪绅再敲打一番。

“臣等参见皇上!”

“免礼!”

“朕叫三位爱卿前来,是想请教三位爱卿关于出兵南洋的事。

朕这几日又思虑了几次,发现朕之前还是太冲动了。”

朱祁钰说明叫胡濙、王直和周忱的目的,也承认自己的错误。

“臣等有罪,请皇上恕罪!”

胡濙、王直和周忱吓得立即跪地,皇上口含天宪,怎么会有错,有错的只能是他们这些臣子。

“起来,与尔等无关!

朕是是非分明之人,是朕的错就是朕的错。

这也证明,小宗入大宗的朕在治国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可能是因为朕没有经过帝王教育。”

朱祁钰并不觉得在大臣们面前承认错误有什么颜面扫地,他作为不受宠的皇子,能力不足很正常。

“皇上恕罪,是臣等之错,应当在您继位后给您学习一下帝王的治国。”

胡濙、王直和周忱躬身认错,这是他们这些人的疏忽,只不过他们比并不觉得这时候有在给皇上上帝王教育课的必要。

皇上主动承认自己不足是皇上谦虚,以皇上表现出来的才能,没有系统的帝王教育也比正统皇帝强多了。

从正统皇帝和永宁皇帝及皇上对比来看,系统的地位教育也不一定管用。

正统帝没少受帝王教育,可把自己玩死了。

永宁帝没有受过系统帝王教育,一样把大明治理的好好的,皇上也是如此。

而且,皇上肯放下面子承认不足说明他有长进了。

“启禀皇上,朝廷在宣德朝放弃安南实际上只是宣德帝个人的决定,大臣们是反对的。

当时的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大臣都明确反对过。”

胡濙表示放弃交址都算不上中枢的集体决定,只是宣德帝的个人意志。